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科普知识百科全书——《农业园艺知识篇》(上)
34723300000001

第1章 奇花异草和名优果木(1)

中国名花勾勒

我国是世界上花卉植物最多的国家之一。花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集中。随着园林艺术的不断发展,栽培技术的日益提高,花卉种类更加繁多,特点更为显著。许多花卉已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

菊花。它原产我国,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菊花,都是从我国引种的。菊花性喜温凉的气候,耐寒性强,需要在肥沃湿润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中栽培。菊花品种繁多,色彩丰富,但以黄、白色为主。菊花开花时期,依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

云南、广西等地的一些品种,一年四季都能开花;其他地区的,一般只在秋季开花。

菊花

中国兰花。它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性喜半阴潮湿、空气流通和微酸性土壤。兰花最大的特点是清雅,花开时,香气四溢,因而有“王者之香”之誉。兰花品种繁多,仅台湾一省就有100多种,其中的蝴蝶兰驰名世界,曾在第三届国际花卉展览上被评为“群芳之冠”。兰花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方的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山区。

浙江钱塘江的兰溪、姚江的惠水,都因历史上盛产春兰、惠兰而得名。

兰花

芍药。它原产于亚洲东部,我国亦盛产。芍药耐寒性较强。在华北一带,可以露地越冬,喜土层深厚肥沃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芍药花的直径为12~15厘米,盛开于5月,色彩很鲜艳。

牡丹。它有“花王”之称,原产于我国西北部,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河南洛阳栽培历史最久,达1500多年,曾有“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称,目前以山东菏泽栽培最盛。

水仙

水仙。它原产于我国,以上海崇明岛和福建漳州生长的最有名。尤其是漳州产的,具有鳞茎大、形态美、开花多、香味浓的特点。

梅花。它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原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武昌东湖的梅岭、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安徽的歙县等地的梅花最著名。梅花可成片栽培或单株培植,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梅桩盆景更是我国的传统技艺。

腊梅

腊梅。原产于我国中部,因花色似蜡,并在农历腊月开花而得名。性喜阳光,比较耐寒、耐旱。腊梅花瓣多片,外部为黄色,内部为紫褐色。寒冬腊月,百花凋谢,唯有腊梅独放,并且花期较长,香味幽雅沁人,是花卉中的珍品。

月季。月季原产我国,性喜温暖的气候,要求肥沃疏松及微酸性土壤,对环境适应性强,我国南北地区均能栽培。

江苏常州种植很多,有“月季城”之称。月季花颜色多样,香味芬芳,四季常开,不仅有观赏价值,而且可以用它提制香精,因此在国外被誉为“观赏皇后”。

丁香。原产我国,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和长江流域各省,属落叶灌本或乔木,是北方春季著名的园林庭院观赏花木之一。性喜阳光,较耐荫、耐寒。丁香花呈圆锥花序,适宜栽培在路边或草地的角隅,也可盆栽观赏。

山茶花。主要产于我国和日本。性喜温暖潮湿,耐寒怕炎热,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以云南最为著称。山茶花花大色艳,花型丰富,冬季开花,花期可以长达两三个月,为我国珍贵的花卉之一。

山茶花

桂花。原产我国西南部和南方各省,现在长江流域广泛栽培,苏州西部湖滨和杭州满觉陇盛开桂花,广西桂林的桂花更是闻名于世。桂花树性喜温暖,要求阳光充足,宜在通风的沙质土壤中栽培。它四季常青,花香馥郁,不仅是名贵的观赏花卉,而且经济价值较高。

木芙蓉。木芙蓉原产我国,是我国传统名花。《木镜》说木芙蓉“清姿雅质,独殿群芳,乃秋色最佳者”。我国历史上很多人推崇木芙蓉,它在秋天开花,气质高雅、美观大方、色泽鲜艳。在我国,除东北、西北地区外,其他地区都有分布。木芙蓉于10~11月开花,花期约一个月。在大地一片萧条景象的深秋,而木芙蓉花却越开越盛,无视霜侮风欺,表现出无畏的顽强精神,这正象征着中国人民的骨气,故人们赞美木芙蓉花,称之为“拒霜花”。木芙蓉在中药里,早有显赫的名声。治痛肿疮疖的玉露散,是用木芙蓉叶的粉末制成的。治烧伤的芙蓉花油,是用木芙蓉鲜花浸麻油制成的。木芙蓉叶是民间广泛应用的止血消炎的单方,现代医药工作者试验,在多种止血药中,芙蓉叶止血效果最好。

百草药之王——人参

人参被誉为“百草药之王”,是五加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因其根茎形似人,故称“人参”。我国是利用和种植人参最早的国家。早在古农书《神农本草经》中,便将人参列为百草药中的“上品”。我国人工栽培人参始于唐代。我国是人参主产国,人参产量、质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吉林长白山林区出产的野人参,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名。东北人参被称为关东“三宝”之一。

人工栽培的参,6~10年即可成熟。野人参,一般要在30年以上才能成熟。五六十年才能长到一二两重。在吉林省长白山林区,生长百年以上的人参亦不罕见。人民大会堂吉林厅陈列的一支长2尺余、重9两多的大山参,参龄在百年以上,是一棵长寿“参王”,为人参珍品。

我国古代人参产地在晋、陕、甘、冀、鲁、豫一带。后来,由于地质的演变,特别是人为的破坏森林,这些地区的人参资源逐渐减少,甚至灭绝。现在,人参主产区在东北长白山、完达山、大小兴安岭林区,尤以长白山林区出产最多,质量最佳,蜚声中外。野山参由于资源少,生长慢,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因而人工栽培的园参有很大发展。仅东北国有林区,参园面积就已达2万多亩,年产人参15万多斤,除东北外,山西、陕西、宁夏、甘肃、河北、湖北等省都有种植。

在国外,生产人参的还有朝鲜、美国等国家。但产量、质量均不及我国。

人参生长需要特殊的环境,野山参一般生长在气温低、光照长、土地肥沃、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挖山参劳动相当艰苦,人民大会堂吉林厅的那支野山参,是4个农民用了6个小时才挖出来的。提到挖山参,东北长白山林区还流传着一种有趣的说法,说过去挖参人上山之前,必须先用馒头和煮熟的小鸡祭山。见到山参后,先用红布条把它绑起来,防止它从地下溜走。然后,再用骨制的钎子一点一点地挖,挖出来后,还要用红松树皮包裹,使它免遭损伤。

人参的神奇功能是毋庸置疑的。它虽不能使人“长生不老”,但在恢复和调节人体生理机能方面,确有独到之处。人参含有多种皂式以及配体糖、人参酸、甾醇、氨基酸、维生素、挥发油、黄酮等营养成分。它对于增强大脑神经中枢、延髓、心脏、脉管的活力,刺激内分泌机能,增进食欲,促进新陈代谢,消除疲劳等,都具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日本科学家发现人参有抗癌的功效。

人参虽好,切忌滥用。临床实验证明,长期大量服用,会引起过度兴奋、失眠、神经紊乱、食欲减退并导致高血压。

人参根据加工制作方法不同,可分为红参、糖参和生晒参三种。红参呈棕红色或棕黄色半透明角质状,质硬而脆,味苦。糖参体表松泡,淡黄色或黄白色,味先苦而后甜。生晒参最大特点是体表有明显的环纹和纵纹,断面呈菊花形,味苦。人参除了全株入药以外,还可制成人参茶、人参酒、人参膏、人参烟和以人参为原料制成的润肤霜、洗发水、沐浴油、香皂、牙膏等,深受消费者欢迎。

珍贵神秘的中药材——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产于我国四川、青海、西藏和贵州等地的崇山峻岭之中,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

冬虫夏草的形成很奇特。形成过程如下:一种名为虫草蝙蝠蛾的虫蛾子,其幼虫像蚕,潜居在海拔3000~3500米的高山草甸、山坡冰土层下的泥土里。幼虫不休眠,生活力减弱了,容易被一种植物即冬虫夏草菌的真菌所寄生,得真菌病。得了真菌病的幼虫,还能取食和生长,但自身却为真菌提供了营养,使真菌不断生长。

真菌生长全靠菌丝体,繁殖靠子座。子座能产生真菌的种子——孢子,孢子成熟后,从子座实体上脱离。真菌孢子沾上了虫草蝙蝠蛾幼虫,孢子萌发后,菌丝侵入虫体,寄生在幼虫体内,幼虫在生长,菌丝也在生长。幼虫越冬时,真菌还在生长阶段,一直到下一年的仲夏,真菌成熟,营养菌丝体充满了虫体,幼虫成为一具徒有外壳的“僵尸”,外形与僵蚕相似。幼虫僵死后,真菌的子实体逐渐形成,并从僵死的幼虫头部顶端冒出来,伸向地面,很像半寸长的褐色的“草”。其实,这根本不是什么“草”,而是真菌的子座。

冬虫夏草的幼虫,长3~5厘米,粗05~1厘米,表面呈黄色或金黄色,背面有很细微的横皱纹,幼虫残骸的腹部有足4对,稍微凸起,很清晰,尾如蚕尾,质脆易折,折断面呈粉白色,剥开外壳,里面充满了真菌的营养菌丝。子座长约4~11厘米,不育的柄部分长约3~8厘米,直径4厘米。未成熟的菌丝体内部很充实。

成熟的菌丝体如空管子,其质柔软不容易折断。成熟的菌丝体又能产生成千上万个孢子,散落在虫草蝙蝠蛾幼虫经常出现的地方,因此幼虫极易碰上孢子,入冬后,菌丝又在幼虫体上生长,来年夏天,新的一代冬虫夏草又从泥土中冒出来。

根据考证,冬虫夏草作为药材使用大约在清雍正或乾隆年间。

清代药书《本草拾遗》、《本草从新》等都有记载。1723年,法国人把冬虫夏草标本带到巴黎,时隔不久,英国人也把西藏的标本带到伦敦。15世纪时又传到日本。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冬虫夏草约190种,寄生昆虫除蛾子外,还有蜂、蚁、蜻蜒、蝶、叶蝉、蝉、甲虫、蚧虫、蝗虫、飞虱、椿象、蝼蛄、蜘蛛、白蚁、蝇、虻和螨。它们形状不同,色彩繁多,大的长约20厘米以上,小的只有01~02厘米,一般分布在高温潮湿的热带地方。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滋补药品,它含有7%的虫草酸。性温味甘,入肺肾二经,有补精髓、益肺肾和止血化痰的功效。能治虚劳咳嗽、痰中带血、阳萎遗精和腰膝酸痛等疾病,对病后虚弱者和肺病患者等,有显著疗效。

用冬虫夏草和鸡或鸭合蒸的菜,号称大补。据说,“每服合蒸鸭一只,其功效可抵人参一两”。如果将冬虫夏草与肉类同炖,食后也有显著的滋补功效,天然冬虫夏草具有增强肌体耐力,提高免疫力和抗癌等功能,但价格十分昂贵。我国科研人员把天然冬虫夏草的菌种,经过人工培养成为冬虫夏草菌丝体,其成分与天然虫草的成分相似,药理作用类同。这项科研成果为进一步开辟这一珍贵药材资源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特产药材——杜仲

杜仲为我国特产药用树种之一。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杜仲医治疾病已有2000多年历史。

早在公元前300多年,我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里就记载有杜仲的药用功效。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又考证了杜仲药名的由来。

杜仲,别名思仙、思仲、鬼仙木、丝绵树、银丝树、野桑树等,属杜仲科,落叶乔木,高可达15米,胸径40厘米。从树皮形状分,可分为粗皮杜仲(青冈皮)和光皮杜仲(白杨皮)两种。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群芳谱》中都有记载。

杜仲分布在我国黄河以南、五岭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甘肃、陕西、云南、广西、山东、浙江、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西、河南、贵州等13个省(区),以陕南、鄂西、湘西、川北、滇东北及贵州全境分布最多。建国以来,国内不产杜仲的一些省、市开始引种,栽培范围得以扩大。1953年,首都北京引种成功。后来,吉林、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也先后引种。1896年,我国杜仲引至欧洲,1906年又引至俄国。目前,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等地都栽种了我国的杜仲。

我国利用杜仲,首先是从树皮从始。干燥树皮入药,称为杜仲,是贵重药材。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说,杜仲“主治腰痛,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久服轻身耐老”。现代医学实践证明,用杜仲治腰脊酸痛、足膝痿弱、高血压、头晕目眩、肾虚尿频、胎动不安等病,有显著疗效。因此,杜仲皮及其制品“杜仲片”、“杜仲酒”,在国内外市场备受欢迎。杜仲药材则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商品,年出口50多吨,换回不少外汇。

杜仲除药用外,还有一些重要用途。杜仲树的叶、果、皮可用来提炼橡胶。据科学工作者分析测定,杜仲叶含胶50%以上,幼苗定植两年后即可采叶熬胶;种子含胶15%;15年后剥皮采收。

我国利用杜仲叶、果、皮提制橡胶只有二三十年历史。用化学方法提制的杜仲胶,是一种热塑性高、耐水性强、绝缘性好、粘性强的硬性橡胶。它抗腐蚀、耐酸耐碱,在水中也不导电,特别适合作海底电缆、矿山坑道电缆的被覆材料。用它来粘合钢铁、玻璃以及人的牙齿,能够收到“牢不可破”的效果。杜仲胶的这些特性,使它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超过了普通橡胶。

我国发展杜仲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应该积极扩大杜仲种植,提高杜仲产量和质量,以满足国内的需要并增加杜仲药材和杜仲胶的出口量,为国家换取更多的外汇。

水果中的上品——荔枝

荔枝为中国特产,是世界百果中的佳品,深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我国劳动人民食用和栽培荔枝有悠久的历史,据《三辅黄图》

记载,在汉武帝时代,我国南方就有荔枝、龙眼、桔子等果树栽培和利用的专著。

荔枝味美可口,人皆爱食。唐代诗人白居易赞美荔枝的品质说:“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连生水,鲜逾桔得霜。”宋代诗人苏东坡对荔枝倍加赞颂,他在一首诗中咏道:“海山仙人绎罗糯,红纱中罩白玉肤。不须更得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妹。”苏东坡最喜欢吃荔枝,他被贬到广东惠州期间,常品尝荔枝,并赋诗抒发其爱吃荔枝的心情:“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你看,他为了能常吃到荔枝,就不愿离开岭南了。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说:“食品以荔枝为贵,资益以龙眼为良。”荔枝在封建社会曾是大臣们奉承皇上的贡品。据《寰宇记》记载,唐玄宗的爱妃杨贵妃喜爱吃荔枝,当时“以马载驰,七日夜至京,人马多毙”。晚唐诗人杜牧,曾为此事写诗讥讽道:“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荔枝属无患子科,常绿大乔木,树高可达二三十米,胸径1米多,冠幅20余米。它结果期很长,树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仍然生机旺盛,结果不衰。福建莆田县有一棵树龄900多岁的大荔枝树,枝叶繁茂,结果不止,最高年产荔枝达2000多斤。

荔枝为我国南方佳果,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四川、云南等省(区),尤以广东、福建为多。但在历史上中原地区也有栽培,河南开封过去就出产过荔枝。据《铁围山丛谈》一书记载,宋徽宗即位后,大兴土木,在开封东北隅营造了“艮狱”。

当时,“艮狱阳华门,夹道荔枝,八十余株”。另有一书《归田诗话》中也记载,宋徽宗在禁苑种荔枝,结了果实,并用来赐给燕师王安中。他还作了一首诗:“葆和殿下荔枝丹,文武衣冠被百蛮,欲与近臣同此味,红尘飞鞍过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