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此时继续扩大空调生产规模,把春兰建成世界最大的空调生产基地也是非常有可能的。但是,春兰决策者没有这样做,他们发现,我国家电企业大多产品结构单一,总体生产规模偏,整体实力不强,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从世界范围看,家电行业已是一个夕阳行业,家电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都面临着“增长的痛苦”。如果把单一的产品做得太大,搞垄断经营,既不现实,也不利于行业发展,春兰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开拓新的领域,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基于这样的认识,自1992年起,春兰将生产空调器获得的工业利润大量转向新的产业和新的行业,先后进军摩托车、洗衣机、卡车、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电子信息、投资贸易等领域,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产品多元化经营的格局。
春兰构建多元化平台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摩托车。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摩托车行业竞争十分激烈,市场供给已大大超出市场需求。然而,春兰决策者经市场调研发现,当时国内的摩托车生产厂家千军万马都在往中低档摩托车市场上挤,而高档摩托车由于种种原因几乎无人关心,中国的高档摩托车市场基本上处于有求无供的局面。于是,春兰就把其生产的摩托车定位在“高档”这个目标市场上。1994年,经过充分技术准备的春兰,成功制造出125cc“虎”、“豹”系列双缸四冲程高档摩托车,该款车型在当年生产了10万辆,销售一空。此后春兰将摩托车产品扩展为12大系列236个品种;排量从125cc扩展到250:;发动机从双缸发展为四缸,风冷发展到水冷,同时,发动机以及整车大批量出口欧、美、亚、非等国际市场…一个以高档车型为主的春兰摩托车产业终于形成,“春兰”品牌除空调外又增了一层内涵。十年倏然而过,今天的消费者在评价国内摩托车质量时,仍然非常推崇春兰生产的高档摩托车,认为它代表了国产摩托车最高水平,是国产摩托车的佼佼者。
上摩托车项目对春兰来说并不仅仅是想建立一个产业,实际上它只是春兰准备实施另一个大项目的一次“练笔”——为制造春兰汽车作铺垫。1997年,春兰正式收购了南京东风汽车制造厂,并组建了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出人意料的是,春兰进入汽车行业后,定下的产品不是利润似乎很高的轿车,而是在一般人看来没多大“油水”的卡车。面对来自各方面的疑问,春兰的诠释:一是春兰主要生产的是5吨左右的中型卡车,在这一领域国外对手的竞争态势对春兰的威胁不大,因为卡车消费市场与轿车市场正好相反:国外轿车比国内便宜,但国外的卡车比国内昂贵,国外与春兰卡车同一级别的车要卖到50万元左右,比春兰卡车预订售价贵一倍多;二是卡车制造的效益规模远比轿车低,轿车制造业能够带来规模效应的理想产量是100万台,而卡车到20万台的规模就可以产生很好的效益;三是卡车的投资小,新建一条中卡生产线投入约需15个亿,而轿车一般都需几十亿。2001年2月,春兰卡车终于驶向了市场,这是几乎让所有人眼前一亮的新一代卡车:外观气派、时尚,配置高档、先进,最显著的是驾驶室全部采用了轿车的豪华饰件,打破了普通卡车几十年一贯制的“简、露、透”现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卡车“轿车化”。随后,春兰召开全国性的汽车订货会,并在会上一口气推出了包括长轴距载货汽车、厢式载货汽车、牵引汽车、自卸汽车等四大系列16个品种。一时间,春兰卡车声名鹊起。2000年6月,在没有花费大量广告费用的情况下,春兰卡车迅速面市,同年10月份,就冲上国内卡车销售榜的前3名,到2002年已经进人行业前3名,一年收获了2亿元的利润。
春兰的汽车制造业显然是陶建幸多元化策略最重要的一枚棋子。春兰仅仅依赖彩电、冰箱等产品的横向发展,即使做到极限,也区区不过几十亿,这与春兰号称要做到数百亿元的规模相距甚远,相形之下,汽车的发展空间却是有目共睹。
春兰一只脚跨进汽车业的同时,另一只脚又踏人了新能源业。2002年9月,春兰在北京宣布历经8年攻关的高能动力镍氢电池已研制成功,并实现了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该电池现已初步应用于自己生产的电动自行车。春兰引进数百名专业人才,依靠开放式科研平台,先后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数十位博士、专家进行课题攻关,并不惜花费巨资购入国内唯一的“超宽量程智能化电池自动检测系统”、全国仅2台的“x射线衍射仪xRD”等大型国际一流、国内屈指可数的仪器设备。与此同时,自行研究出一整套先进的配方、结构、生产工艺及生产设备,并获得一系列专利,拥有了40多项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率先通过国家经贸委专家委员会鉴定的20Ah高能动力镍氖电池,综合性能指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同类产品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其体积能量比等一些关键指标还远远超过世界发达国家产品水平。
目前,春兰20Ah的高能电池已全面转入产业化,该电池以无污染、免维护、寿命长、充放电迅速、使用温度范围宽等优点,被称为“绿色能源”。用高能动力镍氢电池装配的春兰电动自行车,一次充电最高可行驶80公里,循环充电最多可达600次,此外,20AH以上至100AH系列大容量动力型高能镍氢电池也相继研制成功,并获国家“863”科研资金支持,春兰新能源产业正随着电池及电动车产销量的持续提升,而凸显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从一个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县办集体小厂到如今年产值180亿元的企业集团;从一个单一的空调生产企业成为在家电、汽车以及新能源等多个产业领域中颇有建树的多元化公司,在家电行业利润越来越薄的今天,江苏春兰集团的成功无疑将成为国内家电企业的样板与标杆,而更应该为人所称颂的是春兰的远见和胆识——这个已经坐上国内空调业老大宝座的企业,在事业如日中天时进行了跨行业调整,顶着潮水般的质疑与批评,在不断创新中用10年时问成功转型。
到目前为止,春兰师从美国GE,设计了一个传统产业、现代产业和未来产业三级递进的产业发展格局,互为犄角。即以家电为主的第一支柱产业,以卡车为主的第二支柱产业,第二是以镍氢电池为基础的新能源产业。
从单一生产家电产品到生产摩托车、卡车,再到研制高能动力镍氢电池、燃料电池以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率先突破传统意义上家电行业圈的春兰,现已进入与跨国公司发展相一致的多元化领域,并已将其家电等传统产业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市场等,与其刚刚崛起的汽车、新能源等现代和未来产业相互融合、共同推进,以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为目标,建起不是“同心圆”的产业集群,使多元化经营成为推动其各方面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而这种多元化也使春兰避开了竞争激烈的空调行业低潮,走上了健康发展的新路子。
【感悟中华商魂】
对一个企业来说,其经营策略中必须有一条就是“唯一永恒的是变”,没有一样事情会无止境地好,没有一个行业或业务能一直好下去。根据产业经济学的观点,一个行业(行业)的发展都要经历培育期、发展期、高峰期、衰退期四个时期,而其中由高峰期向衰退期的转变时间相对较短,很多成名已久的大企业就是由于没有处理好这种转变而走向衰弱。
春兰的产业转型曾经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特别是在空调行业还处在高峰期的时候,放弃正如日中天的主业,将巨额资金投入到一时看不到收益的项目中,但是,随着空调行业逐渐进入成熟期,春兰的这种提早转型的做法逐渐显露出其正确性,特别是其大力发展的新能源业务,在当前我国能源紧张的背景下,显现出了春兰集团的高瞻远瞩。
从春兰的成功我们看到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不应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不应为当前取得的成绩而自满,只有冷静地看待市场,登高望远、居安思危,才有可能使其不断进步,稳步发展。正所谓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或许找不到一块可以永葆无虞的“奶酪”,保有市场只是第一步,发展和变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体坛周报:早下手早主动
《体坛周报》创刊于1988年7月,属湖南省体委机关报,当时5名员工,4开4版,周发行量仅5000份。经过13年的发展,该报由一个小机关报壮大成为发行量居全国第一的体育报纸,周一、周五两期报纸发行量双双超过150万份,周发行量达300万份。这种优异的策成绩与报社长期以来坚持的未雨绸缪、先市场之变化而变得策略有密切的关系。
《体坛周报》的发展之路,是一条艰苦创业之路。创刊时条件极其艰辛,当时整个报社只有3间房,一问电脑室、一间暗室、一间是编辑部与人事行政部门合用的办公室,最大的一间也不过20平方米。报社四、五个人,既当记者又当编辑,还上街卖过报纸,下印刷厂与工人师傅一起对过胶片,到邮局帮助做过报纸分发工作,并经常充当临时搬运工。
自觉走市场之路,是体坛周报成功的突破口。办报者的观念决定一张报纸的宗旨和风格。体坛周报在十几年的摸索中逐步形成了立足读者需求、走市场化之路的办报思路。创刊伊始,该报就在渎者定位、新闻采编上跳出小机关报的圈子,放眼全国乃至全世界“体育迷”这个大市场,紧紧抓住体育迷深为喜爱、特别关注的全国和世界体育盛会做文章。
但是,单纯的依靠市场也不能从全国这么多报纸中脱颖而出,达到今天的高度,只有领市场风气之先,先市场之变化而变,才能冲出困境,独享成功的辉煌。
1995年7月29日,瞿优远从亚特兰大奥运会采访归来,马上雷厉风行地打响扩版战略:改四开8版为四开16版,其中内八版为《足球周刊》。
2000年9月,规模空前的悉尼奥运会。《体坛周报》派出了最强大的采访阵容,规模仅次于中央电视台。派出了9名记者去采访,投入是空前的。《体坛周报》又酝酿了一次令人惊叹的扩版战略,在赢得新闻竞争的同时,从16版扩大到24个版。
经过这两次版面和内容方面的改进,《体坛周报》在国内已经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报刊之一,但是,《体坛周报》的经营者没有自满不前,他们看到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措施,以图《体坛周报》能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充当领头羊的角色。
首先,《体坛周报》对内容的要求更高,在当今“资讯为王”的时代,《体坛周报》能提早认识到这…点,实现了提早布局,从而能获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