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博物馆对自己发展方向与特色要准确定位。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水平、历史变迁,文化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各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又呈现出不同面貌。这些“不同的面貌”,也正是博物馆的特色所在。我们的中小型博物馆大多数都是地方性的综合小馆,陈列面貌千篇一律,选择发展方向与特色定位尤为重要。陕西澄县博物馆,根据县境内民间保存大量明清时期拴马桩的实际情况,决定创办一个拴马桩博物馆。目前已征集到数千件藏品,全国独一无二的拴马桩博物馆已耸立在渭北高原。澄县博物馆也将会以自己的鲜明特色自立于全国博物馆之林。
第二,围绕博物馆发展方向和特色定位征集藏品。藏品特色是博物馆特色的物质基础,没有特色鲜明的藏品。就没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这些特色藏品,除了现存藏品以外,还需要下大力气去多方面搜集,不断地强化这个特色,满足陈列需要。洛川县1988年确定了建立民俗博物馆的发展方向以后,随即组织各乡镇文化专干举办了民俗文物征集培训班,开展了特色藏品征集活动。到1993年建成开馆,征集活动历时5年,征集各类民俗文物两千多件,基本满足了陈列需要。澄县在决定建立拴马桩博物馆之后,也在渭北高原各县征集有代表性的拴马桩,使自己的藏品不但有特色,而且有典型性,能够代表渭北栓马桩的大体面貌与最高水平,从而提高了藏品质量。
第三,文物藏品搜集要有远见。不要“厚古薄今”。不但要“为了明天收藏昨天”,而且要“为了明天收藏今天。在中小型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中,普遍存在重古代文物和珍责文物而轻视近代文物和一般文物的现象。许多博物馆藏品,无非是些秦陶汉罐,宋元瓷器之类,搞出的陈列总是摆不脱通史式的历史文物展览的俗套,缺乏特色,没有吸引力。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博物馆藏品工作缺乏远见,收藏意识不强。在当前社会收藏热持续升温,群众收藏意识日益提高的形势下,博物馆藏品搜集工作滞后的局面,势必造成坐失良机,使大批藏品资源外流,对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近现代文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反映近百年以来,我国各民族的民间生产、生活、人生礼仪,游艺娱乐等风俗习惯和民间信仰方面的实物资料及口碑资料,我们一般称之为民俗文物。
二是从1840年以来,特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我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中所遗留下来的社会、政治、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实物资料、我们称之为革命文物。
三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众生活的有代表性的实物资料,我们也应理直气壮的称之为现代文物。可惜的是,这部分文物至今仍被一些人视而不见,缺乏关注与收集。
我们之所以强调在做好古代文物征集工作的同时,要突出做好近现代文物征集工作,基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是近现代文物征集工作的紧迫感。由于现代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骤变化,近现代文物正在日趋减少,有些已濒临灭绝的边缘。
二是对历史,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感。近现代文物之所以不被人们重视,主要是对它的价值,特别是若干年以后的历史价值认识不足。以民俗文物为例,我们现在所说的历史文物,很大一部分就是过去的民俗文物;而今天的民俗文物,若干年后就成为历史文物。如果我们今天对司空见惯而转眼即逝的近代文物不去收藏,一百年或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再研究我们这个时代前后的社会生活就缺乏实物资料,正如我们现在通过考古发掘资料去研究古代社会生活一样艰难。与其百年后,莫如今日始。我们不但要为了明天,收藏昨天,而且要为了明天,收藏今天。抢救搜集近现代文物意义深远,功德无量,大有可为。在这一点上,河南省的文物界同仁有远见卓识,走在了全国前面。据《中国文物报》2001年5月9曰报导,2001年,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河南省文物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继往开来,百年文物征集”活动,集中征集1840年以来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和资料,特别是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文物资料。历时一年,全省共征集近现代文物115138件,其中一级文物192件,三级以上文物32700件。百年文物征集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河南省的文物馆藏,展示出河南的文化品位,负载了河南发展壮大,荣辱兴衰的历史信息。如果我们的博物馆都像河南省那样下大力气征集近现代文物,一定会极大地丰富我们的馆藏,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上无愧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
三是博物馆事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藏品是博物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门类齐全,丰富多彩的藏品也是博物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保证。从战略眼光看,抢救搜集近现代文物藏品,几十甚至几百年后,也会对博物馆事1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现实意义上讲,近现代文物的搜集入藏,也会促进博物馆类型的多样化与特色博物馆的发展。河北省利用文物商店历年征集的民俗文物成立河北省民俗博物馆。这将是全国首家省级民俗博物馆。洛川县在广泛征集民俗文物的基础上建立了洛川民俗博物馆,丰富了陕西省的博物馆类型。又据理智《中小型博物馆研究》透露,地处边远山区的湖南省绥宁县打算搜集那里目前仍然共存的从原始社会的篝火、松脂烛、松明子、竹蔑片、竹火把、松皮火把,到封建社会的香油灯、桐油灯、灯笼、油壶灯,直到近代的煤油灯、溴钨灯、弧光灯……等照明工具实物收集起来,建立一个以照明方式演变为内容的博物馆专题陈列。这个博物馆如果建成,以它独特的内容与地方特色,可能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在博物馆花色品种的多样化上,民间收藏家创办的算具博物馆、筷子博物馆、鞋子博物馆等等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做法,对我们中小型博物馆的发展方向有深刻的启示。
总之,藏品的收集,特别是特色藏品和近现代文物的征集,对博物馆发展前途将产生重要影响。
戚品研先应以发搞本肴箴品笆,表现戚品色为着象点。对本待政品的深入研先丼在味到表览中准确的把轻和先分地表现,对博杨锖发展方向的确走与持色的走隹至共重。
科学研究是博物馆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工作。其内容包括博物馆学(陈列展览、宣传讲解、藏品搜集保管等)研究、文物科学保护研究、藏品研究等方面。就中小型博物馆的具体情况来看,由于藏品数量较少,科研力量薄弱,对于博物馆学理论和文物科学保护等研究工作很难开展。大多数中小型博物馆的研究活动,都是围绕本馆藏品,为陈列展览服务的藏品研究,带有强烈的实用性与功利色彩。所以,我们重点讨论一下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研究。
藏品研究是每一个博物馆工作人员,特别是文物征集人员和保管员应当掌握的基本功。当你接触到一件文物,首先应该对它的真伪、时代、名称、价值等方面做出初步鉴定,然后决定是否征集入藏。可以说,对藏品的研究,从征集这个环节就开始了。当然,这才是初步的研究、对藏品更深层次的研究,就是要“读实物”。
南京博物院着名博物馆学家宋伯胤先生讲过这么一个故事。宋先生大学毕业后,他的老师介绍他去北平故官博物院当一名文物保管员,宋先生不大愿意去。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不要以为大学生当个保管员屈材。这里面的学问深得很。你要学会“读实物”。你要把实物读懂了,你就可以当专家。宋先生牢记老师的话,认真研究藏品,后来成为着名专家。
博物馆藏品研究的内容,包括:对某件藏品的个体研究;对某类藏品的系统研究;对本馆藏品的总体研究三个层面。
对藏品的个体研究,是针对某件具体文物而言。它仅仅是对某一藏品的科学认识、鉴定和评价,一般通过藏品介绍的形式出现。它虽然是最初级的研究,但它是任何高级研究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可靠的,源源不断的素材。
对某类藏品的系统研究,是进一步的深层研究。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不但对某类藏品的同与异、类与型进行比较划分,更重要的是对其时代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所反映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信仰等社会生活情况进行综合探讨与认识。这种研究成果,通常表现为一篇论文、或一本专着。
对本馆藏品特色的总体研究,是在前面两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藏品的分类、排列组合和宏观上的思考与认识,去概括提炼本馆藏品的地方特色与文化特色。这种研究的成果一般通过陈列展览体现出来。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是博物馆的生命。对本馆藏品特色的深入研究并在陈列中准确地把握和充分地展现,对博物馆发展方向的确定与特色的定位至关重要。
岁品研先的方法:“读”、‘‘棋”、“写”王孛族。要善子学g,博见衅书;委善子利用文坎9;委学会利用房走文狄。文故学的功威深或,决走研先水平的本低。
藏品研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基础。是一个合格的博物馆工作者的基本功。每一个博物馆工作者,特别是文物征集和保管人员更应该掌握藏品研究的基本方法。
着名文物鉴定专家、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史树青先生,把文博工作者治学方法总结为“读”、“摸”、“写”三字诀。
所谓“读”就是要多读书。史先生有一句名言“有钱就买书,无事不出门”。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积累广博的学问。而要做学问、搞研究,就必须“摸就是多摸文物。这个摸有两层含义:一是反复仔细地察看文物,熟烂于心;二是用心揣摸这个文物的文化特征及莫相关的问题。
再一个就是“写”,即勤动脑,勤动手,把自己对某一藏品的心得体会与研究成果写成文聿。其实写文章的过程又是对研究的进一步深化。这个“三字诀”与宋伯胤先生的“读实物”异曲同工。读文物的过程也就是研究的过程。把文物读懂了,研究成果也出来了。
那么,如何对藏品进行研究呢?
第一,要经常翻阅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物研究成果。翻阅考古发掘报告和报导可以及时掌握考古发掘的新发现,新信息,也可增加自己对文物的感性认识。文物研究的书籍与刊物汗牛充栋,我们不妨先从国家文物局编印出版的那;套文物教材读起。当然这些教材都是概论性质的着作,对于中小型博物馆的同志尽管不一定实用,但最好翻一翻,系统地掌握文博方面基本知识。其次,要多看实物。不但要看自己的藏品,有机会还要多看兄弟馆的陈列展览;要抱着学习的目的用心去看,联系自己的馆藏去看,不能走马观花。另外,要多看文物图录一类的出版物。这是一种直观的、立竿见影的学习方法。
第二,要善于利用文献目录藏品研究少不了要参阅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是考古发掘资料和文物研究成果的着述浩如烟海,我们又怎么去找这些资料呢?善于利用文献目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这些文献目录,我们可以检索某项研究或某种藏品在会省乃至全国的发现与研究情况,一方面正确评价认识自己的藏品在全国的地位与价值,另一方面为自己的研究;作搜集参考资料。
第三,要学会利用历史文献藏品研究不能仅满足于对藏品本身的鉴定、断代、形制描述等简单的介绍,还要对它产生与存在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研究。比如商周的青铜器,它反映的是当时的身份与等级制度。要更深地说明这件藏品,就要了解商周的等级制度。又如汉代墓葬中一般都会出土大量的生活日用品明器。这与两汉时期盛行厚葬的风气有关。史籍记载,东汉后期“死云以奢侈为高”。“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及养,死事乃崇葬。或至刻金缕衣,棂梓梗楠,良田造莹,黄壤致藏,多埋珍宝,偶人车马,造起大冢,广种松柏,庐舍祠堂,崇侈上僭。宠臣贵戚,州郡世家,每有丧葬,都官属县,各当谴便贲心静如水,耐得住寂寞,奉,车马帷帐,货假待客之具,竟为华观”。由于这一风气盛行,“天下拔慕,耻不相逮”》-些人竟“念亲相终,无以奉遣,乃约其供养,豫修亡殁之备”。穷苦百姓甚至“竭尽家业,甘心而不限。穷隘既破,起为盗贼”。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文献记载,那么对两汉墓葬文物的研究就会更深刻了。再比如有些文物藏品,牵扯到有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典章制度,我们必须查阅有关文献才能搞清楚有关问题,诸如此类。文献学的功底深浅,对于藏品研究深度有很大影响。
第四,要善于学习,随时积累与本馆藏品有关的资料。发现有用的资料,随手记下来或剪下来,处处留心皆学问。另外,博物馆工作者,要当“杂家”。不但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需要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方面的知识,甚至天文地理、阴阳八卦、风水地理、相面算命、佛教、道教等方面的一些基本理论。因为好多藏品都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这样日积月累,对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大有帮助。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对藏品搜集研究与博物馆发展前途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中小型博物馆充满光明美好的发展前景。
在黄土高原文化探索将告一段落的时候,让我们登上祖国西南的另一块高原贵州,再领略一下清水江两岸苗族同脃喧腾热烈的龙舟节和那里独特的独木龙舟文化。虽然干涸苍凉的旱原与四季如春的水乡有天坏之别,但文化却有相通的地方。比如,以血缘为纽带的乡村社会,以熬煮为主的原始食风,好酒仗义的淳朴民风,热情撩人的信天游与勾魂摄魂的苗族飞歌等等。对比研究一下,或许能开阔我们的视野。我研究陕北文化,也从那里得益良多。我的学术研究之路,还是从费州髙原起步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更何况我们所研究的苗族龙舟文化,也是一块硕大的民族文化的璞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