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人自画像
36445200000003

第3章 书面语言

语言的起源对科学研究者来说,还是一个谜。我们在考察一种语言时,会惊讶地自问,这种按照一定秩序排列、能表达思想最细微差别的声音集合,是谁创造的奇迹?当我们在世界各地旅行,听到人们说着各种各样互不相通的语言时,肯定会同意语言是被发明出来的,因为不同的民族的语言是不同的。

既然语言源自于远古时代,那我们可以据此推断,世界早期必定有一个辉煌时代存在过。那时组成人类社会各个部落的人们,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智力去想象并构造他们的语言。

我认为这种推断是合情合理的。

尽管我们的书面文学比《荷马史诗》要早上两千年,但我们的作家对文字的起源,并不能比西方作家解释得更为清楚。他们在书面文字所经历的变化方面提供了一些线索,对此,爱好考古的人们肯定会感兴趣。

据史书记载,从创世之初到公元前三千年的历史岁月里,我们都没有自己的书面语言。那时,中国有结绳记事的习俗,就是在绳子上打不同的结,用以记事。

缺乏有记载的书面语言,是一种社会蒙昧或停滞不前的表现,因此它几乎引起了官方的兴趣。目前,在我们的最东方还有些没有书面语言的部落。有理由认为,这些部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语言的最基本成份。学者们在研究他们的习语时会发现,它们和最悠久的东方语言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

公元前三千年后,一位名叫仓颉的帝王按星辰的排列发明了篆字。这些只是一些还不成熟的图形文字。但它比埃及人发明的文字早十个世纪。

这些图形本身就代表物体。书写体系虽然还非常原始,却已使书面语言成为了可能。它会被未来时代的人们所完善定型,并成为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留下了文字踪迹,我们得以穿越时代追踪这一进程。

人们一开始只用些粗线条代表物体,这些粗线条后来经修饰变成了隶书,它依然是象征物体的图形,但用的是曲线。

孔子、老子的不朽著作就是用这种文字写成的。

这种经过初次尝试的改进,比起以前有了质的飞跃。造字规则发生了变化,这种新创造的形声相益的东西,被正式称为“字”。

公元前七八三年,周宣王太史籀将物体的自然形态引入了文字书写,我们称这些文字为“大篆”。《易经》就是用它书写的,这是唯一逃过秦始皇焚毁的古籍。

直到秦代(公元前二四六年)大篆才发生新的变化。此前它一直被用作书写公文。新变化只是把笔划变得更直更舒展。我们称这种字为“小篆”,至今它仍被用于公章之中。这种文字也刻在某些建筑物和珍贵的花瓶上。

经过大约一个世纪,汉字又前进了一大步。这种吸取了所有古文字特点的“小篆”,笔划变得更为正规,与我们现在的文字已经没有实质的差别了。

所有这些连续不断的变化表明,文字的形成是多么精密细致,它竟然采用了这么多不同的规则,一代代地不断完善。每个世纪都根据智力的发展对其进行改进。它就像一块粗糙的钻石,最初凹凸不平且毫无光泽,精雕细琢后就露出了晶莹清澈的面貌。

但我们的文字仍未定型。一世纪初叶,有个叫程邈的下级官吏身陷牢狱,他向皇帝上书请求赦免,三千字的奏折使用了以隶书为基础的文字,这种文字比当时的文字结构简易得多。皇帝接受了上书,并下令公文写作一律使用隶书。

书面语言最后一次重大变革是在汉朝,有位大臣希望尽快向皇帝上报下情,就创造了一种以隶书为基础的半草的书写方法,后来演变成草书,并在五世纪之后定形成了中国书面语言。这种书写方法节约了以往字体花费在图形和线条上的大量时间。

中国那些不朽的文学作品和典籍,就是用各种字体书写而成的。从汉字的演变可以想见,对于研究这些典籍的人来说,识字是一项很困难的工作。目前使用的文字,所有笔划都能用毛笔连在一起一笔写就。这一进步,绝对给文字的日常使用带来很大方便,但公文、试卷和奏章必须非常工整地书写,这是相当枯燥的工作。我们有用各种方法做成的字帖,中国教育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临帖。

众所周知,汉字得用毛笔蘸墨汁写,并不仅仅只有中国使用墨汁。值得注意的是,胡乱把墨弄湿,拿起笔就写是不行的。墨汁要湿到适当的程度,拿笔时毛笔还得与桌面垂直。

最后,我想给西方读者开一堂与毛笔字书写规则有关的启蒙课。规则共有八条:

第一、字要醒目,要根据字的间架结构适当调整笔划,收发自如。

第二、横竖应平直、有力、匀称,起笔有型有款,落笔有锋。

第三、撇捺应该像鱼鳍、鸟翅一样舒展自然。

第四、注意偏旁部首的比例。

第五、不论字形如何,直笔需直,曲笔需圆。

第六、连笔要平滑有规则。

第七、直划收笔要果断,不能拖泥带水。

第八、转笔时要提前提笔或按笔。

仔细研究这些规则,或许能更好地认识汉字——每个字都是一幅含意深刻的缩微图。这些有直有曲、粗细相间的线条笔划,在各个方向上相互交叉,表达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是完美的艺术品。

由于中国书法具有上述特点,当文字组成语言时,便突显出了它的长处,这是任何一个用字母书写语言的国家都无法比拟的。欧洲人认为语言之美体现在声音上,所以常常听到人们赞扬字词的和谐,但在不朗读出声时,这些写在纸上的语言缺无法表现出这一美感。西方字母组成的单词是无法通过自身书写上的差别来表达情感的,字母书写得是否有力都无法改变单词本身的含义。要想改变词义,就只能将每个字母改变,这种乏味的手法很难表达思想的细微差别。人的思想是个抽象世界,包含着千差万别的微妙想法。在今天,智力的开发不断促进灵敏度提高,拥有这种天赋的人类,怎么能满足于这些含意无法改变的文字呢?

如果一位用独特的方式写作的西方作家,靠天才或运气获得了成功,那么他的成功秘诀也会随着他的死亡而消逝,任何试图将它复活的人都只是复制、剽窃罢了。但中国人绝不会如此轻易的将自己的财富丢掉,我们把它们保存了下来。它们活在我们的文字里,一旦被创造性地使用便能传遍整个中国,正如伏尔泰的名言能传诵于世界一样。不过也有点区别,那就是我们的名言能不断被更新,而伏尔泰的名言只能被用。

通过这些比较,我想我已经清楚地表达我的观点了。我没想过要抑西扬中,只是觉得西方语言好像确实缺少能让作者满意、或激发其创作灵感的应变能力。

我发现在西方雄辩家比作家具有更大的影响。什么原因呢?因为它们语言的生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声音,而我们的文字本身就包含有这样的东西,它形神俱备,生动活泼,充满着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