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最妙趣横生的社会心理学
36393700000018

第18章 每个人的行为都源于一个想法——行为和态度(1)

何以宣泄,唯有裸奔吗——态度影响行为

2009年11月5日晚上9:07,在浙江省杭州市学府街下沙最繁华的地段之一,刚下课的大学生蜂拥出来,买夜宵、逛店铺、看摊位、散步。人群中突然开进一辆蓝色福特车,一个浑身****、唯有腰间挂一块白色小布的男生从车里钻了出来,在路中央狂奔起来。人群立即沸腾了!路两边站满了人。

裸奔男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了50多米后,突然一把扯下腰间的白色小布,完全****地转身冲回福特车,站在车门后面。男生举手向人群示意,说了一句话:“谢谢大家。”

当被问到为什么要裸奔时,他答道:“我觉得学校很沉闷,我愿意为大家来示范什么叫激情。我喜欢尝试没做过的事。如果我可以做到不在乎其他人的目光,某种程度上,我已经得到了自己的认可。再不济,能够娱乐大家,娱乐自己,也是值得的。”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是那名男生的自我态度,而裸奔就是他在极端态度下的极端行为。态度作为个体对事物的反应方式,或积极或消极,但最终以行为的方式体现出来,并影响着行为。那名男生的表现就是态度影响行为的极端诠释,爱国诗人屈原抱憾“世人皆醉我独醒”投江,同样是态度影响行为的一种体现。态度影响行为,以内在影响外在,可谓是永恒的客观规律。态度影响着自我行为,同时,也影响着对他人的行为。

弥子瑕是卫国的美男子,他很讨卫灵公的喜欢。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生了重病,弥子瑕假传君令让车夫驾着卫灵公的车送他回家。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反而称赞道:“真是一个孝子!”又有一次,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散步。弥子瑕伸手摘了一个蜜桃,当他吃到一半的时候,把吃剩的一半递给卫灵公。卫灵公毫不在意那是弥子瑕吃剩的桃子,说:“你忍着馋劲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对我真是好啊!”

弥子瑕年老后,卫灵公就不那么喜爱他了。弥子瑕得罪了卫灵公,卫灵公不仅不再像过去那样迁就他,而且还历数弥子瑕的不是:“他过去曾假传君令,擅自动用我的车子;目无君威地把吃了一半的桃子给我吃。”最终卫灵公找了一个借口,把弥子瑕治了罪。

爱默生说,“每个人的行为都源于一种想法”,卫灵公前后行为的变化源于他对弥子瑕想法的变化,而这个想法就是态度。不同的态度在影响人们行为的同时也决定了人们不同的命运。

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在候车厅等车时,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问个路都收钱;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于是,两个人换了票。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纯净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后来,他混成了乞丐。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做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水让人洗脸也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后来,他发达了。

在上海的人坐火车去北京考察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票。

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哲理故事,两个人的不同行为、不同命运和城市没关系,而在于他们的态度。最终成为富豪的人,在换票的时候想的就是“还是去上海好,能挣到钱”,最终沦为乞丐的人想的是“还是去北京好,挣不到钱也不会饿死”。由此,我们能联想到两个人一个拼命挣钱,一个人懒散求人帮助的画面。

个人能力很重要,社交技巧也很重要,但是决定一个人发展和成长的,还有一些非能力层面的因素——态度。它决定了我们是否过得快乐,决定了我们一生的高度,掌控自己的心态就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端正学习态度、端正工作态度,是我们的日程必修。由于态度也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他人的社会行为,如何端正做人的态度,端正我们对他人的态度,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你对了,社会就对了——态度和吸引

公司要裁员了,张莉和卓莉都上了裁员名单,被通知一个月之后离职。两个人都在公司待了近十年,张莉在得知要被裁之后,逢人就大吐冤情:“我在公司待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凭什么解雇我呢?”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会安慰她几句,可后来她竟然含沙射影,仿佛自己被人陷害了似的,对谁都没有好脸色,闹得大家都怕碰到她。张莉还把气发泄在工作上,最后一个月,她把工作做得相当糟糕。卓莉在得知要被裁之后,也很难过,但她的态度和张莉截然不同:“既然只有一个月时间了,不如给大家留下个好印象。”于是,她逢人就道别:“再过些日子我就要走了,不能再与你们共事了,请多保重。”大家见到她这么重感情,反而更亲近她了,这让她的心情好多了。在工作上,卓莉的想法是:在岗一天就应该负责一天,给公司、老板和同事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样即使我走了,也会有人夸我、想念我。一个月很快到了,张莉如期离职,卓莉却被老板留了下来。老板说:“像卓莉这样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员工,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怎么舍得她离开呢?”

大量的实践不断地证明积极态度导致积极评价——喜欢,而消极态度导致消极的评价——厌恶。态度影响吸引是两种不同方式。

王红是某公司的前台秘书,工作比较琐碎。同事几乎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话:“哎呀,这又是谁啊,拿了抹布也不洗干净?!”“拖把不知道放在哪里吗?!”“每天累死累活的,老板居然对我还是不满意?!”“要不是我,那么多事谁来做呀?”……

起初大家还会附和一两句,渐渐的,所有人都开始对她的抱怨与诉苦感到头疼,有时真想提醒她一句:“别说了。”但话到嘴边,碍于情面只好作罢。王红对此也不是没有知觉,只是她会回家继续向她的丈夫诉苦:“没有人理解我。公司里的人都太坏了,没人体会我的辛苦付出!”

当抱怨成为一种习惯时,它的负面力量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前程!当然,在此之前,它首先摧毁的是抱怨者的人际关系。没有人喜欢和一个满腹牢骚的人相处,而且,太多的牢骚只能证明你缺乏能力,无法解决问题,才会将一切不顺利归于种种客观因素。若是你的上司见你整日抱怨不停,他恐怕会认为你做事太被动,不足以托付重任。就像上面的王红,其实她每次都能把事情做得很好,但是爱抱怨的习惯,让她的名字一次次地从经理助理的候选名单上被删除!一个人的情绪会影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看法,消极的情绪会使人产生厌恶和反感。这是态度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方面,其实态度影响人际吸引还有另一种情况。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意识不到我们的态度源,仅仅知道有时候我们会消极,有时候会非常沮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好恶很容易受态度的控制。一个人最近的经历、他的身体状况或者他某一时刻的态度,不仅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别人对他的评价。当一个人的感觉处于积极状态时另一个人正好出现,他就会喜欢这个人;相反,当人的感觉处于低落时,遇到另一个人,这个人很可能会对他产生厌恶反感。

比如,一个人A抱着愉快的心情去旅行,在一个美丽的风景区遇到了一些人,在所遇到的众多人之中有一个人B和他是同路的,这时A很有可能会和B攀谈起来,并对B产生积极的印象和评价。相反,如果折磨A多年的胃病犯了,由于饮食无规律A的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而这病已经使A心力交瘁。在医院就诊时遇到了一个同样等待就诊的病人B坐在自己旁边,这时,A一般不会对B产生积极的态度。

在生活中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即人们的态度会发生转移。

小C身体上有一些残疾并且体形偏胖,在学校里是一个不受其他同学喜欢的人,他很少参加班上的集体活动,因此,班里其他学生认为他集体意识淡薄,性格有问题,背地里总是对他指指点点,觉得小C一定是个哪里出了问题的人。这样小C就很少和班里的人交流了,因为班上的人对他都有偏见。所以,小C平时就和隔壁班的小D玩,小D是小C的老乡,他不像其他人那样看不起小C。但是小C班里的人平日里对小D也窃窃私语,他们也怀疑小D不正常,因为按他们的逻辑,和一个有问题的人(指小C)在一起也应该不怎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