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古代经典集粹(春秋左传)
36472700000023

第23章 晋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解题”

吕相绝秦的一番话,既是向秦国的宣战书,又是声讨秦国罪状的檄文。此时的晋国联合众诸侯讨伐秦国,处在强者的地位,因此,吕相历数秦国背信弃义、不讲德义的罪行,证据确凿、词锋犀利、气势逼人,是一篇精彩的外交辞令。后来,晋国及诸侯联军在麻隧大败秦军。

“原文”

夏四月戊午,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郑人怒君之疆埸,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静诸侯,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为不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淆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崤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天诱其衷,成王殒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翦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翦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仇,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于吏。君有二心于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皇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不谷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壹。’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寡人帅以听命,唯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

崤之师:指秦晋崤之战,见前文“秦晋崤之战”。

即楚谋我:指鲁文公十四年,崤之战秦国失败后,派斗克回到楚国求和共同对付晋国一事。

成王殒命:鲁文公元年,楚成王遇刺,因而斗克没有完成使命,秦国的一切打算落空。

我之自出:秦康公的母亲是晋国之女,因此他是晋国的外甥。

指鲁文公七年,秦国将它所庇护的晋国公子雍送到晋国争王位,因而爆发令狐之役。

河曲之战:此战役发生在鲁文公十二年。

狄难:指鲁宣公十五年晋国发兵消灭赤狄一事。

辅氏之聚:指鲁宣公十五年,晋国于辅氏打败秦军。辅氏为晋地,在今陕西省朝邑县西北。

伯车:秦桓公之子。

白狄:狄族的一支;同州:白狄和秦国同在雍州地区。

我之昏姻:季隗是廧咎如赤狄的女儿,白狄攻打赤狄时俘虏季隗献给晋文公。事见“晋公子重耳之亡”。

“译文”

鲁成公十三年夏四月初五日,晋厉公派遣吕相去秦国,要与秦国断绝关系,说:“从前我先君晋献公和贵国先君秦穆公之间关系友好,同心协力,重新订立盟约。再次缔就婚姻关系。骊姬之乱的大祸降临晋国,使晋文公流亡到了齐国,晋惠公流亡到了秦国。晋献公不幸去世,秦穆公没忘记过去两国之间的友好,使我们惠公因此能在晋国主持祭祀,但又不能贯彻始终而为两国的友好建立大的功勋,于是就有了韩原之战。后来,贵国心里又有些懊悔,因此促成了我们文公回国继位,这都是秦穆公对晋国做得很成功的事情。”

“晋文公亲自身披铠甲头戴盔胄,跋山涉水,逾越种种艰难险阻,征服了东方的(陈、纪、宋、卫)诸侯,他们是虞、夏、商、周的后裔,但是他们都向秦国朝拜,这也就报答了贵国过去给予我们的恩德了。郑国人在君王的边界挑衅,我们文公率领各诸侯和秦国共同围攻郑国,秦国的大夫不向我们国君咨询,擅自和郑国单独签定了盟约。诸侯们对这种行为感到愤怒,打算和秦国拼死一战。文公感到恐惧,赶忙安抚众诸侯,使得秦军能够顺利地回国而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就是我国对西方秦国作出的重大贡献。”

“晋文公不幸去世,秦穆公做了不善的事情。以为我们故去的国君无知而轻蔑他,以为我们晋襄公幼弱而欺负他,秉此机会,突然侵犯我国的崤地,阻挡我们同友好国家的往来,攻打我们边境上的城池,消灭了与我们友好的滑国,离散我们晋、滑两国的兄弟情谊,扰乱了我们的同盟之国(郑国),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晋襄公虽然没有忘记君王过去的功德,但是又害怕国家遭毁灭,这样才有了崤之战,但还是愿意向穆公寻求和解(释放了百里孟明等三位将领),秦穆公拒绝和解,反而接近楚国谋求联手对付我国。上天保佑我国,楚成王死于非命,因此秦穆公才没有实现他的阴谋。”

“鲁文公六年,(秦)穆公、(晋)襄公相继去世,(秦)康公、(晋)灵公先后即位。康公是晋女所生,是晋国的外甥,可是,他竟想损害我公室,颠覆我们的国家,率领我国的内奸公子雍,骚扰我国的边疆,因此我国与秦国才有了令狐之战。秦康公仍不知改过,又入侵我国的河曲,攻打我国的涑川,俘获我国的王官。剪灭我国的羁马,因此才爆发了河曲之战。至于泰国与函谷关东边的国家不通往来,那是由于康公断绝同我们的友好关系造成的。”

“等到君王(秦桓公)继位以后,我国国君晋景公伸长脖子望着西边说:‘秦国大概要与我们同归于好了吧!’但君王也并不肯与我们结盟,反而利用我们有狄人动乱的机会,侵入我国靠近黄河的诸县之地,焚毁我国的箕、郜等地,铲除正在生长的庄稼,屠杀我边境上的人民,因此就有了辅氏之役。此时,君王也后悔战火的蔓延,而想向先君晋献公和秦穆公祈福,派遣伯车来对我们景公说:‘我跟你同归于好,抛弃过去的恩怨,重新修好传统的友谊,以追念前代君王的功绩。’盟约还没有签定,晋景公就去世了。因此我们国君和秦国才有令狐的会见。君王又不怀好意。背弃了盟誓。白狄之地和君王之国同在雍州境内,白狄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亲戚。君王派使臣前来命令晋国说:‘我国同贵国一起讨伐白狄。’我们君王不敢顾念亲戚,害怕君王的军威,就接受了贵国使臣攻打白狄的命令。但君王又对狄人有了二心,挑拨他们说:‘晋国将要讨伐你们。’对君王的做法。狄人非常反感,进而又非常厌恶。因此将此事告诉了我们。楚国人很讨厌君王的反复无常的德行,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叛与贵国签定的令狐之盟,而来向我楚国请求结盟’,对着皇天上帝、秦国的(穆公、康公、共公)三位先公、楚国的(成王、穆王、庄王)三位先王昭告:‘我们虽然和晋国有交往,但是我们只是维护我们国家的利益。我(楚共王)讨厌秦国反复无常的德行,因此将此昭告公布出来,以惩处那些不讲诚信的人。’众诸侯听到了这些话,为秦国的背信弃义而痛心疾首,因此纷纷来和我亲近。我率领诸侯来听候君王的答复,只是为了求得与贵国的和好,君王如果能顾念诸侯、怜悯寡人,而赐予我们与秦国结盟,那是我的最大的愿望。那就可以顺承贵国之意安定众诸侯而撤退,岂敢谋求战乱?如果君王不施大恩德,我没有什么才干,恐怕就不能率领众诸侯撤退了。我胆敢将心里的话向您陈述出来,请您好好权衡一下利害关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