历史档案
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唐朝时,古诗达到了巅峰时代,同时代的著名诗人亦有许多。有现实主义派的、有浪漫主义派的等。白居易作为现实主义派诗人的代表人之一,他抨击当时社会背景下的残酷现实。
从古至今,个人收入算是一个比较隐私的问题,可白居易却将自己的收入多少编做诗句公众于世,这在中国诗人界开了先河。他将别人不敢做的、不想做的全都以说唱的形式弄得津津有味,这也为现代人了解古代文人收入提供了客观依据。白居易在当时是居之意也还是居之不易呢,都说文人穷酸,白居易也这样吗?
历史揭秘
从生理角度看,圣人、君子、君王和平民都是人,直白地说都需要为了活着而吃饭。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归隐田园,躬耕自资一方面显示出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另一方面则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家有一亩三分地可以简简单单过着自己自足的生活,单靠吃公家饭的官员们必须有足够的工资才能养活一家老小,他们的工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活质量的高低。
处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过着物质富足的生活,闲暇时间还可以通过微博晒晒幸福等等,更有极少数人在网上公开炫富,还有有的政府机关单位为显示清正廉明也将工资收入公布于民。这些处在21世纪算不了什么,但古人晒工资真是极为罕见,白居易大诗人他却做到了。白居易一生之中做过大大小小不同的职位,他都以诗文的形式一一拿出来晒,开了中国文人的先河,在我国历史上算是独树一帜了。
白居易初中进士便被封为校书郎,作为官场的一枝新秀任此职位也不算低了。当时他曾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这每月工资就是有一万六千钱。等升至左拾遗后,他又写到“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到他当了京兆户曹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这时薪水是又涨了一大截,工资月薪达到了四五万,年薪四五十万的他必定留下了一大笔积蓄。随着白居易第一次政治高峰的结束,他被贬出了京城,做了江州司马,但工资却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也许就是出差给的辛苦钱吧!“散员足庇身,薄俸可资家”,他的工资到底有多少呢,“岁廪数百石,月俸六七万”,这个工资可比同级别的京官高多了。在苏州做刺史期间,虽然是地县级干部,但江南是哪里啊,那是头等的富庶地方,油水更充足。他说“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之后,随着白居易再一次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职位虽升上去了,工资却有所下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不过就是下降,他的工资也是刚参加工作时的十倍。接着,他又升为太子少傅,“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这时候,工资又上调了一点,时至今日的白居易已不在乎钱的多少,作为太子少傅,不仅整日清闲,更重要的是名声好过以前。文人追求的是无尽的才华、高贵的头衔、对酒当歌的潇洒和放荡不羁的自由生活。白居易就这样直到晚年退了休。之后,他回到洛阳履道里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这时候他依然可以领到百分之五十的养老金,他写到“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每月仍有五万的收入足够他享受后半生了。
他从二十几岁参加工作时的月薪万六千,到七十五岁吃劳保时的五十千,看来唐代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洪迈的《容斋随笔》认为唐代官员的工资其实不高,白居易的收入,应该说是微薄的、清贫的。他曾在诗中交代:“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这样来看白居易靠变卖家产度日,生活又能好到哪里去。白居易变卖的财产足以证明他之前并不贫困,甚至还算得上是小富或资产阶级。同为诗人的苏东坡辛苦奔波一辈子,一生靠租房度日,他在诗中这样写到“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可以看出苏东坡对白居易的生活、境遇还是向往不已。这又能证明白居易的工资收入在当时也相当可观,至少可以过上富足的生活。
据说,白居易晚年还在家里养了许多的家姬,时不时的还要换换人,补充补充新鲜的血液,再加上三五不时的请客聚会,这哪一样不需要花销?所以说白居易手里还是比较宽裕。洪迈之所以说白居易清贫应是站在自己的立场说的。
洪迈,南宋人,其父亲是洪皓,礼部尚书,大哥洪适,尚书仆射兼枢密使;二哥洪遵,中书舍人,官至资政殿学士。一门皆为官宰,是真正的官宦人家,这样的人家自然是大富大贵,一般人不能相比。因此,在洪迈眼中白居易那点资产还不是九牛一毛,说他过清贫的生活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管白居易是否富有,但在当时有很多人羡慕他这种生活,他是现实主义诗人,又是乐天派,工资的多少对他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了。他的无心之举并非公然炫富,更多的是跟他的心态分不开的。知足常乐的他不为世事所困,积极的心态成就了幸福的一生。白居易不仅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史料,更多的则是做人的豁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