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效能人士的7个心态
37987800000015

第15章 中庸心态——中和天地、中立人生(2)

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由依赖与被依赖的关系,转向相互依赖关系。就说买东西吧,过去东西短缺,买家只能求着卖家。于是价格自然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但现实不同了,市场经济下所形成的买方市场,买家与卖家的关系变为相互依赖,使得讨价还价流行开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肯做出任何妥协,那只能失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机会,成为最终的失败者。

妥协并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味地让步。应当区分明智的妥协和不明智妥协。明智地妥协是一种适当的交换。为了达到主要的目标,可以在次要的目标上做适当的让步。这种妥协并不是完全放弃原则,而是以避退为进,通过适当的交换来确保自身要求的实现。相反,不明智的妥协,就是缺乏适当的权衡,或是坚持了次要目标而放弃了主要目标,或是妥协的代价过高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建文帝的旧臣方孝孺,宁可被诛十族也不愿意为朱棣写即位诏书。很多人都把他树为道德的典范和楷模,是读书人高贵品格的体现。可也有很多人认为他迂腐、愚忠,白白搭进了许多无辜人的性命。

而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更能说明妥协的重要,魏征原先是太子李建成的部下,曾经多次劝建成要先发制人,及早动手。可是当李世民篡夺了李建成的皇位之后,请魏征做官时,他可不像方孝孺那样认死理,而是富有妥协精神地接受了李世民的邀请,成就了一段君臣际遇的典范。后世,可曾听过谁批评他——哪怕是道德上的?

同样是读书人,同样是面对篡位者,为什么一人付出了被诛十族的惨重代价还遭后世褒贬不一,而另一人却赢得君王的垂青并留下千古佳话?

原因就是方孝孺不懂得妥协的重要,魏征懂得双赢的好处。

因此,明智的妥协是一种让步的艺术,而掌握这种高超的艺术,同样是现代人成功生活的必备素质。

在现代生活中,善于妥协不仅是一种明智,而且是一种美德。能够妥协,眼睛里揉得进沙子,意味着对对方利益的尊重,意味着将对方的利益看得和自身利益同样重要。在个人权利日趋平等的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因此,善于妥协就会赢得别人更多的尊重,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强者。

说话要绵里藏针,以和为贵

绵里藏针,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

绵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到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国家蒙受损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注意。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劳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他特意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他这番话说得很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防备。由于秦強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军不识相,那么只好兵戎相见了。

弦高绵里藏针的说服方法果然使秦军主将改变了主意,顺势收兵了。

使用绵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

使用这种说话的技巧时,要注意动用敬词、委婉语,以“棉”争取人心,又要适当使用反问句等,阐明自己的观点,不忘“藏针”。

另外,说话固然要正直、直率,但并不意味着都要直言,因为不适当的直言如同反面说话一样,是一种消极和否定的语言暗示,不是使人抵触反感,就是使人顾虑重重,增加心理压力,而恰当得体、以和为贵的委婉说话意味着进行积极的语言暗示,防止消极的语言暗示。

如当妻子买了一块布料征求丈夫的意见,丈夫觉得妻子用这块布料做成衣服穿不太合适,如果丈夫不尊重体贴妻子的心情,就会直露地批评说:“你看你的审美观真成问题,一把年纪了还穿这么鲜艳的衣服,岂不成老妖婆了?”这样生硬、贬损的话必定会伤害妻子的自尊心。如果丈夫尊重体谅妻子的心情,就会把否定的意见说得委婉得体,给予暗示:“不错,颜色真鲜艳,给女儿做衣服,那是很漂亮的。”

当你去拜访朋友,主人热情地拿出水果、零食招待你,而你却直言说:“不吃,不吃,我从来就不喜欢吃零食,再说我刚吃完饭,肚子饱得很,哪还有胃口吃这些东西。”这样不仅让人扫兴,而且还伤了主人的自尊心。你应该体谅到主人的一片热情和好意,委婉地说:“谢谢,谢谢!多新鲜的水果,多香的糖,只可惜刚吃完饭,没有胃口吃了,太遗憾了!”

总之,说话不仅是一种策略,也是一门艺术。绵里藏针、以和为贵地说话,正是待人圆滑的表现。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当有这种文明意识,掌握这一有利于人际交流的语言表达方式。

为人厚道才是真精明

厚道不仅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高明,多替别人着想才会赢。厚道才是真正的精明。

曾经有这样一对父子,在小镇开了一间药店。父亲给人看病,儿子负责称中药和卖中西成药。儿子很厚道,而还是个新手,他从不像一些小贩那样在秤杆上大做文章,他只是称足分量,该磨碎的磨碎,该切片的切片,有些变质的药宁愿蚀本也不给病人,即使大部分患者根本看不出变质。小伙子就这样本分地按要求把每剂药处理得妥妥当当。

刚开始时,药店的生意平淡如水。有人说小伙子人太厚道,不是做生意的料;还有人“好心”地教了他一个诀窍:贵药少称,便宜的药多称,混合后重量不变,真可谓一条“发财致富”的好路子。小伙子听罢,不为所动,淡然一笑说:“药的分量不够哪能治好病呢?再说还是爸爸开的药方,这不是给他的医术打折扣吗?咱做生意可不能昧了良心。”

小伙子就这样踏踏实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诺言。3个月后,效果出来了,很多人都说父亲的医术提高了,以前需要看几次才好的病,现在看一次就好了,真是干脆利落。于是找父亲看病的人也明显多起来。药店的生意也一天比一天红火。

厚道于做人做事不失为一种高明,多替别人着想,反过来别人也会心向助你的方向走。为人常想厚道,凡事但说三分坏,十分好,口中留德,人听之亦喜。

从前有一个国王,因为没有儿子,他便向全国宣布,他要选择一个诚实的孩子作为自己的义子。

一时间皇宫内外聚满了想成为国王义子的孩子。国王拿来了许多的种子分给每一个孩子,并说:“谁能用这粒种子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谁就将成为王位的继承者。”

到了国王规定的日子,孩子们端着了一盆盆鲜花,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在这么多孩子中,只有一个孩子拿了一个无花的花盆。他十分惭愧地告诉国王,他也是非常精心地培育的,而种子始终不发芽。

国王笑了,拉着他的手对大家宣布:这就是我的继承人,因为我给大家的种子都是煮熟的,怎么会开花呢?

这个故事,对于头脑越来越活的现代人来说,寓意是十分深刻的,现代人的心理,就像故事中大多数孩子一样,总想把自己装扮得很完美、很无瑕,而现实的真相,可以忽略。但是,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发展,怎么变化,厚道是不可能丢掉的,这才是人类最真实的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国王把王位传给了真正厚道的孩子,不能不说是对追求诚实的人们的一种鼓励。或许,吃亏的往往是那些诚实的人,但他们却活得很坦然;受益的常常是那些虚假的人,可忐忑不安不也是这些人吗?

厚道,无可厚非。“做人要厚道”连电影《手机》中的这句台词更是成为一时间的口头禅。这个厚道,是凡事不要做的太尽,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要凡事都赶尽杀绝,能把敌人最后当成自己的同盟,这才是最伟大的厚道。而把敌人赶尽杀绝那是孤独求败,最后必郁郁而终。

现实社会中的敌人,无非就是生意合作或者利益冲突中的对家而已,只是在一个不同对立面上成了对手。但却是历来最为忠实地帮自己提高的合作伙伴。因为他们必时时刻刻帮自己找到自己的弱点,让自己无法不警惕。温水煮死青蛙,反而开水中青蛙却迅速逃离。活着,是因为环境的恶劣。活得慵懒,那是环境的舒适,人总要在这个轮回循环中去寻找最有意义的活法。

美国企业和政府的高层领导人,在被问及他们作为成功领导人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时,答案是一致的:诚实正直。

厚道即诚实,人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人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也许有人从说假话中捞到过好处。假话一旦被戳穿,遭殃的还是说假话者本人。而且,这种行为也为人所唾弃。

如果诚实是一个人唯一的财产,并且他知道和感觉到遵守这一原则是正确的,那么他就比一位惯于弄虚作假的大款活得潇洒,活得轻松。诚实使一个人保持正直,给他以力量和耐力,并且,它也是一个人精力充沛的主要动力。

本杰明·鲁迪亚德曾经说过:“没有谁必须要成为富人或成为伟人,也没有谁必须要成为一个聪明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必须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半半哲学里的快乐生活

半半哲学是人如何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存,像老子所说的一样,如何顺应天地之道,如何体会生活中更为实在、深刻的内容。虽然人之才智、力量是伟大的,但比起天地宇宙来那简直沧海一粟。

清朝有个叫李密庵的人写了一首《半半歌》,也叫《半半诗》,极富想像的表达了寻常人的理想生活,整个诗的内容是这样写的:“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宽展。半郭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廛,半土半姻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衾裳半素半轻鲜,肴馔半丰半俭;童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情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之天地,让将一半人间。半思后代与沧田,半想阎罗怎见。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参,会占便宜只半”。歌中句句有“半”字,故为“半半歌”。

这首《半字歌》是对中庸哲学的形象阐释,它将天地人生的种种现象与关系写得绘声绘色,一览无余,其中在对天地万物的悲悯中又有着达观超然的人间情怀。用生花之笔将天地人间的冷暖、得失、出入、是非、进退、乐悲等都和盘托出,表现出大智若愚的境界与品位。

大概由于人们生而有欲又不加以限制,所以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都不约而同地追求欲望的满足以及再满足,于是,无止境的竞技争斗和自我欲望的无限膨胀也就应运而生。有人将获取无限财富和进入世界十富之列,视为自己一生的奋斗目标;有人声色犬马、日耗斗金,过着奢靡得不能再奢靡的生活;还有人为了名声地位、出人头地,以至于竭思尽虑、无所不用其极。

《半字歌》道出了人生追求的“中庸”性质,即半半哲学的人生观。它不是教给人们去如何与命运对抗,以展示人的“无穷”伟力,也不是让人们去无所顾忌地尽情享乐,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方式生存,它告诉人们的是生活之艺术,是人如何与天地自然和谐共存,如何顺从天地之道,如何体会生命中更为实在、深刻的内容。虽然人之才智、力量是伟大的,但比起天地宇宙来那简直算不了什么,就如同沧海之一粟、海滩之一粒沙一样。任何无视天地宇宙而过于相信人的力量之言行,都是一种井蛙观天、无知愚蠢的表现。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走近了“半半哲学”。

所谓“半半哲学”就是既不追求高不可及,也不甘于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是取中庸的态度,处处以适、以中、以和为好。这种半半生活态度可表现在许多方面: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大与小,多与少,厚与薄,阴与阳,刚与柔,快与慢,强与弱,富与贫,贵与贱,成与败,高与低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半半哲学”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一半,而是一种“界限”,一种“和谐”。矛盾的双方具有双向的互动关系。如果处于“半半”的状态,则人的心情易静而安,不会大起大落。“半半”是两个极端之间的均衡之势,是不左不右的适中境界,是极具深刻意蕴的哲学之度,是阴阳统一的博大宇宙。

俗语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凡事过犹不及,临及顶点,怕也是只有下坡路可走了。生活中那些一生都马不停蹄,郑重前行的人固然可敬,但能适时驻足歇息并懂得欣赏周围景色的人,不仅可敬,而且越发可爱。如今,有许多人被时尚所役,为大红大紫为披金垂银而奔走经营。可事实上,那金银红紫的生活又怎抵那半丰半俭的生活取之轻松,享之泰然呢?正所谓“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当然这并不是鼓励人与世无争,消隐遁世。尘世永远是唯一的天堂,提倡心想“半半”是要人少一分盲从,多一分醒悟;少一分攀比,多一分努力;少一分计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患得患失,多一份豁达坦然。如此便可以“退出牛角尖,抬头看天外”了。你看,那是多么蓝的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