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所失也有所得,俗话说若欲取之,必先予之。世事的两面性也向我们阐释了一个道理:有时候吃亏也是一种投资。在明显的差距和不利形势面前,能吃得眼前亏的方是好汉。
韩信是“好汉吃得眼前亏”的典型。当韩信还很贫困潦倒,没有发迹之时,有次一群恶少要他爬过他们的胯下,不然就揍他,韩信吃亏之道是自己如若不照做,招来的毕是一顿毒打,没有钱请大夫医治,恐怕不死也只有半条性命了。所以他亦然承受了这胯下之辱,保有自己的有用之躯日后统领雄兵,叱咤风云,成为了汉朝的开国名将。
有时候,吃的亏是明显的、表面的,但占的便宜却是无形的、长远的。这也正印证了古人“吃亏是福”的说法。
其实,凡事都要争个是非曲直的做法并不可取,有时还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或危害。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俊杰,并非专指那些纵横驰聘如入无人之境,冲锋陷阵无坚不摧的英雄,而应当包括那些看准时局,能屈能伸的处世者。因此,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不妨把心胸放宽一些,暂时吃得这眼前亏,为将来发展做为投资。也许事情就会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
清代康熙年间有一位礼部尚书名叫张英,安徽桐城人。有一次,老家的人准备扩建住宅,结果与邻居在地基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母亲写信给张英,让他采取一定措施压制邻居的嚣张气焰。
张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最后经过深思熟虑写了回信:“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母亲看到信后立刻明白了儿子的深意,于是主动把院墙向后移动了三尺。邻居看到这种情形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些过火,也主动把院墙向后让出了三尺的空间。就这样,两家院墙之间出现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周围的人每次谈起这件事,都赞颂两家人懂得谦让,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
张英身为礼部尚书,没有凭借自己的权势欺压他人,而是采取了忍让的策略化解与邻居的矛盾,最后取得了超乎想象的良好效果,实现了和谐共生的局面。
张英的这种退让不仅使家人避免了与邻人的纷争,获得了邻人的敬重,更重要的是也为他自己赢得了清廉无私的美誉。这实则是一种“以让为争”、“以退为进”、“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智慧,很值得今人来学习。
因此,世上任何事都具有两面性,一面吃了亏,另一面必定有便宜可占,关键看自己取哪一面,毕竟,鱼和熊掌兼得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因此,把目光定在长远利益上,如果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矛盾,就要牺牲短期利益,这是成功的关键。
培训大师曾仕强认为“一个经得起吃亏的人,是比较有福气的人,一个生怕吃亏的人就没有什么福气。所以,一个人吃点亏无所谓,一个人多做点慈善的事情,一个人多让点别人,照顾一些弱小的人,才显得了不起。处处占小便宜,处处和人家争,一切只顾到自己,这种人也没什么价值可言。”
吃亏是福气,更是一种智慧。它显示了一个人的胸襟,对得失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预见性。一个人对另一个采取忍让的策略,善于吃亏的人,必定能成大事。吃亏有以下几大好处:
(1)只有目光远大者才敢吃亏。有小便宜就占,有小亏就躲,这样的人只看到了暂时,而别人也看出了这种人的贪婪和精明。在人际交往中,没有人愿意和太精明的人打交道,因为那样会显得自己很傻,总让别人占小便宜毕竟是一件让人觉得不舒服的事。反倒是甘愿吃点小亏的人能够吸引更多的合作者,能保持相对长久的合作关系。
(2)有智慧的人肯吃亏,主动“吃亏”是善于抓心理弱点的智慧。当你自愿显得有点“傻”时,别人既喜欢和你在一起衬托出自己的聪明,又不用担心你有深藏的企图。在所有商人都在力求更精明的时候,反其道而行之,不能不说是一种智慧。
(3)有勇气的人才敢吃亏。当”傻子”的时间越长,得到的利益越多。对于商人来说,赚得利益,是最重要的,只要合法,无所不为。更何况现在的”傻”是”实在”的代名词!一个厚道的人,得到的远比失去的多。
“做个有心计的人”
其实,吃得眼前的小亏,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这只是灵活的变通,是为换取将来的利益和更长远的成功才做的屈就。学会着眼于未来,不为眼前的小营小利所惑,吃点小亏,才能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