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诸葛”,借俗谚“三个臭皮匠,抵得一个诸葛亮”,用以切新郎皮匠的身份。“夷吾”,指春秋时齐国大夫管仲,这里是借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户,而伯氏没齿(终身)无怨言的事,表达双方心愿。“茶热”,则是切合新娘卖茶女的身份。“华阳楼”与“松风阁”,借沪上谚语“松风阁轧姘头,华阳楼坼姘头”来调侃。下联“甲乙堂”,出自《笑林》:有兄弟二人,一个是皮匠,一个是铁匠。某人赠以匾额曰“甲乙堂”,取其象形。这里切新郎的身份。“茗客”、“堂倌”二语,既切新娘身份,又切举行婚礼的场所茶馆。“安垲第”与“哈同园”,为当时上海著名建筑安垲宅第、哈同花园。
另一副对联说:
早谙足下工夫,喜恰逢元夜风光,好结同心到老
别有个中滋味,试领略一壶春色,定教没齿难忘
“足下工夫”、“一壶春色”,分别切合双方身份;“元夜”,则切合举行婚礼的时间正月十五。
另一副对联是:
看今朝花烛明时,更恰逢天上初生一轮月,月影团团,疑君有补天填海之能,修成圆镜
料是夜绣衾展后,似微闻牙根低度几声莺,莺啼呖呖,喜卿来煮茗卖茶之地,润透娇喉
上联既切结婚之时(正月十五),又切新郎身份(皮匠),由“一轮月”而“圆镜”,联想丰富;下联既切结婚之地(茶馆),又切新娘身份(卖茶女)。“补天填海”与“煮茗卖茶”,内容既恰切,对仗又工稳。
又一副对联是:
夫婿本多情,看今朝茶社人来,婚结自由,革命英雄岂皮相
家庭享幸福,喜此夕星桥锁启,灯张不夜,牙床锦帐贺针神
巧妙地运用“自由”、“革命”等新词,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皮相”,只从表面看,不深入。“针神”,三国魏女子薛夜来及秦朗的母亲善制衣,被人称为“针神”。
各联均有思致,并都切题,被誉为“诸联中上乘”之作。但以社会地位低下的人为嘲笑对象,不免失之忠厚。
乞丐善对得佳人
从前,某地有个叫高三星的财产,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微感遗憾的是家中无子,只生了一个女儿。高三星重金聘请名师,教女儿读书识字、弹琴绘画。高小姐聪明伶俐,又肯下功夫,几年时间过去,琴棋书画,无所不能,使得父亲高三星也感到十分快慰。
眼看高小姐到了婚嫁年龄,求婚的、说媒的纷纷找上门来,但小姐一概予以回绝。原来,她早已拿定主意,一定要自己当面出联征对,选择如意郎君。高财主无法,只得顺从自己的千金。
于是,高家在三星堂前搭建彩楼,让小姐在珠帘内出对招亲。其实,高小姐事先心里也没底儿,但事已至此,只好将计就计吧。她心里想着:不知今生此身属谁?想到这里,她随口出句道:
红白未分,看处不知南北
因为句中含“红白”两种颜色、“南北”两个方位词,并不易对。所以前来应对的、看热闹的,虽不乏饱读诗书之士,却很长时间无人对出。
眼看日已近午,高家人上上下下都很着急。这时,人群中挤来一个乞丐,想着这个地方能讨来饭吃,便开口说:
青黄不接,特来讨点东西
恰巧以“青黄”对“红白”、以“东西”对“南北”,不但词义对,而且声律也谐。
高小姐心想: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此人有如此才华,他日不可限量,我不能错过这桩姻缘。于是,请父亲把他接入大厅。小姐从彩楼下来,又试一联:
三星堂上,站着亲亲友友
乞丐见自己被领到这个地方,正不知所措,听到小姐的话,忙开口道:
十字廊前,喊声奶奶爹爹
仍然是讨饭的口吻。巧的是,“十”与“三”数字相对,“上”与“前”方位词相对,“奶奶爹爹”与“亲亲友友”叠词相对,都非常贴切。高家上下及亲朋好友都认为此人真有学问,并且开口就显得谦恭有礼,便就此场合,为他们举行婚礼。
乞丐马上被人领去沐浴更衣,他到这时才最终明白是怎么回事,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他顺从地与小姐拜了天地后,又被人引入洞房。
洞房中,小姐就要与自己选中的郎君享受这花烛之夜了,但她平时喜爱的一只小花猫还舍不得离去,依偎在她脚边。她抬脚把猫踢开,随口道:
踢猫三寸足
乞丐这时似乎在寻找什么,东看看,西瞅瞅。小姐正望着他纳闷,他开口了:
打狗一条鞭
原来,他是在惦念着自己整天形影不离的打狗棍。但这对子对得的确是滴水不漏,无可挑剔。
小姐听了,总觉得心存疑惑,便悄悄试探着问:“郎君莫非真是乞丐?为何张口都是这种话?”
乞丐不得不如实回答:“禀小姐:实话实说,我正是‘科班’出身,从小就干这个,‘三句话不离本行’,这有啥办法!”
皮匠揭榜获娇妻
从前,江南某镇的集市上有个青年皮匠,虽然出身贫苦,但心灵手巧,既有娴熟的手艺,又在接待三教九流的客户时留心学习,略通诗文对联。
这一天,他从熙熙攘攘人群的言谈话语中听到一个消息:镇上一个做粮食生意的刘老板贴出榜文,要以征对联的形式招女婿。人们都听说刘小姐不但花容月貌,长得如天仙一般,又聪慧好学,能诗善对,所以镇上几个私塾中的书生、甚至青年塾师、家住这里的秀才,谁都不敢贸然前去揭榜应对。
皮匠心想:对对联不就是“天对地,雨对风”吗!这有何难?再加上随机应变,有什么可怕的!大不了,我还做我的皮匠。想到这里,他便停下生意,径去刘家门外,揭了榜文。随即,家人把他领到了刘家客厅上。
这时,刘小姐正在书房替母亲给舅舅写信,忽听有人来报:镇上的小皮匠揭榜应对来了。小姐想:一个小皮匠自是和我家门不当、户不对,但大凡有才华者多历经磨难,谁能料到日后他不会出人投地?再说,他既然敢来应对,想必真有才学,不妨试试。于是,她就以自己写信为题出句道:
羊毫笔写白鸾笺,鸿雁传书,南来北往
看似一般,妙在句中有“羊”、“鸾”、“雁”三种动物名,“白”颜色和“南”、“北”两个方位词。
小皮匠在心里说:你有笔,我有刀;你写信,我割皮……便以自己的生涯对道:
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
以“马”、“牛”、“猪”与出句的动物名相对,以“黄”与出句的颜色相对,以“东”、“西”与出句的方位词相对,贴切而又生动。
小姐听了,认为其词虽不算高雅,但取材状物,熟悉逼真,字面上又如此工整,确属不易。为了试其才学,她又出一句: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写的是自己熟悉的读书生活,妙的是其中含“冬”、“夏”、“春”、“秋”四季。
小皮匠很快联想到有南京人在自己家附近唱戏的情景,于是取材于此,答对道:
东城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巧妙地以“东”、“南”、“北”、“西”四方,对小姐出句的四季,既恰切,又工稳。
小姐心中暗喜,这青年腹中果然有“墨水”。已经对他产生了好感,便决定择他为婿。想到此,又出句向皮匠传递信息:
万语千言,只考联文三句
小皮匠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大事已告成功!这个句子更好对了:
五湖四海,全凭扁担一肩
从自己的生活中来,而且对得天衣无缝。
当不愧小乔夫婿
近代史上,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字华甫,直隶河间(今属河北)人。天津武备学堂第一期毕业。清朝末年,曾协助袁世凯创办北洋军。辛亥革命后,任清政府第一军总统,率北洋军赴武昌镇压革命。冯国璋最听袁世凯的话,有“冯狗”之称。此后,历任袁世凯总统府军事处长、直隶都督兼民政长、江苏都督等。袁世凯为了笼络他,授予“宣武上将军”衔,并把自己的家庭女教师周砥嫁给他作填房。周砥,字道如,江苏宜兴人,天津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常年住新华宫内,教袁世凯的内眷和学龄儿童,亲如家人。由此也可见袁对冯的器重。
当时,安徽督军倪嗣冲致联贺道:
将略裼轻裘,夺龙蟠虎踞,好作洞房,从兹儿女莫愁,想顾曲英姿,当不愧小乔夫婿
家风寄芜蒌,喜裙布荆钗,迎来琼岛,为报湖山罨画,有执柯元首,始得归大树将军
上联重点在切合冯、周结婚的地方——南京。“龙蟠虎踞”,原形容地势雄壮险要,宜作帝王之都。这里借指南京。“夺龙蟠虎踞”,则指冯国璋当年在扑灭“二次革命”时,为袁世凯从国民革命军手中夺取南京事。“莫愁”,为南京名胜之一的莫愁湖。“顾曲英姿”、“小乔夫婿”,是把冯国璋比作三国时吴都督周瑜。周瑜善音律,当时有人说:“曲有误,周郎顾。”
下联是把冯国璋比为东汉名将冯异,切合其姓氏。冯异,字公孙,东汉初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县东)人。跟随刘秀(东汉光武帝)平定河北时,任偏将军。一次,他们赶到饶阳(今属河北)的芜蒌亭时,天寒地冻,众人又饥又疲。冯异设法弄来豆粥让刘秀吃,使他饥寒俱解。诸将并坐论功时,冯异却常常退避到大树下,从不自夸,因此在军中得一“大树将军”的称号。
当然,此联是以吹捧冯国璋为主旨的,故如此不遗余力,但艺术方面还是上乘的。
冯国璋与周砥结婚时,据说还有一件趣事。相传婚后第二天,冯国璋对他的秘书长胡嗣瑗说:“不料周女士还是闺女。”“闺女”即处女。一个下属说:“我辈何从得知?以大帅一言为定。”
胡嗣瑗也写有一副贺联:
交柯日暖将军树
并蒂春开君子花
有人评论道:“日暖”、“春开”,必是处女无疑。“交柯”,交错的树枝。“将军树”,即冯异“大树将军”之典,也指建立军功。上联切冯氏,下联贺新婚,都十分贴切。
老尚多情呼宝宝
国民党元老李石曾,1958年在台北和田宝田女士结婚。当年,李石曾78岁,而田宝田刚30岁。
当时,“考试院院长”贾景德致联祝贺:
李下早成蹊,老尚多情呼宝宝
石人亦刮目,曾无一叶不田田
化用成语,巧妙地嵌入新郎、新娘的姓名,又点出了新婚的情趣。
“李下早成蹊”,化用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汉书·李广传赞》:“李将军恂恂(谦恭谨慎)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后用来比喻尚事实不重虚名。“石人”,如木石之人,指无知觉。语出《汉出·灌夫传》:“帝宁能为石人邪?”颜师古注:“言徒有人形耳,不知好恶也。”“田田”,荷叶盛密相连的样子。《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一·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