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36233400000030

第30章 《菜根谭》——意味隽永的散文诗(4)

【译文】

横逆、灾难、困苦的环境就像是锻炼英雄豪杰的熔炉,只要能够承受这种锻炼的人,他的身心就会得到这种好处。相反,受不到这种锻炼的人,他的身心都会受到损害。

【点评】

晋朝的车胤非常好学,但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看见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就去找了一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晚上,借着萤火虫的微光,他正好可以看清书上的字。晋朝的孙康家里也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光。他立即穿好衣服,跑到屋外看起书来。从这以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起来读书。就这样,车胤和孙康都成为很有学问的人。这就是“囊萤映雪”的故事。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逆境是一所学校,它对所有进来的人进行一种强化训练,通过劳动去培养他们的身体,通过贫困去塑造他们的清廉,通过痛苦去磨练他们的意志,通过困窘去增添他们的智慧。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堪当大任,而被淘汰的弱者却在社会上无法立足,甚至被挤出生活。

富贵处多炎凉,骨肉问多妒忌

【原文】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

【译文】

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在富贵人家比起贫贱的人家表现得更为鲜明;嫉妒、猜疑的心理,在亲骨肉之间比起和外人之间更为厉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用冷静态度、平和的心理来解决的话,就会整日处在烦恼中了。

【点评】

春秋时,楚国有两个大官,一个叫子文,一个叫子良。子文的儿子叫子扬,子良的儿子叫子越。子越小的时候,子文对子良说:“这孩子狼子野心,会给我们家族带来灾难。”子良听了很不高兴。子文回到家,对家人说:“子越如果当了大官,你们一定要尽早离开楚国,千万不要亲近他。”子文死后,子扬和子越也都当了大官。子扬没有听从父亲的告诫,继续留在楚国。子越逐渐暴露出他的野心,他忌恨子扬的官位比自己大,于是暗中派人杀了子扬。后来,子越领兵反叛楚王,结果被楚王的大军打败,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

这个时候,家族的人才知道子越果然是“狼子野心”,后悔当初没有听从子文的劝告。外敌的攻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亲人成为敌人。别人不了解你的习惯,而家人与你朝夕相处,最能看清你的致命之处。隋炀帝能杀死隋文帝,正因他是文帝的儿子;赵光义能害死赵匡胤,正因为他是赵匡胤的亲兄弟。不是亲人,不在皇族,反倒没有了这种激烈的利益之争。如果他们都是乡野农夫,也许父子兄弟正在举杯畅饮。

功过不容少混,恩仇不可太明

【原文】

功过不容少混,混则人怀惰隳之心;恩仇不可太明,明则人起携贰之志。

【译文】

对部下的过失和功劳不可以有一点含混,如果含混不清就会让人产生苟且怠惰的心理;一个人对于恩惠和仇恨,不可以表现得过于分明,太分明就会使人产生疑心而发生叛离的事情。

【点评】

唐德宗在位的时候,一些地方上的节度使发动叛乱,攻占了都城长安,唐德宗被迫出逃。将领李晟临危受命,与叛军展开了周旋。在战争的初期阶段,李晟的处境非常困难,他既缺少粮食物资,又得不到其他军队的支援。但是,李晟特别注意安抚军心,只要他手下人立了功的,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功劳,他也会详细地记录下来,公开褒奖。

另一方面,他注重以严格的纪律来治理军队,对于违反纪律的将士,无论职位多高,功劳多大,他都按照军纪进行惩处,绝不徇私。李晟的兵力虽少,但在他的领导下,将士们全都同仇敌忾,士气高涨,成为一支战斗力特别强的队伍,在与叛军的战争中屡战屡胜。有功不赏,则无人思进取;有过不罚,则恶人将肆虐,历来名将都重视赏罚分明。而最难处理的,就是那些居功自傲的人。他们认为自己劳苦功高,该享受一下了,于是恣意横行,鱼肉百姓。这些人不受到惩治,社会风气会被他们败坏。所以,严明之君的原则都是:功是功,过就是过。今天的犯罪,不能被往日的功劳抵消。这对于那些功臣也是一种爱护,使他们不致于因放纵而断送了一世清名。

戒疏于虑,警惕于察

【原文】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此戒疏于虑也。宁受人之欺,勿逆人之诈,此警惕于察也。二语并存,精明而浑厚矣。

【译文】

不可以存有害人的念头,也不可以没有防人的心思,这是用来告诫那些思虑不周警惕性不高的入;宁可受到别人的欺负,也不要去揣摩别人的机诈之心,这是用来告诫那些过分小心提防的人;如果与人交往中能够做到这两句话,那才算是警惕性高又不失纯朴宽厚了。

【点评】

总是把别人想得太好,自己就容易变得迂腐,利益常常会受到损失。这时善良已经变为愚蠢。总是把别人想成坏人,心灵的堤坝筑得太高,就会在挡住欺骗的同时也挡住发现真善美的视线,把友情也拒之门外。人之所以不能有害人之心,是因为害人也会被人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正是建立在对他人怀疑基础上的一种极端哲学。疑所当疑,信所当信,这是极难把握的一种分寸。防人是有前提的,对坏人、小人是非防不可的,但防之太甚也是不好的。此外,无原则的忍让是没有人生经验的表现,同样不适于社会。

大公无私,坚持真理

【原文】

毋因群疑而阻独见,毋任己意而废人言,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译文】

不要因为大多数人的猜疑而影响了自己的见解,不要固执己见而不肯听从别人的忠实良言,不要为了自己的小利益而伤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不要借公众的舆论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点评】

公元471年,魏孝文帝即位,他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认为要巩固魏朝的统治,一定要吸收中原的文化,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为此.他不顾大多数臣子的反对,把国都迁到洛阳。接着,孝文帝就宣布几条法令:让鲜卑人学习汉语,改穿汉人的服装,改用汉人的姓。北魏皇室本来姓拓跋.从那时开始改姓元。魏孝文帝名叫元宏,就是用了汉人的姓。魏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的政治和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有时候,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上帝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之人;让太阳照着好人,也照着坏人。但是不肯让荣誉、道德和才能在每个人身上平等地照临。谁首先发现了真理,谁就必须经受那场反对真理的风暴,因为人们喜欢躺在成见的安乐椅上,你推倒它,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愤怒。科学家布鲁诺因坚持日心说而被罗马教皇判处火刑,就刑时,他毫无畏惧地说:“地球仍然在旋转。”在成见的狂流里逆水行舟,这需要超人的见识和勇气。

亲善须知杜谗,去恶莫忘避祸

【原文】

善人未能急亲,不宜预扬,恐来谗谮之奸;恶人未能轻去,不宜先发,恐遭媒孽之祸。

【译文】

要想结交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必急着和他亲近,不要事先宣扬他的美德,以免遭到坏人的谗言和中伤;要想摆脱一个心地险恶的人,不要轻率地打发他走,不要先揭发他的恶行,以免遭到他的诬陷和报复。

【点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自己做人应该切忌炫耀,而对于我们所爱的人,我们也要替他小心韬晦。得罪君子并不可怕,因为他最多以直报怨,最可怕的是得罪小人,他可以用尽一切卑鄙的招术,因为他从来不受道德的约束。道不同不相为谋,君子与小人从各个方面都格格不入。人们讨厌小人,但小人由于擅长逢迎,往往可以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而很有市场;如果当权者是好邪之辈,得罪了他身边的小人就更加麻烦。所以对于他们不要打草惊蛇,免得打不着狐狸反惹一身骚,有惩治之心就应暗中动手,干脆利落,才不致于使自己陷入尴尬。但是,不论是亲贤远奸,首先自己要光明磊落、大公无私,这样才不惧怕小人的恶意报复。

隐恶者祸深,隐善者功大

【原文】

恶忌阴,善忌阳,故恶之显者祸浅,而隐者祸深;善之显者功小,而隐者功大。

【译文】

做坏事最忌讳的是隐藏不让人知道,做好事最怕的是到处宣扬,因为显而易见的坏事所造成的灾祸小,而不为人知的坏事所造成的灾祸会大;显而易见的善事所积的功德小,而在暗中默默行善的功德才会大。

【点评】

古代有个寓言,说张三和李四在屋子里聊天。张三对李四说:“王五的脾气可暴躁了,很爱发火,搞不好还会打人呢!我们平时都很怕他,不敢和他争执。”恰巧这时王五从屋外经过,听了张三的话,顿时火冒三丈,气势汹汹地把门踢开,冲进屋里,抓住张三的领口,抬起拳头就打。李四赶忙过去劝解,问他:“你为什么要打张三呢?”王五气呼呼地回答说:“他居然说我脾气暴躁,这样诬蔑我,我当然要狠狠教训他!”李四说:“你这种做法,不正是脾气暴躁的表现吗?张三并没有说错啊,你为什么要掩饰自己的缺点呢?”没有人不犯错误,但坚持错误的却是魔鬼。有错,众人皆见;改过,众人敬仰。这是君子的犯错方式,小人却不这样。做了坏事,他就害怕别人知道,为了隐瞒,他会做更多的坏事。宋朝的丞相赵普一时糊涂,收了别人的贿赂,为了怕别人向皇帝揭发,他不得不和赵光义共谋弑君篡位。坦露自己的恶行。一切阴影会到此为止,你只要肯努力用善行去挽回损失。当你力图隐瞒罪过时,你就与魔鬼签订了和约,越陷越深。

穷寇勿迫,围师必阙

【原文】

锄奸杜幸,要放他一条去路。若使这一无所容,譬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尽,则一切好物俱咬破矣。

【译文】

要想铲除邪恶奸诈之人,就要给他们一条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路径;如果使他们走投无路、无立锥之地,就好像堵塞老鼠洞一样,一切进出的道路都堵死了,一切好的东西也都被咬坏了。

【点评】

周武王灭了商朝,建立了周朝以后,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于是召见姜太公、召公、周公三人,问怎么处理商朝的那些臣子。姜太公说:“把那些人全部杀掉,斩草除根,大王您看怎么样?”武王使劲地摇头。召公说:“把有罪的全部杀掉,无罪的就让他们活命,大玉您看怎么样?”武王还是摇头。周公说:“杀掉这些人,也是我们自己的损失。我看应当让他们各自回家,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是应该用仁政来感化天下吗?”武王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这是最好的建议。后来,武王按照周公的建议去做了。商朝旧地的百姓都对武王感恩戴德,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世界上本没有绝对的坏人,他们为恶总有些外在的理由,心中也有一两处闪光点。所以,给他们一条生路,使他们改恶从善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狗急跳墙,困兽难斗。如果他认为自己已毫无生路,就会丧心痛狂地反抗。投鼠忌器,除恶本是为了保护善良人的生活,如果你的追剿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危害,那么你就是因手段而妨害了目的,得不偿失。

增识以弘量,弘量以厚德

【原文】

德随量进,量由识长,故欲厚其德,不可不弘其量;欲弘其量,不可不大其识。

【译文】

人的道德是随着气量而增长的,人的气量又是随着人的见识而增长的。所以要想增长自己的品德,就不可不使自己的气量更宏大;要想使自己的气量更宏大,不可不扩展自己的多方见识。

【点评】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仲尼就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孔子,而项橐当时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孩。有一天,项橐在路旁用泥巴筑“城堡”,孔子和弟子们从旁边经过时,不小心把他的“城堡”弄塌了,项橐不高兴了,就对孔子说:“大家都叫你‘孔圣人’。你应该很有学问啰,不知道你能不能猜出我的谜语。”孔子笑着说:“请你说吧。”项橐朝孔子拱拱手,说:“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子想了半天,猜不出来,只好向项橐请教,项橐晃着脑袋说:“井水没有鱼,萤火没有烟,枯树没有叶,雪花没有枝。”孔子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恭恭敬敬地称项橐为老师。无知的人因为别人犯一个错误而莫名惊诧,知识渊博的人却知道每个人都很无知。越是渊博的人,反倒越谦虚,越能对别人的无知和错误有所容忍。“有容得乃大,无欲志则刚”,圣人都有包容天下的度量,一个没有度量的人,很难体味到道德的真意。

六根皆桎梏,欲念悉机械

【原文】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人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而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译文】

一盏微弱的灯光,寂静而无声的夜晚,这是人们正要入睡的时候;清晨从梦中醒来,万物还没有苏醒,这是人们刚从朦胧的梦境中走出来。如果能利用这一刻来澄清自己的内心,来反省自身的一切,便会明白耳目口鼻是束缚我们心智的枷锁,而情欲爱好都是使我们堕落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