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中国古代经典集粹(六韬·三略)
36693900000004

第4章 虎韬

军用第三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

太公曰:“大哉,王之问也!夫攻守之具,各有科品,此兵之大威也。”

武王曰:“愿闻之。”

太公曰:“凡用兵之大数,将甲士万人,法用:

“武冲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一车二十四人推之,以八尺车轮,车上立旗鼓。兵法谓之震骇,陷坚陈,败强敌。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七十二具。材士强弩矛戟为翼,以五尺车轮,绞车连弩自副,陷坚陈,败强敌。

“提翼小橹扶胥一百四十四具。绞车连弩自副,以鹿车轮,陷坚陈,败强敌。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乘。材士强弩矛戟为翼,飞凫、电影自副。飞凫,赤茎白羽,以铜为首;电影,青茎赤羽,以铁为首。昼则以绛缟,长六尺,广六寸,为光耀;夜则以白缟,长六尺,广六寸,为流星。陷坚陈,败步骑。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乘。螳螂武士共载,可以击纵横,可以败敌。

“辎车骑寇,一名电车,兵法谓之电击。陷坚陈,败步骑。

“寇夜来前,矛戟扶胥轻车一百六十乘。螳螂武士三人共载,兵法谓之霆击。陷坚陈,败步骑。

“方首铁棓维盼,重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棓。大柯斧,刃长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钺。方首铁链,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千二百枚,一名天链。败步骑群寇。

“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千二百枚,以投其众。

“三军拒守,木螳螂剑刃扶胥,广二丈,百二十具,一名行马。平易地,以步兵败车骑。

“木蒺藜,去地二尺五寸,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百二十具,黄帝所以败蚩尤氏。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轻,张铁蒺藜,芒高四寸,广八寸,长六尺以上,千二百具。败步骑。

“突瞑来前促战,白刃接,张地罗,铺两镞蒺藜,参连织女,芒间相去二寸,万二千具。旷野草中,方胸铤矛,千二百具。张铤矛法:高一尺五寸。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狭路、微径、地陷,铁械锁参连,百二十具。败步骑,要穷寇,遮走北。

“垒门拒守,矛戟小橹,十二具,绞车连弩自副。

“三军拒守,天罗虎落锁连一部,广一丈五尺,高八尺,百二十具。虎落剑刃扶胥,广一丈五尺,高八尺,五百二十具。

“渡沟堑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着转着辘轳,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

“渡大水飞江,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八具,以环利通索张之。天浮铁螳螂矩内圆,外径四尺以上,环络自副,三十二具。以天浮张飞江,济大海,谓之天潢,一名天舡。

“山林野居,结虎落柴营。环利铁锁,长二丈以上,千二百枚。环利大通索,大四寸,长四丈以上,六百枚。环利中通索,大二寸,长四丈以上,三百枚。环利小微缧,长二丈以上,万二千枚。

“天雨盖重车上板,结枲鉏铻,广四尺,长四丈以上。车一具,以铁杙张之。

“伐木大斧,重八斤,柄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棨钁刃广六寸,柄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三百枚;鹰爪方胸铁杷;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

“芟草木大镰,柄长七尺以上,三百枚;大橹刀,重八斤,柄长六尺,三百枚;委环铁杙,长三尺以上,三百枚;椓杙大链,重五斤,柄长二尺以上。百二十具。

“甲士万人,强弩六千,戟楯二千,矛楯二千,修治攻具,砥砺兵器巧手三百人,此举兵军用之大数也。”

武王曰:“允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君王发动战争,全军所用的武器装备和攻守器械,其种类的划分和数量的多少,难道有一定的标准吗?”

太公说:“君王您所问的可不是个小问题。就拿攻守的器械来说,不仅种类繁多,而且用法各异,这可是关系到军队威力的大事。”

武王说:“我想听听这方面的详细内容。”

太公说:“凡是领兵作战,所使用的武器装备都有个大概的标准。如果统率士兵达到万人,那么按照标准应配置的武器装备有:

‘武冲大扶胥’战车三十六辆,让勇武之士手执强弓、劲弩、长矛、铁戟护卫在战车两侧,每辆车用二十四人推行,其车轮的高度为八尺,车上没有旌旗和战鼓。按照兵法上所说,这种车辆被称为‘震骇’,它可以用来攻破坚固的敌阵,击败强大的敌军。

‘武翼大橹矛戟扶胥’战车七十二辆,同样以勇武之士手执强弓、劲弩、长矛、铁戟护卫在两侧,这种车装置有五尺高的车轮,并附没有用绞车发射的连弩,它可以用来攻破坚固的敌阵,击败强大的敌军。

‘提翼小橹扶胥’战车一百四十四辆,并附没有用绞车发射的连弩。这是一种用人力推挽的小车,可以用来攻破坚固的敌阵,击败强大的敌军。

‘大黄参连弩大扶胥’三十六辆,以勇武之士手执强弓、劲弩、长矛、铁戟护卫左右,并附设‘飞凫’和‘电影’两种旗帜。‘飞凫’用红色的杆、白色的羽制成,用铜做旗竿头;‘电影’用青色的杆、红色的羽制成,用铁做旗竿头。白天就用红色的丝绢作旗子,长六尺,宽六寸,称之为‘光耀’;晚上就用白色的丝绢作旗子,长六尺,宽六寸,称之为‘流星’。这种战车可以用来攻破坚固的敌阵,击败其步兵和骑兵。

‘大扶胥冲车’三十六辆。车上载有骁勇善战的武士,可以用来纵横冲击,打败敌人。

‘辎车骑寇’,又名‘电车’,兵法上称之为‘电击’。这种战车可以用来攻破坚固的敌阵,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

敌人如果夜袭我军,就可使用‘矛戟扶胥战车’一百六十乘,每辆车上载有骁勇善战的武士三人,兵法上称之为‘霆击’,可以用它来攻破坚固的敌阵,打败敌人的步兵和骑兵。

‘方首铁棓维朌’,又名“天棓”重达十二斤,柄长五尺以上,共设置一千二百把。‘大柯斧’,又名‘天钺’刀刃长达八寸,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也设置一千二百把。‘方首铁槌’,又名‘天槌’,重八斤,柄长五尺以上,同样也设置一千二百把。这三种武器都可以用来击败敌军成群的步兵和骑兵。

‘飞钩’,长八寸,钩芒长四寸,柄长六尺以上,共准备一千二百枚,可以用它来投掷杀伤敌人。

当军队严密防守时,应使用‘木螳螂剑刃扶胥’,长度为二丈,共设置一百二十具,它的另一个名称叫‘行马’。在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步兵可以用它来打败敌人的战车和骑兵。

‘木蒺藜’,安插时应距离地面二尺五寸,共一百二十具。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截走投无路的敌兵,阻遏撤退逃跑的残寇。

‘轴旋短冲矛戟扶胥’战车一百二十辆,黄帝就是使用这种战车打败了蚩尤氏。它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截走投无路的敌兵,阻遏撤退逃跑的残寇。

在一些狭窄的小路上,可以布设‘铁蒺藜’,其刺长四寸,宽八寸,每具长六尺以上,共设置一千二百具,可以用它来击败敌人的步骑。

敌人趁着天色昏暗来突袭我军,白刃相接,这时应该张设地罗,布撒两镞蒺藜和‘参连织女’等障碍物,芒刺之间的距离为二寸,共布设一万二千具。在旷野深草地区作战,要配置‘方胸鋋矛’共一千二百具,布设‘方胸鋋矛’的方法,是使它高出地面一尺五寸。这些器械,都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截走投无路的敌兵,阻遏撤退逃跑的残寇。

在一些狭窄的小路和低陷的地形上,可以张设‘铁械锁参连’,共一百二十具。它可以用来击败敌人的步骑,拦截走投无路的敌兵,阻遏撤退逃跑的残寇。

如果守卫军营营门,就可使用矛戟小橹十二具,并附带设置用绞车发射的连弩。如果军队进行守御,就应设置‘天罗虎落锁连’,每部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准备一百二十具。此外,还需设置‘虎落剑刃扶胥’,每具宽一丈五尺,高八尺,共准备五百二十具。

跨越沟堑,则要装备‘飞桥’,每架宽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上面装有转关辘轳,一共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架设。

横渡大河,则要装备‘飞江’,宽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共计八具,用铁环和长绳架设。‘天浮’和‘铁螳螂’,外部是矩形,内部呈圆形,直径超过了四尺,并附没有联结用的铁环和绳索,共计三十二具。用‘天浮’架设‘飞江’,可以横渡大海,这种渡河工具叫做‘天潢’,又叫‘天舡’。

如果军队在山林旷野地区扎营,应结筑‘虎落柴营’,用铁环长绳相联结,每条长两丈以上,共需一千二百条。带铁环的粗大绳索,铁环直径为四寸,绳长四丈以上,共计六百条;带铁环的中号绳索,铁环直径为二寸,绳长四丈以上,共计三百条。小号绳索,绳长二丈以上,共计一万二千条。

天下雨的时候,辎重车要盖上车顶板,板上锲刻齿槽,使它能与车子互相锲合,每副木板宽为四尺,长度在四丈以上,每辆车配置一对,并用‘铁栈’加以固定。

砍伐树木用的大斧子,重达八斤,柄长三尺以上,共三百枚。‘棨钁’,刃宽六寸,柄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枚。‘铜筑固为垂’,长五尺以上,共三百把。‘鹰爪方胸铁杷’,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方胸铁叉’,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方胸两枝铁叉’,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

剪除草木用的大镰刀,柄长七尺以上,共三百把。‘大橹刀’,重为八斤,柄长七尺,共三百把。带环的铁橛,长三尺以上,共三百把。钉铁橛用的大铁鎚,重为五斤,柄长二尺以上,共一百二十把。

军队万人,需要装备强弩六千张,戟和大盾二千套、矛和盾两千套,还需要配备修理攻城器械和磨炼兵器的能工巧匠共三百人。以上就是兴师作战时所需要的武器装备的大概数目。”

武王说:“的确像你所说的这样啊!”

三阵第三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凡用兵为天陈、地陈、人陈,奈何?”

太公曰:“日月、星辰、斗杓,一左一右,一向一背,此谓天陈,丘陵、水泉、亦有前后左右之利,此谓地陈;用车用马,用文用武,此谓人陈。”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只要是用兵打仗,一般都会布设所谓的天阵、地阵和人阵,请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太公解释说:“根据日月、星辰、北斗星在我前后左右的具体运行位置来布阵,这就是所谓的天阵;利用丘陵、水泽等地形条件来布阵,就是所谓的地阵;根据所使用的车、马等武器装备来布阵,还有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或者采用政治诱降或者采用武力夺取等不同战法来布阵,都是所谓的人阵。”

武王说:“讲得好!”

疾战第三十三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敌人围我,断我前后,绝我粮道,为之奈何?”

太公曰:“此天下之困兵也,暴用之则胜,徐用之则败。如此者,为四武冲陈,以武车骁骑,惊乱其军,而疾击之,可以横行。”

武王曰:“若已出围地,欲因以为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左军疾左,右军疾右,无与敌人争道;中军迭前迭后。敌人虽众,其将可走。”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敌人包围了我军,切断了我军与外界的联系,断绝了我军运送粮草的通路,处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这就是天下处境最为困难的军队,只有迅速突围才能摆脱不利处境,行动迟缓只会招致最后的失败。突围的具体做法是,让军队排列成‘四武冲阵’的队形,凭借战车和骁勇善战的骑兵,使敌人受到惊吓,陷入混乱之中,而我军正好借此机会发动突然袭击,这样就能够突出重围,畅通无阻了。”

武王又问:“如果我军已经突出了敌人包围圈,想趁此机会反击敌军,取得胜利,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我军左边的军队迅速向敌人的左翼发起攻击,右边的军队迅速向敌人的右翼发起攻击,不要和敌人争夺道路;同时中部的军队或前或后地轮番向敌人发动攻势。这样敌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仍将被打败。”

必出第三十四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敌人四合而围我,断我归道,绝我粮食。敌人既众,粮食甚多,险阻又固,我欲必出,为之奈何?”

太公曰:“必出之道,器械为宝,勇斗为首。审知敌人空虚之地,无人之处,可以必出。将士人持玄旗,操器械,设衔枚,夜出。勇力、飞足、冒将之士居前,平垒为军开道。材士、强弩为伏兵居后,弱卒车骑居中。陈毕徐行,慎无惊骇。以武冲扶胥前后拒守,武翼大橹以备左右。敌人若惊,勇力、冒将之士疾击而前,弱卒车骑以属其后,材士强弩隐伏而处。审候敌人追我,伏兵疾击其后,多其火鼓,若从地出,若从天下,三军勇斗,莫我能御。”

武王曰:“前有大水、广堑、深坑,我欲逾渡,无舟楫之备。敌人屯垒,限我军前,塞我归道,斥候常戒,险塞尽中,车骑要我前,勇士击我后,为之奈何?”

太公曰:“大水、广堑、深坑,敌人所不守,或能守之,其卒必寡。若此者,以飞江、转关与天潢以济吾军。勇力材士从我所指,冲敌绝陈,皆致其死。先燔吾辎重,烧吾粮食,明告吏士,勇斗则生,不勇则死。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敌人车骑必不敢远追长驱。因以火为记,先出者令至火而止,为四武冲陈。如此,则吾三军皆精锐勇斗,莫我能止。”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别国诸侯境内,敌人从四百八方将我军团团围住,切断了我军的退路,断绝了我军的粮道。敌军不仅人数众多,而且粮食准备得也很充足,同时还占据着有利的地形,防守十分牢固,尽管条件非常险恶,但我军非想突出重围,请问应该怎样做呢?”

太公说:“要想突出敌人包围,武器装备至关重要,而英勇战斗则是首要条件。仔细探察敌人防守空虚、兵力薄弱的地方,然后乘虚而入,就能够突出包围。突围时,将领和士兵每人手持黑色的旗帜,拿着器械,口中衔枚,趁着夜幕降临开始行动。挑选一些勇武有力、行步如步、勇往直前的将士担任开路先锋,攻占敌军的营垒,为我军打开通道;挑选一些勇武之士手执强弓劲弩担任伏兵,在后面掩护大部队进攻;而让士卒中的老弱病残者和战车、骑兵在中间行进。阵势部署完毕后就可以开始突围,注意一定要从容不迫,谨慎小心,不要惊慌害怕,以免引起骚乱。突围时可使用‘武冲扶胥’战车前后护卫,使用‘武翼大橹’战车左右守备。敌人一旦有所察觉,我勇敢有力的先头部队就迅速发起突击,向前推进,老弱病残者和战车、骑兵则跟在他们的后面,而那些手执强弓劲弩的勇武之士们则埋伏起来,让敌人丝毫也不能察觉。当侦察清楚是敌兵前来追击我军之时,埋伏的士兵就迅猛地攻击它的后方,并摇动火把敲击战鼓以扰乱敌人的视听,一时之间,我军将士仿佛从地而出,从天而降,同敌人奋力拼杀,敌人也就无法抵挡得住我军的突围。”

武王接着问:“前面有大河、宽堑、深坑,我军想摆渡过去,可事先又没有准备好船桨,敌人聚集兵力修筑营垒,前面有敌兵阻止我军前进,后面有敌兵切断了我军的退路,敌人的哨兵始终戒备森严,险要的地形又全都被敌军所占据。而且敌人的战车、骑兵在前面拦截,敌军中的亡命之徒又在后面追击。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那又该如何应对呢?

太公说:“一般说来,大河、宽堑和深坑是敌人所不设防的,即使有时派人防守,守兵也不会多。象这种情况,就可以用‘飞江’、‘转关’和‘天潢’等浮桥或船只使我军渡过河去,勇敢的将士们听从主将的指挥,冲锋陷阵,杀得敌人落花流水,片甲不留。摆渡之前,要先焚毁我军的辎重和粮食,明确地告诉全军将士,奋勇作战就有生还的希望,畏缩怯战只能是死路一条。突围成攻之后,命令我军后卫部队设置烟火信号并在远处侦察,同时,一定要占领丛林、坟墓等险阻地形,这样,敌人的战车骑兵就一定不敢长驱远追了。之所以用火作为信号,是指示那些先期突围的士卒到有火的地方集中,以组成‘四武冲阵’的队形。这样,我军就会成为一支精锐之师、勇猛之师,敌人再也无法阻挡了。”

武王赞叹道:“说得好啊!”

军略第三十五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轒辒、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冲、犬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冲其两傍;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旌旗;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鉏铻;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遇到了深溪、大谷和难以渡过的河流,我军人马还没有全部摆渡过去,这时天忽然下起了大雨,洪水滔滔涌来,前后的队伍被水隔断,既没有备用的渡船和桥梁,又缺少堵水用的干草等物资,面临这样一种困境,我想让所有人马都摆渡过去,以免整个部队停留太久,请问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凡是率军出征,战前不作周密的计划部署,事先不预备好各种器械,平时的训练没有一一落实,士卒们对于作战技术感到生疏,凡此种种,都不是王者之师应有的表现。只要军队要打仗,没有不训练士兵熟练地使用各种器械的。如围攻城邑,就要用到轒辒、临冲等攻城战车;监视城内敌人的动静,就用云梯和飞楼;军队前进和驻扎,就用武冲、大橹等战车在前后掩护;阻断道路交通,就派勇武之士手执强弓劲弩守卫在道路两侧;修筑营垒,就要用到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白天就登上云梯向远处眺望,并树起五色旌旗报告敌情;夜晚就点起很多的云火,并击响雷鼓,敲击鼙鼓,摇动大铎,吹响鸣笳,作为指挥信号;翻越沟堑,就用飞桥、转关、辘轳、鉏铻;横渡大河,就用天潢、飞江;逆流而上,就用浮海、绝江。全军所需的用具都已准备妥当,主将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临境第三十六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陈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兵三处:令(军)〔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而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曳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和敌军在国境线上相互对峙,敌军可以打过来,我军也可以攻过去,双方的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我想去袭击敌人,可又担心敌人来袭击我军,碰到这样的情形,应该如何处理呢?”

太公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我军分为三个部分:指挥前军深挖战壕,高筑壁垒,但不要出战,而是布列旌旗,敲击鼙鼓,为防卫做好准备;命令我方后军,多多储存粮食,不要让敌人摸清了我军的企图;然后,出动我方的精锐部队——中军,偷袭敌军的指挥中心,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不了解我军的真实情况,就会止步不前,不敢进行反攻了。”

武王接着发问:“假如敌人掌握了我军的情况,洞察了我军的企图,我军一有行动,敌人就清楚我们要做什么,于是派遣他的精兵良将埋伏在草木茂盛的地带,在一些狭窄的路口拦截我军,占据有利的地形攻打我军,那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命令我方前军,每天出去挑战,以使敌人的斗志懈怠;命令我军那些年老体弱的士卒,一边拖着柴草奔跑,使尘土飞扬,迷惑敌人,一边擂鼓呐喊,你跑过来我跑过去,以壮大声势;挑战时我军有时从敌军的左边冒出来,有时又从敌人的右边冒出来,且与敌人相距不超过百步,我军的骚扰一定令敌将疲惫劳累,使敌兵惊恐不安。这样,敌人就不敢来进犯我军。我军如此不断地袭扰敌人,或者袭击他的内部,或者袭击他的外部,这时全军再迅猛出击,那么敌人必败无疑。”

动静第三十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陈相望,众寡强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陈不固,后陈欲走,前陈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发我兵去寇十里而伏其两旁,车骑百里而越其前后,多其旌旗,益其金鼓。战合,鼓噪而俱起,敌将必恐,其军惊骇,众寡不相救,贵贱不相待,敌人必败。”

武王曰:“敌之地势,不可以伏其两旁,车骑又无以越其前后,敌知我虑,先施其备,我士卒心伤,将帅恐惧,战则不胜,为之奈何?”

太公曰:“微哉,王之问也!如此者,先战五日,发我远候,往视其动静,审候其来,设伏而待之。必于死地,与敌相(避)〔遇〕,远我旌旗,疏我行陈,必奔其前,与敌相当。战合而走,击金而止,三里而还,伏兵乃起,或陷其两旁,或击其前后,三军疾战,敌人必走。”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我军和敌军人数相等、力量相当,可以说势均力敌,双方互相对峙着。谁也不敢轻举妄动。我想使敌军将帅心怀恐惧,士卒情绪低落,军队行列不能稳固,后面的人想逃跑,前面的人不断回头张望;再趁此机会擂鼓呐喊向敌人发动攻势,敌人于是溃不成军。请问要做到这一步,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回答说:“想做到这样,就须派遣我军士卒到与敌人相距十里的地方,并在道路两侧做好埋伏,再派遣战车和骑兵到百里之外,迂回到敌军阵营的前后,并命令各部队多备旌旗增设金鼓。等到两军一交战,就擂鼓呐喊,各路人马一起向敌人发起攻势,在这种情况下,敌军将领必然心怀恐惧,敌军士卒也一定惊慌害怕,以至大小部队互不救援,官兵之间自顾不暇,如此,敌人必败无疑。

武王又问:“如果敌军所处的地势,不利于我军埋伏在其两旁,战车和骑兵又无法迂回到敌军阵营的前后,而敌人明了了我军的意图,预先就做好了准备。这种种情形使我军士卒情绪低落,将帅心怀恐惧,如果交战一定不可能取得胜利。碰到这种情况,又该如何处理呢?”

太公说:“君王您问得真是精妙呀!象这种情况,就在交战的前五天,派遗我军的哨兵,去偷窥敌人的情况,仔细侦察出敌军准备向我进犯的蛛丝马迹,然后设下埋伏等待他。一定要选择那些敌人无处生逃的地理位置来和他交战,疏散我军旌旗,拉开我军队伍的同距,并以与敌人相当的兵力向敌车发起攻势。双方刚一交战我军就假装逃跑,听到收兵的锣声就马上停止,后退到距离敌人三里开外又猛杀一个回马枪,这时,早就埋伏在那里的士兵乘机而起,有的攻打敌人两侧,有的袭击敌人前后,全军将士奋勇作战,敌人一定兵败逃走。”

武王说:“讲得好啊!”

金鼓第三十八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当,而天大寒甚署,日夜霖雨,旬日不止,沟垒悉坏,隘塞不守,斥候懈怠,士卒不戒。敌人夜来,三军无备,上下惑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三军以戒为固,以怠为败。令我垒上,谁何不绝,人执旌旗,外内相望,以号相命,勿令乏音,而皆外向。三千人为一屯,诫而约之,各慎其处。敌人若来,(亲)〔视〕我军之警戒,至而必还,力尽气怠,发我锐士,随而击之。”

武王曰:“敌人知我随之,而伏其锐士,佯北不止,过伏而还,或击我前,或击我后,或薄我垒。吾三军大恐,扰乱失次,离其处所,为之奈何?”

太公曰:“分为三队,随而追之,勿越其伏,三队俱至,或击其前后,或陷其两旁,明号审令,疾击而前,敌人必败。”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双方旗鼓相当,正好碰上寒冬腊月或酷暑时节,倾盆大雨夜以继日下了整整十天,仍不见停止,以至战壕营垒全部塌毁,难以守卫,侦察兵松懈懒散,士兵们放松警戒。夜晚,敌人乘机前来袭击,全军上下毫无准备,整个阵营一片混乱,请问碰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无论什么军队,只要加强戒备就能固不可摧,倘若放松警惕就会遭致失败。因此下令我军营垒之上,口令问答声不绝于耳,哨兵们手拿旌旗,进行营垒内外信号的传递,通过号令互相联络,传递命令,不要让传令之声停止,而且使士卒们全部面向敌人,以便随时投入战斗。每三千人编为一屯,警告他们并且严格地管束他们,使每个人都能小心谨慎地做好自己的防守工作。敌人如果前来进犯,看到我军戒备森严,就算到了我军阵前也必因害怕而撤退,趁着敌人力气衰竭士气低落之时,出动我军的精锐部队跟踪追击,将敌人一举歼灭。”

武王接着问:“如果敌人探知我军紧随其后,于是事先埋伏下精锐部队,然后假装撤兵不止以诱我深入,等到我军进入其埋伏圈时,敌人就掉转头来配合其伏兵向我反击,有的袭击我军前方,有的袭击我军后方,有的逼近我军营垒,搞得我军上下大为恐慌,乱成一团,士卒们纷纷擅离职守,碰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可以把我军分为三队,分头跟踪追击敌人,但千万不要走进了敌人的埋伏圈,等到三队人马会合之后,有的攻打敌人的前后,有的攻击敌人的两侧,并严明号令,使士卒迅猛出击,一往无前,这样,敌人就一定会被打败。”

绝道第三十九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相守,敌人绝我粮道,又越我前后。吾欲战则不可胜,欲守则不可久,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深入敌人之地,必察地之形势,务求便利。依山林、险阻、水泉、林木而为之固,谨守关梁;又知城邑、丘墓地形之利。如是,则我军坚固,敌人不能绝我粮道,又不能越我前后。”

武王曰:“吾三军过大木、广泽、平易之地,吾盟误失,卒与敌人相薄,以战则不胜,以守则不固,敌人翼我两旁,越我前后,三军大恐,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之法,当先发远候,去敌二百里,审知敌人所在。地势不利,则以武(卫)〔冲〕为垒而前,又置两踵军于后,远者百里,近者五十里,即有警急,前后相救。吾三军常完坚,必无毁伤。”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询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敌我双方相互守卫、彼此抗衡、敌人截断了我军运输粮食的通道,又迂回到我军侧后,从前后两面对我军实施夹击。我军想攻又无法取胜,想守又不可能长久,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处理呢?”

太公说:“只要是深入到敌国境内作战,一定要观察清楚地理形势,务必先占领有利的地形。凭借山林、险阻、水泉、林木以求得阵势的稳固,在一些关口、桥梁处严加防范,对城邑、坟墓等地形的便利也应了然于心。做到了以上几点,那么我军就能坚不可摧,敌人既无法切断我军的粮道,又无法迂回到我军的后方,从前后两面夹击我方。”

武王又问:“当我军通过高大茂密的丛林、广阔无边的沼泽、平坦开阔的地方时,我们的盟军由于误时没有及时赶到,反而突然与敌人狭路相逢想进攻恐怕不能取胜,想防守又担心不能坚固就在进退两难的时候,敌人又从两旁包抄过来,将我军两侧团团围住,同时还迂回到我军侧后,从前后两面实施夹击,这使得全军上下大为恐慌,对此又该如何处理呢?”

太公回答说:“大凡率军作战的方法,应当事先派遣侦察人员,在距离敌人二百里的地方,详细了解敌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如果地形对我军不利,就用武冲车结成营垒向前推进,同时安排两支后卫军跟随其后,两者的间距远的可达百里,近的则为五十里,一旦发生什么紧急情况,前后即可互相救援。我军若能经常保持这种完善而坚固的部署,就一定不会遭受伤亡和失败了。”

武王说:“讲得好啊!”

略地第四十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守险,与我相拒。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至而击我,中外相合,击我表里,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车骑远要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无燔(fán)人积聚,无坏人宫室,冢树社丛勿伐,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如此,则天下和服。”

武王曰:“善哉!”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乘胜追击到敌国境内,夺取了他们的土地,但还有大城未能攻下,城外另有敌军占据着险要的地理位置,同我军相顽抗。我军想要围攻城邑,又担心城外的敌军突然逼近向我发起进攻,与城内的敌人里应外合,对我形成两面夹攻之势,致使我全军上下一片混乱、惊恐万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处理呢?”

太公说:“但凡围攻城邑,一定要将战车和骑兵安置到离城较远的地方,屯兵守卫并严加防范,隔断城内外敌人的联系。这样相持到一定的时间,城内的敌人粮食断绝,而城外的敌人又无法给他们运送粮食,这就会使城内的守军心生恐惧,他们的将领就一定会投降。”

武王问:“城内的敌人粮食断绝,城外的粮食又无法运送进去,两边的敌人就会暗中联系,约定时间并立下誓言,密谋突围。选定某一天晚上,这些走投无路的敌人趁着夜色杀出城去,与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他们的战车、骑兵及精锐部队,有的向我军内部发起了冲击,有的向我军外围发起了进攻,士卒们一下子六神无主,慌了手脚,全军上下一片混乱,敌人眼看就要反败为胜。碰到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象这种情况,就应该将我军分为三个部分,仔细察看地形,选择有利的位置来驻扎。详细了解敌人城外部队所在的位置以及那些还未攻陷的城市、堡垒的情况,故意给敌人留下一条活路,以引诱城内守军外逃,但一定要小心戒备,防止敌人逃跑。因为突围的敌军慌乱恐惧,因此不是想逃入深山老林,就是想撤向其他城邑。所以我军首先要赶走敌人城外的部队,接着出动战车和骑兵,在距城较远的地方阻击那些先突围的敌人,一个也不要让他们逃脱。这样,被围困在城中的敌军就会误以为其先头部队已经突围成功,打通了一条逃跑的道路,他们的精兵强将就一定会继续突围出城,城内只留下一些年老体弱的土卒。这时,我军的战车和骑兵长驱直入,直捣敌营,敌人的守城部队必定不敢继续突围。但千万注意不要马上同敌人交战,而应该断绝其粮道,将敌人围困在城中,时间一长,敌人必然投降。攻占敌军城邑之后,不要焚烧储备的粮食,不要毁坏百姓的房屋,坟地的树木和庙祠的丛林不可砍伐,已经投降的敌军士卒不可杀戮,被俘的敌人不可任意地惩罚,要向他们表示仁爱,要对他们施加恩惠,还应向敌国军民郑重宣告:‘所有罪责都归咎于无道君主一人身上。’这样,天下就会心悦诚服了。”

武王说:“说得好极了!”

火战第四十一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陈,强驽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到敌国境内,碰上生长茂盛的荒草遍布在我军的四周,我们的队伍已行军数百里,人马都非常疲乏劳累,迫切地需要休整。而敌人却乘着天气干燥、风速很快的便利条件,在我军上风放火,又派其战车、骑兵和精锐部队,在我军后方打下了坚实的埋伏,致使我三军混乱,纷纷逃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

太公说:“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架起云梯、飞楼,登高远望,仔细观察前后左右有什么异常情况发生。一旦发现敌人在我前方点火,我军也立刻在自己前方点火以使火烧成一片,同时又在我军后方点火以便烧出一块空地,这样敌人的火攻就无法发挥作用。敌人如果攻打过来,我军就率领队伍撤退到那块黑黑的空地上坚守。前来进攻的敌人此时落在我军后面,看到火起,必定退走。我军依照这块黑黑的空地来布兵设阵,派手执强弓劲弩的勇武之士护卫在我军左右两侧,又继续焚烧我军前后的荒草。这样,敌人就不能加害于我了。

武王又问:“敌人既在我军左右放火,又在我军前后放火,滚滚浓烟覆盖了我军阵地,敌人的主力部队趁此机会向我军据守的空地发起突袭,对此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遇到这种情况,应当把我军结成‘四武冲阵’的队形,同时让手执强弓劲弩的勇武之士护卫在左右两侧。这种办法虽然不能取得胜利,但也不会导致失败。”

垒虚第四十二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返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陈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敌人营垒的虚实和敌军调遣兵力的情况呢?”

太公说:“作为一军的统帅,必须上知天道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登上高处往下望,来观察敌情的变化;眺望敌人的营垒,就可知道其内部的虚实;观察敌方士卒的动态,就可知道敌军兵力调遣的情况。”

武王追问:“怎么才能知道这些事情呢?”

太公说:“如果听不到敌营里传出鼓声,也听不到大铃声,又看到敌军营垒上空有许多鸟儿在飞翔而且一点儿也不恐惧,空中也没有飞扬的尘土,那么可以断定敌人是在用假人欺骗我们,这座营垒实际上是座空营。如果敌人仓猝撤兵不久,惊魂未定又急匆匆地返回,就说明敌人调动兵力过于忙乱。调兵太忙乱,前后的士卒就不能按顺序排列;不能接顺序排列,那么行列阵势就必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可快速出兵去攻打敌人,即使是以少胜多,也一定会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