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既使有黑格尔“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之类的诠释与开脱,稀奇古怪的事仍然常让人疑惑不知所以。
近日,一件关于“空床费”的官司,更是让人看了一头雾水大跌眼镜。网载:某妇以丈夫不归宿为由,与夫约定,每不归宿,自晚上零点算起至第二天早上七点,每少陪一小时,丈夫向该妇人支付人民币100元,名为“空床费”。看了之后,我首先感到庆幸的是我们汉字的优越性,几千个常用汉字竟可以自由组合成无数个词语,不用像英语一样需要造新的单词,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国人的想象与奇迹,既使再想出个什么费来,也不会增加认字的负担。这要是在英语国家就糟了,又要增加一个新的单词,多可怜!
庆幸之余不免还有点想法。要是这“空床费”是夫妻间闹着玩的把戏自我约定倒也罢,这么大的帝国,这么多的家庭,管丈夫的方法自是家家不同,各有千秋,在这方面国人绝不缺乏想像力。再说,夫妻间逗乐法子只有常推陈出新才能永葆活力嘛。可事实却不这样简单,这则“空床费”的闹剧竟然超出了夫妻约定的范围,闹上了法庭,这就进入了公众视线了:由于丈夫支付不出“空床费”,妻子将丈夫告上了法庭,而法庭竟又支持了妻子的诉求。看来,这“空床费”并不是玩笑,而是真的了,比那些报纸上宣传的“某某为民办实事58件”之类要真实得多。
我们看,夫妻生活、家庭生活已经赤裸裸地金钱化了。丈夫陪妻子、妻子陪丈夫,这本是应尽的家庭义务应有的家庭伦理。而之所以说它是义务,不能说是规定,是因为这是弹性的东西,软性的东西,涉及到人的精神生活。人的生活,粗略地可以划分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两个领域。物质生活有物质生活的规则,物质可以计算,可以测量,还可以交换。而精神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是一种感受,有其特定的规律,不可以计算,也无法进行测量,更是不可以交换的。精神是人的内在本质之一,具有唯一性。以前哲人说过: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后来又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若论物质讲,这话要打折扣,人之“不相同”,主要是其精神的世界、内心的生活而言。物质之可以交换,是因为物质在人类面前有普遍适用的标准和价值。而精神的唯一性,使它不可能建立起普遍标准,因而具有不可兑换性。如果你今天破坏了我的好心情,明天我再破坏一次你的好心情,这算兑换吗?显然不算。我的好心情永远都已破坏了,既使再补救,时间也无法倒退了。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与另一个人的精神生活之间尚且不可以兑换,更遑论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之间了。给了你“空床费”,你可能高兴了,但这并没有挽回你昨夜的寂寞。
这让人想起近年来常提到的一个词:精神损失费。想想,它也够荒唐了。以一定的金钱去代替对精神的创伤,它们之间无法划上等号的。之所以我们生活中常会出现这样的事,那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当一个人无辜受到精神的创伤,为了表示弥补,只好赔尝一定量的金钱。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金钱并不是精神的等价物,而是,在我们当前的生活下,除了金钱没有更好的形式来弥补精神损失罢了。
诚然,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具有一定的相互作用,但在根本上却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西方有句谚语:上帝的事上帝管,凯撒的事凯撒管。讲得就是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的二元对立。如果要把二者之间沟通起来,那一定是不得已的权宜之举。如果硬要把它作为长久之计,生活必将变得更加混乱。上帝的事(精神生活)终究要上帝才能解决。
生活中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尺度,怎能用称去称量高度而用尺去丈量重量呢?“空床费”、“精神损失费”,这样的字眼,不正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拜物主义已经走得太远吗?
(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