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当代科技简明教程
38233400000047

第47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2)

第二,可持续性原则。在当代,人们使用“可持续性”一词,用以评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但对不同国家和不同利益需求的人来说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可持续性足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时能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它显然含有在长时间内保护和养育的意思。

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资源与环境就无从谈起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根据可持续性的条件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态可能的范围内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这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

布伦特兰在论述可持续发展“需求”内涵的同时,还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因为,没有限制也就不可能持续。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耗竭速率应考虑资源的临界性”,“可持续发腱不应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自然系统:大气、水、土壤、生物……”,“发展”一旦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发展”本身也就衰退了。所以,可持续性原则的核心是指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

根据可持续性原则,不是不要经济增长,而是要鼓励经济增长,因为它是国家实力和社会财富的体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因此,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保持地球生态的完整性,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可再生资源,使人类的发展保持在地球承载能力之内。

可持续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世界上大多数人口仍然处于半贫困或贫困状态。可持续发展必须与解决大多数人口的贫困联系在一起。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与不发达是造成资源与环境恶化的基本原因之一。只有消除贫困,才能构筑起保护和建设环境的能力。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发展的具体目标也各不相同,但发展的内涵均应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并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

总之,可持续性原则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它们之间互相关联而不可分割。孤立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经济崩溃;孤立追求生态持续不能遏制全球环境的衰退。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的应该是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第三,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持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并且,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言中写道:“今天我们最紧迫的任务也许是要说服各国认识回到多边主义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共同的认识和共同的责任感,这是这个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共同性原则同样反映在《里约宣言》之中:“致力于达成既尊重所有各方的利益,又保护全球环境与发展体系的国际协定,认识到我们的家园——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可见,从广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在环境与发展问题上达成共识并付诸于行动。如果每个人在考虑和安排自己的行动时,都能考虑到这一行动对其他人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真诚地按“共同性”原则办事,那么人类内部及人类与自然之间就能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能够实现。

在当今世界的利益分配格局中,民族、地区或国家集团的利益相冲突的程度是相当大的,甚至是敌对状态的不可调和的冲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两大意识形态领域的国家集团的利益冲突、各种民族之间的宗教文化价值观引起的利益冲突等等,其差异之巨,局部地区似乎只有兵戎相见,以战争的方式来论个是非曲直。

但是,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无论是信奉何种宗教教义的国家和民族,都不约而同地有一个非常一致的共同利益,那就是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国家、民族、集团或地区的个别利益应当服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负有主要责任,要起带头作用,应当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置于民族、国家、集团的个别利益之上,使之有利于全球安全和全人类共同利益。

世界各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目标却是基本相同的。世界各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具体政策和具体实施步骤可能是不同的,但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体现的公平性、持续性及共同性原则是大同小异的。由于全球性问题的产生与发展,使世界上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集团的利益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与互相依赖的整体。因此,我们就必须承认全人类确实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因此,就全人类共同利益的发展观、价值观、伦理观来看,主张公平分配,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的共同利益观是相同的,超越了国家、民族、宗教和意识形态的;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的持续经济增长,在当今全球经济逐步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也是取得了各国共识的;主张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改变传统的对大自然只取不予的观念,谋求新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的也是共同的。

维护这种全球人类的共同利益,确保地球的整体性,才能真正实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需要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第三节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

及其基本原则

一、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

“中国21世纪议程”,已于1994年3月25日******第16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该文件阐明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它将成为中国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纲领性文件。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人口剧增、粮食短缺、能源紧张、资源过度消耗,以及诸如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毒有害废弃物越境转移等全球环境问题不断加剧,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威胁。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反省自己所走过的历程,认识到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努力寻求一条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即持续发展的道路。

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一系列重要文件,都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想。尤其是《21世纪议程》,是世界各国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个共同行动准则,它反映了实现全球持续发展战略日标,在环境与发展领域广泛开展合作的全球共识和最高级别的政治承诺。作为大会后续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联合国要求世界各国以全球《21世纪议程》为指导原则,制定本国的持续发展国家战略,并逐步付诸实施。

里约热内卢会议之后,联合国成立了持续发展委员会,协调各国执行《21世纪议程》的行动;同时还设立了“21世纪能力建设基金”,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必要的财政资源,增强其加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中国政府十分重视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取得的成果,1992年7月决定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制定和实施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即《中国21世纪议程》。随后,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拟定详细的编写大纲,以及各部门具体分工协调和工作计划。经过52个部门和群众团体、300多位专家和管理人员一年时间的共同努力,首先完成了40章,180个方案领域的《中国21世纪议程》,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纲要》,更加突出地反映了中国的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是一个拥有近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和技术都不很发达,目前正面临着全国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的双重任务。

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对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另外,中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是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成功与否,对全球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制定和实施《中国21世纪议程》,不仅体现了中国政府深知自己在全球持续发展进程中的责任和作用,也体现了中国政府热切希望在这一领域能进一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合作,以便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为人类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中国21世纪议程的制定原则

(1)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的《里约热内卢宣言》及《21世纪议程》为指南,从中国国情出发,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效、和谐、持续发展之路。

(2)着眼于能力建设,观念的转变和过程的调控,强调社会的参与和自身造血功能的培育。

(3)从环境与发展的整体关系出发,打破部门间的分割与限制,通过各部门的发展与环境、资源相互联系,以及政策、法规的建立、协调行动,推动持续发展的进程。

(4)在确定行动计划的优先顺序时,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方法,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技术,重大社会经济环境问题的减缓措施,以及对中国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的超前性项目作为构筑中国21世纪持续发展行动框架的基本要素。

(5)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合作行动结合起来,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争取国际资助。

第四节中国可持续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即通过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以提高效益、节约自然资源、减少废物排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切实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子孙后代发展所需的资源。社会发展主要是保持适度人口和改善社会服务体系(卫生、教育、福利保险、防灾救灾),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消除贫困等。

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而自然资源是寓于生态环境之中的。因此,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是保证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保护环境免遭破坏和污染,特别是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的重要途径。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和任务

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目标是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要和提供全体人民足够的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为此必须保持足够的经济增长水平并逐步改善增长的质量。这是增强目前和将来满足人类需要和愿望能力和潜力的一个主要途径。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一定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不至于下降,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并最终战胜贫困的挑战。当然,这种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发展本身也应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的物质保证。

江****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奋斗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体现在经济、政治、思想和文化等方面,同时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一)寸持续发展的科技发展目标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加速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十五”期间,我国可持续发展科技的发展目标是:突破一批人口、资源、环境领域的重大关键技术,初步具备以自主创新为主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能力;建立一批可持续发展技术示范基地、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新兴产业;初步建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科研和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我国可持续发展决策的科技水平与决策能力。

我国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到2010年的总目标是:建成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具备以自主创新为主解决可持续发展重大问题的科技能力;建立和完善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技术标准与产业技术体系;形成高素质、结构合理的科研和管理队伍;全面推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支撑。

(二)主要任务

根据当前以及未来十年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要求,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纲要》确立的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科技工作重点围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相关科技活动,以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科技的主要任务包括六个方面:

1.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

2.集中研究开发一批对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提高可持续发展技术水平和能力;

3.加强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技示范工作,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

4.加强基础研究和基础性工作,提高可持续发展科技能力建设;

5.加速可持续发展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6.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

1.加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决策服务为了实现党的******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围绕未来十年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为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逐步深入,国际和国内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遇到的决策问题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人们开始意识到,以往的经验型决策已远不能适应现代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要。要保障决策正确,决策者不仅要依靠本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依靠领导层群体的经验和智慧,而且还要依靠专门机构、各行各业专业学者,依靠各种现代智囊机构,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开展战略和对策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九五”期间,针对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莺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的战略研究,提高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在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我国参与的方案、原则和对策,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针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技术发展对策,为我国的宏观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由水利部等部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西部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研究”,解决了西北重点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用水等重大问题,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由中医药管理局等部门完成的,“中药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完成的“典型城市汽车排放污染控制示范研究”,提出了汽车污染综合控制对策,为城市控制机动车提供了有力支持。各地、各部门开展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地方和行业21世纪议程及实施行动计划,促进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包括国家、区域和地方层次;在内容方面包括可持续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宏观经济政策,优先发展领域,指标体系,技术发展战略、技术标准、技术政策等。根据目前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重点开展的战略研究包括水资源、矿产资源和粮食安全保障战略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区域发展和消除贫困、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以及应对经济全球化;人口控制、人口素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资源合理利用,减灾防灾;生态保护、环境保护、全球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