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拼搏又能吃苦耐劳的人是定能成功的。
取得成果又能谦虚奋进的人是定能进步的。
我所认识的多次荣获击剑冠军的戴清就是这样一种人。她面庞清秀,皮肤白皙,身材修长,往往在甜润的笑声里流露出蓬勃的朝气。如果她从你面前走过,没有人向你介绍,你不会相信她是全国冠军获得者,她浑身上下丝毫没有那种名星的傲气,她是位单纯、质朴,非常招人喜爱的好姑娘。
1970年6月9日,戴清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父亲是汽车驾驶员,母亲是车站售票员。6岁入和县历阳四小读书。
从小热爱体育活动,由于个头高,少年时代就参加了和县业余篮球队。说来也怪,戴清好像就是奔体育这项事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13岁那年,她父亲开车送三个女孩到合肥参加击剑集训,她也随车去了,本打算是来省城看看的,可压根儿没想到送来参训的三个女孩均未录取,而她却被留下了。因为她年龄小,身材好,被教练一眼就看中了。戴清虽小,但很聪明,并能吃苦耐劳,集训中给教练们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1984年,戴清第二次来到省城,进人省体工队一大队参加击剑训练。这次集训采取淘汰制,凭过硬的本领录选。小戴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顽强拼搏。开始她练的是长剑,和她一起练的小伙伴们出去参加打比赛了,她一个人在队里坚持着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技术很快就上去了。省里看出她是击剑项目上的好苗子,1988年派到国家队带训。她紧紧地抓住这一大好机遇,百倍努力地认真训练。1989年,她在由100多人共同参加的击剑比赛中名列第六。第二年跃入前三名,那不是一年一大步,而是一年几大步地大跨越。1991年,21岁的她,终于用智慧和汗水夺得了全国A级击剑冠军的金牌。面对着那金灿灿的奖牌,戴清虽然舒心地笑了,但她知道这项荣誉的获得仅仅是对祖国对社会作贡献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肩上的压力很重很重。她决心戒骄戒躁、勇往直前,为培育她成长的祖国争光,为哺育她成长的故乡添彩。
戴清是幸福的,父母的厚爱,教练、同事们的教导和帮助,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少儿时代,她由于营养不良造成严重缺碘和贫血,父母节衣缩食为她开“小灶”——想方设法让她每天吃两个鸡蛋。现在看来算不了什么,但那时在他们家算得上奢侈的了。早晨五点半钟要赶到训练场训练,她母亲必须五点前起床为她做饭,然后又陪她踏着晨曦和露水去训练场,送到教练面前,母亲这才匆匆赶往车站上班。那一年,戴清在南京参加全国七运会预赛,父母得知消息后,赶到南京,为不影响孩子的情绪,悄悄地淋着雨,躲在屏障后偷偷地看着女儿那消瘦的身躯,没有上前说一句话,就又悄悄地离去。击剑比赛,无论国内或国际都会碰上左手执剑的选手,对付左撇子,必须掌握特殊技巧。为此,安徽队将仅有的一名有这种特殊技巧的青年名将王骑兵作她陪练。王骑兵甘当人梯,他那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她。特别是有一次,戴清突发胆石症,痛得她大汗淋漓,直不起身来。王骑兵硬是从六楼将她背下送往医院。对这些深情厚谊道声谢是永远永远不够的,她要用优异的成绩作回报。1991年,在吉隆坡亚洲锦标赛场,中国队荣膺女子重剑团体冠军,她是队里的一根顶梁柱。
戴清知道,要提高技艺必须用理论作指导,各方面的素质都要跟得上。于是,她于1992年赴成都体育学院接受系统教育。
上大学也不忘训练,一边在校园里读书,一边在赛场上夺魁,且喜报频传:1992年,参加全国性的多次比赛,排行榜为前三名;1993年,参加第七届全运会时获得团体第四名和个人第四名;1994年代表成都体育学院击剑队打入全国锦标赛(三人组)团体第四名,使成都体育学院在这个项目上取得了最好的成绩。
1996年,戴清怀揣红彤彤的大学毕业证书回到安徽。在第八届全运会上,她仍以顽强的毅力,在赛场上打出了水平。此时的戴清已是27周岁的大姑娘了。她与王骑兵同龄,何时相知相爱,人们搞不清楚。王骑兵原本是安徽男子重剑第一主力,为了集体荣誉甘当她的“剑靶子”,她是不是为这种精神所感动?是不是王骑兵在她患病期间给予的关爱启动了她爱的心扉?是共同的事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是剑尖碰撞出的爱情火花。他们少有花前月下的浪漫色彩,而是把爱深埋在心田。平日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把爱凝聚在那两把银光闪闪的剑上。
尽管他俩相爱了,虽属“大男大女”,但为了事业,为了不辜负党的培养和家乡父老乡亲们的期望,他俩一次又一次推迟早已筹好的婚事。直到2002年,这对三十多岁的年青夫妇才有了爱的结晶,添了个可爱的小宝贝。
戴清不仅有个温馨的家庭,而且事业上也屡屡立功。第八届全运会后,她被提拔为省队教练。2002年,她所带的队员获得全国青年赛冠军和第三名。在另一赛场又获团体第四,2001年第九届全运会上荣获个人第四。
人们不仅要看到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时的鲜花和奖牌,还要看到他们在鲜花、奖牌后面的汗水和泪水。他俩的同事们告诉我,那次由王骑兵背戴清上医院,她出院时的体重由原来的65公斤瘦到58公斤,医生一再交待,至少要休养一个月后才能进训练房,她却置医生的劝告而不顾,仅歇了10天就约王骑兵“真刀真枪”地练起来。久而久之造成腰肌劳损和肩周炎,举剑的手臂一抬起就疼痛难忍,而她却咬着牙坚持训练。训练下来后,检测脉搏,其他队员至少是70次/分,戴清50次/分还达不上,更可怕的是她的尿蛋白出现四个“+”号,全靠服用强效救心丸支撑着。如果没有对事业的执著追求,没有坚强的毅力,那是根本办不到的。虽然戴清一再取得好成绩,但她却一直很少谈自己。如同居里夫人一样,从不把荣誉当回事。采访时索要有关资料,她只是笑着对我说丢了。“能不能介绍点情况”?
“没什么可谈的,很平常”。谦虚的态度、纯真的表情,让人感到由衷的喜欢和难忘。我深信这种精神一但转化给她的队员,一定会上新水平,一定能出新成果。
(原载和县政协编《和县人物》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