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不懂心理学就做不好管理
38814500000010

第10章 用人心理学:以心换心,赢得忠诚(1)

作为一位企业的领导者,他最希望下属能够做到的是什么?忠诚,绝对的忠诚。因为只有忠诚的人,才能够全身心为企业服务;因为只有忠诚的人,才能够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员工的忠诚,对企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提升员工的忠诚度是领导者的一项日常功课。如何赢得员工的绝对忠诚?如何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论语讲“推己及人”,赢得一个人忠诚的心,就必须也用一颗忠诚的心去交换。以心换心,方能真诚相待,荣辱与共。

001.认同效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当我们怀疑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就失去了对他的信任,出于本能就会疏远他,不敢把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处理。而这种感觉是会变化为你的行动表现出来的,所以,被你怀疑的人是能够感觉到你的不信任的。如果一个人不被信任,甚至是被怀疑,那么他便会从心底里产生逆反、消极、怠慢的心理。这种心理也会影响他的行为,消极怠工,做事不认真、不投入,甚至到最后,真的会做出背叛公司、背叛领导的事情。

相反,如果一个领导者,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员工极大的、真诚的信任,亲近他们,靠近他们,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那么员工绝对也能够感受到你的这份信任。这会在心理上极大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他们会觉得,上司把自己当作战友,是对自己的极大信任,因此必然以公司为家,绝对忠诚于公司、领导,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创造效益。

这就是一种认同效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事情往往会朝着我们相信的那个方向发展。既然你选择了这名员工,那么就请相信自己的眼光,相信这名员工是称职的,是忠诚的。如果从一开始,你就对这名员工存有疑虑,那么最好还是请你从一开始就不要任用他,因为,那会浪费你的时间和精力,而他也会因为你的怀疑而影响工作。

聪明的领导者不会每一天都像拿着一个显微镜、一个测谎仪一样,监督着每一位员工。领导者要明确的是,你的目的是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掘员工的潜能,促使他们为公司带来最高的效益。而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工作环境分有形的和无形的两种。有时候,无形的工作氛围更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工作状态。作为领导,必须要学会给员工营造一个自由、信任的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够让员工忠诚地为你所用。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明君都深谙“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道理。开创大唐盛世的唐太宗李世民便有句名言,“为人君者,驱驾英才,推心待士”。这句话的意思是,作为一位君王,就应该善于任用人才,而对待你所任用的人才要推心置腹,信任有加。如果做不到“推心待士”,那又岂能“驱驾英才”?李世民的这一治国经验,正是从前朝隋文帝用人“多疑”的弊端中吸取的教训。“倘君臣相疑,不能备尽肝膈,实为国之大害也”。因此,李世民采取了“洞然不疑”的做法。

对待自己的朋友、属下信任,可能还没有那么难,而李世民的果敢豁达和用人不疑,居然能够表现得更加卓越——他对曾经的疏远者,甚至是昔日的仇人、对手也能够做到“洞然不疑”,这实在让人佩服。

武德年间,李世民收降了刘武周大将尉迟敬德,在这之后不久,尉迟敬德的手下叛逃了。这个时候,就有人向李世民进言,怀疑尉迟敬德迟早也会叛逃。对此,李世民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于是有人就不经过李世民的允许,将尉迟敬德抓了起来,囚禁在军营之中,然后规劝李世民将其杀掉。而李世民的做法却出乎大家的预料——他非但没有杀尉迟敬德,反而让人把他给放了,并且将尉迟敬德请到卧室,用温和的语言安慰他,让尉迟敬德不要生气下属这样无礼的行为,也不必担心自己的安危。

为了表现对于尉迟的信任,李世民临别前还赠送给尉迟敬德大量金银珠宝。尉迟敬德被李世民的言行深深打动,决定誓死效劳,发誓“以身图报”。后来,尉迟敬德果然在李世民打天下的事业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太宗李世民为何能够做到如此豁达?而且还是对待曾经的反叛者。那是因为他慧眼识珠,首先,他知道尉迟敬德是一名英才,绝对能够帮助自己赢得天下。聪明的领导者是绝对惜才如命的,他非常明白人才对功业的重要性。因此,尉迟敬德是李世民必须要笼络的一个人才。而李世民更加聪明的一点,便是他明白既然决定了要任用尉迟敬德,那么就要选择相信尉迟敬德。

这个时候,尉迟敬德也明白,自己曾经反对过李世民,现在投诚之后会遭到许多人的怀疑和猜忌;但是再多的人怀疑,他都可以不在乎,最重要的是李世民是否怀疑自己。显然,李世民选择信任尉迟敬德,对后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励和关怀。李世民的赤诚相对,就像是一剂强心针,给了尉迟敬德信心,所以后者才死心塌地地追随、效劳。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如果对员工总是存有疑虑,那显然是一种负担。员工有那么多,如果每一个都不值得信任,那么每天就只能在怀疑中度过,从而错过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如果你能够选择信任员工,那么每个人便会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你,用积极的工作态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管理心理学启示

想要每一个员工都忠诚于自己,这恐怕是每一个领导者的愿望。很多人会认为,人心很复杂,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至上,我们很难做到相信一个人的忠诚。但是,聪明的领导者知道,信任其实是一种工具,可以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善于信任员工,才能够驾驭人心,做一番大事业。

领导者是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如果你是一个多疑的人,那么员工必然不会死心塌地地对待你。只有你的信任才能将员工凝聚到一起,使之真正成为一个集体。所以,管理的一条法则便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信任的环境将带来巨大的效益和长远的发展。

002.用人不在于如何减少人的短处,而在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

人都有一种填补心理,比如看到一件事物有一些不完美的、残缺的地方时,我们总想要去填充它,弥补它。因此,通常情况下,一名领导看到自己的员工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缺点、短处的时候,会非常焦躁,迫切想要把员工身上的所有缺陷都给补上,然后让大家全都成为他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然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作为一名领导,就不应该去奢望、要求自己的员工能够拥有你想要的所有才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和优势,领导者要做的并不是让员工将他的短处全都补长,而是应该做到充分地发挥员工的长处。

李白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一点都没有错,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而领导之所以可以成为领导,正是因为他能够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然后为我所用。员工身上有缺陷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长处正是领导者所需的,充分挖掘、发挥员工的长处,这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

中国著名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经说过:“夫人之材,各有所宜,虽周孔之材不能偏为人之所为,况其下乎?固当就起所长而用之。”此话对于管理来说犹如醍醐灌顶。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短处,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长处。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应该只把眼光紧盯在员工的短处上,而应该“当就其所长而用之”。否则,你非但不能如愿利用一个人才,还会埋没一个人才。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文韬武略冠绝一时的曹操曾经下过一道求贤令,强调“唯才是举”。在这里,曹操强调的是“才”,是能够为我所用的“才”,这才是领导者最为重要的事情。没有领导者会在招人的时候说“不要有什么什么样缺点的人”,而通常是说“需要什么什么样的人才”。这正是一个领导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美国总统林肯在用人之道上,与曹操“唯才是举”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一名非常有名的将军,名叫格兰特。这个人军事才能过人,但是却有一个大毛病——好酒贪杯。其实,这个缺点对一个军事领导者来说还是有一些影响的。林肯也知道这个缺点不好,不过他更看重格兰特的军事领导才能。所以,最后林肯在众多人的反对声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任用、重用格兰特,并且还笑着对那些反对他的人说:“你们说他有爱喝酒的毛病,我并不知道,如果知道我还要送一箱好酒给他呢!”

就这样,林肯选择忽视格兰特的缺点,去肯定发挥他的长处。果不其然,格兰特上任之后,将他的军事才能充分发挥,迅速扭转了战局。不久,北方军队很快就打败了南方军队,结束了南北战争。

发现别人的长处,利用他人的长处,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考验的是领导者的魄力和眼光。有句话叫作“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财富”,虽然每个人都有短处,但是如果能够把一个人的短处用好了,那同样也是一种本事。

一位纺织厂的刘厂长,就非常善于用人之短。在他的厂子里,小张这个人遇事喜欢钻牛角尖,刘厂长就安排他去当质量检查员;而小李这个人缺点是头脑呆板,于是刘厂长就安排他去做考勤;脾气犟的、争强好胜的就被安排去当攻坚突击队长;办事情婆婆妈妈的被安排去抓劳保;能言善辩的就被安排做公关接待。

不得不说,这位刘厂长是一位极为有智慧的领导。人的短处,如果换个环境,就会成为一种长处。如何定义一个人的长处,没有固定的标准,这靠的是领导的聪慧。变短为长,善用长处,这才是有智慧的管理者。

管理心理学启示

世界上只有混乱的管理,绝没有一无是处的人。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全才,只有适合某项工作岗位的偏才,甚至是怪才。物尽所能,人尽其才,这才是管理的好方法。如果领导只着眼在员工的短板上,而忽略了员工的长处,那么将会严重打击员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即便对方有一百分的才能,最终也只会发挥不到一半。

人人都有缺点,这不是一个领导能够全部改变的事实。花再多的时间去纠结员工的短处,对企业发展来说也是于事无补,并且浪费金钱和精力。而员工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是他的长处。所以,发挥员工所长,是领导者用人的关键。

003.善用比自己强的人,你才能成为巨人

一个人能够做到领导的位置,能力和智慧是不容置疑的。领导、管理者也是经过了无数的历练才走到金字塔的塔尖。站在塔尖的人,往往掌握着巨大的权力,往往拥有巨大的财富,万人敬仰,是无数人的偶像。很多人,费尽心思和力气走到这一步后,往往容易犯一个错误——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认为自己已经是领导了,当然不应该有人比自己更强、更聪明。而这恰恰就是领导者最大的危险。

独木不成林,一棵树无论长得多么枝繁叶茂,也无法抵御一场暴风雨的侵袭。只有众多的树木团结在一起,你保护我,我保护你,才能够抵抗更大的风雨,才能成为一片茂密的森林。作为一个领导,即便你再有才能,一个人也不可能将财务、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的事情都办好。因为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公司的长远发展需要的是团队的力量。真正聪明的领导者,或许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华,但是他却能够将那些拥有才华的,比自己强大许多的人聚拢到自己的身边,为己所用,让这些能人异士帮助自己成为真正强大的巨人。

重用比自己强大的人,承认他人比自己强大,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但是对领导者来说,却没有那么容易。当人做到一定的位置之后,很容易被权位、钱财蒙住了双眼,而这往往会给自己带来致命的打击。

东汉末年,建安五年春,军阀袁绍厉兵秣马、养精蓄锐,准备带领十万大军进攻曹操。袁绍的手下有一谋士,名叫田丰,此人足智多谋,深谋远虑。田丰对当下的局势了然于心,当时曹操的军队刚刚在徐州打了胜仗,部队士气大增,这个时候,万万不可轻敌,轻举妄动。于是田丰向袁绍提出自己的建议:“不如以久持之,待其有隙而后可动也。”

可是袁绍是一个非常刚愎自用的人,他自信于自己领军打仗的能力,瞧不上田丰的纸上谈兵,况且自己坐拥十万大军,岂能就此放过曹操?所以,田丰的话着实激怒了袁绍,袁绍发怒说:“汝等弄文轻武,使我失大义!”一般人要是看到袁绍如此动怒,早就阿谀奉承,自我贬低了。但是田丰没有这么做,继续劝谏袁绍:“若不听臣良言相劝,出师不利。”骄傲自大的袁绍哪里听得了一个手下这般的“恶言”,不分青红皂白,将田丰投入大狱。

田丰入狱之后,袁绍率领着十万大军进攻曹操的军队,结果,士气如虹的曹军在官渡一战中,将袁绍的军队打得是人仰马翻,落花流水。

袁绍大败的消息很快就从前线传到了后方,狱卒知道后,兴高采烈地跑来对田丰说:“与君贺喜!”田丰还不知情,便问:“何喜可贺?”狱卒说:“袁将军大败而归,君必见重矣。”田丰听罢,瘫坐在地,说:“吾今死矣。”狱卒很是纳闷儿:“人皆为君喜,君何言死也?”田丰回答说:“袁将军外宽内忌,不贪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而羞,吾不望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