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有心的人已经注意到了,温州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得很壮大了,可以说,渗透了国内的每一个省份,甚至在国际上也开始显山露水,但唯独在证券市场很难见他们的身影——至今在证券市场挂牌上市的温州民营企业寥寥无几。为什么温州民营企业对上市如此不积极呢?难道这也跟温州人一样,是一个异类?
在已经上市的温州民企中,瑞立集团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家企业。瑞立集团是温州地区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民营企业,专业生产各类汽车零部件产品,是一个无区域的企业集团。为中国一汽集团、东风集团、上汽集团等30多家国内汽车制造厂提供配套服务。在国际市场,企业先后在美国、中东迪拜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海外分支机构,赢得了国外用户的信赖,产品已为欧洲、美洲和日本等车系提供服务,并正在逐步进入全球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
2004年7月16日,瑞立集团下属的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买“壳”的方式,在美国纳斯达克的OTCBB(柜台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SAUP。OB,成为温州第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
由于OTCBB柜台交易是副板市场,纳斯达克对柜台交易有较多限制,很多美国的大基金都无法对瑞立的股票进行交易。近两年来,瑞立的交易流动量也很小,大约只占总股本的5%。
买壳进入柜台交易市场只是瑞立上市的第一步,2005年,瑞立向纳斯达克提出了进入主板交易的申请。经过纳斯达克严格审核,美国时间2005年4月14日凌晨,纳斯达克对外披露,4月18日起瑞立将正式在主板挂牌交易。
据粗略统计,目前中国背景的公司在美国上市的,即所谓的红筹股,共约120家,其中六七十家在OTCBB(柜台交易市场)或PinkSheet(粉红板)等同类副板市场上市。在NYSE(纽交所)主板挂牌的有十五六家,在AMEX(美交所)挂牌的不到10家,在NASDAQ(纳斯达克)主板的有30家。2005年全年,在柜台交易或同类副板市场被批准转板纳斯达克或美交所挂牌交易的中国背景的红筹公司不足10家。瑞立是浙江省第二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中资公司。
2004年7月23日,同样位于瑞安的另一家企业——华峰氨纶也已经成功上市,这是一家专业生产聚氨酯系列产品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聚氨酯产品生产基地。
此外,报喜鸟、华仪电器、正泰电器、德力西电器也在上市前的预备阶段,估计距离上市已经不远了。
温州人为什么对于上市如此不热衷呢?这确实是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在很多人眼中,温州民营企业是最善于把握机会的,最先登陆资本市场的民企队列中,温州民企是最不应该缺席的。
有数据显示,截至2002年底,在沪、深交易所挂牌的1200多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包括借壳上市)超过200家,所占比例近20%。其中,浙江省民营上市公司有26家,约占民营上市公司总数的13%左右。然而,其中却没有一家温州的民营上市公司。其实,温州民企并不仅仅在沪、深交易所中没有露面,而且也没有出现在全球的任何一家证券交易所中。
资本市场与财富增值的互动关系,可以从胡润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找到最好的注解。在2003年胡润版的《中国大陆百富榜》中,上榜富豪的资产总额累计达到1907亿元,相当于去年中国GDP的2%,平均每人约19亿元。据不完全统计,上榜的富豪中有48人控制了78家上市公司,还不包括部分参股以及隐性控制的上市公司。那么,在资本市场已经普遍被民企所能接受的情况下,领风气之先的温州民企却为何长期缺席资本市场呢?
业内人士以及很多经济学家认为,温州民企不愿上市有这么几个原因,其一是和温州企业的产业结构有关系。温州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的。即使是处在扩张阶段的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并不大,而且,惯以实业立身的温州企业更愿意一步一步地做大,民间金融的发达使得这种资金需求可以以更直接的方式得到满足;其二,和温州企业对资本市场的看法有关系。在很多温州企业家眼中,资本市场意味着一种很虚的东西。甚至一些企业老总认为,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资本市场玩水,对企业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好处。
业内人士认为,上述特征使得温州民企具有浓厚的家族色彩,不利于企业的科学管理,不利于企业规模经营,也不利于企业的产业和技术升级,最终影响市场的开拓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也使得温州民企缺乏上市的经济基础、制度基础及积极性。
但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有一些温州民企还是希望能上市的。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认为,企业想真正做大做强,上市是必经之路。南存辉的想法代表了一批温州民营企业家的观点。浙江华达集团财务总监陈建根说,总资产6亿元的华达在浙江只能算中型企业,靠自身发展也行,就是很慢,如果要更高速地发展,就需要通过资本运作。证券分析师王孙乐则认为,没有经过现代资本市场风风雨雨的洗礼,温州人的市场素养很难得到大幅提高。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日益激烈,一系列的瓶颈在阻碍着温州民企的发展和壮大,在这种前后夹击的情况下,一些温州企业已经开始考虑资本的力量。事实上,温州目前已经结束上市辅导期的企业已有好几家,包括正泰集团和德力西集团,另有几家仍处在辅导期之中。温州华仪电器集团董事长兼总裁陈道荣认为,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并非不愿上市,只是他们的理念往往是重实业经营,轻资本运营。但是,如今温州的民营企业家已普遍达成共识。温州的民营企业整体科技含量不高,上市融资将大大推动企业科技进步的进程。因此,企业要实现大发展,提升综合实力,就必须遵照整体发展趋势走上市的道路。
温州经济协会会长马津龙对于温州民企上市的问题看得更客观一些。他认为,温州民营企业在上市的问题上大致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像正泰集团这样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本身早已具备了上市的条件,但是因有良好的融资渠道而不急于上市;另外一种情况是,一些实力相对较弱、处于辅导期或正在排队的民营企业,虽然有很强的融资需求,也很希望上市,但由于一些原因而暂时被挡在了门外。这其中主要有两种因素:一是企业本身还不是太规范,仍然未达到上市的条件;二是国家在民营企业上市的市场准入上有着严格的限制。
上市融资可以使企业做大做强,有了充足的资本而且可以减少资本的运作风险。那么上市对温州的民营企业来说究竟有多大的诱惑?
温州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观点可以解释这种诱惑。他曾表示,正泰集团之所以现在仍未做出进一步的举动,主要基于两个原因:首先,为了解决关联交易的问题,正泰决定对股盘进行调整。其次,“企业还需要根据上市要求使自身更为规范”。南存辉表示,在企业自身做好上市准备以后,还要根据整体的经济环境状况,选择在市场环境的最佳时期进入市场。这也是多数温州企业考虑较多的一个因素。
在南存辉看来,温州民企上市的关键是以上市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规范企业这方面,南存辉的做法可说是特立独行,他曾说过,他最后在企业中的股权要占到5%。现在,南存辉在正泰的股份虽然还有20%多,但现在,这种家族色彩正在逐渐淡化,在现有的正泰最高决策层中,南氏家族成员所占的比例已不到三分之一。在由100多人组成的股东会中,南氏家族之外的股东占了将近80%。家族色彩在淡化,企业却在不断壮大,正泰正朝着规范的现代企业迈进。
温州市的一位政府官员指出,温州民企上市要过好三关,第一关就是过好家族关,要为股盘设计一个合理的结构,使家族式的企业有一个社会式的股权结构。第二要做好规范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第三是要迈过成本关,包括财务成本、制度成本等,引进一批高层管理人员,推动企业的上市工作。
其实,这位政府官员所说的第三关,大家都知道指的是什么。在中国的民营企业,因为发家时大多都是家族成员参与,而且资本来源也都是家族成员投资,所以,不可避免的会有很多“制度秘密”,而这些秘密一旦公开,也许会影响到企业的根基。尽管企业可能得到若干资金,但是否还能保持发展态势,似乎也是个问题。由于民营企业大多是在经济、政治制度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其生存策略中有种种不足为外人道者。有人曾将这称之为民营企业的“原罪”。这是就极端而言的,而民营企业的很多行为确实都处于规则的边缘,处于法律与道德的模糊地带。而上市将使这一切暴露无遗。事实上,很多企业在筹备上市过程就遭遇到这些问题,比如,有些民营企业的土地完全是由政府划拨的,产权比较含混;企业日常的营业范围经常与营业执照的范围不符;企业也可能享受了政府给予的种种优惠,而很多优惠措施对民众可能是保密的。而所有这些秘密,可能是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温州的民企不是单纯为了上市而上市,而是希望在上市的过程中转变企业自身机制。这种出发点和很多上市企业有所不同。不管温州民企的上市原因是什么,我们都希望看到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呈现一个良好的势头,而温州经济这个先锋自然是任重而道远。
财富镜子
赵章光:生发成就的传奇人生
赵章光,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营企业家中的明星人物。他从两手空空,做到拥有15亿的资产,6000名员工。二十多年来,章光101生发剂的发明人赵章光以赤脚医生的身份研制秃发再生剂,随着“101”系列走向全世界,赵章光本人的谜团也越来越多,赵章光究竟是怎样演绎“101帝国”传奇的?其“东方魔水”长盛不衰的秘诀是什么?
30多年前的温州,还不像现在这样富裕,而是一个有名的穷乡僻壤。
温州乐清县的一个村里,青年妇女林微云是远近闻名的绣花高手,她的丈夫是村里的赤脚医生,8岁的大女儿刚刚上学。
丈夫希望女儿能够好好上学,有所成就。但女儿却经常逃学,而逃学的理由竟然是喜欢绣花。身为绣花高手的妈妈自然而然成了女儿的保护伞,事实上,妈妈是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够成为一个绣花高手。
在妈妈看来,当时的世道不可预测,而女孩子上学的前途自然也是难以预见,而绣花,在当时却至少可以每天挣来几毛钱。现在看来几毛钱不是什么大钱,但那个时候,“几毛钱”却不是一个农村家庭可以视而不见的数字。
10年后,18岁的女儿已经成了方圆几十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是远近闻名的“女状元”。直到这个时候,绣花高手林微云才开始佩服丈夫的眼光。在女儿上学这件事上,丈夫的固执是正确的。
但是,就在她开始佩服丈夫的时候,丈夫的一个决定却让她难以理解,固执的丈夫在这个时候,要冒倾家荡产的风险,北上郑州开始他所谓的创业!在那个年代,说到创业,很多人很可能以为你在开玩笑,但丈夫却一意孤行。当时家里的状况是:三间房子已经卖掉了一间,丈夫一次要带走3万元——其中一半是家里所有的积蓄,另一半是“从二姐那里借来的”。
林微云也有自己的坚持,她坚决不能让丈夫“败家”,她要阻止丈夫!她藏起了丈夫已经打包好的行李,并发动了全家的力量去阻止他。但她还是败给了她那个倔强的丈夫:丈夫从家里的某个角落里找到了自己的行李,并毅然走出了家门。丈夫的这一走,对林微云来说真是一个天大的打击,她不知道她的这个家庭的前景是什么样,甚至她根本就不敢去想。
郑州,她从来没有去过,甚至都没听说过这个城市,但这个城市却是她丈夫开始创业的地方。
10年以后,她再一次像女儿上学的事情一样认识到了,在这件事上,她的丈夫依旧是正确的——她的丈夫,已经不是村里的赤脚医生,而是“章光101”的发明者,一个大企业的当家人。
创业来自101次试验
1943年,赵章光出生在浙江乐清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58年,小学毕业的赵章光因品学兼优被保送进乐清中学。但后来由于家庭贫寒,还未读完中学,他便不得不辍学回家。然而,贫困的生活虽然剥夺了赵章光继续求学的权利,却始终无法磨灭他好学上进的决心。因为父亲的影响,他对医学很感兴趣,他用自己上学时的那种精神来努力钻研医学,很快,他就能为父亲打下手了。
时间一长,赵章光开始不满足于只给父亲打下手了:父亲认得那么多的草药,要是自己也能像他那样一闻、一看就能识别草药的品种类别就好了!他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能为百姓驱除疑难杂症的医生。于是,他百般央求父亲教他一些医学知识,父亲无奈之下开始抽空教他认草药、配药和对症下药等行医的基本技能。
父亲只是稍懂医理,能教给他的东西有限,而已经对医学有了强烈兴趣的赵章光远远不满足于这点知识,他如饥似渴的心强烈的希望能尽快进入广阔的医学天地,于是,他开始千方百计搜集民间验方,并观察其它长者的治病方法,有时还独自上雁荡山采集中草药。这个过程更激起了他学医的兴趣。
在这种学习中,不知不觉过了一年。一年后,在村里有“铁算盘”之称的赵章光很荣幸地被村人推举当上了大队会计。虽然这是份人人羡慕的美差,但因为赵章光一心想当医生,所以他对村人的这份盛情有难以言说的不情愿。
想当医生的念头激励着赵章光,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捧着张仲景的《伤寒论》细细研读,或者是抄写各种偏方,又或者是掩卷沉思:自己何时才能像张仲景、华佗、扁鹊那样悬壶济世呢?
就在这个时候,赵章光当医生的机会来了。村里准备选派一个人到县里参加医生培训,这是个极好的机会,为响应毛主席“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赵章光自告奋勇要求去。村长和村中的老人知道赵章光的心愿,经过研究后决定让他代表村里去县城参加培训。
终于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学医课堂,赵章光分外珍惜这个机会,在整个求学期间,他非常刻苦努力。培训结束后,赵章光以优异的成绩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光荣地取得了医生职业证书。
成了真正的医生之后,由于他待人真诚,并治好了许多老百姓的病,赵章光在方圆数十里名气越来越大,就连邻县的病人家属也开着手扶拖拉机来接他去看病,登门求医的就更多了。
在赵章光的创业故事中,不可避免地要提及三个女孩的故事。浙江女孩陈汉英曾经有一头人人羡慕的乌黑长发,但不知何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那一头青丝脱得干干净净。这对当时只有16岁的陈汉英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后来,在家人的安慰下,陈汉英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戴着父亲千方百计为她弄来的假发套到外边走走,却让海风吹跑了假发,还被不懂事的孩子笑为“秃子”。女孩的精神垮了,在度过了无数个日不能思、夜不能寐的日子之后,她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被家人及时发现。为了治好女儿的病,陈汉英的父亲不知跑了多少家医院,求了多少名医,花了多少钱,甚至三次去上海的大医院求治,却都无功而返。后来听说浙江乐清的赤脚医生赵章光治皮肤病在方圆百里非常有名,便在1968年的春天,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赵章光。
就在这时,又有两位女性脱发患者前来找赵章光治疗。其中一位是邻村女孩,刚20岁出头,本来已经与未婚夫订了婚,两家欢欢喜喜正准备办婚事,女孩却突然在一夜之间患了斑秃,头上明晃晃地缺了一片头发,未婚夫见状硬是解除了婚约。女孩又气又羞,差点儿喝了敌敌畏。另一位是当地的民办女教师,姓林,患的是全秃,虽然平时上学校躲躲闪闪只敢走小路,但一到讲台上,总有孩子指着她的假发议论纷纷,而且还给她起外号“林秃子”,这使她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只得辞职待在家里,终日以泪洗面……
这三个因脱发而致精神备受折磨的不幸女孩的遭遇,给赵章光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同情之心激起了他的勇气:“既然你们这样信任我,那我就试试吧!”谁知这一承诺,便成为赵章光向世界难题发出的挑战书。
在当时,人类在文明的进程中虽创造了无数的奇迹,却始终对付不了秃头这一疑难问题。《大英百科全书》更是直截了当地称:“秃头很普通,但却没有实际有效的疗法。”
高度的责任心,执著的追求,从来就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这位没有学历、没有文凭的赤脚医生,在远离现代文明的偏僻山村,在温饱都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开始了他的探索。
为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他免费赠药。缺乏资金,他便亲自去采药。几十里以外就是有名的雁荡山,高高的山上遍生百草。此山成了赵章光取之不尽的草药宝库。那些年,他不知攀山多少回,采摘了多少草药。涉险历难的惊恐与采到药材的喜悦同时产生,徒劳无益的奔波和出人意料的收获又交替出现。
雁荡山虽大,但毕竟有气候、地理环境等限制,一些草药很难或根本采不到。他必须花钱去药店买。
赵章光渐渐花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无奈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向亲友借钱。1000 元、2000元……这在现在看来都不是大钱,但在当时实在不是小数目。一直借到5000元的时候,赵章光的研究还是没有头绪。而他的生活已经极为困难,家里的柴米油盐钱一次又一次被他挪用购药。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忍痛卖掉了一间屋子,用卖房子换来的钱继续实验。
那段时间,赵章光的全部生活就是围绕着试验,失败,改变配方,再试验,再失败……
任何科学发明都要有实验对象,赵章光没有科学家完备的实验条件,他的实验对象只能是自己的家人,妻子、孩子、母亲都成了他的“未成品”的实验对象。
一天,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赵章光给妻子的头上抹的药起反应了,林微云为了不让丈夫看到,忍着疼痛,坐在桌前吃饭。但大粒的汗,却一粒粒从额头上滚下来。赵章光没有看到,但婆婆看到了,她看到儿媳反应异常,忙问:“媳妇,你怎么了?”
林徽云极力掩饰说:“没什么,只是有点胃痛。”
婆婆这才松了口气说:“我还以为光儿给你敷的药有反应了。如果觉得不好,快些言语,莫要耽搁。”
林徽云点头说:“我晓得了”。
就这样,试验进行了20次、30次、40次……虽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但赵章光并不灰心,他知道,自己一定会成功的!终于有一天,一位患者跑来告诉赵章光说他的头上冒出了一些绒发。
听到这个消息,赵章光兴奋地跳了起来,他马上奔过去察看,只见患者的头上刚刚冒出了一点点绒发。他问这位患者:“多长时间了?”
患者说:“刚刚开始长得快,后来就不长了。”
赵章光听闻此言,呆住了,这说明自己的发明根本没成功。他陷入了沉思。突然,他一拍大腿说:“我明白了!”这个现象不能说明没成功,只能说是不完全成功:生出绒发说明药物起了作用;不再生长,可能是剂量不够。经过仔细观察和分析,他把攻关的目标进一步集中在外用药上。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难题也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赵章光现在要研究的已不仅是怎样生发的问题,还要解决药物产生的副作用——奇痒、肿痛、糜烂及耳后淋巴发炎等。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那就说明自己的发明永远都不能成功。
他在患者的头上涂拭,也在自己及家人的头上试。一些药水涂抹后,有时会出现水泡、溃烂,他能默默地忍受,但他年仅7岁的女儿却忍受不了,赵章光给女儿涂抹了药水后,女儿疼得受不了,哭得声嘶力竭地说:“爸爸不要涂了!爸爸太狠了,爸爸不要我了!”林微云听着小女儿凄惨的哭声,含着眼泪说:“还是在我身上试验吧。”
时光如梭,白驹过隙,一晃六个寒暑过去了,赵章光的试验进行了80次、90次、100次,赵章光仔细记录着每一次的方剂用量、用药感觉,锲而不舍地努力着。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成功女神终于被这条硬汉子感动了。
这一个时刻,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记住,因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发明!这个时间就是1974年。
这天的早晨,赵章光睡眼蒙胧地爬起来,昨晚又熬了半宿研究药方,刚起床的他感觉还有些头晕,正要回去再躺一会儿,忽听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他的一位秃头好友林甲奶兴奋地喊道:“章光,章光,我的头发!你看我的头发长出来了!”
这个消息就像给赵章光注射了一支强心针一样,他兴奋地冲出门外,抱着林甲奶的脑袋就看,望着这满头新发,这个倔强的乡村医生流下了滚滚热泪,这个眼泪是收获的眼泪,是喜悦的眼泪。回想自己研究的历程,赵章光可能也记不清自己和家人到底为这个药水付出了多少,牺牲了多少。
赵章光将他研制成功的这种治秃药水命名为“101”毛发再生酊。101这个数前缀先是他实验的次数,虽然他已经记不清到底实验了多少次,但这个数字就是一个概数,其次,这个数字也记录了他数年如一日默默吞咽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苦涩,更表明了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愿为更多的皮肤病患者解除痛苦的决心。”
“101”的研制成功,不光是赵章光自己的成功,他还解决了一道世界性的医学难题。这个意义是巨大的。
“101”的研制成功也圆了赵章光为病人驱除烦恼的愿望。“101”研制成功后,慕名上门的患者络绎不绝。然而,随后发生的事情是赵章光怎么也想不到的,一些不明事理的人们竟然将生发酊治病的功能认为是“瞎猫碰到死老鼠”。当他满怀诚意的希望医院能够和他合办脱发门诊时遭到了对方的怀疑和冷眼。
为了确定自己的行医资格,赵章光首先来到乐清县卫生局,请求批准行医。然而,此时的赵章光自己并不知道,他在县卫生局已经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卫生局的工作人员把赵章光这个名字和“假药”、“骗子”、“江湖郎中”联系在一起。他们对赵章光说:“办行医执照,谈何容易!你以后不准再行医骗人,否则,就要取缔法办。”
在研究治秃药的过程中,赵章光从来没有气馁过,但是,县卫生局工作人员的这句话却让赵章光备受打击,他突然一下子显得苍老、颓唐了。
但是,赵章光天性中的不服输让他很快就从这个打击中醒了过来。“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赵章光决定要走出乐清,到外面的世界看看。1980年夏天,赵章光带上他视为命根子的药箱,来到温州寻找属于他的市场。
然而,温州也并不认识这个伟大发明,赵章光每天到各大医院游说,希望能有一家医院同他一起合办脱发诊室。但是,任凭他口干舌燥,也没有人愿意跟他合办脱发诊室。他在温州有一次碰壁。
发明“101”还经历了101次失败才成功呢,这仅仅是2次的拒绝而已,赵章光没有气馁。次年,他又坐上轮船北上宁波,希望能在宁波找到施展才能的地方。在宁波,他再一次重复在温州的情景,一边挂牌行医,一边联系医院,请求合作,但跟在温州一样,又遭到无情的拒绝。虽然他在宁波挂牌行医的时候治好了不少病号,却不得不返回乐清。
回到乐清后,赵章光不能在家里坐着,他要吃饭,就要挣钱。他没有别的一技之长,只能是开诊所治脱发。于是,在他回乐清后不久,他冒着极大的危险,又勇敢挂出脱发诊室的牌子,为患者治病。
他的勇敢很快就传到了县卫生局,卫生局决定取缔赵章光的治秃活动,并要封门抓人。
此时是1982年,赵章光已经从刚研制治秃药时的青年小伙子变成了一个刚届不惑之年的中年人。他听到这一消息惊呆了。他实在不能理解,自己苦心研制的治秃药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承认?如果,药真的是假药,也就罢了,可这么多人都被治好了,为什么还是得不到承认?
他心里这样想着,也也就越来越凉,同时,让他更不能接受的是,如果真的锒铛入狱,不仅个人要受皮肉之苦,一家老小都会受牵连,而且“101”事业必将被彻底断送。经过几年在外的闯荡,赵章光也见过不少世面,不再是以前那个胆小怕事、束手无策的农民了。为了不让自己的“101”事业断送,他带上七八年来积累的治秃资料和一个已长出头发又来复诊的杭州姑娘,来到当时县委书记吴正平的办公室。
赵章光将他所治好的几十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照片和一大堆患者求药或治愈后表示感谢的信件摊在吴正平面前。并让杭州姑娘俯下身子,指着满头新长出的头发叙述着赵章光给她治疗的经过。
在赵章光的解说下,吴正平深信“101”的疗效,对于赵章光的遭遇,他也深表同情,为了帮赵章光解决问题,他立即找来县卫生局负责人,要求卫生局帮助赵章光对“101”进行检验。
然而,卫生局局长却提出叫赵章光把药方公开才能检验的要求。谁都知道,公开药方就等于剥夺了赵章光的发明权,赵章光自然不肯。事情又陷入了僵局。
上帝对每一个人都是很公平的,赵章光之前遇到的挫折都是上帝对他的考验,也是为他以后的成功做积累。1983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赵章光碰到了《浙江工人报》的记者潘国钧。潘国钧对赵章光的事情听说了一些,他对赵章光说:“我们报社有个同志,秃发已经好几年了,不知能不能治好?”
赵章光向潘国钧仔细问明患者的情况,马上表态说:“保证能治好,不出三个月。
潘国钧的这位同事脱发已有六年历史,几乎秃掉了一半头发。用了赵章光的“101涂抹三个月后,真的长出了新发,这个活例子让报社一下全轰动了。于是一篇题为《久病成良医》的报道在《浙江工人报》上发表了。一直到此时,人们知道赵章光这个人已经不再是从患者嘴里,而是从一份省级报纸上,正式知道了赵章光,也知道了“101”。
借着这份报纸的力量,不到五个月的时间,浙江各地,甚至更远的省份,共有两千多人求医。
《浙江工人报》从患者的急迫呼声中,以报社的名义邀请赵章光到杭州开诊,以便于杭州地区及周围的患者就近就医,门诊室就设在报社编辑部挤出来的一间房里。
报社安排赵章光在杭州门诊6天,可开诊第一天就来了150人,此后每天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门诊只得一天又一天地延期。在杭州,赵章光整整待了两个月,受诊者超过了1000人。
虽说在杭州名声大振,但赵章光依然没有行医许可证,没有行医许可证他也就没有处方权,也无法积累鉴定用的病案。两个月后,赵章光带着失望,带着悲愤又回到了乐清。
回到乐清后,他又一次到县卫生局,要求对“101”进行检验,又一次遭到拒绝。
无数次的失望,让赵章光感觉更加痛苦、更加沉重。但是,他依然没有消沉颓丧,在经过了短暂的休息后,他又开始新的寻觅。
从试验品到产品的转变的艰难历程
上天又一次考验了赵章光,就在赵章光接近绝望的时候,上天又给了赵章光一个机会,让他从绝望中挣扎出来。
1984年初秋的一个下午,赵章光不经心地翻着几张报纸,眼光突然停留在《浙江日报》的一则广告上,堵塞多日的心扉一下洞开。这则广告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郑州市亚美商店登的,只有简单两句话:“本店有护发水零售批发,请广大用户购买、洽谈。”“他有护发水,我有生发酊,我能不能和他合起来干呢?”
按着报纸上的那个地址,他和郑州方面取得了联系,然后,寄去了50个玻璃瓶的“101生发精”。不久以后,这个温州农村的赤脚医生,怀揣3万元现金和他的“101”配方,踏上了北去的轮船。
任何一个成功者,对创业的某些细节都会历历在目。赵章光也许并不记得他发明“101”的过程中所吃的苦,但对于这次远行,他却记得特别清楚。他先是坐了自温州至上海的“民主轮”,5元钱的船票、5等舱、24小时颠簸的行程;然后是自上海到郑州的162次列车、16元的车票和硬板座,再加上第一次远行的好奇。
赵章光到达郑州后,先是认识了亚美商店经理宋光炎,之后,郑州市管城区卫生局局长别文烈和区科委主任贾守荣找到赵章光,支持他办起了脱发专科医院、向阳研究所。有了专门的医院,赵章光干起来如鱼得水。在很短的时间,患者纷纷赶来,排成了长队。据医院对初期治疗的150例住院病人统计,其中149例平均三个月长出了新发,有人在涂了101之后的7天就开始长出新发。这一消息传开后,在郑州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一年以后的1986年12月27日,101生发酊在郑州通过了省级技术鉴定。一位新华社记者在经过大量详细调查采访后报道了101生发酊的神奇疗效。紧接着《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国内数十家新闻媒体先后予以转载和播出。一时间,赵章光和101响遍神州,传向世界。
在郑州坐诊的日子里,赵章光很到很幸福,他的发明终于能正大光明的给人们带来福音了,然而,自己的能力有限,光靠自己一个人,才能给几个人解除烦恼啊?他开始有了新的想法。一天,赵章光找到别文烈和贾守荣,把自己沉思良久的想法告诉了他们:“在医院开办脱发病专科门诊好是好,但是毕竟治疗的人数有限。如果我们办工厂,就能大大提高产量,销售到更多、更远的地方,你们看这个想法好不好?”赵章光的这一想法和两人不谋而合。
第二年,生产“章光101毛发再生精”的“郑州毛发再生精厂”在郑州宣告成立,这是一家集体所有制福利企业。最初的投资只有20万元,其中赵章光个人出资6万元,银行贷款14万元——其中10万元是以“101”技术做担保,另外4万元是以郑州市管城区卫生局科委名义担保。
投产后半年,这家工厂就创下产值103万元、利润24万元。这正是赵章光的“第一桶金”。
在郑州打响知名度以后,赵章光的生发水吸引了北京市民政局。1986年底,北京市民政局派人赴郑州面洽,希望能买断这一技术,开价100万元。
然而,面对这一巨大的诱惑,赵章光却拒绝了,100万在1986年来说是个天文数字,但是他依旧觉得不够。他对北京民政局的人提出要在北京办厂。也就在郑州工厂建立一个月后,1987年4月,北京毛发再生精厂宣告成立。民政局全额出资50万元,作为董事长的赵章光贡献出技术,得到的,是每年销售额3%的技术转让费。
叩开世界大门的东方奇迹
赵章光常常说:“金杯银杯不如消费者的口碑。”用户对101良好的评价才是最有力的见证和最高的荣誉。“章光101”曾在多次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大奖,靠的就是用户极高的口碑。
1987年,赵章光带着101参加在比利时举办的第36届布鲁塞尔尤里卡世界发明博览会。这次发明博览会上,仅生发水一类,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的产品就有十余种之多。赵章光深知,自己在参赛经验、语言环境和论证报告方面都不是强项,而且西方人对中国的中草药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疑虑……不经意间,他想起了茅台摔酒参加国际评选的故事,于是他灵机一动,带着翻译找到组委会和评委会,要求与各国产品进行公开的PK,“我们的101可以和任何国家的生发水较量,看谁的产品更有效!”赵章光决定将自己带来参展的300瓶101,免费为欧洲的脱发者治秃,并恳求领用者使用后如有明显效果就为101作证。一周后领用者陆续找到了评委会,并向其说明使用101后的明显效果,最终评委会被章光101的独特功效所折服,将一枚金光闪闪的“一级骑士勋章”别在了赵章光胸前。
1988年4月,赵章光现身在日内瓦举行的第16届国际发明与新技术展览会。会上,他再度施出绝招,令众多国外生发产品无还手之力。更令人称奇的是,谁也没有料到,慕名而来的参观者中,有6名是曾在布鲁塞尔接受过101治疗的西方人,他们使用之后,效果相当明显!这一次听说赵章光又来欧洲,他们便不约而同地赶到日内瓦,一方面表示感谢,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熟悉的脱发朋友,让他们分享101带来的快乐。这6位男士和女士,指着新生的金发现身说法,无形之中为赵章光起到了极好的宣传作用。也正因为如此,经1万多名参观者的现场公开投票,赵章光以7000多票的绝对优势获得了该届展览会的最高奖——奥斯卡发明奖,从而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亚洲人。
1991年,赵章光应邀参加美国纽约第14届世界发明展览会,会上“101E粉刺一扫光”获得了同类产品唯一金奖。参会前,他在哥伦比亚大学遇到三个脸上长满粉刺的大学生,赵章光就上前向他们推荐101E。赵章光信心百倍地说出他出国前特意学的“粉刺”这个词的英文读法:“acen”,并用手语表达了让其免费使用101E的意思。第二天到亚洲区中国展区参会的时候,经三人同意,当场使用。第二天他们以亲身试用者的身份出现在展览会上,脸上的炎症已消失,患处已结痂。参展者惊讶不已,排队欲购买者多达200余人,但赵章光以口碑为重,当场免费赠送每人一瓶。101E因此被更多的国外友人获知,荣获了国际金奖。
1987~1993年,在国家科委的推荐下,赵章光曾带着他发明的“章光101”六次参加世界博览会,共获得了11项国际大奖,以无可辩驳的效果征服了世界,101和中国中医药自此风靡全球。而一个来自中国的中药产品能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和市场穿透力,能够在排斥中医产品的发达国家获得如此大的认同,与赵章光重视消费者口碑的信念是分不开的。
就这样,赵章光用他的东方奇迹叩开了世界的大门,101开始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因此成为一个代表中国中医药的世界语。
受到保护的“101”秘方
1988年,“101”事业正是红红火火的时候,赵章光却神秘地“失踪”了。其实,他并不是失踪了,只是被有关部门安排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因为“101”的秘方太宝贵了!
在国际上获奖后,101曾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前首相竹下登,这样一种生发产品竟然能作为国礼送给首相,这本身就是一个新闻,日本市民对这个神奇的小瓶子产生了极大的关注。当日本民众知道了“101”的神奇疗效后,人们开始纷纷抢购101,101在日本一度供不应求。中国留学生携带101东渡日本求学,2瓶101在日本的售价,相当于中国留学生在日本半年的生活费,而日本的旅行社也以“到中国旅游享受三大诱惑:逛长城、吃烤鸭、涂101生发水”为标题打出巨幅广告,并组织“生发旅行团”到中国使用101.在俄罗斯101更被称为“中国近代三大发明之一”。正是因为101经济价值非常高,自然成为外国情报机构和海内外企业关注的焦点之一,国家安全局、保密局工作人员将101配方作为一项国家机密封存进了保密局,安排专人负责监管。
更为可笑得是,日本某收视率极高的电视台曾现场直播过一次破译101密码的全过程。他们把当时世界上比较知名的生发药和101分别用酒精加热,只有盛有101液剂的瓶底残存了一些杂质。他们一致认为,101能生发就是瓶底剩余的物质起了关键作用,并宣布不久即可破译101组方的奥秘。但到目前为止,“章光101”的秘方也没有被破译!
就在日本对101进行密码破译的同时,一些商人垂涎于101巨大市场潜力下的厚利,先是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有人专程找到赵章光,要买101系列产品的配方和生产流程工艺专利,结果被赵章光当场谢绝。其后,日本东京资生堂也找到赵章光并许以百万美元的重金,想买下101的配方,但被怀有一颗赤诚爱国之心的赵章光婉言拒绝了。
看到赵章光不为利所动,商家们又把目光投向了101的生产线。在安排人暗中“侦察”后,他们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101对于配方的保护相当严密,因为工厂的装配线上,包括调制药水的所有工人“不是聋子就是哑巴”,这正是出于保密的原因。其实,他们哪里知道,101本身就是一家民政局下属的福利企业,有1/3是残疾人。
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在此之后,赵章光乘坐的轿车屡屡被跟踪,人身安全受到极大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赵章光不得不住进钓鱼台国宾馆。
新的创业之路
“101”成功了,但是伴随着成功而来的,还有很多让赵章光意想不到的事,比如:“倒卖狂潮”、“商标大战”、“发明权之争”等等。此时的赵章光知道,如果自己再不采取措施,可能“101”的事业就要断送了。于是,他开始思考新的创业之路。
前面已经说过,“章光101”毛发再生精的问世开拓了脱发问题的一个空白,再加上它接连在国际上获得大奖,很多国家的脱发患者对这个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日本的患者对“101”的追捧最是显着,同时,日本的精明商人也开始关注这个产品。在日本创业的原北大荒知青李晓华看到了101在日本潜在市场颇大,为了抓住这个商机,他飞返北京,与赵章光经过反复磋商,终于成为101在日本的三家代理商之一。由于产品功效神奇和李晓华等精明敬业的代理商的努力,章光101在日本名声大噪。日本许多商人也伺机而动,纷纷飞到北京抢购。连中国赴日留学学生也不甘示弱,通过种种渠道购买101,然后到日本高价出售。
赵章光也看到了人们的这种疯狂,为了保护101品牌,也为了让更多的患者能够使用上正宗的101,赵章光知道自己应该为这个产品注册商标了。他找到了商标局,得到的答复是:“101”是以商品别名叫响的,并非你专有,你没有取得使用权,因此不能禁止别人也叫101.同时商标局的这位官员告诉他: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你赶快注册“章光101”商标。很快,他向国家商标局递交了注册申请,可喜的是,在他提出申请的时候,没有其他一家来注册,终于顺利注册成功“章光101”。
转型的成功
就在赵章光带着他的发明走向海外的同时,他还带着他的发明衣锦还乡,在他的老家乐清,私营企业——乐清毛发再生精厂宣告成立。
在这一过程中,赵章光的子女们逐渐成为101各地公司的管理人员。到1993年集团公司成立时,章光101开始向一个家族企业的模式发展。
101企业发展的第一个大坎在1994年。是年,赵章光突然接到惊人消息,集团1993年的回款仅500万元。这个消息让赵章光意识到了企业非改不可,但改革的方向却并不明确,经过了艰苦的“斗争”。某一个凌晨,在耗光了所有参会者的体力之后,赵章光强制拍板,决定搞分公司改造,即在全国各地建立分公司,并实行承包合同制,提高销售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他提出“大面积铺点、小规模经营”的销售策略,即全国连锁店制,第一家店,开在了北京西单宣内大街169号。他的这一举措就是改以前的“商店销售,患者自行使用”模式为“医商结合,以医促商”模式。
国内连锁经营初见成效后,赵章光又将目光瞄准了国外。
实际上,早在布鲁塞尔与日内瓦获奖后,章光“101”就奏响了向国际进军的号角,每年都为国家赚取大笔外汇。近年来,章光“101”触角已延伸到五大洲四大洋。
与此同时,赵章光依托品牌战略的实施,加快资源整合,使“101”的事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2000年12月开始,章光集团先后收购了吉林鑫益制药公司、浙江千岛湖中药厂、山西斑龙制药公司,并在原制药公司基础上组建了“杭州千岛湖药业有限公司”、“北京章光101药业有限公司”。集团和中国医科大学联合研制的治疗尖锐湿疣有奇效的“无忧灵”也已获得正式审批。
2001年10月,“章光101”在迁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同时,还引进了中药提取的世界尖端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赵章光又成立了章光101毛发研究院,用于毛发干细胞的栽培与移植。今年,成功组建了101生物技术研究院。集团公司经过多方考察及可行性分析论证后,于2005年4月份启动了“红豆杉研发工程”。目前,该工程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正处于红豆杉种苗种植阶段。可以说,正是赵章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有101A、101B、101C、101D等一系列产品的陆续问世。
2005年是章光“101”的国际年。赵章光在打理好国内业务的同时,还花费大量精力,指导“101”在海外的生意拓展。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在国外已建起几十家类似于连锁性质的“101”咨询服务机构。
如今,章光集团已成为拥有20亿资产、10000多名员工、2000多家101专业服务中心,涉及多个行业的外向型经济实体。
艰难的改制
几乎所有章光101的人,都把2002年看作整个集团发展的分水岭。因为就在那一年,101集团正式从一个全民所有制企业转变为一家民营家族企业。
从1987年到1988年,赵章光利用“毛发再生”这一发明,先后在郑州、北京、温州成立了工厂,之后将这三地工厂改为公司制。1993年,跨行业的北京章光101集团公司成立,赵章光任特邀董事长,却并没有实权。
到2000年时,101集团的销售业绩并不理想。全民所有的北京公司和私营的温州公司两种机制存在矛盾:一方面,北京公司大锅饭盛行,机构日渐臃肿,所有决策需逐级上报,刻板教条。而温州公司的管理则过于灵活,按劳取酬让员工积极性很高,但保障机制落后。
是时,对国有企业“该放的放,该抓的抓”的改革提法已经提出。赵章光萌生了进行企业改制的念头。
关键问题是产权。由于当时个人不能申请注册商标,101商标是以公司的名义注册的。尽管北京集团公司的法人代表是赵章光,但公司是国有性质,101的知识产权也属于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赵章光决定买断所有产权。首先是一次性给付民政局1800万元,分流当时国有职工700余人;然后赵章光接过所有债务,总计2000多万元。
2002年1月,赵章光与北京市民政局下属的北京101厂的改制问题达成了协议。两个月后,有关的移交和变更手续办理完成。101集团旗下的50多家企业一并改制。
这家以赵章光命名的企业,到此时,才算“完璧归赵”。
遭遇资金瓶颈
意图对旗下2000多家加盟店进行股份制改造的101集团,遇到了资金瓶颈,也就是“缺钱”。据章光内部的数据,每改造这样一家加盟店,章光要注入现金超过20万元,这就意味着,仅现金投入,就将超过4亿元。而所有人都知道,企业遇到资金瓶颈,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上市。
对于章光企业来说,现在遭遇的瓶颈不仅是资金的问题。中国的防脱发市场,在过去10年中的变化翻天覆地,在国内市场上,每年大约产生50家与章光类似的企业,其中约一半会迅速死亡。
而章光101正在开拓的洗发水市场,更是竞争激烈,2003年时,中国市场上就已有超过2000个洗发水生产商,洗发品牌超过3000个,而其诉求的功能也包括了防止脱发、护发养发。
现在的赵章光要考虑的问题很多,虽然章光101历经20年,还在活着,但是不是能够继续活着,并且活好,是赵章光首先要考虑的。
如果从1993年集团建立开始算起,章光101的“家族”史已经有了13年;如果从2002年改制完成开始算起,这段历史不过4年。但是家族企业的问题,虽然赵章光不愿承认,却也客观存在。
这一点,赵章光的女儿赵胜霞似乎看得更清楚。“作为家族企业,章光101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管理上的、人员设置的问题。”
赵胜霞很鲜明的支持上市,她认为,通过上市,可以对公司整体架构进行调整、对股份进行设置,家族成员的权责也明确,能促进企业实施决策,并以此来解决家族成员可能的矛盾。
但是现在,这个企业的当家人还是赵章光,作为企业的创建者,要让他把一手创建并且历经20年才“私有化”的公司,一夜间变成“公众公司”,确实有些于心不忍,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两年,赵章光在那些他曾经的富豪朋友的身上隐隐看到,上市确实是快速发展的一条捷径。虽然他很不希望把自己一手创立的公司变成“公众公司”,但现在章光面临的困境让赵章光不得不承认,现在确实应该上市了。
虽然上市的计划已经提出,但进展却相当缓慢。我们不得而知,章光到底什么时间会上市,据赵章光本人的说法,是争取在2008年上市。现在距离2008年还有两年的时间,章光也许会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做好上市的准备,毕竟,对于赵章光来说,选择上市确实是一个很残酷的事。
赵章光在接下来的事业中还有一个重大决定:他要带领他的专家团去英国为威廉王子治脱发。他说这一决定并非沽名钓誉,因为此前威廉王子已在媒体前表示希望借助中医解决他的头发问题。赵章光说,赴英为王子治脱,主要目的是拯救中医药在英国人心目中的地位。他还表示,他将在英国投资200万英镑设立一家大型旗舰店,专为王子治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