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细说北京街巷地名
36369500000025

第25章 文化生活、饮食与北京街巷地名(3)

明代皇帝穿用的龙袍,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作过这样的记载:“凡上供龙袍,我朝局在苏杭。”就是说,明朝供皇帝穿用的龙袍,其织染局设在苏杭二州。那么龙袍是怎么织造出来的呢?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其花楼高一丈五尺,能手两人,手提花本,织过数寸,即换龙形。”所谓“花楼”,就是指明代时的织布机。织造龙袍,一般由两个技术熟练的人掌花楼,手里拿着花样提花,每织过数寸后,就换另一段龙形的图案。织绣龙袍,与一般织品不同,其人工的繁重和成本,都要增加十几倍之多。

龙九子趣谈

自古传说龙有九子,而且它们的形象、性格和爱好各异。所以,古时人们结合各种装饰的需要,将每一龙子都做了非常巧妙而又恰到好处的安置,使它们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点缀性饰物。

螭吻 一种说法是,由于它喜眺望,所以,人们将它装饰在屋檐上,一种说法是,由于它能喷浪成雨,故将它装饰在屋顶的正脊两端,取喷水镇火之意。还有人说,屋脊两端的兽俗称“吞脊兽”,模样似龙非龙,面朝里,张着大嘴,好像要把整个殿脊吞下去似的。它的背上插着一把利剑,剑柄露在体外。传说龙王死后,老二和老大争夺王位,各不相让,哥俩最后商定:以吞下一条屋脊来决定胜负,胜者为王。老大自知武艺不如老二,又恐王位被夺,心一横,拔出宝剑,趁老二吞脊之时,从背后狠刺下去,把老二钉在了屋脊上。据说,北京明清两代金銮殿屋脊上采用“吞脊兽”这一装饰,就是取其不能争夺王位的政治含义。

蒲牢蒲牢的形象,似龙非龙,似鱼非鱼。传说它不仅是一个多舌者,而且又喜爱音乐,因此,人们根据蒲牢喜音乐之意,将它铸于钟首为钮,让它在许多地方常鸣。

赑屃 就是蠵龟,它的形象,非龙似鱼。传说蠵龟喜文字、善负重,又特别喜欢扬名,因此它与碑的关系很密切。

传说夏代以前,蠵龟常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兴风作浪。大禹治水时,将它降服,用其推山、挖沟、筑坝,协助禹治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洪水治毕,大禹担心它旧病复发,便下令搬来一块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蠵龟治水的功业,让它驮着。这样,正好符合蠵龟喜文字、善负重、爱扬名的性格。所以,自秦代开始,刻石艺术大师们为了装饰碑座的需要,便据此塑造了蠵龟驮碑的形象。

狻猊它的形象,非龙似狮又似马,古籍《穆天子传))里记载:“狻猊野马(日)走五百里。”传说它好烟火,所以人们将它装饰在香炉盖上。又因它似雄狮,因此也常被装饰在佛座下作镇兽,以示压邪。此外,还传说狻猊象征吉祥和威严,所以人们也有时把它装饰在宫殿的岔脊上。

狴犴 传说它好诉讼,十分凶悍。《升庵全集》八十一卷里记载:“俗传龙生九子不成龙……四日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狱门。”所以,古时候将它装饰在监狱门上,作为监狱的一种标志。

趴蝮 它的形象,非龙似虾,传说它喜与水为伴,建桥的艺术大师们,就把它装饰在桥栏顶端,或桥上有关部位。

饕餮 相传是一种贪食的恶兽。所以,古代钟鼎彝器上,多刻饕餮头部作为装饰。对此,《吕氏春秋·先识》里记载:“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

睚毗传说它残忍好斗,目光凶狠,因此古人就非常巧妙地把它装饰在兵器上。

椒图相传它厌烦生人,所以,人们就常把它装饰在大门口。

以龙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举

龙潭路(崇文区):东起东护城河,西至体育馆西路。门牌11号至33号,2号至8号。

龙头井街(西城区):北起定阜街,南至地安门西大街。门牌1号至43号,2号至50号。

龙凤里(宣武区):北起法源寺后街,西至教子胡同。门牌1号至15号,2号至26号。

龙须沟路(崇文区):东起西园子一巷,西至西园子四巷。门牌1号至45号,2号至50号。

龙爪槐胡同(宣武区):北起陶然亭路,南至陶然亭公园。门牌1号至33号,2号至6号。

龙泉胡同(宣武区):北起陶然亭公园。门牌3号至17号,4号至38号。

龙凤桥西岔(海淀区):北起六郎庄路,南至海淀南大街。门牌3号至23号,2号至6号。

龙潭北里头条(崇文区):北起光明路,南至龙潭北里八条。门牌1楼至3楼。

龙潭北里二条(崇文区):北起光明路,南至龙潭北里八条。门牌2楼至4楼。

龙潭北里三条(崇文区):北起光明路,南至龙潭北里七条。门牌1楼至3楼。

龙潭北里四条(崇文区):北起光明路,南至龙潭北里五条。门牌1楼至7楼。

龙潭北里六条(崇文区):北起龙潭北里三条,南至龙潭路。门牌1楼至8楼。

龙潭北里七条(崇文区):北起龙潭北里二条,南至龙潭路。门牌楼1楼至楼。

龙潭北里八条(崇文区):北起龙潭北里头条,南至龙潭路。门牌1楼至4楼。

二龙路(西城区):北起辟才胡同,南至太平桥大街。门牌1号至35号,2号至22号。

二龙路西街(西城区):东起二龙路,西至太平桥大街。门牌9号至27号,2号至26号。

二龙路东巷(西城区):东起东京畿道,西至二龙路。门牌1号至21号,2号至8号。

二龙路西巷(西城区):东起二龙路,北至复兴门内大街。门牌1号至15号,4号至26号。

飞龙桥胡同(东城区):东起南池子大街,南至大苏州胡同。门牌1号至61号,2号至21号。

上龙巷(东城区):北起青年湖公园,南至安德路,西至西营房。

上龙南巷(东城区):南起安德路,西至营房胡同。门牌(顺)1号至80号。

上龙北巷(东城区):北起青年湖公园,南至安德路。门牌(顺)1号至94号。

天龙东里(崇文区):西起国强南巷,南至广渠门内大街。门牌3号至37号,2号至24号。

天龙西里(崇文区)东起国强南巷,西2龙至南小市口街。门牌1号至17号,2号至18号。

羊,性格温和,自古便是与中国先民朝夕相处的伙伴,深受人们喜爱。中国古代甲骨文中的“美”字,即呈头顶大角之羊形,《说文》云“美与善同意”,足见其时羊已成美、善象征。《诗经·小雅·无羊》曰:“说谓而无羊,三百维群,……而羊来思,其角戢戢。”其欢乐、自豪之情可谓溢于言表。羊以品质优良而成为中国先民欲与上天沟通之使者,中国古代祭礼中,羊是不可或缺的祭品。商周青铜器中,以羊为造型或纹饰者甚众,其时还有专事掌管羊牲之官员——“羊人”。中国先民深信羊可为人带来上苍的关怀、恩赐,所以以羊为吉祥如意的神兽,并传梦中见羊乃王者之兆。中国古时“吉祥”多被写作“吉羊”,《说文》曰:“羊,祥也。”古代宫廷中小车多称“羊车”,即取意吉祥。此外,羊还成为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中仙人的伙伴,“仙人伴羊”即“三羊开泰”,是中国民间风俗画中最为常见题材之一。《宋史·乐志》云:“三羊交泰,日新唯良”,中国先民以“羊”喻“阳”,“三羊开泰”实为新年伊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大吉大利之意。

京城涮羊肉

老北京时,涮羊肉的老字号,最著名的有两家。一家在老北京的“外城”,一家在老北京的内城。外城这家,其命名是取“正阳门”的“正阳”二字,名为“正阳楼”,其原址在前门肉市。而另一家老字号“东来顺”,就是在老北京的内城著名的王府井大街路东。1914年由河北沧县人丁德山(号子清)开设的。

“东来顺”,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并名扬海内外,究竟是什么原因?主要是涮肉的原料格外讲究。它的涮肉原料以内蒙古西乌珠沁旗之阉割绵羊为最佳,每只羊以40-50斤重为宜,取其魔裆、大小三岔、黄瓜条、上脑等部位之肉,约13斤左右。每斤肉切出一寸宽、四寸长之片约80片。所用佐料有芝麻酱、酱油、酱豆腐、韭菜花、卤虾油、香菜、葱花等。食法较简单,但需注意火候,不可煮时过长,否则嚼不动。锅底有海米、口蘑等,同时还佐以粉丝、白菜、冻豆腐、糖蒜等清口之物。”(《北京的商业街和老字号》)

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两家,还有一家“便宜坊”也很有名。《回忆旧北京》一书里记载:“便宜坊也创设于乾隆年间,比‘都一处’要晚不少年。三十年代,骡市的米市胡同和鲜鱼口内都有便宜坊。后者是老店的伙友开的,在鲜鱼口西口内不远,两层小楼,一间门脸儿,和‘都一处’差不多。楼下是散楼,楼上有几间雅座,太上皇乾隆在清官设的‘千叟宴’,主菜就是涮羊肉。此宴用火锅多达1550多个,规模之大可以想象。”

以羊命名的北京街巷地名例举

羊内胡同(西城区):东起西四南大街,西至太平桥大街。门牌1号至79号,

羊毛胡同(西城区):北起高碑胡同,南至西郊民巷。门牌1号至45号,2号至20号。

羊皮市胡同(西城区):南通大酱坊胡同,西通西四南大桥。门牌1号至17号,2号至18号。

羊坊店路(丰台区):北起复兴路,南至莲花池东路。

羊坊店(丰台区):复兴路以南,双贝子坟以南。门牌1号至98号。

羊坊店西路(丰台区):北起复兴路,南至羊坊店。

羊角灯胡同(西城区):东起三座桥胡同,西至龙关井街。门牌1号至25号,2号至14号。

羊房胡同(西城区):东起柳荫街,西至德胜门内大街。门牌1号至43号,2号至56号。

羊圈(海淀区):东起彩和坊,西至苏州街。门牌1号至5号,2号至4号。

鸡、鸭与北京街巷地名

家畜中的禽类——鸡、鸭、鹅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很亲密,如鸡,就是十二生肖之一,并且我国在未出现钟表以前,鸡与古代计时仪器“铜壶滴漏”相配合,起了计时的作用。

旧时的计时单位,为十二辰制,即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时辰合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为名:

23点—01点,为“子时”;01点—03点,为“丑时”

03点—05点,为“寅时”;05点—07点,为“卯时”

07点—09点,为“辰时”;09点—11点,为“巳时”

11点—13点,为“午时”;13点—15点,为“未时”

15点—17点,为“申时”;17点—19点,为“酉时”

19点—21点,为“戌时”;21点—23点,为“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