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将关注点转向了“快乐研究”———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就是多挣钱、多攒钱,那这类研究的结果可有点让你不快了,仅仅有钱似乎并不能让你获得很多快乐。
有一句流行了很久的话:快乐和金钱是没有关系的。延伸的意思是说,快乐和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无关。乍一看,似乎很有道理。我记起恋爱结婚时,物质条件十分简陋,甚至连像样的婚礼都没有,两张床摆在一起就成家了,可是真的很快乐。现在想起来回忆里多是幸福温馨。
“年轻时受穷不是苦,年老了受穷才是苦”。还有一句话是“贫贱夫妻百事哀”。金钱和快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年轻时候虽然穷,还是幸福快乐多,全因是有爱情做底,有年轻做底。因为年轻,有很多的未来可以期待,因为拥有爱情,这期待更是首先指向了物质的追求。
期待,然后得到,既而快乐,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过程。现代人快乐感的减少,不是物质财富增多的直接结果,而是“期待”这一环节常常被省略了,对孩子更是如此。如果是依靠个人的努力而得到,则财富带来的快乐感会更为强烈。
经常为这样的例子感到唏嘘,一些收入不菲的人,诉说自己心中不快乐。他们讲,他们也曾为如今看来很低的工资数而兴奋不已。只是随着工资一级一级攀升,那点兴奋、那点快乐、那点成就感并没有随之共同增长。相反,寡欢、压抑倒是如幽灵一样,纠缠不清。怎么会这样呢?这不是违反常理了吗?他们中有的说是看到周边大款奢侈的生活而心里失衡;有的说赚的虽然比以前多了,但开销却更大,觉得钱总不够,钱包总是空空如也;还有的则是眼前高收入但紧张的状态并非理想的生活。
其实当这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有一部分听众是反感的:这不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吗?一个月几万的收入,还不知足,还抱怨这抱怨那的,叫那些辛辛苦苦一年干到头才多下个万把块血汗钱的人怎么活?其实这些人“吐苦水”倒也未必是矫情,更非间接的炫耀。因为金钱与快乐本来就不一定成正比。换句话说,快乐很多时候并不来自金钱,而是来自一种心态。
这些人的不快乐,大抵出于这几个缘由:贪心不足,什么都想要,什么都想要好的,好了还要更好,没有心满意足的时候;无谓攀比,跟这个人比赚钱,跟那个人比花钱谁阔绰;过分计较,对生活中的、工作上的、利益上的得失看得太重,对别人的意见评价太过敏感,不能释怀等等要说这些道理,他们完全不懂吗?不会。他们很多都是高智商、受过高等教育的被人尊重的精英,他们当然明白那些显而易见的道理:知足常乐;人比人气死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但他们就是无法克服掉心中的那点欲望,望着一山更比一山高,在一条没有尽头的烦恼路上执拗前行着;豪宅,香车,一身名牌,只能满足一时的虚荣,维持一阵的快感,然后继续被迷惘笼罩,内心挣扎依旧。
诚然,人活在这个花花世界,周遭环境绝不是真空,也不可能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超凡脱俗、心如止水、看透一切名利争斗,潇洒如活神仙。身不由己成了既无奈又冠冕堂皇的借口。于是郁闷便也成了不可逃遁的结局。面对心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欲望杂念,要么战胜它驾驭它,找寻到快乐,而这个快乐必定源源不断清澈纯美;要么被它战胜,被它控制被它驱使,在烦恼、痛苦的深渊中,深深陷入不能自拔。这就像那句著名的话: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借口可以,倘若借口之下依然不快乐,借口又何必?
不过,很多人还没到非此即彼的两极程度。他们会攀比,会虚荣,会逐利,会对生活、对内心的欲望作妥协。同时在此过程中,也会在一些时间、一些场合,适当自我安慰、自我解脱。就算目的达不到,也会做退后思量;就算比不上人家,也会一笑置之。谁都不愿意老在压抑中被煎熬着。只有个别人,为了一个目标,也不管这个目标切合不切合实际,有没有道理,反正是不择手段,非实现不可,纵头撞南墙也在所不惜。
什么最珍贵,什么才是我们值得去付出和创造的。挣钱是为了快乐。如果挣到了钱却丢失了快乐,那拼命挣钱就失去了意义。
说到底,当钱到一定程度后,多一点少一点钱与心情是否愉悦,关系已经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了。钱多一些未必快乐就多一些。不仅不多,有时反而会减少。怎么讲?有句话叫“赤脚的不怕穿鞋的”。意思是一无所有者做事无牵无挂,倒能不顾一切有冲劲有魄力;有了一定成绩、实力的,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束手束脚,既想要再进一步,更担心已经拥有的会否失去。那些有了钱的,想要更多的钱,又怕一不小心已经躺在钱包里的钱流失掉,这样两难境地,不是为钱所困所累了吗?爬得越高,摔得越疼。他们整天提防着摔下来,提防着摔得粉身碎骨。他们不是与快乐绝缘了吗?而事实上,就算有人真能做到“千金散尽还复来”那样潇洒,对他来说,或多或少的财富的确是对心情没多大影响的。
所以说,钱只需一定程度就够了。这个“程度”是多少?不会太高,有饭能填饱肚子,有衣服能温暖身体,有一间房子能挡风遮雨,可矣。要再奢侈一点,将这个标准略作提高,就是能有一点闲钱买一两本书观读,怡情养性,这难道不是一种快乐吗。
快 乐 小 站
金钱与快乐并不成正比,仅仅有钱似乎并不能让你获得很多快乐。从报告结果看,那些收入较高的人并不更快乐,相反,他们更有可能说自己感到忧虑或愤怒。
小方法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