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全方位转换编辑观念。美国人格罗斯主编、台湾省齐若兰译的《编辑人的世界》一书,有刘呆先生作的中译本序文。序中说:“……现在拿到了《编辑人的世界》这本书,看看美国的编辑是怎样对待编辑工作的,对我们研究上述重大课题,毫无疑问,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就是在这本书里,作者说:“面临今天出版业的种种变革……今天的编辑和老一辈编辑不同的是,他们必须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既要精通书籍制作、行销、谈判、促销、广告、新闻发布、会计、销售、心理学、政治、外交等等,还必须有绝佳的——编辑技巧。”美国出版业的编辑角色是这样体现的,实质涉及出版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对编辑技巧这一传统形式仍十分重视;这是当今美国编辑角色应具备的多方面的能力和要求。在中国出版业融入世界出版业的前夜,我们的编辑应尽早吸收和借鉴这种新的思路和做法。虽然这中间还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阶段,但调整和作好人世的准备是无疑的。
第三,电脑网络编辑与人的特质的协调发展。现在各种编辑和文字处理软件的快速发展,为今天的作者和编辑解决了很多传统的手工艺无法解决的问题:诸如书刊版式、封面设计、排版等已走上电脑化之路,新科技已取代书刊制作过程中耗费的大量人力和脑力。尽管高科技手段在出版行业被大量运用并解决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编辑出版方面的问题,但编辑人的许多特质是无法取代的。美国着名的编辑人柯蒂斯也是这么看的:“……个人的品位、辨别能力、情绪反映、做事的条理、决断力、投入的热情,以及温柔的关爱。在这些层面上,没有任何人或物能取代编辑的地位。经纪人无法取而代之,因为他们是局外人;电脑也不能取而代之,因为它们没有感情。”看来,美国发达的出版业及高科技下的编辑个人独特的作用,并没有因为电脑网络而取代。我们认为,只有将电脑网络与人的特质很好地衔接起来,才能发挥双重的最佳效果。
第四,市场营销意识与道德观念并存。加入世贸组织后的编辑理念,不能是市场与道德的脱节,而是很好的有机结合。这种理念即使在美国,也是编辑所遵循的。美国着名编辑马雷克在《如何选书》的文章里说:“每当作家问我编辑想找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书时,我的答案时:“我想找的是我从未看过的东西”,“……你应该编辑你了解的题材,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和热情,而读者终于会受到吸引,而且会掏出钱来买这本书。”美国着名编辑韦德的一篇文章专门谈编辑的伦理道德层面,认为编辑在考虑自己所承担责任和利益时,唯一的办法就是遵循一个重要的真理:“编辑人重要的责任,是忠于你所编辑的那本书。假如你不能做到这点,那么你既对作者不够朋友,也有亏自己的职守。假如你一错再错,那么你最好改行,不要当编辑。……假若你善尽职责,假若你真是对这本书有贡献,那么你不但为作者尽了心,也对出版社尽到责任,而且也符合编辑的伦理道德规范。”他们的观点是:“选书编辑作决定时首先考虑的是市场问题”,即考虑为出版社赚钱,但必须考虑道德。由此可见美国编辑人自身具备的职业道德与商业心态,他们是摆正了经营意识与道德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这一点对于我们中国出版业尤其要紧。在美国,编辑、市场营销、销售是出版公司的三个主要部门,而以市场营销为核心,但以上好的策划和良好的选题为基础,所有的创意源于营销。当然,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出版业更是要考虑市场营销,但我们必须将德治的精神、效益原则、营销策略等与出版物质量有机结合起来思考。
二、编辑出版内涵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对外出版竞争加剧。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步伐的加快,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相连接,两种资源相融合已经成为现实。各国之间争夺知识资本,包括争夺出版资源的手段和方式会多途径出现。发达国家是强强联合,既竞争又合作,通过品牌的交叉许可方式进行。面对这种复杂的竞争局面,我国传统的编辑出版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不但表现在输出什么内容,怎样才能占有世界出版行业的份额;也表现在出版物的整体印刷、装帧诸多方面的一体。这同样从多个方面为我们的编辑工作的转换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中国目前“造大船”的做法,就是要在新世纪让全世界读中国的书,让世界更多、更全面的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就编辑内涵看:
首先是编辑出版的内容。这种文化的高度发达,是以经济为基础的。有人预言:我们国家经济如果以现在的发展速度,再过二三十年,我国将再一次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再一次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这种文化现象的出现,是和即将加入WTO、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体的,中国文化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有强烈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
无论21世纪的中国文化如何发展,世界性与民族性总是大趋势和历史潮流。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外国文化会潮水般涌进来,对中国文化形成冲击和影响;中国文化也必然随着这个世界大潮走出国门,流向世界,融会于世界大潮之中。作为文化载体的出版业如何负载中国文化,怎样走出国门?世界性、民族性这一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是编辑人视野中的一片蓝天,是中国出版业的一方沃土。我们要站在时代的浪头上,纵观全球出版业市场,把握自己,发挥优势。同时,要善于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才能使自己的民族文化得到创新和发展的营养。加入世贸组织后的中国出版,不仅是为了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播,更应该在与世界文化相融的同时,表现出它的独特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近年来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化,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东方文化,将成为21世纪世界性主导文化。因此,21世纪的中国出版业需要有一大批具有世界眼光、兼通中外文化的高层次的编辑文化人。
二是实施精品战略。精品战略的实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中国优秀文化的积淀,是高质量的出版物。二是有利于中国出版物走向世界。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国期刊方阵”建设,就是实施精品战略的重大举措。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积淀,是我们实施精品建设的坚实基础,更是我们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渊薮。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打造品牌。品牌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和商机无限,一个栏目叫响了,会吸引无数读者、听众和观众。如美国的《时代》、国内的《读者》《知音》等。2001年4月在巴西召开的第33届国际期刊联盟大会的新主题是:在出版业中求胜,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数字化时代的品牌延伸战略问题。
三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具备,是21世纪国家发展成败的关键。中国的出版业更是需要创新。进入新的世纪,面对出版业这个世界大熔炉,中国出版业的创新依旧是一个时代的永恒的主题;最为关键的还是强化文化载体的文化内涵,质量的挑战至关重要。创新是以“名牌”战略为目的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版的原创性。
四是印刷装帧设计。印刷、装帧和设计,是与内容相映衬的具有置换、象征艺术表现手法的表现形式。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进人世界文化领域的中国文化载体,在装帧设计上,它必须将不便直白的形象置换为视觉心理容易接受的形象,采用现代构图方法,增强美感,充分体现现代意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历史内涵;体现对国外优秀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吸收,达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提升艺术品位。
总之,21世纪将是中国全面走向世界的世纪。在这个历史过程中,中国文化必将伴随着中国出版业而走向世界,并成为产生重大世界影响的文化组成部分。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编辑的角色显得尤其重要,肩负着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推向世界的历史重任。
中国出版业世界化与编辑职业道德
加入WTO之后,我国的出版业将面临国内国际环境的空前变化。在WTO环境中,如何规范出版行为,构建统一、开放、有序的国际国内大市场,已成为出版产业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中国的出版业如何走向世界,逐渐与国际接轨,已为国内外出版界人士所关注。他们都在以“中国与世界互动”的新视角来重新审视这一历史性的变迁。因此,中国出版业世界化过程与编辑职业道德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国出版业世界化与世界“大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合,这里指精神财富。“大文化”,是指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各国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它原本是世界各国借鉴、吸收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时代体现和精华遗产。着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说:“过去有‘化外之民’的说法,现在到了一个想做‘化外之民’而不得的时代。我们要顺着潮流走,要融合到潮流中去,先进的东西要学习和掌握,要接受现代化这个大的方向,但要软着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中国文化需要走向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经济全球化,为这种文化的走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文化输出的渠道与经济是一体的;输出的前景就是中国出版业的世界化。历史地看,这是自唐宋以来“中国文化复兴”的另一种表现和输出形式。
首先,中国出版业世界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在文化方面的必然要求。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世界政治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相互激荡,世界形势的发展将促使中国的出版业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必然走向世界。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各国相互之间争夺知识资本,包括争夺出版资源的形式和途径更为多样,手段和程度将更为激烈。但无论这种竞争的局面如何复杂激烈,再过二三十年,中国文化将再一次成为世界主流文化之一。”这是中国出版业世界化带来的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同时,中国文化也必将成为世界“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世界的人们都会有强烈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
其次,中国出版业世界化的“源”是中国先进文化。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最精华的内核;先进文化,是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时代创新。具体表现在:一是传统文化里的先进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进过程,它选择取舍,融新除旧,这些代表着时代和民族先进文化的内涵里,有其牢不可破的凝聚力和绵延不绝的延续性。它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社会生活方式,维系着民族的尊严。前人创造和历史积淀的这些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基,是现代人创造更新更高文化的基石。二是近代革命文化传统。近代中国的革命文化传统,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和形成的。“中国近现代革命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优秀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凝聚精神,关心社稷的爱国精神,追求崇高的人格精神等。”近代以来,中国虚心向西方学习的最优秀文化,是被历史证实了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这种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输出,也是对世界文化的新贡献,是中国出版业世界化内容的第一部分。
第三,中国出版业本身就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时代特征,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版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引导文化主体对主流文化的高度选择;它是优秀文化得以传播的载体。所以江泽民总书记说:“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也是21世纪中国出版业的历史使命。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在中国出版业走向21世纪这个信息高度发达、文化冲突激烈的世界文化大潮中,编辑出版者一定要立足中国的现实,以开阔的胸怀,积极地有鉴别地吸纳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确立和显示自身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让中国出版业在世界文化出版业中占据应有的位置,放射出世界性光芒。”
二、中国出版业世界化过程中的编辑职业道德
中国出版业走向世界、与世界出版业接轨,预示着中国的出版业将走向更为广阔的市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世界出版业的大环境中将再现中国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并赢得世界出版业的认同。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
首先,要坚持中国的先进文化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将先进文化与以德治国衔接起来,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在中国出版业世界化的潮流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正确的导向,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典籍提供给世界人民,让世界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
其次,在中国出版业世界化的过程中,必须固守中国传统文化之根,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立品格。从世界文化的意义上说,中国“本民族文化既是历史文化之根,也是未来文化之根,这是我们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的基础。没有本民族文化也就失去了民族之根,当然也就失去了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与融化的前提。”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西文化碰撞、吐纳的21世纪,中国的出版业始终要坚持中国文化的积淀开拓和传播,保持鲜明的个性和独立的品格。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中国出版业所要体现的,就是独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特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