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讲《庄子》寓言“轮扁斫轮”
大道无法相传,只能每个人亲自摸索。
斫轮有道
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桓公曰:“寡人读书,轮人安得议乎?有说则可,无说则死!”轮扁曰:“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斫轮,徐则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庄子·天道》)
庄子说: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做车轮。
轮扁问桓公:“你读的是什么书?”
齐桓公说:“是圣人的书。”
轮扁说:“圣人还在吗?”
桓公说:“圣人已经死了。”
轮扁说:“那么你所读的书,便是古人的糟粕了!”
齐桓公说:“制作车轮的人怎么能随便议论本王。若说得出道理还可以,若说不出道理,便处你以死刑。”
轮扁说:“我斫削木轮,慢了就松滑而不坚固,快了就涩滞而难以人木’,不慢不快,得心应手,口里虽然不能说出,但技巧存在其间,我的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继承这一奥妙的技巧,所以70岁还在斫削车轮。古时候的人和他们不可言传的道理已经死去,国君所读的书,就是古人的糟粕啊。”
齐桓公觉得轮扁说得很有道理。
道理是摸出来的
轮扁是制轮高手,当然也是做事高手。
轮扁与庖丁,可谓双绝。
庖丁解牛,目无全牛。
轮扁制轮,视圆为方。
在轮扁眼中,车轮是方方正正的,有边有角,因此他可以把握得稳,用斧不偏,用锤不废,钉钉入木,使角生紧。
轮扁一日复一日制轮,手感先于心感,手比心更快。这些诀窍。在他已成条件反射,在他人当然茫然不知。
凡事要亲自为之,一切都要有手感。手感,手感,东西没到手怎有真正的感觉?
因此大道无法相传,只能每个人亲自摸索。
轮扁说齐桓公看的书全是古人糟粕,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