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营企业这个词也许就是最先从温州传出来的,温州人与生俱来的经商头脑和传统,让他们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人民还在考虑怎样包产到户的时候,温州人已经把家庭小作坊开了起来,虽然后来遭到了压制,但这种压制并没有使温州人就此一蹶不振,他们反而在地底下搞更活跃的经济活动。在他们不屈的努力下,中国最早的民营企业在温州诞生了,并且以一片蔓延之势席卷了温州的上上下下。据统计,截止到2002年,温州全市5.6万家企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占了98.8%;2273亿元工业总产值中,民营企业的产值占了94.6%。伴随着数量的增长,“中国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低压电器城”、“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桂冠也纷纷花落温州,于是,温州现象在全国形成了一道独特的经济风景线,好像就是在一夕之间,全国各地的参观团、招商团纷至沓来,要来一探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的奥秘。按说,温州人应该感到很满足了,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成果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恰恰相反,此时许多温州本地有见识的民营企业家却不约而同地流露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他们在为下一轮经济竞争中自身所面临着的种种不利因素而忧,更在为温州民营经济如何超越自我、再创辉煌殚精竭虑、一如既往地进行着新探索。
我国加入WTO后,来自世界市场的威胁越来越多,这需要我国的企业进行深刻的反思,找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对于温州的民企来说,来自世界市场的威胁要更严重得多。因为在我国出口产品中,温州货是主要的力量,在近几年,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反倾销的消息层出不穷。2001年11月13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3天,土耳其外贸署发布一份公告,启动了对中国出口的眼镜反倾销调查程序;随后,土耳其外贸署又发布公告,决定对我国出口的自动铅笔和圆珠笔进行反倾销调查。消息传到温州,立即出现了不小的骚动,以2002年为例,我国对土耳其出口的这两类产品金额共计1060.53万美元,其中温州的出口额达517.19万美元,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对中国出口的自动铅笔和圆珠笔进行反倾销调查,意味着100多家温州制笔出口企业的市场空间受到挤压和威胁。
受到挤压和威胁的并非只有眼镜业、制笔业。2002年5月,欧洲标准化中心通过了CR法规:其一、全面禁止玩具型打火机进入欧洲市场流通和使用,以防止吸引儿童玩耍;其二、售价在2欧元以下,即人民币15元以下的打火机必须加装保险锁,以防止儿童开启。这是对温州打火机行业的一种宣战。
这种反倾销对我国其他地方的企业也许还没有致命的打击,但对于温州的众多民营企业来说,却是致命的,因为大家都知道,温州的民营企业大多都是生产轻工产品的,而眼镜、皮鞋、打火机一直是温州经济著名的三大“花旦”。温州市政府曾经为这三大“花旦”开列过这样一张清单:每小时,温州生产皮鞋12万双;每天,温州有100万副太阳镜销往世界各地;每年,一亿只打火机走下装配线、70%出口。随便走在异国他乡的商场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货柜里摆放着中国的鞋、眼镜和打火机,而这些鞋、眼镜、打火机在这些商场里又是琳琅满目的同类商品中价位最低的。短时期内,这种情况可能引不起什么人的关注,但时间一长,不良的竞争就会引发不良的后果:当低成本、低价位、新款式的温州轻工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国外厂家的同类产品根本无法在价位上与其抗衡时,便以种种借口——法律依据、安全保护、文化理由——向本国政府施加压力,对中国的轻工产品设置国际贸易壁垒。这样看来,加入WTO以后,温州产品屡遭国际贸易壁垒,其实也是一种必然。
温州人一向认为竞争有理,而他们也把这个理念贯彻得很彻底,但是,他们完全没有料到他们的竞争理念会带来这样的结局。面对全然陌生的国际贸易壁垒,以往在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的温州人显得手足无措。温州的很多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企业,在这种企业中又一个很明显的弊端,就是家族成员的精力都放在开拓市场上,而没有人会去关注市场开拓以后的事情,没有一个完善的保障制度,所以他们没有法律的专业人员给他们提供一些意见,而他们的家族成员对国际经济诉讼的重要性也认识的不足,这就使得温州民企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建立国际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上都非常薄弱;而企业单体规模普遍偏小的实际,又使得一家一户企业根本无法以一家之力回应对手以国家名义进行的强有力的挑战。温州的一些民营企业,如打火机行业倒有过在行业协会的牵头下联合应诉国际贸易壁垒的尝试,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诉讼经费负担、诉讼策略选择引发的种种分歧也使得这种联合应诉的做法很难为继。
温州人毕竟有一个“中国的犹太人”的称号,他们也不是等闲之辈,置身于危机与挑战下的温州民营企业家也已看到自身的劣势:仅仅依靠价格优势,产品已很难像以往那样在国内外市场上畅通无阻。他们已经意识到,要解决国际贸易壁垒,法律手段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靠科技的力量跨越人家设置的障碍。但认识到了和实际操作还不是一回事,对于温州人来说,如何依靠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档次而合理规避贸易壁垒、重回国际市场并非想象的那么容易。市场经济的法则是不进则退,正在温州人举棋不定、迟疑不决的时候,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民营企业家已经开始做出自己的改革。如同是“中国十大锁王”企业的华峰公司,已经开始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革,而改革之后的产值也翻了几个番,其整体球形锁价格比温州同类产品高了整整10元,却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广东锁具市场占有率已经在稳步增长,已经强有力的威胁到温州人“老大”的地位。
现在的温州民企真的是内外交困,温州民营企业家中的先行先觉者也已经认识到了时局的紧迫性,开始舍弃“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温州人传统的经商理念,把产业重组、行业联合作为企业发展壮大的方向。在这一过程中,温州市强强集团公司的横空出世格外引人注目。
这家企业集团是由8家成员企业组合而成的,注册资金1亿元,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锁具企业,参与组合的8家成员企业一半是“中国十大锁王企业”。集团在组合之前,每一家企业生产的都是档次很低、价格便宜的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集团诞生后,斥资亿元从意大利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制锁设备,开发感应锁、指纹锁等高档新产品。集团给自己定的目标是:预计五年内年产值达到50亿元。
强强集团的诞生对于温州民企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虽然温州的鞋业、服装、打火机、眼镜等轻工产品的总量都是国内同行的佼佼者,但单体规模和产品档次却缺乏国际竞争力。有了像强强集团这样的大企业,不仅标志着锁具行业素质的提升,对温州民营经济诸多产业集群的提升都有重要的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