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例”
2004年2月13日~15日,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因为与同学之间的一点积怨竟在宿舍用铁锤残忍地杀死四名大学同学,其中一名同学仅仅是因为妨碍了他的杀人计划就无辜地惨遭其杀害。
上述事件一经披露,舆论哗然,人们不禁要问:马加爵究竟怎么了?作为有着高智商的大学生为什么会作出如此残忍而又令人费解的举动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通过一系列调查和心理测试后指出,马加爵犯罪主要是心理问题所致,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和“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缺陷所致,属于仇恨积累型的情绪犯罪。事实上,在此之前,有关媒体早已多次报道过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压力过大以及心理障碍发生率不断提高等有关内容。马加爵杀人事件再次提醒人们: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
■ 健康新概念
1.什么是健康
亘古至今,人类一直在追求着健康。拥有健康是每个人的期盼,那么到底什么是健康呢?
提到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回答,健康不就是没病吗?这种回答不能算错,但也不能算对,至少不能算全对。因为它只注意到了生理上存在健康的问题,而忽略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健康的问题。
下面是20道有关心理健康的测试题,请你仔细阅读下面的每一个问题,然后作出回答。
(1)当你弄伤了自己,不管是割伤、扭伤、骨折还是接受了外科手术,你是否康复得比其他人快?或比医生所预料的要快?
(2)当你受到侮辱、挫折、失恋、拒绝、轻视或漠视时,你是否在一两天内即能恢复一向的乐观情绪?
(3)当你做了一些你实在不愿做的事,并且做完后不久即感到后悔时,你能否很快就原谅自己,并继续你的工作,而不是长久地沉溺在自责中?
(4)你目前是否在培养和增强自己的能力,以完成看来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5)每一天你想做的所有活动(如穿鞋,将衣物从洗衣机中取出,将柜顶的坛子取下来等)是否都能做到,有没有感觉不适或使你累坏呢?
(6)你最近是否开始实行一项新计划或开始一项新工作,或对自己的生活有一种新的尝试(例如在家中安装一种节能装置,或学习一种乐器等)?
(7)你参加宴会、舞会、音乐会或看电影时,是否能得到很多快乐?
(8)你是否酷爱运动,能玩多种运动项目?
(9)你的耳垂是否平滑(有斜角的折痕便不算平滑)?
(10)你起床后,是否在数分钟后就会感到充满活力、渴望工作?
(11)你是否渴望能种些花或蔬菜?
(12)你最近是否经常发脾气叫人滚开、闭嘴或别管闲事?
(13)你是否发觉自己在淋浴、开车或在屋内时常唱歌?
(14)你是否时常微笑?
(15)你是否穿着一双合脚而舒适的鞋子?
(16)你是否感到深呼吸是一种享受?你是否在无需奔跑的时候亦渴望能奔跑?
(17)你经常感到很快乐吗?
(18)当你照镜子时,是否经常能喜欢自己的形象?
(19)当你照镜子时,镜子中你的姿势是否好看?
(20)你是否深爱着某一个人?是否亦感到被对方同样深爱着?或者你对某一样重要的东西是否有一种深切甚至热烈的爱恋,觉得它比你自己本身更重要?
评分规则:
假如你的答案是“否”,给自己记0分;假如你的答案有部分程度是“对”,给自己记1分;假如你的答案完全是“对”,给自己记2分。最后将分数加起来,然后再根据后面的“标准”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解析:
假如你得到40分(满分),那么你的心理已经比许多人健康;如果得不到40分,也不要担心,因为无论你得到多少分,每1分都代表一点健康,都对你有帮助,你可以将你自己认为是健康的象征写下来。事实上健康的象征比这里所提到的要多许多,例如面色红润、身材苗条、热爱工作、热爱家庭、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等。
事实上,人除了拥有自己的躯体外,更重要的是具有心理活动和社会属性。人是生理、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复合体,因此,当我们谈到健康问题时仅仅注意生理上的健康显然是片面的。
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给出了关于健康的新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这一定义标志着人类对健康的理解已从生理的、个体的理解发展到心理的、社会的理解。
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又具体规定了健康的10条标准: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论事情大小都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应变能力强;⑤能够抵抗一般性的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得当,身材匀称,站立时头、肩、臂的位置协调;⑦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无炎症;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病菌、无出血现象,齿龈颜色正常;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和皮肤富于弹性,走路轻松自然。
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对健康问题作出了进一步解释: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健康。有关学者也提出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健康观:健康应是能对抗紧张,经得住压抑和挫折,积极安排自己的各种生活及活动,智慧、情感和躯体能融为一体,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充满生机,且富有文明的意义。
2.健康的“核心”———心理健康
根据上述全面健康的观点,健康至少包括四大要素———生理平衡(没有身体疾患)、心理稳定(没有心理障碍)、社会成熟(具有社会适应能力)、道德健康(具有良好的品质)。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一方面,身体疾患可以影响个体的正常心理活动;强烈的或持久的心理刺激也可以导致身体健康的下降。即生理问题可以引起心理的反应,心理的失调也可以引起生理的改变。另一方面,心理健康与社会成熟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二者互为因果。心理不健康就无从谈起社会成熟;而社会不成熟也就无所谓心理健康。而道德健康在某种意义上属于心理健康的范畴。当然,不同的社会阶段、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需求群体,对四者的重视程度也有很大区别,四者在健康中所处的地位也有某些差别。正如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注重生理健康一样,现在人们也已逐渐开始重视心理健康。后者在健康中的地位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竞争日益激烈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在某种程度上将成为人类健康的“核心”。
既然心理健康如此重要,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
为了更好地把握心理健康的概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理。说到心理,人们总会觉得它挺神秘,其实心理是人类最常见的精神现象之一,心理不过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
心理现象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心理过程即人们心理活动的过程,具体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映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及注意等。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会持有一定的态度和倾向,产生某种主观体验,如喜、怒、哀、乐、爱、憎、惧等,这些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就是情绪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为达到预期目的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称之为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的心理过程的三个方面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制约。
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而且具体到每个人时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就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差异,即个性差异。
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以及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倾向。它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向。个性心理倾向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和人生观等。世界观在个性心理倾向中居首要地位,决定着人的总的意识倾向。个性心理倾向的各个方面随着人生发展阶段的不同其地位也不同。在儿童期,支配心理活动的主要个性心理倾向是兴趣;在青少年期,理想上升为主导地位;到了成年期,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支配整个心理与行为的主导性倾向。
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气质、性格和能力。气质主要是指高级神经系统的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等)在心理活动动力上的表现;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在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指一个人能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与心理过程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心理过程是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的条件和表现;个性心理特征又可以影响和制约个性心理过程的形成,并在个性心理过程中得到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把心理健康定义为是一种持续高效而满意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生命具有活力,潜能得到开发,价值得以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同时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志: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能高效率地生活。
“问题讨论”
对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谈谈你的心理健康程度如何?你打算怎样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 大学生具有哪些心理特点
同中学生相比,大学生在身体的成长与心理的发展方面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与特点。生物学与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身体生理机能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人从出生到成熟,生长发育要经历两次高峰。第一次是一岁左右的婴儿期,第二次是十一二岁到十七八岁的青春期。大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的后期。这一时期骨骼趋于定型,各器官、各系统的机能日趋成熟,身体形态日趋稳定。
大学生心理发展方面的主要表现是:由未完全成熟向成熟迅速过渡。一方面,大学生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人感明显增强;另一方面,又摆脱不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具体地说,这一时期大学生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出下述特点:
1.智能发展达到高峰
人的智能是先天因素、教育影响、个人努力等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大学的环境为智能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又决定了大学期间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大学生能否使自己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注意力等基本心理特征获得应有的正常发展,对于能否顺利地完成学业、奠定未来发展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2.情绪情感日益丰富
与中小学生相比较,中小学生情绪的变化主要来自外部刺激,而大学生的情绪变化主要源于内部需求结构的变化;与成年人相比较,成年人情绪较稳定,大学生则由于正处于迅速发展期而经常表现出波动性较大的不稳定性特点。大学生的多方面需要的产生,使得其情绪日益丰富而激烈。随着大学生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及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学生的情感也在迅速走向成熟。
3.自我意识明显增强
大学生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及父母的呵护,生活空间骤然扩大,独立感、成人感迅速增强,自我意识也随之增强。开始重视自我评价与自我表现,同时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
4.性意识迅速发展并渐趋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性意识逐渐增强并明朗化。性意识的发展使大学生开始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形象,并开始了对异性的关注与追求。此时,恋爱过程也构成了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大学生所具备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特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智力正常
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智力正常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它是大学生胜任学习任务、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心理保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大学生智力正常表现在: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智力因素在学习中能积极协调地发挥作用;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从学习中能获得满足感和快乐感。
2.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是指有机体对外界刺激引起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的一种态度体验,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有着重要影响。情绪异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情绪稳定的大学生能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心境,热爱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挫折时,情绪反应适度并能泰然处之。
3.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支配与调节其行动,克服困难达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主要体现在行动上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对于大学生来讲,就应该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的,并有坚定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在各项活动中具有坚韧性、果断性、独立性和较高的自制力;具有充分的自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克服不良习惯,克制不良欲望,抵制不正当诱惑。
4.意识清醒
自我意识是指人们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关系的认识和体验,也是人们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大学生是在现实环境中与他人的相互关系中认识自己的。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有“自知之明”,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自信、乐观,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在自我体验方面,自尊自爱,自我肯定而不是自轻自贱;在自我控制方面,自主、自强、自律,能促进自我全面发展与完善。
5.人格统一
人格通常也指个性,人格统一是指人格作为人的整体精神面貌能够完整和谐地表现出来。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核心因素。大学生人格统一的标志是:有正确的信念体系和世界观、人生观,并以此为核心把需要、动机、兴趣、理想及气质、性格、能力统一起来,和谐发展;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的混乱,表里如一;能够抵制口是心非、阳奉阴违等人格分裂的不良倾向。
6.人际关系和谐
人际关系和谐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敢于交往、乐于交往、善于交往;有着广泛而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用真诚、宽容、理解、信任的态度与人相处;能理智地接受和给予爱;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能正确处理人际冲突,化解矛盾,处理好竞争与互助的关系。
7.行为反应适度
人的心理特征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在人生的不同年龄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心理行为表现。心理健康的人,认识、情感、意志、行为都是符合其所处年龄阶段的基本特征的。大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阶段,因此,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是精力充沛、勤学多问、反应敏锐、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而不应是老成迂腐、保守落后或天真幼稚及过于依赖的。
8.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社会环境及处理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在社会环境改变时,面对现实,对环境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主动调整自我以积极地适应环境;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不断调整自己对现实的期待及态度,使自己的思想、目标、行为和社会协调一致;当社会环境出现负面变化时,不是被动消极地去适应,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影响周围的环境,保持头脑清醒,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等等。
在判断大学生是否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不健康与有不健康的心理不能等同。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心理状态,而偶然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不能认同为心理不健康或心理疾病。
(2)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或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之间没有绝对界限,在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之间有一个广阔的过渡带。
(3)心理健康的状态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及人们自身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会不断地发生变化。
上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只是一种相对衡量尺度,它只反映了大学生在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应具有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而不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
心理健康有三个层次:预防心理障碍的出现,即不患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低要求;能够有效地学习、生活、交往是心理健康的第二境界;发挥自身潜能、促进自我价值实现、追求自身全面发展是心理健康的最高境界。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应努力追求心理健康的更高境界,不断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