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穷人更要讲格调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人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孔子周游列国到了卫国,卫灵公就向孔子请教军事作战的事。孔子并不是不懂,但是因为这个问题的提问者是卫灵公,他是一国之君,基本上说想打谁就打谁,所以孔子就说这个他不懂。孔子希望卫灵公不要发动战争。侵略的战争,孔子是反对的,因为那不是行仁义之事,军队也不是仁义之师。南老解释说俎豆就是行大礼的祭器,以现在的观念讲,代表礼乐文化的真精神,他还懂;军事学他还没学过,所以不懂。第二天就离开卫国,到了陈国,结果粮食没了,还带了一大批学生。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段故事,当时众多弟子都生病了。子路一看同学们都倒下了,他很不高兴。我们知道子路这个人是个急性子,而且非常耿直,于是他带着一脸的怨气跑去见孔子,对孔子抱怨起来了:“老师你天天跟我们讲仁义道德,有什么用啊?现在同学们都倒下了,还要讲仁义道德吗?做君子要这样受穷吗?”孔子听完教训了子路:“君子受穷的话能够安贫乐道,小人如果受穷的话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连贫穷都受不了还做什么君子?”
按照孔子的意思,我们今天很多人受不了穷苦的生活,真是够不上一个君子——不过能做到儒家思想中的君子确实不易,非一般人就能轻轻松松地做一个君子。因此说,做穷人我们更要讲格调。很多人可以过富贵的日子,但是你要他过几天穷日子他就叫苦不迭,在孔子的眼里这样的人连做穷人的资格都没有!
一个人如果真能守得住贫穷而没有怨言,那是很有人生境界的,这样的修养很不容易养成。从来我们看见的都是贫苦的人怨天尤人,到处抱怨自己命运不好或者是自己没有机会、没有后台。其实,抱有这样想法的人还真不少,你如果真给他一个机会,他未必有能力挑得起来!但是君子就不同了,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安能使我折腰事权贵”,李白这样说。陶渊明辞官后自己种菜,可是他虽然是自力更生却还不能“丰衣足食”,也和曹雪芹过的日子差不多“举家食粥酒常奢”。就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改变陶渊明的信念与气节,这就是一个君子之所以被称为君子的道理。有一年重阳节之际,他没有酒喝,当地的官员派人给他送了酒来,他当即痛饮起来,酒酣大睡。之后很惬意地回家去了,这就是君子固穷,君子就算受穷都有格调。所以后来陶渊明才能写出那么美丽的诗句来,他在这样的日子中还能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雅兴,我们不得不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
孔子的孙子子思在孔子死了之后就过着隐居的生活,子贡在卫国做官,后来坐着豪华的马车,穿着华丽的衣服来看望子思。他大概是要来帮助子思,可是子思出来见他的时候穿得很破。子贡看他这个样子就问他:“子思啊,你是不是病了?”子思回答子贡说:“我听说一个人没有钱叫贫,但不叫病。如果学了仁义道德而不去做那才叫病。”子贡听了以后很惭愧,赶快就走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子贡后来一辈子都在为自己当时的话而感到耻辱。子思的话有点像庄子所说的意思,没有钱的叫贫穷的,但是并没有潦倒,这就是君子的气节。一个人如果真的到了这样的修养境界,那是真的了不起。
人心不足蛇吞象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论语·学而》
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能干的一个了,他搞外交也行,当官也行,做生意又会赚大钱,口才也好,人也聪慧,这样的人实在难得。南怀瑾先生子贡有一天他大概认为自己的德行修养得不错了,于是很有点洋洋得意的味道和他老师探讨起贫富的问题了。他说:“老师,你看一个人如果贫穷,但是他见了别人能自尊自爱,他不向任何人卑贱地拍马屁;一个人很富有,但是他完全不因为他的富有而骄傲,你觉得这样的人修养怎样?”孔子听了以后说了这样的一段话:“还不错,但是还没有修炼到家。不如一个人虽然很贫穷但是却能以此为乐,也不及一个人虽然很富有却能够常常学习礼仪,懂得谦恭的好。”根据经验我们看一个人如果在失意的时候比得意的时候更容易忘形。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人们在不得志的时候往往会怨天尤人,抱怨生不逢时,认为自己的命不好。这在贫穷的人群中很普遍。
“富而无骄”,有地位、有财富,成功了不骄傲。本来这个修养很难,并不是很容易,但是比较起来还是相对容易。古今中外有些人因为地位高了,依然很谦恭,态度很好,修养极高,这相当不容易。可是如果我们和正在受苦的人相比,我们就能轻而易举地发现要做到贫而无怨比富而无骄难得多。穷人的一大特点就是爱抱怨,整天不是抱怨天气不好就是抱怨交通堵塞,再不就是抱怨自己没有娶了个有钱的老婆,或者自己没有嫁个有钱的丈夫。夫妻之间也因此而常常引发战争,这本就是不足为奇的事。中国有句俗语:“贫贱夫妻百事哀”,就有点这个道理。一对整日因为金钱而发愁的夫妻又怎么能做到没有怨恨呢?天长地久,夫妻之间心生悔意,互相就看对方不顺眼。男的开始抱怨自己的老婆太虚荣,不体贴自己;女的开始抱怨自己的老公没出息,不会像人家那样赚大钱,当大官。这样的情形在生活中屡见不鲜,出于攀比心理,人们的心就会失衡,而且人心本来就不容易满足,因此说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贫而无怨的人在生活中很少见,如果有,这样的人可以说修养极高,一定是胸怀宽广、行为豁达的人,像孔子的大弟子颜回一样,当然庄子更是当之无愧的一个人。
反过来我们来看富了的人,他们当中也有不少人很有点得意的模样,这种人尤其在先苦后甜的人群中比较多见。有点小人得志的意思,好像很神气活现,觉得自己有点了不起,你看我从前很辛苦,现在不是比你有钱了吗?我们看这样的人也为数不少,但是他们的修养还不高,身上总是脱不了小家子气。但是富人中有的人修养太好了,就像穷人中也有庄子那样的人一样,这样的人虽然少,但总是有的。我们如今看到的很多富豪,他们的态度不因为自己的地位而改变,他们的身上依然保持一份待人的谦恭与真诚,有时候甚至会让人怀疑他们是不是成就卓越的富豪。像这样的人胸怀宽广,眼界也很是宽广,也许他们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和他们的气度有非常大的关联。
由此我们也许能感觉到无论是贫还是富,这样的境遇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心理的较量,都是考验我们人格与修养的一所学堂。如果你贫穷,你在这里可以学到悲观、厌世、自暴自弃、怨天尤人,同时你也能够学到豁达、通透、激励、勤奋;如果你是一个富人,你在这里能够学到骄傲、自大、得意、粗俗,但你也可以学到感恩、知足、回报、幸福。一切就看你想怎么学,你的心里常常想的模样就是你将来的模样。
安贫乐道为真君子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古人讲究安贫乐道,现代人认为这句话有点不思进取的味道。其实细思量,安贫乐道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里是孔子在称赞他最得意的大弟子颜回:“颜回这个人真是难得的贤良之人啊。每天就吃一顿煮好的饭,喝一点水,住在很破的地方。别人在他那样的条件下都怨声载道,然而颜回却能自得其乐,真是了不起。颜回这样的君子到哪里才能找到啊?”以前我们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也许不能理解其深意,现在来看他说的也就是颜回这样的君子的德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怀瑾先生认为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孔子认为一个君子不应该只考虑自己的膳食和住宿条件,他在《论语》中另外还有论述;另一层意思是,一个地方尽管再怎么简陋,只要他是君子住的,那么这个地方也就不再显得简陋了。这和现代人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有很大区别,因而才更让我们感觉到颜回的德行之高,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有些人可能还不服气,觉得自己也能做到,这有什么难的?恐怕让你去过一天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新鲜,过两天就不行了。就像冯小刚导演的一部作品——《甲方乙方》里面的那个大款一样,自己过惯了奢华的生活,忽然间想返璞归真,哪里有那么容易?最后不到一个月就忍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