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育与人才(和谐教育丛书)
34951400000017

第17章 古代的童科

中国古代不乏神童。他们小小的年纪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对于这些神童,封建政府也非常重视,一旦发现,往往着重加以培养,并以此作为皇朝幸事。

早在汉代,一些在太学里读书的少年,年纪俱在12岁以下,往往被称为“圣童”、“奇童”。

唐代实行科举取士,中间就有童科。只要是年纪在1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每卷诵文十通者,就可以给予出身,他们不必穿麻衣,因为他们是有身份的人了。但是,由于年少不经事,所以,虽然做官,但却不让他们去治民。

宋以前,童子科里没有女孩应试,宋淳熙元年夏天,有个叫林幼玉的小女孩,在中书省应试,主考官挑试诗书43件,全部通过。皇帝特地封她为孺人。

童子科所取的名额,在唐每次大概不超过10人,宋朝只取3人。南宋度宗时,礼部侍郎李伯言认为人才贵在培养,不在速成。所以他建议撤销童子科。宋度宗三年,童子科被废。

金熙宗天眷二年复设童子科。金章宗五年定经童升迁条例。

元代,到成宗三年才设童子科,凡是中试的往往送到最高学府——国子学里加以培养。

明代的科举中没有童科,但一些神童,仍被荐到朝廷。他们或者留下读书,或者送回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