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大脑探秘
39292200000060

第60章 扬长避短

家长对孩子进行扬长补短,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画面。因为孩子的长与短也是在发展和变化的。

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家长要爱惜孩子的好奇心,并且经常引导和启发孩子,刺激孩子的大脑积极思维,达到提高智力的目的。

培养孩子好问的好习惯

问题来自于头脑中的疑虑。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等原因,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头脑中有许多的问号,所以频频向家长提问。家长应该耐心地给孩子解答,但有的家长极不耐烦地责怪孩子多事,家长不知这样做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学幼苗,是在暗示孩子别想问题。

培养孩子大胆实践的好习惯有的家长要问:怎样才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引导他积极思维呢?途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条是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大胆的实践。儿童的实践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直接参与其他孩子的游戏活动、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各种知识。玩能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第二种实践是指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学习他人已有成果的活动,如听课、读书、看电视等等。对孩子来讲,两种实践活动互相补充,缺一不可。通过实践,孩子可以获取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发现“疑问”,促使他积极思考。

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是启迪孩子思维的最

基本途径。观察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发明了蒸汽机。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现象。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当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思索。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查阅工具书或资料寻找答案,告诉他这个问题可通过查字典、查百科全书、查辞海、查资料等等书目解决。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

家长这样做既可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探究心理,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孩子学习方法,使他终身受益。

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强,那就要培养孩子解决问题要有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培养孩子善于批判的好习惯这里的批判不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批判,而是一种批判思维,也就是对某一种理论、观点敢说不,敢提出质疑,不相信权威。这种思维既需要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

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好习惯联想和想象是孩子思维的翅膀,联想、想象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右脑开发的水平。右脑开发得好,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突出,而且富有创造力。

有些家长很注意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开发,培养孩子对音乐、美术、语言等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这些无疑有助于孩子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开发。

好胜是自觉的扬长

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自尊心和自信心逐步建立起来,家长常听到孩子这样的话:“让我自己来,我会做好的。”自尊心、自信心表现在活动中就是处处好强、好胜。如走路要走在前面,吃饭要争第一,下棋渴望获胜等等。实际上,这是孩子相信自己价值和力量并渴求获得证明和肯定的典型表现。这种心理品质是极重要的,它对人一生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3种内驱力引起动机,其中之一就是好胜的内驱力引起成就欲望,它是人进行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内部力量。所以,从小培养并引导孩子的好胜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成功和满足的体验是形成自尊感和自信心的基础。但同时必须使其明白,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通过努力学习,掌握到比别人更过硬的本领,而靠哭闹是行不通的。如班上即将进行讲故事比赛,家长就应与孩子一起精心准备,耐心地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及时表扬优点并指出不足,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刻苦练习必会有丰硕的成果。孩子今后自然会养成严以律己的良好竞争心理,成功感、好胜心也得到满足,最终会形成促其上进的良性循环。

对于能力较弱的孩子,家长更应用心引导,多让孩子自己进行纵向的比较。在游戏中鼓励孩子多学多练,及时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其自信心。还可以采取扬长补短的措施,让孩子通过好好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满足其在同龄伙伴间的好胜心理,从而能从容地面对竞争并敢于竞争。

自卑是孩子扬长的天敌

产生自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父母不和、离异,在其心理上蒙上阴影;学习成绩差,时时感到低人一等;曾犯过错误或有过失,当众被批评或被处分,感到“抬不起头”、“这下完了”,因而自暴自弃;学习方面的压力太大,造成经常性的心理紧张和情绪焦虑;家长盲目将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相比,鄙视地看待自己孩子的缺点,当面责难,使孩子自感处处不如人,背上沉重的包袱;单纯用分数这把“尺子”衡量孩子,使有潜在才能而又一时没考好的孩子灰心丧气。这些原因导致孩子自卑,表现出郁郁寡欢、内疚、忧伤、失望等消极情绪。有的孩子甚至于脆逃学,“破罐子破摔”。这种病态心理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如何指导孩子战胜自卑呢?

第一,要让孩子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是踏上成功的第一阶梯”。为重塑孩子的信心,可以从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人手,尽量发挥他的特长和才能。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成功把握较大的事情,使他通过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己有做好事情的潜能。

第二,鼓励孩子的上进心。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老一辈革命家和科学家奋斗故事的书籍,激发其上进心;要注意发现和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大力鼓励,使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多方面的情趣。自尊心是一种个人要求受到社会、集体尊重的感情,是孩子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之一。家长可采用赞许、表扬、鼓励、给予信任、委托等措施,在孩子心中点燃起自尊心的火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办的“高尔基工学团”,为进人工学团的少年违法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他们身上的脏旧衣服付之一炬,换上崭新的学校制服;第二件事是当着少年犯的面,销毁他们所有的前科记录。这两件事是对经历了严重摧残和屈辱生活的少年犯的人格尊重。这个学校改造了3000多名流浪儿,使其中很多人成了英雄、劳模、教师。要孩子战胜自卑心理,首先就要尊重孩子。

第四,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家长在评价孩子时,不要单看考试成绩,还要看孩子所做的努力。家长应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要针对其特长、爱好进行培养教育,使其发挥长处,进而鼓励他全面发展。

第五,指导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家长要引导孩子既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又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足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从而克服自卑感。

第六,指导孩子学会正确补偿自己。一是以“勤”补“拙”。

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上小学时,因成绩不好而没有拿到毕业证书,只拿到了修业证明,数学也是通过补考才及格的。

他觉悟到:既然自己资质不强,就应该多用点时间来学习。此后,别人学一小时,他就学两小时。坚持不懈,勤学苦练,终于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二是扬长补短。许多有成就的人,他们没有把缺陷当包袱,而把缺陷作为激励自己的力量。例如,法国国王拿破仑因为身体矮小,而立志要在军事上获得辉煌成就。家长要正确指导孩子像这些名人一样,学会补偿自己,战胜自卑,放下包袱,立志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