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想法决定活法
36666100000011

第11章 淡泊外物的想法让你怡情适性

身外之物却最能累人,凡是把它们看得很重的人,必易将被名缰利锁所困扰,也难免生活得不悠游自在。迷于心中所好,人也难免看不清更好的前途,更容易因此犯错误,而舍得眼前的诱惑,反而能得到最后的辉煌,不拘于物是大智慧。

不要只为金钱而忽视身体

社会竞争激烈,为了富足的生活,人也忙忙碌碌,但你也不应忘了抽出时间锻炼锻炼身体,看看风景,只有懂得合理休息的人才能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有愉悦的人生。

财富可追求却不可强求,每个人都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摆正财富的位置。那句俗语像是永远的真理:金钱不是万能的,不要只为金钱而生活。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33岁那年赚到了他一生中第一个一百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世界上知名的大企业——标准石油公司。但不幸的是,53岁时,他却成为事业的俘虏。充满忧虑及压力的生活早已压垮了他的健康。

他的传记作者温格勒说,他在53岁时,看来就像个手脚僵硬的木乃伊。洛克菲勒此时因不知名的消化症,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也无法幸免,最后只剩几根稀疏的眉毛。温格勒说:“他的情况极为恶劣,有一阵子他只得依赖酸奶为生。”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病,后来不得不戴顶帽子。不久以后,他定做了一顶假发,终其一生都没有再摘下来过。

洛克菲勒在农庄长大,曾经有着强健的体魄,宽阔的肩膀,走起路来更是步步生风。可是,对于多数人而言的巅峰岁月,他却已肩膀下垂,步履蹒跚。这位传记作者说:“当他照镜子时,看到的是一位老人。他之所以会如此,因为他缺乏运动和休息。由于无休止地工作、操劳,导致严重的体力透支,他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他虽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个礼拜能吃得下的食物,要不了两块钱。医生只允许他进食酸奶与几片苏打饼干。他的脸上毫无血色,用瘦骨嶙峋、老态龙钟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他只能用钱购买最好的医疗,使他不至于53岁就离开人世。”

忧虑、惊恐、压力及紧张已经把他逼近坟墓的边缘,他永不休止全心全意地追求目标。据亲近他的人表示,当他赔了钱时,他就会大病一场,在他运送一批价值4万美金的谷物取道伊利湖区水路,保险费用要250美元,他觉得太昂贵就没有买保险。可是当晚伊利湖有暴风,洛克菲勒担心货物受损,第二天一早,他的合伙人跨进他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还在室内来回踱步。

“快点!去看看我们现在投保是不是还来得及。”合伙人奔到城里找保险公司,可是回办公室时,发现洛克菲勒的情况更糟。因为刚好收到电报,货物已安抵,并未受损!可是洛克菲勒更生气了,因为他们刚花了250美元投保费用。因为这件事,他把自己搞病了,不得不回家卧床休息。想想看,他的生意一年赢利50万美元,他却为了区区250美元把自己折腾得病倒在床上。

拥有百万财产,却怕付之东流。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健康是由忧虑一手毁灭的。他从没有闲暇去从事任何娱乐,从来没有上过戏院,从来不玩牌,也从来不参加任何宴会。马克·汉纳对他的评价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最后,医生终于对他宣布,在财富与生命中任选其一,并警告他如果继续工作,只有死路一条。如果想要长寿人生,洛克菲勒必须遵守三项原则:

第一,避免忧虑。绝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

第二,放轻松,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第三,注意饮食,只吃七分饱。

洛克菲勒不得不谨记这些原则,也因此捡回一命。他退休了,他开始学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不过他还做了别的事。温格勒说:“在失眠的夜晚,洛克菲勒有足够的时间自省。他不再想要如何赚钱,他开始为别人着想,思考如何用钱来换取他人的幸福,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百万财富散播出去。他捐钱给教会;建立世界知名的芝加哥大学;他也帮助黑人,他捐助黑人大学。后来他更进一步,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一直在对抗世界上的疾病与无知。散尽千万财富,帮助那么多人,他终于寻回心灵的平静,真正地得到满足。这时有人会说:‘如果人们对洛克菲勒的印象还停留在标准石油公司的时代,那就大错特错了。’”

洛克菲勒开心了,他彻底地改变了自己,已成为毫无忧虑的人。当他遭受事业重创时,再也不为此而牺牲睡眠。

任何人都难以相信,曾为250美元而失眠的人现在竟然如此轻松,也正是掌握健康比金钱更重要的秘诀后的轻松,使他活到98岁。

一个人不应该只为金钱负责,而应首先对自己的身体负责。看看你自己,是否为了赚钱而忽视身体,如果没有,那当然值得庆幸;如果有,那就赶紧将自己解脱出来吧。

怎能工作拼命丢了健康

对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拼命工作,是为了将来可以“少干活”或“不必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整天游山玩水,过着享乐的日子,所以现在才努力工作。但对某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工作,因为他们无法从工作中自拔,离不开工作,他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一样,完全无法让自己停下来。

2006年5月28日,年仅25岁的华为固网产品线硬件工程师胡新宇,因长期加班导致急性脑炎,经抢救无效去世。两天以后,5月30日深夜,广州市35岁的服装厂女工甘红英猝死在出租屋内。此前4天,她的工作时间长达54小时25分钟,她生前一直在喊“累”。

太多的人在底层为生存为前途拼了命地打拼,疲于奔命。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这样就潜伏着“过劳死”的危险。如今,疯狂工作不注意休息的人真是太多了,这种不尊重健康的现象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是如此,不仅有底层的人士,还有高层的人士。

2005年4月10日上午8点44分,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59岁,这位广受赞誉的“视觉艺术家”,因为劳累而在离60岁还有4天的时候结束了生命。陈逸飞广泛涉足电影、时装、环境、建筑、传媒出版、模特经纪、时尚家居等多种领域,他太有才华了。但是,陈逸飞的去世是因为他玩命工作,是因为一直没有停下来的蒸蒸日上的事业,虽然他已经拥有几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有显赫的名声。陈逸飞的去世,似乎不仅仅是给那些才华横溢的艺术界的人士以提醒,也是给常年辛苦工作的企业老板们以警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传世名言。

我们只要稍微回顾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去世都让人遗憾:2004年11月7日晚,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跳骤停在京突然辞世,终年54岁;2004年3月4日,52岁的大中电器总经理胡凯因心脏病突发逝世;2002年,青岛啤酒老总彭作义游泳时突发心肌梗塞去世……这些都是大名鼎鼎的企业家,都是令全球关注的企业领袖。

胡新宇事件发生以后,曾经在华担任副总的李玉琢在访谈时说:“年轻人参加工作不久,缺乏工作经验和生活积累,为了提高业务,做出成绩,工作上肯定要付出,但绝对不能极端到以损害健康甚至是死亡作为代价。企业也应在潜移默化中营造一种人文关怀,对年轻人的生活给予适当关注。对于某些不会休息的工作狂,甚至要逼着他去休息。”

王均瑶英年早逝后,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闻知消息,立即发去唁电表示哀痛,同时也要求集团公司的干部职工要健康工作。能工作还要会休息,这是南存辉一贯的原则。他经常说,一个人每天只有6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工作时间长了没有效果。他主张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工作效率,不主张打疲劳战,能站着开会的,不坐着开,能在桌边开会的,不在会议室里开,能写便条的,不下文件。南存辉不提倡主管天天加班,天天熬夜,搞得心脏病复发,而部下天天在“KTV”唱《明天会更好》,有本事的主管应该是把事情交给部下去做,而自己却是轻松的。

会休息的人才是会工作的人。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吃好、睡好、玩好,身心的轻松愉快才是最好的休息。一个人无论做什么,都应该知道在什么时候放下工作轻松一会儿,在紧张的工作中松弛自己的神经。

享受生活,享受挣钱

犹太商人的用钱观念一般是很明确的,其中之一就是:“享受生活,享受挣钱。”这样不但能给自己减压,也能够为自己挣更多的钱。

犹太人对饮食很讲究,吃得好,身体也就健康。健康是犹太商人最大的本钱。犹太人对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之一就是充分地休息,犹太人从每周的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六的傍晚,他们禁烟、禁酒、禁欲,一切杂念皆摒除至九霄云外,一心一意地休息。据说美国纽约,每逢此时,街上来往的汽车比平时减少整整一半。从星期六的晚上开始,犹太人才开始了真正的周末,他们尽情地享乐。犹太人知道惟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快乐的人生,要想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吃得好,并有一定时间的休息。所以,各位忙人朋友千万不要忘记:工作之后,一定要休息。

健康是犹太商人的本钱。这是因为,犹太人自从几千年前被罗马人赶出家园后,几乎没有存身之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他们始终没有倒下。即便是在二战期间的空前灾难中,犹太人一下子被法西斯屠杀了600万,但剩下的犹太人又生存繁衍下来,这实在是因为他们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怎样去保持自己的身体健康。

犹太人注重休息,也注重享受。犹太人多是商人。商人同普通人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忙,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工作定时,随时都有事,只要他愿意,干一辈子也干不完,工作耽搁了,钱就减少,犹太人绝不浪费一分钟时间。

但是,对于犹太人来说身体健康是根本,而身体健康需要休息,休息必将和工作相冲突,怎么办?这时犹太人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作,选择休息。

假如你不理解,向犹太人提问:“你们工作一小时可赚50美元以上,如果每天休息一小时,一月就少赚1500美元,一年少赚1.8万美元以上,这值得吗?”

犹太人会比你算得更快:“假如一天工作8小时不休息,一天可赚400美元,那我的寿命将减少5年,按每年收入12万元计算,5年我将减少60万美元收入。假如我每天休息一小时,那我除损失每天1小时50美元外,将得到5年每天7小时工作所赚的钱。现在我60岁,假设我按时休息还可活10年,那么15万和60万谁大呢?”这在犹太人看来是很简单的道理。

犹太人确实是很精明的,不会休息的人是愚蠢的人!

俗话说:“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那些不重视休闲生活的人,总是以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为搪塞。实际上不走出办公室,是无法体会到海边沙滩日光浴,或去爬山所能享受到的大自然的风情对消除身体疲劳的好处。这些人总是浪费自己的休息时间,使自己一天到晚在紧张忙碌中度过,而这一切对身体健康、提高工作效率、个人生活都是有害的。俗话说:“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一张一弛,你必须学会强迫自己休息。

有一部分工作繁忙的公司总经理们很注重休息,这些人常常把自己的休息安排得舒适合理,有时哪怕只能有1个小时的放松,也要坚持。我们把休息时间列入作息时间表,与工作同样看重,坚持执行。如果你决定下午抽出一个小时来锻炼身体,就应当丝毫不动摇,绝对不让其他事情来剥夺这段宝贵时间。

因此,劳动、休息、谈话……你需要合理分配时间。能否在事业上成功,实际上主要取决于你怎样去安排时间。应该好好地安排你的休闲时间,且坚决执行。否则,时间的空格就会让繁重的工作所侵占。只有这样,才能“享受生活,享受挣钱”。

一定要在欲望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很久以前,有一位皇帝经过多年战争终于攻占敌国,高兴之余便下令重赏昔日忠心耿耿的大臣,于是下了这样一道告示:所有三品以上的大臣,都将获得一片土地,而且,土地的多少,由大臣们自己决定,方法是每一个大臣骑一匹马,在三天之内,绕着广袤的土地跑过一圈,圈子里的土地,就归个人所有;三品以下大臣由皇帝赏赐珠宝。

告示刚张贴出来,大臣们中间就沸腾开了,纷纷为国王的赏赐而兴奋不已,大呼英明。几乎每个可以跑马圈地的大臣,都在最快的时间里,找到了各自最好的骏马,准备占领自己相中的土地。其中有一个大臣,身体瘦消,是朝中有名的“贫困户”,官场上钻营了大半辈子,也不过管理一个清水衙门,虽然大贵却无大富的可能。在这次的圈地风潮面前,这位最喜欢占些小便宜的功臣,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心想:自己穷了一辈子,现在终于有机会大大地富贵一把了!自己一定要想个办法圈到最多的土地。

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这位穷大臣终于有了一个绝妙的计策,不禁喜上眉梢。原来,他为了能比别人得到更多的土地,干脆带足了三天的干粮,发誓要一直不停地跑下去,不到三天绝不下马。

就这样,穷大臣开始了自己的计划。第一天过去了,他就感觉太累了,神思恍惚,只有靠吃点食物才能有点精神。第二天,他握着缰绳的手已经麻木、不听使唤,眼睛也几乎睁不开了,连续两天强打精神,已经让他本来衰老的身体,几乎失去了最后的一丝生气。他太渴望休息一下了,无数次地想要放弃,但是,圈地最多的伟大梦想压倒了一切。

终于,在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的时候,已经在崩溃边缘的穷大臣,开始了第三天的征程。他极度乏力,但却无法进食。他枯坐在马背上,再无法像开始时那样精神抖擞,连拉一拉缰绳,都要拼尽全力,有好几次,他都感到两眼发黑,似乎要从马背上栽下,但是,想到以后自己能成为这个国家最大的地主,他又顽强地坚持着。

日头一点点地向西方移动,三天的跑马圈地期限已近尾声,一个极其壮阔宏大的圆圈即将成形,穷大臣当初的梦想,眼看就要变成现实。此刻胜利在望,穷大臣想起了年轻时鏖战沙场的英姿,不禁想学一学当年的样子,他居然真的举起了臂膀,却没想到,挥起双臂的瞬间,他整个人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再也没有站起。此时,他离盼望已久的终点,只有几百米远。

欲望能助人成功,但也会使人疯狂,其间的区别在于人是否能够理智对待。人的贪欲永无止境,永远无法满足,可是我们的能力、精力有限,你必须知道自己的底线,否则就可能会像跑马圈地的穷大臣一样因为贪婪的执念而丧了性命。找到欲望和现实之间的平衡点,你才能更好地控制欲望而不致为其疲于奔命、身心俱累,而为了一时欲望丢了性命是多么不智。

若能一切随他去,便是世间自在人

有的人因为对“有”的认识不足,总是在有所得的心态下生活,对于人生的一切似乎都能令我们生起执著。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执著地位、执著财富、执著事业、执著信仰、执著情感、执著家庭、执著生存的环境、执著拥有的知识、执著人际关系、执著自身的见解、执著技能所长等。由于执著的关系,我们对人生的一切都产生了强烈的占有、恋恋不舍的心态,执著给我们的人生带来了种种烦恼。

在唐朝有位叫懒残的禅者,由于他修行上的造诣远近闻名。有一天,皇上派了使者来请他,此时禅师正在山洞中烤芋头吃,使者宣读了皇上的圣旨,禅师睬也不睬,时值冬天天气很冷,禅师冻得流着鼻涕,使者见状,劝禅师擦去鼻涕,禅师说:我没有工夫给俗人揩鼻涕。禅师有首写照自己生活的诗,可见他的潇洒自在。

世事悠悠,不如山丘

青松蔽日,碧涧长流

山云当幕,夜月为钩

卧藤萝下,块石枕头

不朝天子,岂羡王侯

生死无虑,更复何忧

水月无形,我常只宁

万法皆尔,本自无生

兀然无事坐,春来草自青。

禅者隐居山林之中,面对青山绿水,一瓶一钵,了无牵挂,对于他们来说,生死都已不成问题了,还有什么可以值得他们操心呢?

佛陀时代,有一位跋提王子,在山林里参佛打坐,不知不觉中他喊出了:“快乐啊!快乐啊!”佛陀听到了就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快乐呢?”跋提王子说:“想我当时在王宫中时,日夜为行政事务操劳,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常又要担心自身的性命安全,虽住在高墙深院的王宫里,穿的是绫罗锦缎,吃的是山珍海味,多少卫兵日夜保护着我,但我总是感到恐惧不安,吃不香睡不好,现在出家参佛了,心情没有任何的负担,每天都在法喜中度过,无论走到哪里都觉得自在。”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有情因为有执著、有牵挂,对拥有的一切都足以产生恐怖,比如一个人拥有了财富,他会害怕财富的失去,想法子如何保存它;拥有地位,害怕别人窥视他的权位;拥有色身,害怕死亡的到来;穿上一件漂亮的衣服,怕弄脏了;谈恋爱,害怕失恋;拥有娇妻,害怕被别人拐去或跟谁跑了;黑夜走路,害怕别人暗算;在大众场合说话,害怕说错了丢面子。总之,对拥有的执著牵挂,使得我们终日生活在恐怖之中。觉悟者看破了世间的是非、得失、荣辱,无牵无挂,自然不会有任何恐怖。就像死亡这样大的事,在世人看来是最为可怕的,而禅者却也一样自在洒脱。

唐朝的德普禅师在他死亡之前,把所有的门徒全召齐了,问大家:“我死了以后你们准备怎样对待我啊?”弟子们立刻表示:“我们会以丰盛的果物来祭拜,开追悼会,写挽联。”禅师说:“我死了,你们祭我、拜我,我又看不到,不如趁我现在活着,举行这些仪式,让我开心以后再死,好不好?”弟子们听了面面相觑,但又不敢违师命,于是布置灵堂,准备了珍馐美味,写祭文,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禅师吃饱看足了,很高兴,对弟子们嘉奖一番,悠悠坐化。

对于荣辱,禅者更不会介意。

日本有位白隐禅师,德行很高。他有一个开绸布店的信徒,信徒有个女儿,和一位青年私下相爱,还没出嫁肚子就一天天地突出了。做父亲的很生气,逼问女儿到底是谁造的孽。女儿怕说出男朋友会被父亲打死,她想到了父亲平常最尊敬白隐禅师,于是就说是白隐禅师做的。父亲一听气得要命,就拿了木棒,不分青红皂白把禅师痛打了一顿,禅师也没有辩解。后来此女生了孩子,扔给禅师,禅师又像保姆一样,四处乞求奶汁喂养小孩,到处遭受辱骂与耻笑,禅师一点都不在意,只希望把小孩带大。

在此之前,小姐的男朋友早已吓跑到他乡外地去了,过了好几年才回到家乡,知道了这里发生的一切,就找到了小姐,说:“我们怎么可以这样让禅师受辱呢?真是罪过。”于是向小姐的父母说明真相。全家去向禅师道歉,禅师一点也不感到委屈,只简单地说:“小孩是你们的,那你们就抱回去吧。”

种种欲望导致人生的各种祸患,因此,《心经》中告诉我们:从照见五蕴皆空认识到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不住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不住色、声、香、味、触、法相,无智无得,心无牵挂,这些欲望也就不能扰乱我们的心境,我们的人生也自由了。

贪欲是隐形“杀手”

欲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然而,一旦有了实现欲望的机会,能否以道德压制欲望,战胜贪念,就是一个人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

有欲则会想方设法去追求,苦苦追寻不得就会徒生烦恼。古往今来有多少贪财好名之徒为此而断送了前程、断送了性命。清朝乾隆年间的和宠臣和绅是世上最有名的贪官,据说,他的家产总计等于大清朝15年的国库收支。然而这么一位大贪官在自缢前却写下了一首感悟诗:

夜色明如水,嗟尔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卅载枉劳神。室暗难挨算,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累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辜负九重仁。

古人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是大贪官和绅在狱中所写的一首绝笔诗,诗中“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两句,堪称神来之笔。观和绅绝笔诗,何止是“善”,其悟也深啊!只可惜欲望害了他,醒悟得太迟了。

顾恺之是南北朝时宋国吴郡太守,由于他政治清简,风节严峻,故素为人们所敬重。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来看望他,告诉他说:“你的儿子顾绰,这些年来,不择手段地收积了许多钱财。而且,还在外放债,收取高利也不择手段。如不加管束,怕是会愈演愈烈啊!”

送走了友人,顾恺之叫来了儿子顾绰。叫顾绰把装满了债券的箱子打开。他仔细看了看,没有假。直起腰来,突然大声呼唤道:“侍从过来!”

几个侍从跑了过来。他们将一箱子债券抬到院子中,点起了一堆火,然后忽地一下,将全部债券投入火中。

将债券烧毁后,顾恺之又对侍从说:“传言乡里有借顾绰债的,一笔勾销,不用还了!”远近乡里,那些借债的、没借债的,听到这个消息,无不赞扬顾恺之严于律己,严于教子,清廉公正的品格。

财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追求财富,拥有财富并不是人性的弱点,关键是获取财富的途径。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挣来的财富,是一个人的光荣,如果利用权力贪污受贿得来的财富那就触犯了刑律,顾恺之的儿子顾绰通过放高利贷的办法去获取财富,是不仁不义的行为。坐拥不义财,离灾祸已经不远。顾恺之毕竟是饱经风霜,深明世故,他设计烧毁了儿子的债券,表面看令儿子失去了一些财产,但从长远看,是切断了儿子生命中的隐患,实乃明智之举。

清心寡欲处世之人,视钱财与功名如外物。不会被欲望所左右,他们能够自由支配人生命运,享受无欲而获得的怡然之乐。

东晋时,吴隐之经旧邻韩康伯的推荐,开始出任“辅国功曹”,随后官职不断升迁,并历任卫将军主簿、晋陵太守、左卫将军、广州刺史、太常、中领军等职。

然而他却没让生活随着他官职的升迁而奢华,依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下属们都有些不解,有人曾经问他:“你寒窗苦读,有了今天的地位也不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你不觉得有点吃亏吗?”

吴隐之则说:“一个人读书做官如果只为了贪取富贵,他的人生理想就十分低俗,人生也就无味了。读书做官对这些人而言便是件坏事,是促其堕落的平台,又有什么值得称道呢?我不想成为这种人。”吴隐之每月领到俸禄,第一件事便是接济贫穷的亲友和乡邻。他的家人起初并不赞成,常常责备他:“你不贪不占,这在做官的人中已是很难得。我们家也不富裕,倘若再将辛苦所得的俸禄白白送给别人,当官还不如做百姓呢!”

吴隐之为了让家人理解自己,耐心做他们的工作,劝诫他们说:“戒除贪心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时时刻刻地努力。我也担心自己一旦富裕起来,就开始追求享受了,现在清苦一些是好事啊!”

吴隐之清廉有德,朝廷对他屡有褒奖,十分信任。当富庶的广州地区的官吏贪污丑闻不断时,朝廷任命吴隐之为广州刺史,在当时来说就是广州地区的最高官员。吴隐之在广州任上之后,不负众望,严惩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不法商人,使当地习俗日趋淳朴,官吏奉公守法。

吴隐之之所以能够做到不贪、受人尊重,这很大的功劳应记在他有一颗无欲之心上。无欲之人,不会因为贫穷而办鸡鸣狗盗之事,更不会因为富贵而变得奢靡起来;无欲之人,不会因为无权而献媚于人前,更不会因为有钱而鱼肉百姓、聚敛财富。

我们常常被欲望缠身,被欲望搅得吃睡不香。人生短短几十年,谁能没有些想法呢,谁又不希望自己活得更舒服些呢?于是,欲望把我们支配得如无头苍蝇般滴溜乱转,让我们的身心都疲惫不堪,却很难有所得。无欲而怡然,我们缺少的就是一种淡泊明志的心怀、老僧入定的境界,试着去探寻这种境界,找回属于我们的那份怡然生活。

不为欲望遮住眼

《佛说生经》上说:一切世间的欲望,没有一个人不想满足,这些有着非常大的危害,为什么还要自找伤害?大大小小的河流,大都流归大海。欲望不能满足,贪念没有止境。

是啊,欲望像越滚越大的雪球,蛊惑着人们拼命向前。那个向前通向幸福吗?幸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有许多人都不知道。人们的心灵被欲望占据久了,都有些麻木了。

有一个从事房地产的年轻人,经过自己几年的打拼,在本地已小有名气了。他每天的生活就像上足劲的发条一样,被传真、资料、甲方以及各种方案充塞得满满的。

一天,他加班到很晚。从公司出来后,走了很远的路也没有叫到车。走得热了,他停下来,解开领带,仰头出了口气。这时,他吃惊地看见星星在丝绒般的夜幕中闪烁着,洋溢着一种无言的美丽。一如他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晚,几个要好的同学躺在学校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看到的那样。那一晚,他们深深被血脉中扩张的青春激动着,广袤的星空与未来的前途一片光明。从那以后,他几乎再也没有时间去注视过夜晚的星空了。因为从他走入社会,他一直保持着弯腰向前奔跑的姿势。太忙了,欲望总在膨胀,目标总在前方,于是他不停地向前奔跑着……

每个夜晚的这个时刻,他多半在应酬或是在作楼盘计划和方案,他从没有想过哪怕透过一扇小窗,去望望宁静的夜空,倾听心灵一些细小的声音。

今天,当自己站在这静谧的星空下,他突然想起以前在大学看过一位日本餐饮业巨头总结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能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厘米厚的汉堡与4℃的可乐。据他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这是令客人感觉最佳的口感。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把汉堡做成20厘米厚,把可乐加热到10℃,但它们并不意味着最佳口感。

对于幸福,其实也只要17厘米和4℃就够了。幸福,它是一路上持续发生的,就如深夜静谧而美丽的星空所带给人的震撼,而非那个令人疲惫的终极雪球。

幸福到底是什么?许多人都在问,其实得到幸福很简单。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扔掉那些对自己来说十分奢侈的梦想和追求,那么,你就被幸福包围了。

有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体会幸福的感觉不仅与现实有关,还与自己的期望值紧密相连。如果期望值大于现实值,人们就会失望;反之,就会高兴。”的确,在同样的现实面前,由于期望值不一样,你的心情、体会就会产生差异。

一只老猫见到一只小猫在追逐自己的尾巴,便问道:“你为什么要追自己的尾巴呢?”小猫回答说:“我听说,对于一只猫来说,最为美好的便是幸福,而这个幸福就是我的尾巴。所以,我正在追逐它,一旦我捉住了我的尾巴,便得到了幸福。”

老猫说:“我的孩子,我也曾考虑过宇宙间的各种问题,我也曾认为幸福就是我的尾巴。但是,我现在已经发现,每当我追逐自己的尾巴时,它总是一躲再躲,而当我着手做自己的事情时,它却形影不离地伴随着我。”

同样道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喜欢拼命地追求、索取,以为这样便可以得到幸福,殊不知,当你费尽心机地实现了这个目标,消除了一个烦恼,很快你又会有新的没有实现的目标,你又会烦恼。如此反复,永无尽头。事实上,人们追求的东西往往是自己并不需要的。

成龙拍完《我是谁》这部大片之后,在一次采访中说,他拍电影的场地从非洲到繁华的都市,有着很深的感触。他说:“在非洲,人们很容易满足,有面包能吃饱肚子,那就是幸福的一天。可是,繁华都市里的人,不用担心三餐,却有着很多的烦恼,他们总是在追求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

其实,追求幸福最有效率的方法就是“降低你的欲望”。通过心理调节,使自己能够平静地对待目标,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负担,幸福也就会悄然而至。在世界上所有获得幸福的途径中,这种方法的投入产出比最高,它基本上不用你花一分钱,有时甚至能省钱。

一位智者说:“人生不同的结果起源于不同的心态。”的确,假如世界变得灰暗,那是你自己心中不够灿烂。只要降低一份欲望,你便会得到一份幸福。

不拘于物是大智慧

有个商人娶了4个老婆:第一个老婆伶俐可爱,像影子一样陪在他身边;第二个老婆是他抢来的,美丽而让人羡慕;第三个老婆,为他打理日常琐事,不让他为生活操心;第四个老婆,整天都在忙,但他不知道她忙什么。

商人要出远门,因旅途辛苦,他问哪一个老婆愿意陪伴自己。

第一个老婆说:“我不陪你,你自己去吧!”

第二个老婆说:“是你把我抢来的,我也不去!”

第三个老婆说:“我无法忍受风餐露宿之苦,我最多送你到城郊!”

第四个老婆说:“无论你到了哪里我都会跟着你,因为你是我的主人。”

商人听了4个老婆的话颇有感叹:“关键时刻还是第四个老婆好!”于是他就带着第4个老婆开始了他的长途跋涉。

其实,这里所说的这4个老婆就是我们自己!

第一个老婆指的是肉体,人死后肉体要与自己分开的;

第二个老婆是指金钱,许多人为了金钱辛劳一辈子,死后却分文不带,无非是水中捞月;

第三个老婆是指自己的妻子,生前相依为命,死后还是要分开;

第四个老婆是指个人的天性,你可以不在乎它,但它会永远在乎你,无论你是贫还是富,它永远不会背叛你。

如果有一个地方,能让我们心安,能让我们抛却浮躁,那不正是我们理想的栖息地吗?我们又何必刻意地去寻找呢?一片生机盎然的花圃,一座巍巍葱茏的大山,一场密密匝匝的雪花,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卷,都可以成为我们自由的栖息地,都可以容纳我们放逐的心灵和漂泊的意志。

要想自由地栖居,必须耐得住寂寞,放得下繁华。如果心恋浮华,不舍喧嚣,是不会得到心灵的安顿的。这就好比一个人,终日汲汲于富贵,切切于名禄,桎梏于外物,他又怎么可能出离尘世而追寻幽独?又好比是一匹马,如果被拴上了车套,它只有一味地卖力奔驰,哪还会有机会停下来思索自己的生命呢?

要有自己自由的栖息地,就不要受拘于外物。因为外物总是短暂而容易腐朽的,只有生命的灵魂才是永恒。我们又怎能让短暂的腐朽来妨害对于永恒的生命的思索呢?

穷人和富翁在湖边晒太阳。富翁问穷人:“你为什么不去租条船,搞海运呢?”

穷人问:“然后呢?”

“然后就可以做大买卖赚很多钱。”

“再然后呢?”

“你就可以买条船,创立自己的商队。”

“接着呢?”

“接着你就发财了,成了和我一样的富翁。”

“成为富翁又如何呢?”

“可以悠闲地在湖边晒太阳”

“我现在不正在悠闲地晒太阳吗?”穷人最后说道。

不拘于物是一门哲学,需要有大智慧,需要懂得放下。智慧会让我们生活得快乐充实;放下会让我们生活得轻松无羁。不要顾忌舍弃而拒绝简单的生活,那样的话,你将不堪重负,顾虑重重,心力交瘁,六神无主……

有的人对生命有太多的苛求,弄得自己生活在筋疲力尽之中,从没体味过幸福和欣慰的滋味,生命也因此局促匆忙,忧虑和恐惧时常伴随,一辈子实在是糟糕至极。需知月圆月亏皆有定数,岂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不如放下,给生命一份从容,给自己一片坦然。你要知道,错过了太阳,不是还有浩渺的繁星在等待吗?

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就是对于外物的追求和执著。超越外物,就是超越自我。无物也就是无我,自己的心境也就不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迁移而波动。也就不会陷入“是进亦忧,退亦忧”的境地,不拘于物,才能造就真实的自我。

拥有财富而不得意忘形

金钱是生活的必须,是衣食住行的基本保证,没有它就不能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生存。珍惜你的金钱并不是教你吝啬,而是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假如你过分地炫耀你如何如何有钱,那么,你便将你的财富置于危险的境地。

有这样一则笑话:有位一夜暴富的大款,坐着名牌跑车,戴着名牌手表,脚穿名牌皮鞋。总之,凡是能炫耀的地方,全都是名牌货。一日,他驾车外出兜风,发生恶性交通事故。他幸免于难,当救护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他从车厢里救出来时,他一看被撞毁的豪华轿车,便号啕大哭:“哎呀!我的奔驰呀!”这时,一名救护人员发现大款的胳膊已被撞断了,便生气地对他说:“就知道哭你的车,瞧瞧你的胳膊吧!”大款看了一眼胳膊没有说什么,接着又大哭起来:“哎呀!我的劳力士呀!”

物质上的充足代替不了精神上的空虚。除了可以炫耀的财富之外,没有风度,没有学识,没有理想,没有修养,真是“穷”得只剩下了钱。一个视金钱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与其说他拥有财富,还不如说他是财富的奴隶。

当代有的年轻人,总喜欢把尊严和金钱相提并论,以为有了钱就有了尊严,炫耀财富即是高贵身份的体现。其实不然,这根本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金钱买不来真正的尊重,而人的尊严也无法用金钱衡量。

对自己的财富应该珍惜,但无须过分炫耀。铺张浪费,不如勤俭节约。在台湾商界赫赫有名的“威京小沈”沈庆京,拥有数十亿的资产。这位白手起家的富豪平常不太注意吃穿,就连领带有时候也不打,朋友偶尔批评他的西装款式不新,料子不好,他总是不以为然地回答:“马马虎虎啦!”不过,公司内的影印纸消耗过多,或电灯没有随手关掉,常会遭到他责骂。

一个人的尊严并非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以平等平视的角度看待世界,不必对世态常情耿耿于怀便是一种尊严的体现。

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要有超然的态度才算得上大彻大悟。但很多人都没有这种超然的态度,殊不知趋炎附势乃世态常情。

假使你过分地炫耀你的财富,只为抬高虚荣身份,正好说明你的庸俗。这样你只会离人们越来越远,甚至被完全孤立起来。当你把财富用在该用的地方时,人们反而会更加尊重你。

泰然面对尘世中的苦与乐

“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忧”,是一种非常良好的心态。这种心态的优势是专注于自己的事情,不因一时得失而忧心忡忡或兴奋狂跳。也不要大喜大悲,那样会使我们失去冷静。

要以一种泰然处之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是我们的导向,它能把我们从痛苦中引领出来。在沉重的打击面前,需要有处乱不惊的乐观心态。冷静而乐观,愉快而坦然。在生活的舞台上,要学会对痛苦微笑,要坦然面对不幸。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成就能给你带来快乐,也可以给你带来烦恼。不要过分地去追求,也不要过分地重视自己的地位,你便会过得坦然而自信。

量子论之父马克斯·普朗克的一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年的时候妻子逝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的长子卡尔在法国负伤而亡;他的两个孪生女儿也都在生孩子后不久,分别相继去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幸的遭遇又一次降临到普朗克的头上。他的住宅因飞机轰炸而焚毁,他的全部藏书、手稿和几十年的日记,全部化为灰烬。1944年末,他的次子被认定有密谋暗杀希特勒的“罪行”而被警察逮捕。普朗克虽采取了多方的求助,但依旧没有挽救得了儿子的性命。

对于这些不幸,普朗克说:“我们没有权利只得到生活给我们的所有好事,不幸是自然状态……生命的价值是由人们的生活方式来决定的。所以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他们的职责上,去工作,去向最亲爱的人表明他们的爱。这爱就像他们自己所愿意体验到的那么多。”

对于自己遭遇的一个又一个的不幸,普朗克都能正确地对待,他没有被这些不幸击倒,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人生的意义。

一个人的坦然,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然和超然。

一个人要能自在自如地生活,心中就需要多一份坦然。笑对人生的人比起在曲折面前悲悲戚戚的人,始终坚信前景美好的人较之脸上常常阴云密布的人,更能得到成功的垂青。

马克·吐温被评论家们称羡为美国最伟大的爱开玩笑的人,他也是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从小就已经接触到生活的种种悲剧:他的两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在他年少时相继死去;他的4个孩子,在他还活在人世的时候,也都一个个先他而去。他饱尝了生活的苦楚艰辛,可他坚信,如果用欢笑作为止痛剂来减轻苦痛,也能够得到乐趣。我们可以适当地使自己处于超然的地位,来观赏自身痛苦的情景。

在沉重的打击面前,需要有处事不惊的乐观心态,这样就能战胜沮丧,化坎坷崎岖为康庄大道。你可能一时丢掉了原本属于你的东西,或是错过了一次机会,但是,在精神上绝不能失望。冷静而达观,愉快而坦然,是成功的催化剂,是另辟蹊径、迎接胜利的法宝。

无所欲,无所求,只愿有个好的体魄,有个幸福的家庭,衣能裹体,食能饱腹足以。这是一种超境界的平常心态。

摒弃世俗的偏见,豁达、洒脱,无忧无虑地承受人生百味,争取做到富不狂,贫不悲,宠不荣,辱不惊,真正拥有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痛痛快快地享受人世间的阳光和温馨。

1914年12月的一天晚上,爱迪生所在的新泽西州某市的一家工厂失火,将近100万元的设备和大部分研究成果被烧得一无所有。第二天,这位67岁的发明家在他的希望和理想化为灰烬之后,来到现场。大家都用同情和怜悯的眼光看着他,而他却镇定自若地对众人说:“灾难也有好处,它把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正是这种超凡脱俗的乐观心态,使这位大发明家在事业上步步迈向成功。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诱惑,就有太多的欲望。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淡泊是一种境界,更是人生的一种追求。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

得意也罢,失意也罢,要坦然地面对生活的苦与乐。假如生活给我们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也没什么的,因为那只是命运剥夺了我们活的高贵的权利,但并没有夺走我们活的快乐和自由的权利。

因为生活里是没有旁观者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也都能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精彩。坦然,会让我们的生活美丽而快乐!

面对荣辱,难得糊涂

历来的士大夫阶层文化人,有些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在荣辱问题上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或仕或隐,无所用心,如孔子所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能上能下,宠辱不计,只要顺势、顺心、顺意即可。这样一来既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百姓做点好事,又不至于为争宠争禄而劳心劳神,去留无意,亦可全身远祸;有时在利害与人格发生矛盾时,则以保全人格为最高原则,不以物而失性、失人格。如果放弃人格而趋利避害,即使一时得意,却要长久地受良心谴责。

如何看等荣辱,什么样的人生观自然会有什么样的荣辱观,荣辱观是一个人人生观、处世态度的重要体现。公侯伯子男,有人以出身显赫作为自己的荣辱。在商品经济社会里,荣辱则以钱财多寡为标准。所谓“财大气粗”,“有钱能使鬼推磨”,“金钱是阳光,照到哪里哪里亮”,以及“死生无命,荣辱在钱”,“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等等俗话正是揭示了以钱财划分荣辱的标准。

在荣辱问题上,做到“难得糊涂”、“去留无意”,这才叫潇洒自如,顺其自然。一个人,当你凭自己的努力、实干,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获得了应得的荣誉、奖赏、爱戴、夸耀时,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宠若惊,飘飘然,自觉霞光万道,所谓“给点光亮就觉灿烂”。无可无不可,宠辱不惊,当如古人阮籍所云“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一切都不过是过眼烟云,荣誉已成过去时,不值得夸耀,更不足以留恋。另一种人,也肯于辛勤耕耘,但却经不住玫瑰花的诱惑,有了荣誉、地位,就沾沾自喜,飘飘欲仙,甚至以此为资本,争这要那,不能自持。更有些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居官自傲,横行乡里,他活着就不让别人过得好。这些人是被名誉地位冲昏了头脑,忘乎所以了。

建文帝四年六月,朱棣攻下应天,继承帝位,改号永乐,史称成祖。论功行赏,姚广孝功推第一。故成祖即位后,姚广孝位势显赫,极受宠信。先授道衍僧录左善世。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拜善大夫太子少师。复其姓,赐名广孝。成祖与语,称少师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宠。然而当成祖命姚广孝蓄发还俗时,广孝却不答应;赐予府第及两位宫人时,仍拒不接受。他只居住在僧寺之中。每每冠带上朝,退朝后就穿上袈裟。人问其故,他笑而不答。他终生不娶妻室,不蓄私产。惟一致力其中的,是从事文化事业。曾监修太祖实录,还与解缙等纂修《永乐大典》。学术思想上颇有胆识,史称他“晚著道余录,颇毁先儒”,当然,也曾招致一些人的反对。

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三月,姚广孝84岁时病重,成祖多次看视,问他有何心愿,他请求赦免久系于狱的建文帝主录僧溥洽。成祖入应天时,有人说建文帝为僧循去,溥洽知情,甚至有人说他藏匿了建文帝。虽没证据,溥洽仍被枉关十几年。成祖朱棣听了姚广孝这惟一的请求后立即下令释放溥洽。姚广孝闻言顿首致谢,旋即死去。成祖停止视朝二日以示哀悼。赐葬房山县东北,命以僧礼隆重安葬。

在明王朝初年那风云变幻、惊心动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广孝以一个和尚的身份掩饰自己,觊觎权柄,殚精竭虑的策划兵变,导演了一出复杂而又尖锐的历史话剧,用计以坚朱棣反叛之志,训练军队鹅鸭乱声,又寡敌众智保北平以及疾趋京师并终于使江山易主,都表现了他多方面的惊人才智和谋略。至于他功高不受赐,则反映了他对统治阶级上层残酷倾轧的清醒认识和明哲保身的老谋深算。

商业社会,要真正做到脱离物质而一味追求人格高尚纯洁确实很难。但要有了人格追求,起码可以活得轻松潇洒些,不为物质所累,更不会为一次晋级、一次调房、一次涨薪而闹得不可开交,即使不争不闹心中也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也不会为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投其所好,出卖灵魂,丢失人格。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有一两次这样的经验和体会,当你放弃利害,保住人格时,那种欣喜愉悦是发自肺腑的,淋漓尽致的。一个坦坦荡荡的人,他的心是宁静安逸的;而蝇营狗苟的小人,其心境永远是风雨飘摇的。

得到了荣誉、宠禄不必狂喜狂欢,失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忧愁哀伤,这里面有一个哲理,即得失界限不会永远不变。一切功名利禄都不过是过眼烟云,得而失之,失而复得这些情况都是经常发生的,意识到一切都可能因时空转换而发生变化,就能够把功名利禄看淡看轻看开些,做到“荣辱毁誉不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