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曾国藩的智慧
3811600000002

第2章 识才篇(2)

鲁庄公大败回国,惊魂未定,齐国大军又打上门来了,却是要鲁庄公杀死公子纠,交出管仲。鲁庄公一看,为一个公子纠而冒亡国的风险,太不值得,就急忙下令杀死了公子纠,把管仲抓起来准备送给齐国。谋士施伯对鲁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如果他为齐国效力,对我国是莫大的威胁,不能把他交出去。”

这时候,鲁庄公见齐国重兵压境,剑拔弩张,哪里还敢留下管仲重用?施伯话音未落,鲁庄公说:“那怎么能行!齐桓公的仇人,我们反而重用,齐桓公会答应我们吗?”施伯说:“您如果不用,那就干脆把他杀了,以绝后患。”鲁庄公动了心,打算杀死管仲。

隰朋被鲍叔牙派到鲁国去接管仲,听说鲁庄公要杀管仲,大吃一惊,急忙跑去对鲁庄公说:“我们国君对管仲恨之入骨,要亲手除之而后快。你们赶快把他交出来吧!”鲁庄公只好将公子纠的首级连同管仲交给了隰朋。

管仲到了齐国的边界,鲍叔牙早就迎候在那儿。他一见管仲,欢喜异常,马上让人将囚车打开,换乘马车,一同回到临淄。鲍叔牙把管仲安置妥当,随后去向齐桓公推荐管仲。齐桓公说:“管仲不就是想射死我的那个家伙吗?他那支箭至今我还留着呢!我恨不得抓住了他食肉寝皮!你还想让我重用他?”鲍叔牙说:“那时是各为其主!管仲射箭的时候,他心中只有公子纠。再说,您要定国安邦,进而称雄天下,没有一大批得力助手是不行的。”齐桓公说:“我考虑很长时间了,在我的大臣中,最忠心、最能干的就是你,我要请你作相,希望你不要推辞。”鲍叔牙说:“我的能力比管仲差远了,我不过是个按章办事、循规蹈矩的臣子而已,管仲才是安国治世的人才啊!您要是重用他,他能助您成就大业。”

齐桓公见鲍叔牙如此评价管仲,就说:“我明天见见他再说吧。”鲍叔牙严肃地说:“您要得到有用的人才,必须恭恭敬敬以礼相待,怎么能草率从事呢?”于是,齐桓公占卜择了一个吉日,亲自出宫迎接管仲,并邀管仲同车进城。

管仲到了宫,急忙跪下向齐桓公谢罪不止。齐桓公赶忙把管仲扶起,虚心地向他请教富国强兵、建立霸业的方法。管仲面对齐桓公侃侃而谈,尽吐心中学问,尽是桓公闻所未闻的雄才大略。两人越谈越投机,三天三夜都没有休息,真是相见恨晚。于是,齐桓公拜管仲为相。“管鲍之交”历来被称为千古佳话,其中固然赞扬了管仲的治国才能,可是更重要的是赞扬了鲍叔牙的慧眼识才。

众所周知晏子使楚、不辱诸侯的故事,然而他慧眼辨识越石父的故事则更值得仔细考究。

晏子,名为婴,字仲,死后谥平,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晏平仲。晏平仲是春秋时代的齐国人,公元前五六年,他的父亲晏弱去世,他继任成为齐国的相国。他在五十年之间,连续做过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的正卿,是齐国的三朝元老。

公元前五三一年,楚灵王攻打陈国和蔡国,两个国家的国君全慌了,就派人向晋国去求救,然而此时的晋国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了,不能派兵去援救他们,就拒绝了陈、蔡两国的请求。

齐国靠着晏婴的才能,国力渐渐地强盛起来了,齐景公就想重现当年齐桓公称霸诸侯的辉煌场面,以为晋国目前已经衰落了。称霸诸侯者非齐国莫属。但要想称霸,必须要使楚国臣服于自己,因为楚国当时仍是一个大国,要想让它臣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齐景公于是派晏婴作为使节到楚国去,一来是去与楚国交好,另一方面想探探楚国的虚实。

楚灵王听说晏婴要来楚国,便对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有名的大臣,能言善辩;但是他身材长得很矮,听说只有三尺多高。你们想个办法,这次他来出出他的丑,顺便长长我们泱泱楚国的威风。”

齐国的一个大臣出了一个馊主意,让人在城门正门旁边打开一个三尺多高的洞,那便是给晏婴准备的门。

晏婴哪里知道这些损招儿,他高高兴兴来到了楚国城墙下,大门却紧关着。城门两边站着一排卫士,看着他,一动也不动。晏婴说:“请你们把城门打开。”一个带班的卫士说:“大门开起来很费事费时,你就从旁边那个小门进去吧。”

晏婴知道他们是存心要侮辱自己,便从车子上走下,来到他们的面前,看着这几个不可一世的家伙。晏婴说:“这哪是城门,这是狗洞!到狗国出使的人,才会钻狗洞。我真搞糊涂了,我是到了楚国呢,还是到了狗国。”

卫士们被他这番话说得无地自容,而那些在城墙上面等着瞧笑话的楚国大臣们,一个个面面相觑,卫士们只好打开了城门将晏婴请进去。

晏婴拜会楚灵王,这位国君还是想要羞辱他,楚灵王淡淡一笑,说道:“哎呀,难道你们齐国真是没有人了吗?”

晏婴听楚灵王这么问自己,早清楚了他的用意,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是不是有些少见多怪啊,我们齐国只说都城就有好几万人,要是大家全撑起衣袖,便能遮天蔽日;要是大家都挥洒一滴汗水,便能聚成一场大雨。您要是到我们的国家去,保管能把您的眼睛都看花了。”

楚灵王把身子往后一仰,哈哈大笑,道:“那么,为什么你们齐国派你这样的人来当使者呢?”

晏婴越发轻松起来,笑着说道:“我们齐国安排使者有一个规矩,德才兼备的人,出使到那些仁义贤良的国家去;碌碌无为的人,出使到那些昏庸无道的国家去。所以我便被派到你们国家来了。”

楚灵王这时别提有多尴尬了,心里暗道:“这位晏子真是名不虚传,口舌厉害得就像一把刀子。”哪里还敢欺负到他的头上,只好乖乖地把他当作贵宾来接待。

楚王设宴款待晏婴,然而他仍想戏弄这个其貌不扬、聪明绝顶的家伙。他们正在宴饮的时候,堂下忽然走过两个武士,他们押着个囚犯,满脸都是凶恶的神情。

楚王喝道:“你们跑到这来干什么?没见我正款待贵客吗?”

其中一个武士回答说:“我们抓住一个罪犯。”

楚王问:“他是哪个国家的人?犯的什么罪?”

武士说:“他是个齐国人,正偷我们楚国的东西,让我们当场抓住。”

楚王转过身来,朝晏婴不怀好意地一笑,说:“请教先生,你们齐国人是否都很善于偷盗呢?”堂下顿时一片哄堂大笑。

晏婴早已明白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镇静地站了起来,离开自己的座位,来到楚王的面前,用一种无可辩驳的语气说道:“大王,您没有听人说过吗?桔树长在淮南,结出来的桔子便又大又甜;可是同样的一棵桔树,若是种到了淮北,便会结出又小又酸的果子,桔变成了枳。这是因为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啊。同样的原因,人也能如此,我们齐国人生活在齐国时好好的,个个知法懂礼,怎么一到你们楚国就变成了小偷?这大概也是因为我们两个国家的水土不同的缘故吧。”

楚王真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气急败坏地对堂下喝道:“你们都给我滚开。”

经过这几回交锋,楚王再也不敢存心戏弄这个小矮个子了,只得客客气气地对待他。晏婴出色地完成了这次访楚任务。

晏婴回到了齐国,向齐景公谈出了自己对目前楚国的看法,他说:“楚灵王妄自尊大,楚国的朝中也没有得力的大臣,这时候正是攻打楚国的绝好时机。”

于是齐景公便发兵去征讨楚国,夺到了楚国许多城池,从此楚国的力量便越来越弱了,可齐国的力量却不断发展强大起来。

越石父有才能,却正处于被拘役之中。晏婴外出的时候,在途中遇到了越石父,便用自己所乘马车左边的马把他赎了出来,并一道乘车回家。回家之后,晏婴未与越石父打招呼,便进了内室。过了很长时间,晏婴仍未出来,越石父便请求离去。晏婴感到很惊讶,整理好衣帽向越石父道歉说:“晏婴缺乏仁德,但我把你从厄难中解救出来,你为何那么快就要离开我呢?”越石父说:“话不能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可以在不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受委屈,而在知道自己的人面前就必须能伸展自己的意志。刚才我在被拘役时,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我,而你既然因了解我而把我赎了出来,就可以称为知己。既然已是知己而又待我无礼,那我还不如仍被人拘役的好。”晏婴于是把他请入内室,并把他作为上宾看待。

苏秦为了实现他六国合纵、对付秦国的理想,运用张仪的才能去秦国为内应,实可谓棋高一着。

张仪,魏国人,起初与苏秦一起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习游说之术。当时,苏秦自认为自己的水平不及张仪。张仪学到了一套政治和外交的本领后,便去各国游说,可是因为他出身平民,到处不被人看重。他听说楚国令尹(楚国最高行政官员)昭阳礼贤下士,收了不少门客,就去楚国投奔昭阳,成了他的门客。

昭阳任令尹时,战功卓着,为楚国的强大出过大力,楚王就赐给他一块玉璧作为奖赏。昭阳极为珍爱,经常佩戴在身。一日,昭阳举办宴会,席间取出玉璧给大家传看。宴会散后,发现玉璧没了踪影。昭阳十分着急,叫人各处找也没找到。此时,有人向昭阳说:“那玉璧一定是被张仪偷去了。”昭阳想起张仪的寒酸样,却也难免疑心,于是便令人将张仪捆起来,用竹条和鞭子抽打他,追问玉璧的下落。张仪被打得皮开肉绽,血流不止,也不承认偷了玉璧。昭阳眼看张仪被打得快不行了,才叫人停下。有人见张仪实在可怜,将他送回家里。他的妻子见他给打成如此模样,心疼地直哭,说:“老实在家种地,怎么会受这种罪?”张仪这时气息奄奄,声音微弱地问:“你来看看,我的舌头没被打掉吧?”他妻子哭笑不得地说:“你这打不死的东西,伤这么重你还开玩笑。鞭子抽在你身上,还能把嘴里的舌头打掉?”张仪笑对妻子说:“舌头还在嘴里就好。只要舌头还在我就什么都不怕。”

苏秦已然说服了赵王,从而使诸侯国相互缔约,合纵相亲。苏秦代表燕文公先后去了赵、韩、魏、齐、楚等国,用“合纵”游说各国国君,得到了他们的赞同。于是,苏秦准备再回到赵国去确定结盟的事情。当他路过洛阳时各诸侯都派了使者送行,他的车队竟排出了二十里之外,只见车队旌旗招展,护送的武士前遮后拥,好不威风,连周显王听说苏秦来到都派人至郊外迎接。苏秦衣锦还乡,真是今非昔比了。苏秦到了赵国,赵国国君封他为武安君,并派使节约会齐、楚、韩、魏、燕五国国君,都到洹水(河流名,今河南北部)之上相会,拜告天地,歃血结盟,约定共抗强秦,一国被攻,五国去救;谁若背叛盟约,五国共同攻击它。会上,六国国君共同封苏秦为“纵约长”,兼任六国国相之职,总辖六国军马。然而苏秦害怕秦国攻打诸侯国,使盟约失败,心中琢磨没有适合出使秦国的人,于是派人暗中劝张仪说:“你起初时与苏秦友善,现在芳秦已经有了权力,你为什么不去找他,以求实现你的志向?”张仪于是到了赵国,请求拜谒苏秦。苏秦于是告诫门下之人不要替他通报,又让他几天不准离开。然后苏秦才见张仪,让张仪坐在堂下,赐给他仆人侍妾吃的食物,并且多次责备张仪说:“凭你的才能,却自己让自己困窘到这种地步,我难道不能一说就让你富贵吗,只是你不值得任用。”把他辞了出去。张仪来的时候,自认为与苏秦是老相识,能求得好处,没想到反而受侮辱,很愤怒,考虑到诸侯国中没有一个可以奉事的,只有秦国能让赵国吃苦头,于是就到了秦国。苏秦然后告诉他的门客说:“张仪,是天下的贤能之士,我比不上他。现在我侥幸先被任用,但是能够掌握秦国权柄的,只有张仪。但是张仪很穷,没有机会去见秦王。我怕他安于蝇头小利而不去实现自己的志向,所以把他招来,并且侮辱他,以激励他的意志。你替我暗中照顾他。”于是告诉赵王,准备了金币车马,派人暗中跟随张仪,与他同住一个旅店,慢慢接近他,送给他车马金钱,张仪想用什么,就取来给他,但不告诉他是谁提供的。张仪就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张仪拜见秦惠王,把他的“连横”之说给秦王一讲。秦惠王正为没留住苏秦,让他办成了“合纵”大事,心中十分后悔,此时对张仪的策略非常赞赏,便拜他做了相国。

于是,苏秦的门客便告辞了。张仪说:“由于依靠了你,我才得以如此显达。刚刚要报答你的恩德,你为什么便要离开呢?”门客说:“不是我了解你,了解你的是苏秦先生。苏秦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从而破坏了“合纵之约”,认为除你之外没有人能掌握秦国的权柄,因此故意激怒你,派我暗中给你资助,这都是苏秦先生的计谋。现在你已被重用,请让我回去报告。”张仪说:“唉,这都是我所知道的手段,我却不能想到,我确实是比不上苏秦先生!我现在又是刚被任用,怎么能去谋取赵国呢?替我感谢苏秦先生,在苏秦先生在赵国当政时,我敢说什么呢?况且有苏秦先生在,我即使想这么做,又哪里能做得到呢?”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人们已耳熟能详,在此重温一下,对于萧何的识人才能当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

鸿门之宴后不久,项羽率领军队驻入咸阳。项羽进入咸阳后,先将秦朝降帝子婴处死,还杀了很多秦国的贵族、官吏。他放纵楚军兵士,掳掠了无数金银财宝和妇女,然后离开咸阳东归。撤兵之前,项羽命兵士放火将阿房宫烧毁,大火持续了三个月才熄灭。项羽所做的事情,令秦人大失所望。人们将项羽与刘邦相比,认为项羽野蛮残暴与秦没什么不同,而刘邦仁慈宽厚是位好君王。所以,他们倒希望让刘邦来做新王朝的统治者。

在当时,刘邦的实力比不上项羽,只有项羽能够发号施令。但项羽想自立为王,便不能不先封别人做王。他将刘邦封为汉王,将秦朝的降将章邯、董翳、司马欣三人分别封为雍王、翟王和塞王;同时还将一些义军的将领和六国旧贵族也都封了王,各种王位总共封了十八个。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统治原秦朝九个郡的地方,定都于彭城。项羽大举分封,违背了人民的愿望,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导致了他后来的彻底失败。

刘邦作为汉王,他的封地只统辖着汉中郡和巴蜀等四十一个县,地方相当偏僻,不利于向外发展势力。刘邦想要与项羽一争高下,可是实力相差太远。萧何又再三拦阻,叫刘邦千万不可以硬拼,而要蓄积力量,待机而动。

张良这时要回韩国老家去。他临行前劝刘邦要有耐心,不要急躁,要设法蒙蔽住项羽,暗地里准备力量,以便出其不意,一举战胜项羽,夺取江山。他教给刘邦蒙蔽项羽的办法是:在去汉中封地的路上,一路走一路公开地烧掉从关中通向汉中的栈道,向项羽表示汉王没有再回关中的想法,不会向东去和西楚争夺地盘。接着则在汉中和巴蜀训练军队,积极准备回师东进。

跟随刘邦的士兵并不理解这个行动,他们见栈道被烧毁,以为回乡无望,都感到十分悲伤。部队里有人整天唱着家乡的民歌,表达怀乡的愁绪,有的兵士干脆开小差。有个担任治粟都尉的韩信,也不辞而别,悄悄地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