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还是相面大师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论语·为政》
中国人比较注重“算命”,其实这不是迷信——当然不是所有算命的人都会“看相”,确实有些人图财害命。不过在南老看来看相也有合理之处,清朝中兴之臣曾国藩就是有名的“相面大师”,他还留下一本关于察人的书,名字叫《冰鉴》。细细想来看相还是有道理的,我们常说相由心生。一个人的内心是什么样子的,在他的相貌上总会有一点“蛛丝马迹”,比如一个内心很高洁的人那么他的气质有可能显得飘逸灵动,一身浩然之气,反过来我们就很难想像一个内心龌龊无比的人如何能在面相上一脸正气。
我们看《论语·先进》中一段孔子的话就能感受到孔子确实是察人有术。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是孔子对于这几个学生的评论。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闵子骞是有名的孝子,孔子非常喜欢的学生,孔子观察他,说他讲话很温和,有条有理。为什么讲话那么重要呢?这就好比曾国藩在《冰鉴》中所说,看一个人头脑够不够精细,不一定要看他的鼻子、眼睛,只要听他讲话,就会知道。经验也会告诉我们有的人说话自己累得半死,讲了大半天别人还没有弄懂他究竟要说什么!这样的人不是简单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而是大脑不清不楚。接下来继续往下看,子路的表现是什么样子呢?“行行如也”,就是说子路这个人到哪都是一副猴子屁股——坐不住。冉有和子贡的表现就又不一样了,他们是“侃侃如也”,就是一副很会说话而又风度翩翩的样子。一群高足围绕在自己的身边,孔子当然很开心。但是孔子说了一句话:“像子路这样的性格恐怕将来不得好死。”注意,孔子说不得好死不是我们今天骂人的话,而是说他不会善终。后来我们都知道子路的结局确实没有逃出孔子的预言,真是一语成谶。子路是在卫国的战乱中可以说是被乱刀砍死的,很惨烈。在这一点上我们还是有理由封孔子为“相面大师”的。其实说到相面也就是识人察人。孔子最敬重的一位历史贤相管仲就有这样的才能。公元前645年,为齐桓公创立霸业呕心沥血的管仲患了重病,齐桓公去探望他,询问他谁可以接受相位。管仲说:“国君应该是最了解臣下的。”齐桓公欲任鲍叔牙,管仲诚恳地说:“鲍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恶过于分明,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这样是不可以为政的。”齐桓公问:“易牙怎样?”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不宜为相。”齐桓公又问:“开方如何?”管仲答道:“卫公子开方舍弃了做千乘之国太子的机会,屈奉于国君15年,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如此无情无义,没有父子情谊的人,如何能真心忠于国君?况且千乘之封地是人梦寐以求的,他放弃千乘之封地,俯就于国君,他心中所求的必定过于千乘之封。国君应疏远这种人,更不能任其为相了。”齐桓公又问:“易牙、开方都不行,那么竖刁怎样?他宁愿自残身体来侍奉寡人,这样的人难道还会对我不忠吗?”管仲摇摇头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是违反人伦的,这样的人又怎么能真心忠于您呢?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管仲说罢,见齐桓公面露难色,便向他推荐了为人忠厚、不耻下问、居家不忘公事的隰朋,说隰朋可以帮助国君管理国政。遗憾的是,齐桓公并没有听进管仲的话。
不久管仲病逝。齐桓公不听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了易牙等三人,结果酿成了一场大悲剧。两年后,齐桓公病重。易牙、竖刁见齐桓公将不久于人世,就开始堵塞宫门,假传君命,不许任何人进去。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越墙入宫,探望齐桓公;桓公正饿得发慌,索取食物。宫女便把易牙、竖刁作乱,堵塞宫门,无法供应饮食的情况告诉了齐桓公。桓公仰天长叹,懊悔地说:“如死者有知,我有什么面目去见仲父?”说罢,用衣袖遮住脸,活活饿死了,一代霸主就这样命殒于小人之手。
现在姑且不论管仲是如何能察人,齐桓公怎样后悔,把肠子都悔青了也于事无补了。我们每个人从小就被教育:坐有坐相、睡有睡相、吃有吃相等,不得不说这些也是潜移默化中在教导我们要做一个君子——起码是一个君子的外形,很庄重。反过来小人就不会这样,尽管他也一样吃饭睡觉,可是他的姿态就会与众不同,尤其是眼神,多半飘忽不定,这是心术不正的人。当然这些都要有丰富的人生经验才能体会得到。
欲速则不达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孔子的弟子中数子夏的文学好,他在莒父这个地方做官。(今天的山东莒县一带)他来向他的老师问怎么样从政算合格呢?南老对孔子的话作了这样的解释:“做行政长官的最怕急功近利,你如果只追求速度,只看见眼前的蝇头小利,那么你就不可能做好。你越希望快见成效,你就越是离它遥远。”其实这是孔子告诉子夏做官做人目光要远大,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就蠢蠢欲动,还要为将来的长远大计考虑。孔子的这一段话如今对我们每个人都无疑是当头棒喝。当官的人为了政绩而不顾子孙后代的生活,于是演出了一系列GDP神话,但是为了短暂的经济发展我们破坏了生态平衡,现在大自然正在向人类讨回公道,这些都是不得不令我们深感忧虑的问题。而作为个人来讲也是如此,如果一切都为了快速达到目的,我们也就做不好任何事情。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做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著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醍醐灌顶,通身舒畅。
你如果只追求速度,那么难免就流于形式,表面上看起来你是达到了,但其实你距离你真正的目标还很遥远。做事情也好,做官也好,做学问也罢,人一旦有了急功近利的名利之心,就不能做好任何事。所以说“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做好人,但不做滥好人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孔子是要求世人做好人的,但是他也不是一个不知变通的人,他教育子路的时候就用了几个原则,其中一个叫“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你要做一个好人,但不能没有原则,那样你就会沦为一个滥好人。滥好人孔子是反对的,那样不仅不能感化他人,反而把自己也害了。孔子在这里列举了六大人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点影子,姑且看一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东郭先生的故事我们都听过,他就犯了做滥好人的错。不要以为他很可笑,其实那只“狼”就是我们身边的一些人,他们不值得我们如此对待。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箭,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窜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凶狠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本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能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建议,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很难想像如果没有那个老人,东郭先生是不是就要落入狼口。做好人不能这样没有原则,滥用我们的善意。善心不是能给所有人的,虽然佛要我们以慈悲为怀,儒家要我们仁者爱人,墨家要我们兼爱,道家说贵生,可是这些爱如果用在毫无意义的浪费上,那么还有什么价值呢?
知识渊博的人未必能成事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论语·阳货》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南老解释说孔子认为有许多人知识非常渊博,而不好学,它的流弊是荡。注意,孔子所说的“学问”不是知识,而是个人修养与智慧。一个人知识渊博不一定就能做好事情,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知识分子要讲“名士风流”,这就是“荡”,放纵自己,不约束自己。知识分子的知识不是不渊博,而是太多的大道理与理论,他们不懂得现实生活的样子,就只会闭着眼睛空谈道理,你要是让他自己做他肯定也做不好。比如,很多人说你要是让经济学家去炒股一定赔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历史上有一个纸上谈兵的人,他的学识不是不丰富,但是他没有将它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本事,这就是孔子所说的流弊。
长平秦赵两军相峙而不战,已近半年。由于秦军远离本土,粮尽草绝,眼看就不击自溃。无奈,秦将王齿只得派人回朝向秦王如实禀报军情,秦王问丞相范瞧怎么办,范瞧说:“廉颇老将,用兵持重。若此人不去,上党,我们怎么也夺不回来。”
秦王:“去廉颇,丞相你有良策吗?”范睢:“我有‘反间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