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同,孩子更是如此。但是,每个孩子都难免因做错事或被人误解而受到批评,不少家长发现,要让孩子真正接受批评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孩子都不能正确地面对批评,有些惯受表扬的孩子,一旦被批评后就一蹶不振,烦闷或绝望,而那些经常受批评的孩子则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人喜欢自己,有的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不如死了算了。
孩子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批评,主要是自尊心在作怪。即使是幼小的孩子,也有较强的自尊心,因此,成人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应注意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如父母不应当着外人的面揭孩子的短。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父母的批评或表扬就是他们高兴或烦恼的指挥棒,能得到父母的表扬是孩子最高兴的事,而一旦受到父母批评,就会伤心难过,情绪低落。面对批评,有的孩子会进行争辩、对抗或是死不认账;有的会满肚子不高兴,生好几天闷气;有的则可能毫不在乎,不把批评当回事。实际上,这三种态度都是没有真正接受批评的表现。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就是批评听起来不令人高兴,不容易让人接受,但它能帮孩子改正缺点,避免犯更多的错,是为了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在日常教育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孩子受到批评之后,引导孩子冷静地想一想,是自己做错了事情还是被误解了。如果是自己做错了事,应该勇于承认错误,诚恳地接受批评,并及时加以改正,这样才能及时取得进步。有时孩子可能并没有做错什么,但由于误会,莫名其妙地受到批评,他们会感到特别委屈和难受。作为家长,应引导孩子大胆地、心平气和地把事情原委讲清楚,排除消极情绪的影响。
对孩子批评的预期应采取什么态度才是正确的呢?“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说是最好的概括。家长应让孩子认识到,批评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要孩子认识到错误之处,在认识错误的基础上,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找到纠正的方法,防止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接纳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不要因为受了一点批评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此没脸见人了。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电影等方式,让孩子明白: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从不犯错的人,不要因一时受到批评而把自己看得过低而接纳一切批评,不要因此沮丧绝望,要看到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
在成长过程中,人人都会因犯了错误而受到批评,这是成长的代价,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就像一剂苦药,伴随着孩子健康成长。
父母批评孩子时,应注意掌握哪些技巧呢?
(1)低声。
父母应以低于平常说话的声音批评孩子,“低而有力”的声音,会引起孩子的注意,也容易使孩子注意倾听你说的话,这种低声的“冷处理”,往往比大声训斥的效果要好。
(2)沉默。
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总担心父母会责备他,如果正如他所想的,孩子反而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对批评和自己所犯过错也就不以为然了;相反,如果父母保持沉默,孩子的心理反而会紧张,会感到“不自在”,进而反省自己的错误。
(3)暗示。
孩子犯有过失,如果父母能心平气和地启发孩子,不直接批评他的过失,孩子会很快明白父母的用意,愿意接受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而且这样做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
(4)换个立场。
当孩子惹了麻烦遭到父母的责骂时,往往会把责任推到他人身上,以逃避父母的责骂。此时最有效的方法是,当孩子强辩是别人的过错、跟自己没关系时,就回敬他一句“如果你是那个人,你会怎么解释。”这就会使孩子思考:如果自己是别人,该说些什么?这会使大部分孩子发现自己也有过错,并会促使他反省自己把所有责任嫁祸他人的错误。
(5)适时适度。
孩子的时间观念比较差,昨天发生的事,仿佛已经过了好些天了,加上孩子天性好玩,刚犯的错误转眼就忘了。因此,父母批评孩子要趁热打铁,不能拖拉,否则,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