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在哈佛听讲座.Ⅱ,来自哈佛的智慧
37440500000024

第24章 哈佛人的坚定信念(4)

要想拓展你的人生有一个很好的方法,那就是去向那些已经有成就的人学习。这种方法有效并且很有意思,你可以在生活中不乏找到这样的人,只要问他这句话:“请问使你成功的信念是哪些?”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在人生路上已经留下了成功的脚印,我们只要顺着走,便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希望在每天的生活中你要好好注意周围每一个人,向他们学习能使你迈向成功的秘诀。

大哲学家叔本华曾经说过,一切的真理都会经历下面3个阶段才会为人接受:

第一阶段,觉得可笑而不加理会。

第二阶段,视为邪说而强烈抗拒。

第三阶段,未加思索而欣然接受。

在消费者的心里就有一些错误的观念,结果给美国的企业界造成不小的灾难,连带着影响了美国的经济。各位都知道,美国的经济正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在1991年3月份的福布斯杂志上曾刊出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报导了三菱汽车公司Eclipse型车的销售量是克莱斯勒汽车公司Laser型车的8倍以上。或许你会说:“那有什么奇怪,日本汽车早已把美国打得落花流水。””可是你知道吗,这两种型号汽车其实根本就是这两家公司技术合作所生产的车种,所不同的是两家公司在销售上分别用不同的名字。或许你会不解地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之所以愿意买日本车乃是因为比较相信日本车的品质,上面这篇文章所说人们买Laser的车型远低于买Eclipse,可见他们的信念偏执得厉害,事实上这两种车型的品质根本是一样的。

为什么消费者会这么想呢?很明显是因为日本车早已闯出了“名声”,从许多例子中便可以证明言之不虚,长久下来,消费者已经到了用不着怀疑的程度。日本人之所以对品质会做到如此用心的地步,相信你一定想不到这竟然是一位美国“出口”的“品管”大师戴明的功劳,1950年戴明应联军驻日统帅麦克阿瑟之邀前去协助重振日本的经济,当时他对日本的工业前景没有一点信心,因为战争对日本所造成的破坏,使得连打通电话都不容易。就在日本科学家及工程师联盟的恳请下,戴明开始着手训练日本企业推动“全面品质管制”这套法则,今天日本每一家成功且有规模的跨国企业能有此成就,可说全是相信这套法则之功。

这套法则共有14条,其出处是本于这个信念:要想使自己的产品横扫全世界的市场,企业必须每天矢志不懈地在品质上努力提升。戴明所指的品质不是只要符合所定的标准即可,而是要把“品质永不休止地改善”的精神融入企业经营的理念之中,一时一刻都不能偏离。他向日本企业保证,如果能施行他所教的这套法则,不出5年就能生产出合乎品质的产品,10到20年便可成为世界一等的经济强国。

当时有不少人认为戴明是在说大话,可是日本人一一遵从,今天日本能有如此的经济成就,可说全是戴明指导之功,无怪乎被日本人尊之为“日本奇迹”之父。事实上自1950年以来,日本全国每年便会选出在品质提升上表现杰出的企业,并颁赠“全国戴明奖”,整个颁奖过程都由电视立即转播,告诉全日本哪些产品、服务、管理和员工教育是最杰出的。

1983年,福特汽车公司聘请戴明博士主持一连串的管理研讨会,其中有一位学员叫唐纳德·彼得森,后来他成为福特公司的总裁,大力在福特公司内推动戴明所教的法则。彼得森深信这套法则能使福特汽车公司的命运起死回生,当时它一年的亏损高达数十亿美元。戴明一踏进福特公司便改变其传统的信念,不要再从“怎样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着手,而应放眼于“如何提高工作的品质,使品质不再是一个成本升高的问题。”福特公司为了使全体员工重视品质问题(正如其在企业内部所张贴“品质第一”的标语一样),在推动戴明法则之后不到3年便转亏为赢,一年盈余60亿美元,成为汽车制造业的佼佼者。

福特汽车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在处境最恶劣的情况下,他们从日本人那里终于学到了美国人对于品质的观点,例如福特公司为了保持某一车型的经济产量,而把该车型一半数量的变速箱委交给一家日本企业生产,可是在车子销售时福特公司却发现不少顾客指名要买日本制的变速箱;若是缺货他们宁可排队等或多付点钱也没关系。这种现象让福特公司的主管们颇为不快,心里第一个反应便是认为顾客未免太挑剔了。可是按照“品管”标准而只不过分由美日两地生产的变速箱会有什么样的差异呢?然而在戴明所主持对这种变速箱的测试下,发现福特美国工厂所生产的变速箱声音比较大,也常出毛病,比起日本工厂生产的变速箱相差不少,后者几乎没有响声、震动,很少出毛病。戴明教导福特员工的一个观念,就是品质永远不会多花什么成本,这跟大部分人所持的观念相左。因为长久以来大家便认为品质只能达到某一水准,超过这个水准便会成本失控。当工程专家把福特所生产的变速箱拆开,检测了所有零件的尺寸,发现都在“品管”检验的标准内。这个检验标准也曾送到日本生产变速箱的那家工厂去,当专家检验他们所生产的零件时,几乎每个零件的尺寸都分毫不差,甚至于可以这么说,若是不放在显微镜之下量测,还真找不出什么瑕疵。

为什么日本工厂就能做出比合约中所订的“品管”标准更高的品质呢?没有其他的理由,就是他们深信品质永远不会多花什么成本,只要他们能做出够品质的产品,就必然能赢得顾客,而且是忠诚的顾客,这种顾客可以为他们的产品耐心等待,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就是本着这个信念,日本企业便全心致力于不断改进品质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而得以横扫世界市场而鲜遇敌手。这个信念是美国品管大师戴明首创,外销到日本而发扬光大的。

有一个观念曾对美国的整体经济造成很大的伤害,这个观念就是戴明所说的“数字管理”。长久以来,美国企业便相信利润是由降低成本、增加营收这两项所产生的,有一个著名的例子便是受此之害,它发生在林思·汤森主持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时候。当时正逢产业界不景气,各家企业的营收都大幅滑落,为了立即提高公司的利润,汤森采取的作法不是提高营收而是降低成本。他资遣了2/3的工程设计人员,就短期看来,他是作了一项聪明的决定,因为利润立刻在上升,汤森也因此被全公司视为救星。可是没有几年克莱斯勒就又陷入收支的困境,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情呢?其中的原因固然复杂,不过就长期来看,乃是汤森那个资遣工程设计人员的决定不当所致,因为它严重破坏了克莱斯勒素以设计著称的基础。我们经常会发现伤害公司最厉害的是那些作出短视决定的人,可是奇怪的是他们却常领高薪,他们所想出的办法固然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可是却种下了更大问题的“因”。相对于克莱斯勒这个例子,福特汽车公司之所以能扭转颓势,就全仗它的工程设计人员,他们因为设计出Taurus这种新款的车种,树立了汽车品质的新标准而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从上述例子可知,信念会影响我们所作的一切决定,不管是事业上或生活上,从而主宰我们的未来。我们若希望有个成功且快乐的人生,有一个重要的信念必须接受,那就是得时时不断改进自己人生的品质,不断成长、不断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