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求职者在面试过程中都必然要面临薪水问题,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与雇主谈论薪资,对你能否面试成功,有着很大的影响。以下的建议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大胆地说出你的待遇期望。
一般企业尽管有自己的薪资方案,但为了吸引人才,树立企业形象,原来的薪资方案在一个小范围内还是有一定的变通余地的。如果你不好意思谈薪水,只是草草地说“按企业的规定办”之类的话,表明你对你自己和企业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你可以大胆地说出你的待遇期望。如果你是刚刚大学毕业或新进公司的人员,一般来讲,公司在这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制度,由于你的工作能力、表现都没有过去的记录可证明,因此很少有谈判空间。对于这个阶段的求职者而言,期望应该是“依公司规定办”。
如果你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你的期望应该是:在你掌握了一些薪资“行情”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合理的范围;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提出的期望待遇是否恰当,也可请教对方:“通常,这样的职位在贵公司的待遇如何?”
(2)做到心中有数。
你应该对你将要面临的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比如,这家企业的状况如何,现在市场上通行的行业薪资是多少,你最理想的情形是什么,能够接受的条件是什么,在哪些问题上可以作出让步,等等。
(3)让对方感到雇用你是值得的。
谈论薪资时你不妨先换位考虑: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你希望你的雇员是什么样的?只有先把你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理顺了,谈起薪资问题,才会顺理成章。
你应该从企业的需求出发,展现你自己,让对方认识到你能为企业做些什么,带给他们什么样的利益,你具有什么样的技术知识、潜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总之,你要让对方感到雇用你是值得的。
等对方认定你是最佳人选,这时再争取高薪、福利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在提出薪水要求时,不妨只说一个大致范围,为双方都留有一定的余地。比如说,要求薪水在2000~4000元/月。
(4)充分了解企业的福利政策。
福利是员工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它还可以反映出企业的人情味、凝聚力、对员工的重视程度等,这些对员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关注薪资的同时,你也应该充分了解企业的福利政策。在很多大型跨国公司,普通员工的薪资有时并不很高,但是福利待遇很好(比如高达薪水40%的住房公积金)。因此,在这些公司,很多雇员可以保持很高的生活水平。
(5)问薪资问题要注意方式,把握好时机。
面试时,在谈到你的工作经历时,面试官往往会问你现在的收入情况。你可以在回答了对方的问题后,反问一句:“这个标准与贵公司相比有多少差距?”当然,老练的面试官不会回答准确数字,但是因为有了参照物,他的回答也许会含蓄些,比如“不会低于你过去的收入”,或“目前我们可能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差距不会很大”之类。通过这些回答,你可以推算出新岗位的大致薪资水平。即使对方不作正面回答,或对这个问题有些反感,但由于这个问题是“承前启后”的,所以也无法过分怪罪于你。
还有一些面试官在面试时会主动问:“你期望的薪酬大约是多少?”这时,你可以以退为进提出反问:“我愿意接受贵公司的薪资标准,不知按规定这个岗位的薪酬标准是多少?”这样,你不但没有露出自己的底,反而可能摸清了对方的底。如果你对对方的标准满意的话,那么双方可能一拍即合。
“吹”出来的锦绣前程
“牛皮吹破天”是一句贬低人的话,意思是指一个人只会吹牛皮,说大话,什么本事也没有。但是若能“吹牛不破天”,事情就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吹牛”从本质上说并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语言表达,也是说话底气足,不含糊,什么“说话掷地有声”,什么“拍着胸脯指天发誓”等,从广义上来看,都是一种“吹牛”现象。
与“吹牛”恰好相反的想象是“老蔫”,说话含含糊糊,没有底气,所谓“三棒子打不出个屁来”说的就是“蔫劲”。人们同时也不喜欢“吹牛”,其实那是一种误解,是对“吹牛”二字真实含义的误解。
其实,任何人步入社会之后,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自己说话的机会,这说话当然就是表达自己的看法或心思,说话往往可能给人以两种表现,要么是“牛”,要么是“蔫”,除此不会有第三种表现。所谓“实话实说”是本真表达,要么口气较硬归于“牛”,要么口气疲软归于“蔫”,不可能有别的归类。
那么你究竟是喜欢“牛”还是喜欢“蔫”呢?也许你不好直接说出口来,但你心里一定是向“牛”的一方偏倒;因为人们普遍把“蔫”看做“没出息”,而谁也不希望做那个“没出息”的人,与此相反,“有出息”的人又因沾上了一个“牛”字而不太被人认同,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词语:“强者”。毋庸讳言,人人都喜欢做一个“强者”。
但究其实质,“强者”就是“牛者”,就是说话底气十足的那一种人。说他们是“吹牛”者毫不为过。
历史上最著名的“吹牛”者是“智圣东方朔”,就是汉武帝刘彻手下那一个“滑稽大王”。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下诏征求人才,准备破格录用人才,东方朔借此上书刘彻,炫耀自己的才能。当时汉朝的首都在长安,东方朔从齐地来到长安向刘彻写信吹嘘说:
“我今年二十二岁,身长九尺,目若悬珠,齿若编贝……我从十岁开始读书,只用了三个冬天,十六岁学会了《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的书……我勇若孟贲,能生擒活虎,生拔牛角;捷若庆忌,筋骨果劲,万人莫敌,而身手矫捷如雷霆……我品德高尚,廉若鲍叔,宁樵拾橡维生而不贪非分之金银;信若尾生,践约守候友人不弃而宁愿自死……以我之所有这一切,自可当得皇上的大臣了。”
汉武帝刘彻刚好是一个喜好“牛”者而不喜“蔫”者的明君,他不但没有责怪东方朔的“吹牛”信件,反而赞赏他有如此的勇气,于是给他授予了一个薪俸低廉的小官,让他等待下一步的诏令。可是一等许久,再无下文,东方朔便想主意要见皇帝本人。刚好他看见一些在宫廷里专事服侍的身材矮小的侏儒,便吓唬他们说:“皇帝说你们这些侏儒,耕不得田,做不得官,打不得仗,一点用处都没有,徒然耗费粮食,已决定把你们全部处死,你们还不去求皇帝饶命啊?”
侏儒们吓得哭哭啼啼,纷纷跪在皇帝面前请求饶命。武帝刘彻问清了情由,便把东方朔叫去问道:“你为何要吓唬侏儒们?”
东方朔说:“皇上呀,你叫我活我要说,你叫我死我也要说,侏儒们只有三尺高,俸禄是一布袋谷子,二百四十钱,我东方朔身有九尺高,也是俸禄一布袋谷子,二百四十钱。侏儒们吃饱了撑得要死,我却不够吃饿得要死,这太不公平。我如果有用,皇上留下我,给我个大官;我如果没用,皇上让我走,免得在这里浪费了长安的粮食。”
武帝刘彻一听大笑说:“哈哈,你‘吹牛不破天’,果有奇才,朕授你为常侍郎,薪六百石。”
武帝刘彻赞扬东方朔的“吹牛”不破天,就是说东方朔有真本事,他虽然自我吹嘘,言过其实也就不为错了。
敢于“吹牛”的还有汉高祖刘邦,刘邦是武帝刘彻的曾祖父。刘邦起事之前,才是江苏沛县丰邑中阳里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连官位的品级都够不上,但他却从不把县里的官吏放在眼中。碰巧,有一位山东吕公因逃避家乡的仇敌,来到老熟人江苏沛县县令家里做客。县令设盛宴欢迎吕公,由县吏萧何收受贺礼。因为贺客太多,萧何便说:“凡是赠礼金不满一千钱的,请坐堂下;凡贺钱超过一千钱者,请上堂来。”
当时刘邦还是穷途潦倒的泗水亭长,他连喝酒都要赊账,哪里有钱来作贺礼。但他拿来一张白纸,上写:“刘邦贺礼一万钱!”
拿着这张白纸条,刘邦直闯上堂,交给了萧何。萧何早就知道刘邦是个“牛皮”客,没想到他竟敢拿着一张白纸条当做“一万钱”真闯上来了,马上觉得他气势非凡,不可小看,于是明明知道刘邦一文不名,却把他推荐给了贵客吕公。
吕公一看刘邦气度非凡,马上把自己的女儿吕雉许配给刘邦做妻子。后来,吕公老伴等人打听到刘邦不过是一个泗水亭长,连个官都称不上,所以想赖掉这宗婚姻。吕公独具慧眼,说:“敢以白条抵万钱的人绝非等闲之辈!”于是坚持把女儿嫁给了刘邦。以后刘邦成了汉高祖,他的发妻皇后吕雉正是吕公的女儿。
那个当年的沛县县吏萧何便成了刘邦汉朝的第一个宰相。吕公、萧何都是信奉了刘邦的“吹牛”大话的成功者。刘邦其所以“吹牛不破天”,也就是因为他有真本事,从一介类似草民的亭长而成就了帝王之业。
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无论是打仗、经商,或是工作,上级对任何一个下属布置任务,他都决不希望得到软绵无力或是模棱两可的回答,而希望得到斩钉截铁的肯定回答,这便是人们普遍喜欢“吹牛不破天”精神状态的重要标志。试可想想,董存瑞在舍身炸碉堡之前,黄继光在肉体堵枪眼之前,他们对指挥员表示战斗决心的时候,说话能不是直冲霄汉的豪情万丈吗?同样的道理,那些商界的成功巨子,从开发房地产成功的潘石屹到网络精英柳传志,从饲料大王刘氏兄弟到中央空调的翘楚张跃,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现代化的高科技尖端,成功的经营者无一不是豪气冲天的佼佼者,这便是他们获取亿万财富的最初本钱。
世界著名的企业改革家美国的艾科卡,曾经被先后任命为美国汽车企业巨头福特公司和克莱斯勒公司的总裁,他有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我不要当总统。”这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起总统这个职位,也不是因为他胆气不够,而是因为他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是经商,而非从政,他要避开自己的弱点而发挥自己的特长。这种扬长避短的做法便是“吹牛不破天”的重要本领,但这首先要有类似吹牛的胆气。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松下幸之助说:“一个连说话都没有底气、不会吹牛的人能干成什么事呢?”如果“吹牛”能让你找到实现目标的成功道路,你就成了真正的英雄,那些大话便不是吹牛而成了你追求自身价值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