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皮影,因以唐山地区乐亭、滦县一带的语言音韵为其音乐特色,所以又叫“乐亭影”、“滦州影”。它有着精美的雕刻工艺,灵巧的操纵技巧和长于抒情的唱腔音乐,是一种融光影、美术、雕刻、舞蹈、说唱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其足迹遍及中国东北、华北广大地区,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有德国、法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来唐山研究考查皮影,唐山市皮影团也经常赴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演出。
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尤为群众所喜爱。唐山皮影的唱腔是从一种纯说唱形式的“大福影”演变而来的,是一种男女分腔的,有着多种腔调(如平调、花凋、阳韵平调、河东调、滦河调、吟腔等),多种板式)如太慢板、快三眼、慢二性、紧二性、三性、流水等)的板腔体,至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由于前辈艺人的发展创造,唐山皮影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主要的伴奏乐器以前是一把小三弦,后来逐渐被四胡所代替。
唐山皮影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为主,题材大多来源于历史名著,主题积极向上,有的表现保家卫国的英雄,有的表现惩恶扬善的侠士,有的表现反抗压迫的勇者,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唐山皮影其唱腔为板腔体,唱词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主要板式有:大板、二板、二六板、紧板、快板等,伴奏音乐主要是四弦、二胡、扬琴、大阮、唢呐等,表现舞台及各种戏剧人物的不同情绪。
如今,唐山皮影的制作材料已从素纸、五色蜡纸发展到羊皮、牛皮、驴皮。唐山皮影的雕镂精细,形象俊美,线条流畅清新,所选作雕刻的驴皮也十分讲究,只取驴前身的一个部位,经过加工、上浆,一张张透明度强、柔韧性好的原料就备好了。至今,唐山还流传着“北山驴皮明如镜”的俗语。皮子有了,下一步该由皮影艺人来雕刻影人儿了。
一般说来,唐山皮影分为两个部分,人物和砌末。人物由插(头部)和戳子(身子)组成。头部有各色脸谱,如正面人物雕成镂空脸,弯回形环勾眉眼,通天鼻梁,显得俊朗、洒脱;反面人物则突出阴险狡诈的嘴脸,将眉目夸大,一幅老奸巨滑的坏样儿;丑角在眼睛上加画一个圆圈儿,表示诙谐轻佻。唐山皮影是小、生、髯、大、丑的天下,角色相当丰富,雕起来要繁而不乱,密而不杂。精细活儿必须精细刀法,拉刀、推刀、回转、顿挫、明刀、暗刀,刀刀都得准、快、稳。
做好了的影人儿安上三根杆,不仅要灵活自如,而且要和生活中人的一举一动相合,各种套路要干净利落。光会表演的影人儿是哑巴,需要不专门演员配唱。唐山皮影的发声方法很奇特。演唱时,演员用手指掐着喉头发音,经过挤压后的声音,具有一种特异色彩,恰好与影人的形象和动作浑然一体,形成唐山皮影戏的特殊风格。在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名嗓不断涌现。几十年来,他们不仅发展了皮影艺术,更把唐皮影传播到全国各地方及至海外,所到之处,盛况非凡,以致欧美、日本等国的人们将唐山皮影作为了中国皮影的代名词。可以说,唐山皮影承载在几十代唐山人喜怒衰乐的戏曲形式中,感受那挥之不去的对生活美的追求。
唐山皮影的剧目内容是深层剖析当地社会民俗民风、宗教心理的重要材料。历代唐山皮影艺人对唱腔表演、舞台道具的材料和技艺的改良与创新从未间断过,这些经验是今人和后人的宝贵财富。唐山皮影的传承延续着口传心授的方式,为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借鉴价值。唐山皮影的唱腔、音乐、表演、造型有着本地域特有的风格,受到国内外同行和观众的赞誉,具有很高的欣赏与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