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河水拍打着浪花
36694700000001

第1章 序言

苏娜是一个命运很坎坷的女人。早年父亲抛弃她母亲及妹妹、弟弟,母亲一个人抚养全家。在她上高中时,母亲下岗,家庭没有经济能力再供她读书,万般无奈之下,她退学到歌舞厅唱歌挣钱供弟妹上学。在歌舞厅里,她认识了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江嘉俊,两人经过近三年的恋爱,终于结为夫妻。可是好景不长,在苏娜刚生完一对双胞胎女儿,与丈夫商量再挣些钱自己办家歌舞厅时,他的丈夫不幸出现意外,下肢瘫痪,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苏娜通过关系找到市委招待所所长,让她白天在招待所服务,晚上去歌舞厅唱歌。在招待所,苏娜认识了刚刚从上一级市里下来挂职锻炼的副市长涂冰,涂冰见到苏娜后,被苏娜的美貌所吸引,他绞尽脑汁想得到苏娜,当他得知苏娜全家经济困难时,他表现得很大方,千方百计给苏娜钱,终于在春节来临时,他用种种方法将单纯的苏娜灌醉,然后占有了她。苏娜虽然有痛苦和反抗,可最终也抵不过金钱的诱惑,一步步为涂冰所操持。几个月后,苏娜怀孕,涂冰用给苏娜要指标去省城培训为交易,让苏娜将孩子生下来,苏娜特别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有所造诣,但又苦于没有关系和金钱,她同意了涂冰的要求。市委招待所所长,为了讨涂冰欢喜,给涂冰买了一套房子,让他和苏娜住。苏娜欺骗丈夫说自己去省城学习,其实,是在偷偷生孩子,而照顾苏娜的耿少玫,却因喜欢自己的老师,然后与老师同居怀孕,老师是有妇之夫,拒绝与她结婚,无奈,在涂冰的老婆、一位大权在握的人事局局长屈小依的劝说下做了流产手术,而涂冰悄悄地与表妹谈判,让表妹耿少玫照顾苏娜生孩子,然后让表妹出国上学。当苏娜生完孩子后,为了仕途,涂冰不敢承认自己的孩子,而是让苏娜将孩子带回家,谎称是捡的孩子,苏娜只好将孩子带到自己家里,让妈妈抚养,其实她并不知道,丈夫江嘉俊和过去一直深爱着苏娜的税务局办公室主任刘忻已经知道这件事,他们都爱苏娜,不愿说出来。而涂冰的妻子屈小依是个非常精明的女人,她第一眼看到苏娜就知道与自己丈夫关系非同一般,她利用招待所所长罗瑞对权利和地位的欲望,使自己时刻掌握着丈夫涂冰的动向。屈小依年轻时曾深爱着一个男人,两人同居后男人死亡,屈小依已经怀孕,她偷偷将孩子生下来,让不会生育的大姐扶养,经过多年在官场上的磨练,屈小依圆滑而狡诈,她不想因家庭因素使自己在官场上被人说三道四,因此,紧紧地抓着涂冰,生尽一切办法让涂冰一次次成为她手下败将。就在苏娜从省城学习归来,耿少玫也出国回来,涂冰的孩子因先天性心脏病死亡,而屈小依在市委选举时,通过种种渠道,让自己当上市里副市长,涂冰则明升暗降,挂职锻炼结束后没有再担任领导职务,而成了调研员。孩子的死亡、仕途的毁灭给涂冰打击很大,他终因思虑过重而精神失常。从精神病院出来后,他离开家,去了那个过去他挂职的地方,这时候,苏娜已经是这个市里很显赫的歌舞厅老板,他去到那个河边,那是苏娜过去经常去的地方,来寻找自己生活的目标和答案,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向水中走去,去拥抱他的儿子,来赎回自己的良心。

书中的涂冰与苏娜交易式的感情、耿少玫与她的老师闻潮随意性的爱情、屈小依与涂冰相互利用的夫妻、纵横交错地反映出市场经济对每个人的冲击,每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都在这种冲击中不同程度地出现偏差,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过渡中容易产生的偏差,能令人反思,痛定思痛。在这种反思中,涂冰选择了死亡,耿少玫选择宗教作为精神支柱,闻潮选择了逃避,屈小依学会了忏悔,而苏娜,却要重新做人,她要让自己像浪花那样,在不断地冲刷里让心灵越来越纯净。

拷问与呼唤

读李晓燕《河水拍打着浪花》

二月河

宗白华先生说过: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的层次不同,可以有六种境界:第一种,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第二种,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第三种,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第四种,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第五种,因欲返本归真,幂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境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应当说,拥有几种境界,达到哪一种境界,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和进步水平的相当科学的标准。

在一个政治热情被经济冲动所取代的物质主义的时代,重实利轻思想、重物质轻精神的人生观得以变本加厉地实践出来,物欲的冲动使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臣服于经济暴力的奴役,一切以现实利益为中心,而缺乏超越性的价值目标。这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可怕的消解机构,任何人进去后脊梁骨都会软掉,出来后便成了名、利、权的奴隶。即使一些稍有理想色彩的事物,一旦进入人们的现实眼中,也会立刻被庸俗化,方法化,策略化,其固有的精神本质被完全抽空,使之泛化、俗化,完全变成另一种截然相反的东西。中国人一夜之间跃进了消费主义社会,金钱的能力一手遮天。在物质主义大肆横行的中国大地上,绝大多数人都在第一、二种境界间徘徊,少部分涉足第三境界的,也往往受第一境界——功利境界的支配或制约。至于后几种境界,则是许多人难以望尘的。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无力追求更高的学术境界和宗教境界,但又不满足于在功利境界和伦理境界中挣扎,想在这艰难的挣扎中喘一口气,于是,把目光投向文学。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确实以其云山雾罩、以其王顾左右而言他,使人们喘了一小口气,暂时远离了现实中的挣扎与尴尬。然而,文学也因此被指责为站在高山顶上往下看——一地鸡毛。

李晓燕不这样。她不以自己喘气或让读者喘气为目的,她不让读者借她的小说喘气。她把人们在现实中挣扎的残酷与狼狈狠狠地抛在读者面前!她把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读者看,然而却并非喜剧。

看着涂冰在人性与权利之间挣扎、屈小依(只看名字就可以推测出这个在人前无限风光的女人实际上生活在地狱里)在所谓责任、面子和爱情、亲情之间的挣扎,苏娜的追求似乎崇高一些,然而这崇高却沾满了权与钱的污垢,她将永远在对两个男人的内疚和负罪中挣扎!少玫遭劫后终于解脱,她终于挣出来了。闻潮呢?这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天才艺术家,天马行空之后,他生平第一次有了负罪感,他的挣扎终于开始。江嘉俊是一个较为苍白的人物,苏娜称之为“浪漫的丈夫”,我想,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作者偏偏为“浪漫的丈夫”安排了一个最不浪漫的位置,对于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作者着墨最少,但给读者留下的想象空间却最大——他活在尊严和生存的最惨烈的挣扎之中,虽生犹死!

李晓燕哪,你太残忍了!

李晓燕在生活的河中采撷几朵浪花,让读者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看到自己亲友、朋友、同事的影子。使读者在现实生活的挣扎之余,再在她的小说中温习这亟于逃脱而又逃脱不了的挣扎。她用她的小说印证了一句英国谚语——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李晓燕没有停留于此。她用她的小说,用涂冰、屈小依、江嘉俊、少玫们的命运,似乎是无情地拷问着每一位读者:你的生活有价值吗?你认可你的生活价值吗?你活在哪一种境界里?面对金钱、权力、爱情、亲情……你到底作何选择?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呀。

掩卷深思,经受了一场灵魂的拷问,我们会渐渐听到一种呼唤,一种横流的物欲中,于金钱的铜臭中挣扎着发出的呼唤——呼唤人的尊严,呼唤爱情,呼唤亲情,呼唤人与人之间最真挚的感情。这是涂冰、屈小依、苏娜、江嘉俊、少玫们的呼唤,也是作者李晓燕的呼唤,更是我们心底的呼唤。

一个人的内在力量与完整程度取决于他自己对他的生活价值的信仰程度,也就是说,取决于他对自己生活境界的判断和认可程度。现代人普遍丧失了价值判断能力和确信一种价值的能力,不管这种价值多么具有真理性……李晓燕试图以她的小说唤起读者对自己生活价值的思考,试图唤起读者追回早已丧失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确信一种价值的能力……李晓燕是多情的。

不可否认,《河水拍打着浪花》的题材并不新鲜,人物塑造也未必尽如人意。然而,文学的深层目的是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的情感情绪,“是情感给予动作和情节以重要性,而不是动作和情节给予情感以重要性”(华兹华斯语)。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真正的作家都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和深厚的情感,赋予其作品以永恒的艺术魅力。

不难看出,李晓燕不是“文学像妓女,只不过出卖的东西不一样”的论调的信徒,也不是以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换取名利的人。她要的是另外一种东西。

张岱先生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人的自觉’。所谓‘人的自觉’就是真正了解‘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亦即了解‘人之所以为人者’。人的自觉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要有人格意识,第二要有社会责任意识。”

我们从《河水拍打着浪花》中不难感受到作者鲜明的人格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她不仅要当警察,还要当作家。

李晓燕是个警察,所以我读了《河水拍打的浪花》后,使我想起特别喜欢的一首歌,那是电视连续剧《重案六组》的主题曲,其中有这样两句:

面对冰冷的世界,依然捧出一颗火热的心。

这是提升我们人生境界的前提,是这个世界的希望,也是最让我感动的。

那一片热带雨林(代序)

见到燕子是去年一个雨后的夏日,空气特别清新,省委宣传部一位朋友把燕子带到我的办公室,我记得燕子笑着,笑得很真诚,但是不拘襟,穿着一套普通的便装,自然大方地走到我面前,把一本书交给我,说是她新出的书,让我指点。说这话时她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家乡口音不但没有影响她的表达,反而让我感到真实朴素,我接过书时想到了两个字:自然。

那本书的名字叫《女人的心,天上的云》,当时我没来得及看内容,但注意到书的责任编辑是李明性先生,明性先生是我很敬重的老兄,他能担任这本书的责编,我就意识到这本书应该是可以看的。因为不管从职务责任还是职业需要,我都有大量而繁重的阅读任务。就在那个星期天,我在办公室把这本书读完了。掩卷后我在读书手记上写下这样两行字:人物故事编织成型,乡土气息浓郁,叙述语言清晰,是一位有实力的新作者,可列入基层重要作者名单。

没想到今年年初,燕子又拿了《河水拍打着浪花》的手稿给我,这次她穿着警服,虽然是她的职业装,但还是给我“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感觉。那一天我特别忙,就叫她放下走了。由于上一本书的印象,我很快就把这一本手稿看完了。放下手稿是凌晨一点,但我没有睡意,我感到整个作品传达给我一个画面,这个画面开始是模糊的,很快就清晰了,那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几乎是原生态,反映的是生活的本来面目;热带雨林的形成得益于充足的自然营养;热带雨林里蕴藏着无穷的神秘;热带雨林里散发着生机勃勃的气息,那是走向明天的最重要的条件。

2005年5月21日于河畔木屋

河南省文学院院长:郑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