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林,男,1946年11月生,198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清华大学先后担任的党政职务有: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高校德育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研究生培养委员会副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院教学委员会主任,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院“两课”教学部副主任,政治学系副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人权研究全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常务理事,中国青年研究会理事,全国高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子刊》、《高校党建和思想教育》等刊物编委。
在清华大学主持的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唯物史观通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社会思潮专题研究”等。其主持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于2005年获得“国家级精品深程”称号。2005年获得“国家组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的教材《思想道德修养》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奖。1995年所著《当代中国人权状况报告》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1996年获全国共青团院校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获北京市高校课堂教学优秀成采二等奖。1998、1999年连续获得清华大学研究生导师“良师益友”称号。1999年主编的《强国之路20年》获全国畅销书奖和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2000年主编国家级“九五”童点教材《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获北京市优秀社科二等奖。前个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03年为《中国教育报》撰写的社论《民族精神,薪火相传》获中宣部“全国抗击非典优秀新闻作品奖”。
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面,专著有:《改革进程中的青年思想轨迹》、《追求辉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当代中国人权状况报告》;参与专著:《跨世纪青年的问题与导向》、《唯物史现通论》,主编教育部统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本科本和大专本)、《思想道德修养学生用书》、《思想道德修养教师用书》、《621世纪高校校育课程论》,论文:《论当代青年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新潮流与音年理想信念教育》、《20年青年思想的变迁》、《玉四传统与青年的选择》、《研究新变化,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方法》、《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素质的概念与21世纪青年人才索质的结构》。
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专著有《麦克房纳社会主义新评》、《走向新世纪》、《中华路飞的百道难题》、《强国之路20年》、《论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论文:《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国际政治条件》、《历史地、科学地对待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理论源脉》、《人类民主演化的大思路》、《社会变革与辨证思维》、《复兴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思考》、《正确评价毛泽东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建国50年的基本成就和基本经验》、《清醒的退却,坚定的原则》。
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年度深题“党的领乎与民主监仔”(已经结项,评价为“良好”),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当代思潮与高校德育研究”。现在主持了北京市与清华合作课题“和谐社会与学科发展”(2006年度立项课题)。
曾于1989年出席“国际青年社会问题研究会”瓦尔纳年会并作主题发言(英文);作为中国学者代表1995年出席联合国秘书处主办的首尔“世界音年相手者会议”井作主题学术发言(英文)。1999年作为香港浸令大学访问学者,课题为“香港青年工作的历史经验”。2003午作为法国“人文之家”访问学者,课题为“五月风暴的起因和社会影响”。2004年11月一2005年8月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课题为“个天青年权利意识发展的比较研究”。
今天,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同学和老师,我集中谈一谈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的看法。
一、关于思想这种教育的本质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的不同定位
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这是本学科中—个越来越有争议的问题是—个卜分更要的原则问题。
目前,学术界内于刘教育的本质就有争论,所以,引申到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相似的争论。在对教育的本质进行讨论时,出现了四种不同的观点和认识。第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从届于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这一派被称为传统派。第二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产力,生产各种不向的社会人,是劳动力的再生产。这—派被称为现代派。第三种观点,认为教育具有各种不同的许多属性。这一派被称为折巾派。第凹种观点,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这一派被称为深化派。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是灌输”的认识,学术界本来是清楚的,后来就发生了争议,接着就出现了不同的主张。从总的情况看,征整个20世纪80年代,这方面的大部分教科书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的。但在90年代以后逐渐改变了这一定位,放到其他的内容体系中,只作为一个二流的或三流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了。但是,任何人都清楚地看到,这个问题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并欠系全局的问题,同时,也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争沦相关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这样的提法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是木多见了。我能够接触的几个主要教稠都不夏这么提这个问题。本质和规律是同一个层次的事物。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是两个:被教育者思想观念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教育者施加教育的规律,而这两个规律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特殊对象。从这个角度来揭示思想歧治教育的本质,是比较准确的,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充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国内学术界对于“灌输论”的提法,大致出现了以下几种说法。
第一,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职能之一。陆庆壬主编的1991年出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际上不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而是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职能”之一。他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基本职能是;灌输、激励、调节、转变。这四个职能相互渗透,但灌输在其中起着“丰导作用”。“灌输也可以理解为正面教育”。”在这样的框架中论述灌输的重要性和提高灌输的有效性,实际上就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意义亡的“灌输”,降低到教育者自身职能和方法的层次。这显然改变了列宁关于灌输论的本意。
第二,把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之一。邱伟光1999年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就是持这样的观点。在该书第二章开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一节中,列出了五个理论依据。“灌输论”名列第三。这五个理论依据是: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理论、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灌输”的理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该书介绍了列宁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灌输理论。。这样的处理,从另外一个角度否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的理论,从功能上谈溜输,缩小了灌输的作用,缩小了灌输的应用范围。实际上降低了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地位。
第三,把灌输降低到方法层次的观点。陈秉公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实际上就是持这样的观点。在该书第二章开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主要理论依据”——节中,列出了七个理论依据。这七个理论依据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辩证关系的原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必须灌输的原理、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原理、人的全面发展的原理、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辨证法原理。该书在介绍了列宁灌输原理的基本思想之后,提出“必须将灌输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充分肯定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形式上看,这是侧重于在过程的层面理解灌输论。这样的处理,实际上把溜输与自我教育对应起来,使人容易把灌输论放在方法的层次上去思考问题。
第四,酒输论“过时的”一种认识。张耀灿主编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人民出版社),实际上不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了。在该书第二章,这一章的名称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用一个章的篇幅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但是,在这一章里,却根本没有提到列宁的“灌输论”。在“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论”的大标题下,是怎么样探讨“本质”的呢?作者提出了三个小标题:(1)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3)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性。这里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性”,其实是在谈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然而特点不等于本质。基本特点是本质的体现,但也不能等同于本质。这样,整个一章就没有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二)列宁提出的“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一般说来,大家都承认,在计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对公民的精神文明的要求与公民自身差距的矛盾。怎么样来填平这个差距,就是运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教化公民,使之与社会的要求相适应。这个教育的本质实际上只能用列宁提出的“灌输论”来概括。
有人在曲解“灌输论”的时候,常常把它当作方法论层次的东西,与“填鸭式”的生硬灌输联系起来。这本身就是误解了灌输作为本质的意义。我们一方面应该从这种肤浅的尉伤的误解之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也不应该因为有人误解了这个概念而不敢使用这个概念。
正确的态度是坚持列宁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灌输”的结论,深入理解列宁这一思想的深刻的内涵。
1902年3月,列宁在俄国民主革命的前夜,面对党内的思想混乱和经济派宣传排斥革命理论、崇尚工人自发性的复杂情况,为了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思想上相组织上合格的党。因此,列宁提出了一个党的思想建设的纲领性的主张,《怎么办》就是它的篇名。该书不但促进了布尔什维克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一直被共产党人尊为党的思想建设的纲领文献。其中的“灌输论”是该书的核心内容。
经济派的主张有这样几个:
经济派借口批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攻击和排斥马克思主义,借口宣扬“批评自由”获得批评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合理性,企图接受修正主义和改良主义,主张工人运动要走一条阻力最小的路线。经济派把经济斗争看作具衬“头等”重要的意义,排斥和反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斗争。认为工人阶级只要搞经济斗争就可以了,政治斗争让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自由派去搞。经济派祟拜工人运动的自发性,排斥对工人灌输革命理论的必要性。
针对经济派的这些思想主张和倾向,列宁提出了“灌输论”。列宁的观点是:
第一,工人是不能白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这种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工人自发产生的只能是工联主义、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想,而不会产生科学社会主义。不接受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就必然成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的创造和传播,是革命知识分子的神圣使命。独立的完整的无产阶级思想体系,只能由那些“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
第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强调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经济派重复引用马克思的话“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列宁认为在理论混乱的年代来重复这句话,就像在人家送葬时高喊“恭喜恭喜”一样,不合时宜。
第四,资产阶级思想的优势,使得工人阶级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得不坚持灌输,不进则退。走阻力最小的路线必然是接受资产阶级的思想控制。“原因很简单: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渊源比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久远得多,它经过了更加全面的加工,它拥有的传播工具也多得不能相比。””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恩怨体系的加强。
第五,工人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只能用政治改造来实现。经济派单单强调工人阶级进行经济斗争而排斥政治斗争。列宁提出:“从经济利益起决定作用的原理中,决不应当作出经济斗争(即工会的斗争)有首要意义的结论,因为一般说来,最重要的、‘有决定作用的’阶级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例如,无产阶级的基本经济利益只能经过用力产阶级专政的政治革命来满足。
列宁提出“灌输论”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提法具有重要意义。
在理论意义上说有七个力面的意义: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有了一条贯穿到底的主线;帮助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更加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利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教育人、培养人;帮助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规律和范畴;为方法论的改革提供了出发点;帮助明确了灌输不是方法层次的范畴,而是定性的内涵;有助于正确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在实践意义上说具有三个方面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教育者的党性,有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和责任感,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这样一个重要的具有强烈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基本概念,是不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体系中被贬低或取消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选择和确定的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占核心地位。最近一些年来,真正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东西,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和动荡化。为了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对其内容要有清楚的认识。
思想政治教育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1)世界观教育。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也称作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共产主义世界观,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呛物主义。
(2)政治观教育。这包括: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国家的伞质和职能的观点,政党的仍:质和作用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权观。
(3)人牛价值观教言。这包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人生态度的教育,人生道路的教育,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教育。
(4)道德观教育。从道德观念的角度,道德观教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诚信,先人后己或不损害别人,模范的公德意识,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慎独正派的教育。
(5)民主观和法制观教育。这包括社会主义民主教育,法制教育,纪律教育。
应该说这样五:个方面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不能把其他的内容,特别是属于行政工作或政治行为的内容都归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
为了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首先就要明确并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选择和确定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方向性原则。选择的内容的方向性即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个政治立场问题。比如,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千方百计把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思》剔除,贬低伟大的文化旗手鲁迅的地位,同时抬高周作人、胡适的地位,其错误就是这样的政治方向问题。
科学性原则。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科学性,不能泛化。就是要注意内容的系统性、理论性所表现出来的科学件。要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不能主观仟意,不能凭感倩和感觉办事,更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要做深入浅出的学问。纳入教育内容的基本原则要慎重。只有那些具有长期、稳定教育价值的内容才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连续性和稳定性原则。教育内容不能动荡化。当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调整是正常的,是社会实际推动的。但是这种调整和改变,决不能朗令夕改,更不能变幻无常,决不能变成今天否定昨天,决44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一旦纳入教育的内容,改动就要慎重。人们的认识包括接受社会信仰教育,有一个过程。只有具有稳定性的东西,才是可以信任的东西。教育只有坚持一个连续进行的过程,才能有效。越是让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就越是需要特别注意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原则。我们友这方面有教训,邓小平指出,四项基本原则没有错,错就错在坚持不够 。这就是说,没有注意教育内容的连续件和稳定性。我们连党的四顶基本原则都坚持得不够,其他的教育内容就可想而知了。
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划分为层次的,又处于不同的状态(先进、中间、落后等),这就提比了针对性的要求。人们处于不同的时空,也需要针对性。针对性的目的就是取向有效性。对教育对象产生实效的就是需要的内容,否则就是不应该纳入的内容。应该从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检验哪些内容是合适的,哪些内容是不合适的,并经常总结经验和教训。
今天,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坚持稳定性原则和科学化原则,重点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荡化和泛化倾向。
(一)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荡化倾向
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和权威性,防止出现教育内容的动荡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的要求,来自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需要。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要达到长治久安的状态,不断完善和巩固自己,就必须保持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意识形态和基本理论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就必须保持稳定。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的稳定性和统治阶级意志的坚定性,必然反映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是一个执政党成熟的表现。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只有长期保持稳定的教育内容,才能成为教育对象容易相信和接受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长期保持稳定性,就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和相应的权威性。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朝令夕改,变换频繁,出现动荡他的状态,就会失去自身的稳定性和权威性;这样的内容,就不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尊重和思考,其说服力和实效,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应该防止出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荡化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是丰富多彩的,到底哪些是应该作为稳定内容长期坚持的基本理论,哪些作为配合的内容,部值得研究。应当通过长期坚持的基本内容,分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群众中的根基。否则,就会不断产生思想理论上的严重混乱,使得我们立足不稳,疲于应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也就无从谈起了。
现阶段,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距离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稳定性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我们基本上还没有摆脱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动荡化的倾向。这是我们不够成熟的表现。1989年邓小平曾经说过:“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都很少。不是诺在四个坚持本身,而是错在坚持得不够一贯,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太差。”从某种意义说,这种政治教育内容的动荡,是导致一场巨大的政治风波的原因之一。再比如,我们在1989年之后,下大的决心开展反对和平演变的教育,为此组织了相当大的学术力量编写了适合大、中学校学生学习的相关教材。但是,仅仅过了两年,我们对这个基本教育内容的认识就发生了极大的转折。尽管邓小平视察南方谈话中依然强调“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然而反对和平演变的教育内容还是莫名其妙地在宣传和研究中不许再提起了。人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困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仪威性,更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说服力。
发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动荡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成熟。执掌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政党,在自己发展的初级阶段,还不可能像今日在政治!:比较成熟的两方资产阶级那样,有效地实现政治的社会化,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和权威性。社会主义国家为厂避免这。偏向,应该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稳定性的意义。为了保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纳稳定性,首先要保证决策内容的稳定性,对内容的增减持极为慎重的态度,其次保队舆论导向的稳定性,各种传播媒介主导舆论不能出尔反尔或三反四覆;还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精神状态的稳定性,防止出现这样的周期件的大转换:一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比较活跃,另一个时期与之对立的自由主义势力活跃起来,这就严重伤害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个“稳定性”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稳定性的关键。
(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倾向
坚守阵地,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泛化倾向。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值得许意的是,在实践中实现了。一种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的偏向。这种偏向的起点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泛化,把无论什么内容和工作都当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种偏向不同于西方社会出现的极端政治化,也不同于我们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突出政治”的倾向。实际广,这是一种企图用其他活动内容替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淡化政治的偏向。它表现为把道德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文化娱乐活动、小区的卫生和环境建设、街道的杜会服务工作都当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泛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结果,实际上就是庸俗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应有的威信,失去其说服力。
发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由于历史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稳定而造成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和厌烦心理,似乎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今大这么说、明天那么说”,总是假话、大活、空话,有入因此认为,既然如此,还不如匆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旗号搞点别的活动,可能更容易吸引人们的兴趣。二是由于新时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较大,不如开展别的活动便当,而且受人欢迎。因此,正路受阻,就走了旁门左道。三是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内容的界限,错把“办实事”之类的工作当成思想政治教育。
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泛化的结果,必然是谈化思想政治教育。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不承认事物的政治性质,不敢触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实质问题。他们宁可把思想政治教育改成“中外企业文化”等名号。对一些政治性质问题的分析,宁愿说它是科学与迷信的斗争,而不愿触及其严肃的政治性质,更不愿意分析其产生的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政治原因。这种回避事物本质的判定而企图另寻出路的努力,是不会成功的。不把握事物的规律,就不可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之中,必须着力防止以下几种倾向。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僵化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要符合不断变化的情况,与时俱进,适应新对象及其新的思想特点。在新时期,由于改革对人们的利监进行频繁的调整,这种现实必然激起人们思想的复杂的反映;在这种新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思想特点也与以往大不相同。新的现实和新的对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采取全新的方法才能奏效。这是一项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十分迫切的更新工程。
在这种新的现实面前,部分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然采取训导和说教的方法,打官腔的方法,搪塞对象的方法,这都是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训导和说教,在20世纪五十年代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效力。因为当时理论与实际比较一致,人们对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任没有动摇。今天的现实中,理论与实际拉开了不小的差距,干部队伍的情况复杂化,人们对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出现了危机,因此简单的说教和圳导就失去了原有的条件,不再起作用了。另外,人们在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常常遇到困惑和疑难,形成思想的难点、热点,迫切需要解惑;这种需求在“官腔”和自以为明哲保身的“搪塞”面前只能产生逆反心理。情况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随之更新,否则就很容易陷于僵化的状态。
针对新的情况,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责任心的表现,实质上更是不断探索和把握新一代人的思想发展规律,作出科学决策的过程。这个过程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自以为是,必须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僵化倾向,主要表现在遇到重大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的时候,某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慑于以往的教训,工作中采取回避的态度。由于这些难点和热点,一般是社会的敏感问题,也是上级没有表态的疑点问题,一旦表态错误,担心陀十被动。为了保证自己的“永远正确”,明哲保身,少说为住,宁愿让人们说自己平府,也不愿冒任何风险去做深入的探索工作。这样做,教育的大好时机就失去了。同时,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威信和信誉也就被消解了。这种僵化方法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思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不敢探索,向时与上级部门不能正确把握方向、不能发动群众有关。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放开手脚,大胆探索,鼓励“冲劲”和“闯劲”,而不是相反。这就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探索的余地,允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误和纠正锚误。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的僵化还表现在,某些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章和做法本身就是教条主义和僵化的。例如,有一篇发表在权威刊物上的、专门批评教条主义的文章,通篇都是大话、空话,根本术效联系实际,不指出当前教条主义的具体表现,更不敢进行理论分析,使用的还是空洞的训导人的口吻,摆出“一贯正确”的架势,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这本身就是僵化思想方法的典型表现。不仅青年,连一般群众,都不可能接受这种僵化的说教。这种文章是不可能有什么说服力的。我们的仕会主义事业也不需要这种控脚的僵化的宣传品和宣传家。
还有—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僵化倾向表现为形式主义。这种倾向,无论对于中央的什么号召,都采取走过场的表态方式。似乎表过态了,过场走完了,目的就达到了。至于怎样深入落实,是不是管用,真正在群众中见效,他是水管的。对于中央号召的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当代“四个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开一个讨论会就算了结,之后再无动静。这表明行为者并不是真心贯彻中央的号召,实际上是一种应付。这种形式主义的工作绝对没有什么说服力,而且还容易导致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反感,还不如不做。
为了克服和防止僵化的力法,必须在思想政洽教育工作者个大力提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格,鼓励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勇于创新。真理只有一个,到底谁掌握了真理,要经受实践的检验。为了探索真理,需要有关领导部门和掌握政策的人,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探讨问题留有宽松的余地。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不能事无巨细、事事盯紧,要允许不问意见的比较和讨论,要允许探索中有一定的出入,不能对工作中的一时失误进行打击和压制。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丁作巾有元民主作风的表现。我们对敌对势力术给民主是完全正确的;但如果不给广大人民群众以发表见解的民主权利,就是严重地脱离群众,是很危险的。如果连思想政治教育上作者都不能有发表白己见解的组阁,那就更加菇谬了。我们在思想政治上作领域,同样需要形成一种既有民主,又有集今,生动活泼,巳情舒畅的局面,才能真正焕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创造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说服力。
(二)防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单化倾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的内容是疏通思想,让更多的人更深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管理与思想教育不问,但管理也是教育,对于违反纪律和法律的人和事,要执行纪律和法律;但恩想政治工作者的特殊使命就是不能停留在简币的管理和处理,要把管理与教育相结合。管理的同时体现教育,教育的同时不放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止弄清是非,使人心服,这样才能体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在实践中,尽管教育还没有在社会上建立起稳定的、广泛的共识。在社会上存在着不管思想是否疏通。采取“管理”的办法处理带有思想性质的问题,这方面的发现有:对于一些人影响较大、属于严重的思想和政治性质的问题,往往采取开除的办法,而不去做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对于一些带有思想政治性质的问题,采取“一抓了之”、“一拘了之”、“一关了之”的简单化的做法;对于全社会存在的深层思想问题,采取简单表态式的新闻轰炸,不注意从思想上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简单化的表现。
管理也是教育,意味着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做到公平、科学,体现了教育。管理不公,实际上是渎职或滥用权力,就可能起到负面的教育效果。另外,管理不科学.也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甚全会不自觉地起到负面影响。这只有人民公仆的态度才能做得到。那些“父以育”架子的人,工作作风蛮横、不讲民主的人,在其管理中是不会产生任何正面教育作用的。那些阳奉阴违的腐败分子就更不会在自己的管理之中有什么积极的教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