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编大学生心理健康
36450600000002

第2章 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症状

在我国,大学生都是通过严格考试,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成绩优秀的青年,大学生中的多数都具有较高的智力;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未来充满憧憬,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由于大学生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成长迅速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处于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渡时期,对社会对自己还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一旦理想与现实之间发生冲突或遇到挫折,便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主要呈现以下两种倾向:

第一,心理健康状况不良者比例呈上升趋势。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约有20%~25%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据天津市统计:该市约有16%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和抑郁症等。杭州市的“大学生心理问题和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有16 。79%的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呈正比例增长的趋势。其中,初中生为 15%,高中生为 18%,而大学生为25 。4%。同时,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女生明显比男生严重;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严重;非重点院校学生比重点院校学生严重。

第二,心理健康状况不良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北京市16所院校调查分析表明: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人数分别占因病休学、退学人数的37 。9%和64 。4%;在因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学生中,神经症患者分别占76 。1%和54 。8%,而神经症中又以神经衰弱症为主。

一般地说,重症心理疾病不仅会严重地妨碍正常学习,还会导致不良社会后果甚至轻生。至于在许多大学生中出现的偶然的、轻微的、局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影响和干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效率、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

■ 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所谓心理问题,就是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受自身生存环境的影响,在没有认知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不协调的心理状态。大学生中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比较少,多数是比较轻微的心理问题,但是如果轻微的心理问题不予以及时调节和疏导,也会影响身心健康,持续发展下去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入学适应问题

这一问题,在刚入大学的新生中较为常见。对于绝大多数新生来讲,面临的都是陌生的校园、生疏的面孔和全新的生活、学习方式。这对首次远离家乡、离开长期依赖的父母和熟悉的生活环境的大学生来说,通常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力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即对将来如何独立生活,怎样适应新的环境,内心或多或少地会感到担忧与不安,并伴有焦虑、苦闷和孤独等现象发生。这在一些自身适应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且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失眠、烦躁及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个别严重者甚至不能正常坚持学习以致提出退学要求。

2.自我意识方面的心理问题

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的所有行为无不受意识左右。自我意识是大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条件,但由于自我意识认知过程相对漫长等特点,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使人出现意识偏差,甚至陷入认知矛盾的状态。如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满足感和空虚感的矛盾;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理智和情感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解决不好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心理反应,影响其心理状态。

3.学习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与高中有明显的差异。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改变高中的学习模式和方法,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科学用脑,掌握自学方法,以适应全新的大学学习生活。但很多大学生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或对专业缺乏兴趣等原因,导致成绩不佳,同时引发考试焦虑,甚至厌学、弃学等问题。

4.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

与高中生相比,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更为广泛,更具社会性,大学生对人际交往也更加重视,并希望发展这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认识、情绪和个性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与技巧,在交往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从而产生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5.恋爱与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由于性生理逐渐发育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与性心理的发展,促使其渴望了解异性,向往爱情。很多大学生都开始谈恋爱,但由于缺乏经验与指导,有些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了单相思问题,陷入被动恋爱或失恋等苦恼之中,从而引发诸多心理问题。也有一些大学生因对性知识、性行为的不恰当的理解与认识,造成诸多心理压力,如因性压抑、性自慰而产生的羞耻感、极度自责和恐惧感等。

6.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

良好的情绪、情感状态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状态应以稳定、乐观的心态为主,对于不良情绪应具有调节、控制能力。但由于大学生的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矛盾性的特点,情绪易波动起伏、好冲动、自制力不强。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恐惧、紧张、妒忌等不良情绪,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7.个性方面的心理问题

近年来,个性发展不良导致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如在性格方面,许多大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猜疑、偏激、孤僻、抑郁、自私和任性等,有的甚至发展成为人格障碍。

8.求职择业方面的心理问题

大学生毕业前夕,最大的心理压力可能来自于求职择业。大学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与准备,往往会导致择业渠道不畅、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等问题:有的脱离社会发展需要盲目择业;有的过高地估价自己,造成就业困难等等。这些问题往往会引发毕业生的心理冲突,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

一般地说,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神经症、人格障碍和适应障碍等。其中,神经症在心理障碍中的比例居于首位。

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它是非器质性的大脑神经机能轻度失调的心理疾病。患者有强烈的心理冲突,并感到精神痛苦,力图摆脱却又无能为力。

需要指出的是神经症并不是神经上有病,而是心理疾病。另外,神经症与精神病不是一回事。精神病是一种因大脑功能紊乱而突出表现为精神失常的心理障碍,症状多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感情及行为发生异常的状态,如精神分裂症、躁动症等。与神经症相比较,其心理障碍表现程度严重,患者思维、情绪异常,不能自知,没有精神痛苦且无求治要求,不能正常地生活、工作与学习。而神经症程度轻,能自知,并感到精神痛苦,有求治要求,能正常工作、生活与学习,但效率较低。

大学生常见的神经症有以下几类:

1.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大学生中极为常见的心理障碍,它是由于长期刺激,引起大脑神经活动持续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的一种神经症。主要特征是易兴奋、易激动、易疲惫,并常常伴有各种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敏感的人和有不良性格特征的人,更易患此症。

大学生神经衰弱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生活学习压力过大,过分紧张,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和良好的适应能力造成的。如学习负担过重、人际关系冲突、家庭负担沉重和恋爱出现危机等都是发病诱因。上述问题引起的思想冲突,使得神经活动过程处于持久的紧张状态,超过了神经系统张力所能忍受的限度,从而引起崩溃和失调。

对于患神经衰弱的学生,应合理安排作息,积极参加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并进行必要的心理治疗。一般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焦虑症

“案 例”

她为什么紧张

王某,女,19岁,某高校二年级学生。从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她就出现了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每到期末考试临近时,她就紧张焦虑,还伴有较严重的睡眠障碍。

原来,王某在中学学习时,理科就是弱项,所以才报考了文科,没料到上大学后自己所在的专业还要学习数学、统计等课程,她感到负担沉重。老师一堂课讲的内容很多,学起来极为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她有三科不及格,心情十分沉重,因为这对她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事。于是,她经常感到心慌、焦虑、难以入眠,加上宿舍里的室友每晚熄灯后都要海阔天空地聊天,所以她经常是大半夜都睁着眼望着墙壁,无法入睡。期末考试来临之际,她的神经就绷得更紧了,越紧张就越难入睡。到了白天就神疲乏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听课,也难以静下心来复习,所以她的考试成绩连续三学期都排在倒数一、二名上。但是,她也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感到紧张、焦虑,她在每学期的前半期情况都比较好,因为距离考试还有很长时间,压力不大,所以身心都比较放松。但当期末考试临近时,她就紧张、焦虑,甚至失眠。

从王某的情况来看,她患的是考试焦虑症,这也是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常见的问题。

焦虑症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惊恐发作状态,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出汗、震颤和明显的运动性不安等,此症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其紧张程度与现实事件很不相称。它包括急性焦虑(惊恐发作)和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两种表现形式。

急性焦虑是一种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仿佛窒息将至、疯狂将至、死亡将至。患者如大祸临头、惊恐万状、四处奔走,并常伴有下列三个方面的症状:①心脏症状:胸闷、胸痛、心跳过速且不规则;②呼吸症状:呼吸困难,有透不过气的感觉;③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眩晕和感觉障碍。急性焦虑发作急促,终止也迅速。一般持续数十分钟便自发缓解,代之以虚弱无力,数天后逐渐恢复。

慢性焦虑是焦虑症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患者长期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确对象、游移不定的紧张和不安;经常会提心吊胆,而又说不出具体原因;经常呈现高度警觉状态,如过分关心周围事物,注意力难以集中,做事心烦意乱,没有耐心;遭遇突发事件时惊慌失措,极易往坏处想等。

对于焦虑症,一方面可进行药物治疗,另一方面可进行自我松弛训练,一般会收到较好效果。

对于上述案例中王某的考试焦虑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对她进行帮助和指导:

(1)采用认知领悟疗法和疏导法,引导她消除对考试的重重顾虑。通过交谈、回忆,找准其“致病”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对她进行帮助和指导。

(2)以多种方式改善其睡眠状况。如加强体育锻炼、运用松弛技术放松紧张情绪等等。

(3)帮助她分析其个性的优缺点,使她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培养出健康乐观的心理。

3.强迫症

“案 例”

如此“干净”

小张得知同一寝室的唐某患肝炎住院治疗的消息后,就感到紧张不安,担心自己会被传染。每天看到唐某的用品他就感到厌恶、害怕,故小心远离,想到万一患上肝炎可不得了。为此小张开始专注于洗手,但洗完手他仍不放心,怀疑自己的手没洗干净,又用肥皂洗,试图彻底洗干净以保证万无一失。外出后,小张仍不放心,认为自己摸了许多脏东西,不洗不行,因而他洗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后来,他发展到乘公交车有座不坐、不愿与人握手的地步。

像小张这样的“洁癖”患者,在我们身边比较常见,大家总以为这只是一些过分干净的表现,并不在意。其实,小张患的是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自我强迫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症。所谓自我强迫是指患者在主观上反复出现一些没有意义的观念、情绪、意向、行为,明知其不合理但又无法摆脱,从而导致精神焦虑和痛苦。常见的有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行为。有的人反复思考一些无意义的问题,如为什么人要分男女?到底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些人并非这方面的专业人员,也无研究这些问题的实际需要,但却无休止地思考,欲罢不能;有的人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上,煤气是否关紧;有的人害怕不洁而不厌其烦地反复洗手或洗衣服;有的人为减轻焦虑经常会出现某些强迫性行为,稍有差错便从头做起。

患有强迫症的人通常无安全感,无完善感,无确定感。他们的行为与生活习惯刻板,墨守成规,享乐能力低下,活动能力差,工作与学习效率很低,性格上往往有缺陷,如缺乏自信、过于谨慎、保守、主动性差等。

强迫症一方面是由于患者的性格缺陷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以往的生活经历、精神打击和幼年时期的遭遇有关。

强迫症的根治需要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行为治疗相互配合,其中行为治疗对强迫症有一定效果,心理治疗对增强患者自信心、缓解症状也有重要意义。

4.抑郁症

“案 例”

爱哭的女生

一天,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室来了一位大一女生。她一进屋就愁容不展,说她近来心情非常压抑、焦虑,想退学。当说到原因时,该女生泪如雨下。她说,她高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考上本科,心情就非常不好。最近,她又与宿舍同学关系紧张,大家都孤立她。自己每天独来独往,形影相吊,一进宿舍,她就感到非常窒息、压抑。她说,一想到自己要过三年这样的生活,实在受不了。她还说,现在自己兴趣丧失、精力不足、悲观失望、自卑、失眠,学习效率下降,感觉对不起父母。咨询期间该女生不停地哭泣,不断地责备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无用的人、多余的人,还不如一死了之。

根据女孩的倾诉,可以判断她得了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特征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悲伤、压抑、绝望、沮丧、孤独、自卑和自责等,并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等。患此症状者,总是愁眉苦脸并且容易哭泣,其表现可概括为四个“失去”:①失去兴趣:他们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包括以往的特长爱好;②失去希望:对前途悲观失望,感到生活无意义并且常有失望与无助感;③失去精力:自觉精神不振,全身疲乏,思维迟钝,既不能进行剧烈活动,又不能持续思考,因而萎靡不振,力不从心;④失去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夸大缺点,妄自菲薄,不愿与人交往,见人退避三舍,遇事踌躇不前,常自责、后悔、内疚,虽厌倦生活,却又恐惧死亡,因而陷入痛苦两难的境地。

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比例较高。有的大学生对枯燥的专业学习不感兴趣,有的对刻板的生活方式感到厌烦,还有的为社交或恋爱不成功而灰心丧气,由此陷入抑郁悲观状态。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思维迟钝、失眠和体力下降等。

抑郁症一般都源于青少年时期,该症的发生与个人性格和挫折有一定关系。自尊心强的人在受挫折后一般会因失望、自卑而诱发此症;性格内向、多愁善感、敏感性强、依赖性强的人,在精神因素的作用下,也容易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抑郁症的治疗应以心理疗法为主。劝慰、鼓励、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让患者发现并证实自身的才能与力量,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帮助患者增强社会意识、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患有抑郁症的学生应学会宣泄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如倾诉、哭泣、写日记等。另外,还要多与人交往,尝试从另一角度看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开阔视野。最后,要有意识地参加一些活动,如体育锻炼、文娱活动等,将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5.恐怖症

“案 例”

不敢面对他人目光的“怪人”

柳某,女,21岁,某科技大学三年级学生。一天,她向心理医生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她认为自己是个怪人,有个害羞的怪毛病。两年多来,她从不与人多讲话,与人讲话时不敢直视,眼睛躲闪,像做了亏心事似的。她一说话脸就发烧,低头盯住脚尖,心怦怦直跳,肌肉起鸡皮疙瘩,好像全身都在发抖。她不愿与班上同学接触,觉得别人讨厌自己,在别人眼中自己是个“怪人”。她最怕接触男生,即使在寝室里,只要有男生出现,她也会不知所措。对老师也害怕,上课时,只有老师背对学生板书时她才不会紧张。只要老师面对学生,她就不敢朝黑板方向看。常常因为紧张,她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知所云。更糟糕的是,她现在在亲友、邻居面前说话也“不自然”了。由于这些毛病,她极少去公共场所,很少与人接触。她也曾力图克服这个怪毛病,也看了不少心理学科普图书,按照社交技巧去指导自己,用理智说服自己,用意志控制自己,但作用不大。后来她哭诉说,这个怪毛病严重影响了她各方面的发展: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失败;同学们说她清高。她正在申请入党,同学关系不好肯定不行。眼看就快毕业了,这样下去怎样适应社会呢?她急切地说:“医生,请你快点告诉我,我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该怎样才能克服这个怪毛病呢?”

从柳某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她得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怖症。

恐怖症是对某种特定情景或物体产生强烈恐惧,明知无害,但又不能克制的神经症。根据恐怖对象的不同,它分为物体恐惧、处境恐惧和社交恐惧。如恐高症、恐水症、恐血症、黑暗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广场恐怖症、声音恐怖症等。

大学生中较常见的是社交恐怖症,它是指对某一特定社交场所和对象产生的恐惧心理。如有的大学生不敢与他人目光相对,眼睛总是游离于房顶或窗外,产生目光恐怖症;有的大学生不敢与异性说话或交往,一看到对方就脸红、心跳,形成社交恐怖症;有的大学生不敢到人多的广场去,一到广场就紧张、盗汗、心跳过速,形成广场恐怖症;有的学生见到特定的人就感到恐惧,形成恐人症,比如见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害怕。恐怖症对人际交往、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恐怖症的产生往往与患者以前在某一特定场景受到的惊吓或痛苦经历有关。为了防止再次出现过去的痛苦经历,在心理防御机制上,就采取了躲避、退缩的行为。另外,恐怖症的形成也与认知和个性有关。

治疗恐怖症,行为疗法效果很好,认知领悟疗法也很有效。

对于案例中柳某的咨询与治疗可首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治疗,即让她回顾一下自己所经历过的不愉快的事件,分析一下自己性格形成的过程,加深对障碍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痕,提高挫折承受力,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如检查自己是否存在过敏、多疑等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心理。以此来逐渐解除压抑的心理;正确认识两性间的正常交往,认识到青春期渴望接近异性是很正常的,要摒弃旧的道德意识,尊重自己的正当意愿;找两位关系较好的女生了解一下他人对柳某在与人交往中的反应,如脸红、发抖、目光恍惚等“不自然”的状态是否确实。其次,通过行为疗法治疗、矫正自己的行为,每天做二至三次想象———放松训练。最后,要增强自信,多参加集体活动,以战胜社交恐怖症。

“问题讨论”

你或你所认识的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有了问题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