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专门与人比较金钱的多少,智者则只与人比较生活质量的高低。傻瓜与人比钱,他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由于钱少而心慌气短,脸上无光。智者与人比生活质量,他自始至终将主动权牢牢在握,不乏弥补的手段和超越的机会。
当今社会,随着大家口袋越来越鼓,身体愈来愈胖,攀比之风也日盛一日。人们在一起聊天,自然而然就会就聊到自己穿什么名牌皮鞋和西装,用什么名牌手机,开什么名牌小车,孩子在什么名牌学校入读,家住在什么高尚小区,持有何种消费金卡和俱乐部会员证,兴之所至,其它动产和不动产也都会搬出来显摆一番。说到底,有钱人不再藏藏掖掖,他们不怕露富,满心在乎的无非是成就感和优越感,这一点他们很需要从旁人羡慕的眼神中得到证实,以求获得加倍的满足和陶醉。在许多人心目中,金钱是最好的标准,也是唯一的标准,它可以衡量生活质量的高低,是一个人活得幸福与否的关键参数。那么事实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支持他们的这个观点?金钱的多少与生活质量的高低又到底成不成正比呢?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生活质量”是一个怎样的概念。众所周知,生存的重点是温饱和安全,生活的重点则不仅要创造物质财富,还要享有精神乐趣,精神乐趣越丰富则生活质量越高。仿佛百川归海,精神乐趣同样是由众多支流汇合而成,其主要来源为:工作的乐趣,读书的乐趣,听音乐的乐趣,看电影的乐趣,幻想的乐趣,思考的乐趣,交友的乐趣,恋爱的乐趣,体育的乐趣,游戏的乐趣,收藏的乐趣,旅游的乐趣,品尝美味的乐趣,使用高科技产品的乐趣,与亲人和谐相处的乐趣。有了这些乐趣贯穿始终,生活的色、香、味便会显现出来,我们才可以说自己活得快乐滋润。
有三个人都经商,年龄均在四十岁左右,一个家资千万,一个家资二百万,一个家资五十万。家资千万的钱来得有些不明不白,总有点提心吊胆。他离了婚,孩子跟着前妻过,他用金钱补偿孩子的感情,但孩子对富爸爸并不亲热。他有一位年轻漂亮的情人,却弄不清楚她究竟是爱自己的钱,还是爱自己的人,因此心里总有点拿不准。平日他打理完生意,业余爱好无非是与几个生意场上的朋友搓搓麻将,或者洗个桑拿,来个泰式按摩,打几局保龄球,他的胃口倒是不错,身体早发福了,高血压、高血脂双双找上门来。家资二百万的钱来得还算干净,他与妻子感情尚可,孩子有些淘气,在电游室待的时间比在家里待的时间还长。他爱好收藏字画,可老是感叹自己财力不足,常与一些名家的精品失之交臂。为了挣更多的钱,他整天忙忙碌碌,变成了十足的工作狂,久而久之朋友们都与他疏远了,健康状况只能说是马马虎虎。家资五十万的刚达到小康水准,他重视家庭生活,对妻子很体贴,对孩子很关心,他的爱好宽泛,闲时读读书,与朋友打打球,聊聊天,他还喜欢旅游,每年夏天总要抽出时间陪妻子和孩子去一处名胜风景地玩上十天半个月。他身体很结实,精精干干的,像个年轻棒小伙。
若单纯论钱袋的轻重,毫无疑问一千万绝对压倒二百万,二百万绝对压倒五十万。若撇开钱袋,只考较生活质量的高低,次序则很可能颠倒过来,五十万未必输给二百万,二百万未必输给一千万。有些人会不可避免地产生这样一个错觉,以为金钱越多,获取幸福的几率就越大。事实上,钱到够用无忧之后,其数量与生活质量之间就脱离了严格的对应关系。五行之中水生金,金钱确实具有水的某些特性,比如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原始积累时期,不少富人的资本带有原罪,在这个世界上,为富不仁,为富不义,为富不德的人还少吗?金钱何尝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和生活质量?他们并不比那些穷斯滥矣的人更高超更高尚更高明。
傻瓜专门与人比较金钱的多少,智者则只与人比较生活质量的高低。傻瓜与人比钱,他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由于钱少而心慌气短,感到无奈和沮丧。智者与人比生活质量,他自始至终将主动权牢牢在握,不乏弥补的手段和超越的机会。多读几本好书,多交几位益友,多听几首悦耳的音乐,多欣赏几处美丽的山川,多喜欢几项体育运动,多用一点爱心多花一点时间陪伴家人,以上这些事情可说没有一件是智者无法做到的。你的钱可能比他少,但你的知识可以比他多,兴趣可以比他广,身体可以比他棒,心情可以比他畅快,爱情可以比他圆满,亲情可以比他浓厚,也就是说生活质量可以比他高出一大截。这样一比,你就不只感到坦然和释然,还会感到泰然和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