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秦王派出间谍潜入邯郸,散布出这样一种谣言:赵将唯马服君最良,其子赵括勇过其父,若使为将,诚不可挡。廉颇老而怯,屡战俱败,为秦兵所逼,不日将降秦矣!这谣言,搅得赵国上下,君君臣臣,不得安宁了。
原来,赵孝成王早就怀疑廉颇懦怯,早就想换一个人到长平去把廉颇顶替回来,可苦于朝中已无良将。所以,当“谣言”传到他耳中之后便立刻召赵括上朝。他问赵括:“寡人听说,你的勇敢超过你的父亲。想让你到长平去迎击秦军,你有取胜的把握吗?”
赵括神气地回答道:“秦王若派武安君白起为将,要取胜,尚需要我筹划一番。可眼下是王齿为将,打败他不在话下!”
“你为何这样说呢?”赵孝成王又问。
赵括说:“武安君白起率领秦兵,在伊阙,打败了韩国和魏国的军队,斩魏国兵将24万;接着,他再攻魏,占领魏国大小60座城池;随后,他又南下攻打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京都鄢郢;再后,他又攻打魏国,斩魏国兵士13万;攻打韩国,占韩国5座城……可以说,他战必胜,攻必取,威名很大。因此,我若与他对垒,可能胜负难分,所以,要取胜,尚需筹划。而那王齿,因廉颇懦怯,才敢于深入。他如遇到我,则如秋叶遇到强风,他不是我的对手。”
赵括的这一番话,说得流畅,激昂,话里充满了自信。
赵孝成王非常高兴,他当即便拜赵括为上将军,统领20万军队,命他去长平取代廉颇,攻打秦军去了。
赵括率军到了长平,验过符节,廉颇将帅印交给赵括,带亲兵百余人,回邯郸而去。
廉颇一走,赵括便照着他从兵书上学到的兵法干了起来。《孙子兵法》中说:“兵贵速,不贵久”。意思是说,用兵作战最贵速胜,不宜持久。他不看实际情况,便照着去作。他先是把廉颇所筑的星状营垒并成一个大营,随之,他又颁布了这样一条军令:秦兵若来,要奋勇当先,猛打紧追,不胜不回。回者,斩!赵括布兵刚刚就绪,秦将王齿便带着3000人马前来叫战。赵括出万人迎战,敌寡我众,战一回合,秦军大败,望风而逃。旗开得胜,不禁使赵括手舞足蹈起来。欣喜之余,他又派人到秦营去下战书。王齿不来迎战,反退军十数里。“秦军是怕我了。”赵括更为得意。他命军吏,宰牛杀羊,犒劳军士,并传令:“来日大战,要先擒王齿,显一显我们赵军的威风!”
然而,赵括哪里知道,此时此刻,他已处在了秦军的天罗地网之中?为去歼击秦军,这一天,四更造饭,五更点卯,天刚微明,赵括便挥军列队出发。刚西行五里路,便与秦军相遇。赵括使先锋傅豹出马,秦将王贲挺身接战。约30个回合,王贲败走,傅豹追击。这时候,秦将王陵又来叫战,赵括命偏将王容去对阵。再战数十个回合,王陵又败走。赵括见赵军连连取胜,便亲自率大军去追杀。追出约十余里,来到一座秦营跟前。只见那营门突然大开,秦将王贲、王陵闪身而进,接着便闭了营门。赵括传令猛攻秦营,但连攻数日,秦军坚守,牢不可破。赵括使人催调后军,想再来一次硬攻,然而,这时他的军令已难以奏效。只听赵将苏射飞马来报说,后军已被秦将胡伤引兵冲散,不能前来。赵括大怒:“胡伤如此无礼,我当亲手擒之!”说罢,赵括便率军回转向东。但刚走不远,大将蒙骜率军突然从侧路杀出,并大呼道:“赵括你中了我武安君白起之计了。还不赶快投降!”一听白起二字,赵括心中不禁一惊。不过,此时他尚不怯战,挺戟欲战蒙骜。
偏将王容喊道:“不劳元帅,容我建功!”王容便去与蒙骜交锋。这时,秦将王翦率军又至。秦赵两军混战起来。混战之中,赵军死伤很多。赵括料难取胜,鸣金收兵,就便择水草处安营,命军士筑成长垒,坚壁自守。同时,派人回邯郸请赵王发兵援助,并催取后队粮饷。但谁知运粮之路已被秦将司马错、司马梗引兵截断?这样,白起大军横其前,胡伤等将断其后,腹背受困,赵括日夜心惊胆战……
如此,一连过了46日。
很快赵营粮尽草绝,士卒们竞相杀马而食。无奈,赵括只得分兵四路,鸣金突围。谁知,又中了武安君白起的奸计。原来,那白起预先选好了射手,围着赵营埋伏。凡遇到由赵营出来的,不管是兵是将,都一齐射杀。这样,赵军四路突围的军士,都被乱箭逼回。
又过了一个月。
这一天,赵括实难压住心中的愤怒,精选上等兵卒5000人,俱穿重甲,乘坐骏马,再次突围。赵括握戟当先,傅豹、王容紧随其后。刚刚破围突出,秦将王翦、蒙骜便齐来截击。大战数个回合,赵括又败。不能突围,赵括率军转身欲回长营。可就在这时,不幸马失前蹄,赵括坠地,被飞来乱箭射死。将帅一死,赵军大乱。接着傅豹、王容也均战死,赵军全线溃散。
40万赵军,一夜之间全被秦军坑杀……
赵括的军事理论比谁都强,但是他为什么会输给白起?就因为他被他的知识所困住了,这个时候知识不但没有帮他的忙,反而让他葬送了自己的命。可惜之余也让我们反省,我们自己是不是也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太自信容易生事端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信”是指什么意义上的“信”呢?南怀瑾先生认为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自信,另一种是信人。肯定不会指信用而言,因为一个人讲信用是好事,不会有后面的半句话。他认为一个人过于信任自己就容易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这种情况我们也是经常看到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也没有完美的性格,每一种性格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比如自信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你自信到刚愎自用,完全不理会别人的忠告,那就容易误事,这就是后面的“其蔽也贼”的意思。因为你的自信过头不仅会害了别人也会害了自己,历史上这样耽误了自己的人很多。
“聪明”一词,人人喜欢,但常可见有些人自以为是,让自己的“聪明”过了头,反而招致大麻烦。此可谓“过度聪明”的后果。真正善做人者,总能控制好“聪明”之度,防止因不慎而让自己处于一种“窒息”的状态之中。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淮阴侯韩信做过传,这是《史记》中的一段故事。韩信是今天江苏淮阴人。当他还是老百姓时,贫困而行为放荡,曾受过胯下之辱。他在项羽部下得不到重用,便离开楚国,后受到萧何极力举荐,归附了刘邦。刘邦大喜,亲自斋戒,设拜坛,按照拜将的礼仪任命韩信为大将。从此韩信屡建战功,为刘邦夺取天下、开创汉代基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由于刘邦对韩信有戒心,再加上韩信本人又放荡不拘,居功自傲,最终招来杀头和诛灭九族的横祸。
当韩信战功赫赫之际,齐国人蒯通深信韩信是决定天下局势的一个关键性人物,打算拉拢韩信,于是对韩信说:“当今,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取决于你。你为汉尽力则汉胜,为楚效力则楚胜。依我之见,你不如利用刘、项双方的力量,让他们并斗,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这样的形势下,凭着你的贤明,又有众多的军队,据有富强的齐国,胁制燕国和赵国,你出兵于刘、项两家军事薄弱之地而制其后,顺应民情,为百姓搏命,则天下闻风而动,谁敢不从……愿足下再三思之。”韩信因感于刘邦的优厚待遇,听不进蒯通的劝告。
几天之后,蒯通又来劝说韩信。韩信仗着自己是有功之臣,料想汉王不至于夺去他的齐国,毅然辞退了蒯通。蒯通游说无结果,便装神弄鬼当巫师去了。
项羽的逃将钟离昧向来与韩信友好。项羽称王后,钟离昧投奔韩信。刘邦憎恨钟离昧,下令捉拿他。后来,有人在刘邦那里告发韩信谋反,刘邦设计陷害韩信。韩信走到楚国地界,心里犹豫不定,想谋反但觉得自己并没有罪,不必出此下策;想拜见刘邦又怕被生擒。这时有人告诉韩信可杀掉钟离昧去见刘邦,以免祸及自身。韩信便同钟离昧相商,钟离昧说:“汉王之所以袭击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的缘故。”然后自刎而死。
韩信捧着钟离昧的头去见汉王。汉王令武士把韩信绑了。韩信说:“果然像人们所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如今天下已定,我当然应遭烹杀。”高祖赦免了韩信,但对他仍心存戒备。
从此以后,韩信怏怏不乐,并不屑于同周勃、灌婴等同列。于是,韩信便同巨鹿郡守商议谋反。刘邦亲自带兵讨伐,吕后设计杀了韩信。
韩信的结局固然让人心生遗憾,但是不得不说这和他的过于自信有很大关系,司马迁还写到韩信后来在临死前说了这样的话:“我真后悔没有听蒯通的计谋!”高祖刘邦听说以后就把蒯通给找来了,问他究竟对韩信说了什么话,听了以后刘邦也是后背发凉。这就是“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的意思。
性格急躁多坏事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南怀瑾先生说像绳子绞起来一样,太紧了就会绷断。一个人太直了,性格太急躁了就容易把事情搞砸。我们常看到脾气暴躁的人会偾事。我们平时看一些性格散漫的人会误事,但是比较起偾事来讲还要算好,因为偾事就是一下子把所有的事都搞砸,没有回旋余地,无法挽回。所以孔子说一个人性格如果很直,有暴躁迹象的,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其蔽也绞”的后果。性格暴躁的人多半有刚直的个性,但是他们往往会为了一个原因听不进任何人的忠告,这样偾事也就发生了。《三国演义》中有一个人形象很鲜明,符合孔子所说的这一点,他就是张飞。有人说张飞死得很冤,很不值。作为一个将军最后没有战死沙场,却被自己的部将所杀,这就是遗憾。但是也有人张飞偾事是迟早的事,因为他的性格中带有这些不安的因子。姑且不论谁是谁非,我们还是一起来看一下张飞之死的全过程。
因为关羽刚愎自用,自恃英勇无敌,不依孔明之计,自行其是,败走麦城,被吴国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