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末世·2012
4050100000020

第20章 上帝“审判”的日子

玛雅文明已经不复存在,但关于玛雅文化以及玛雅人成为历代科学家热衷研究的课题,所有关于玛雅文明的故事却被人津津乐道,尤其是“玛雅预言”一直广为流传,直至今日,关于玛雅人对2012末日的预言成为全世界的热门话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根据一本名为《克奥第特兰年代记》的预言书中所提供的玛雅预言,人们惊奇地发现,地球人现在生活的世代是属于该书预言中的所谓“第五个太阳纪”,而之前的“四个太阳纪”已经过去了,据说每当一个太阳纪终结之时,都会发生惊心动魄的灾难:第一个太阳纪名为“马特拉克堤利”(MATLACTILART),当时洪水覆盖大地,圣经中记载有诺亚方舟的故事,这在中国古代也记载了这次大洪水,有大禹治水的传说;第二个太阳纪名为“伊厄科特尔”(EHECATI),地球人类世界是被“风蛇”狂吹所毁灭的;第三个太阳纪名为“托雷奎雅维”(TLEYQUIYAHUILLO),世界是被是天降的大火而灭亡的,《圣经?创世纪》中记载的所多玛城就是这样毁灭的,记载了“核战”,硫磺让城市溶为岩浆,同样,考古学家在亨往达摩的考古证实,也确实发生过这样的灾难;第四个太阳纪名为“宗德里里克”(TZONTLILIC),是“火雨”肆虐而导致地球上的生物灭亡,恐龙的灭绝就是一个铁证。玛雅预言在第五个太阳纪划上一个句号,换句说,太阳一旦经历了五纪,就会灭亡,间接也令地球毁灭,而这灭亡的日子似乎就在2012年12月22日……

据圣经中所说的,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是由始祖亚当传下来的,自亚当以后,人一出生就带有原罪。而“本罪”是人今生所犯的罪。“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Gen 6:5、6:6) 有罪就有罚,圣经上也明确了这一点:“耶和华因你行恶离弃他,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使咒诅,扰乱,责罚临到你,直到你被毁灭,速速地灭亡。”(Deu 28:20) 圣经归圣经,暂且可不论。但就“罪与罚”的问题,抛开基督教所说的“原罪”和“本罪”不说,就说人类在当今犯下的罪,就是一千零一夜恐怕都说不完。面对罪恶与惩罚,是以超然甚至无所谓的态度将罪恶行为美化,还是怀着忏悔的心情改恶行善以祈望精神的复活?我们是担戴还是逃避?面对自己的罪恶,我们是要正视还是要掩盖?不同的取舍体现着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亵渎。然而对贪婪复杂的人类来说,忏悔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担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更为常见的情形是,人类面对罪和惩往往是回避和遮掩,而不是忏悔和担荷。

湖里没有鱼和水草,一片荒凉的湖的四周寸草不生,这是位于约旦、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之间的一片神奇又美丽的领域,人们叫它死海。由于死海湖水中盐分极高,湖水的浮力很大,即使不会游泳的人也不会在死海中淹死,于是又有了“死海不死”是说法,这使得死海举世闻名。随着媒体的广泛宣传,死海已成为一个奇特的旅游胜地。死海对于一些不会游泳的游客来说是十分理想的休闲好去处,游客们还发现死海的海水除了让人轻松游泳外,还有治病的功效,一些风湿和皮肤病的患者也经常关顾此地。即使你根本不会游泳,人们在死海里游泳不必担心有生命危险。然而一些环保学者认为,死海本事只剩下不到50年的寿命,正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科学家们在死海的前途命运问题上一直是众说不一的。从各自的理论出发,科学家们得到截然相反的结论:一种观点认为,死海在日趋干涸,在经过一些年,死海将不复存在,死海的 前途也就“死”定了,等待死海的只有厄运。经过多年研究,约旦大学地质学教授萨拉迈赫表示,虽然许多地图上标明死海水面的高度是海平面以下392米,但那并不是死海现在的高度,而是20世纪60年代测量所得的数据,现在死海水面的实际高度经过测量为海平面以下412米。这一数据清楚地表明,在过去的40年里死海的水面正在以每年0.5米的速度下降,而现在还有水位每年下降1米的说法。据一些科学家说,20世纪60年代死海的面积大约为1000平方千米,但照这样的速度减少下去的话,再过10年其面积将减少到650平方千米。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水位继续下降,死海有可能会变成一个小湖。而萨拉麦赫教授则警告说,如果任凭死海水面不断下降而不采取任何拯救措施的话,死海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但是还有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死海并不是一潭绝望的死水。这种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来考虑的观点,认为位于叙利亚的死海,其位置正处于非洲大断裂带的最低处,而这个大断裂带正处于幼年时期,终有一天会有裂缝在死海底部产生,从地壳深处会喷涌出大量海水,随着裂缝的不断扩大,一个新的海洋终将生成。由此看来,死海的“前途”还是充满希望和光明的;而且,死海并没有绝对的“死”。科学家发现,在死海的堆积物中,居然还有绿藻和各种细菌存在。尽管如此,死海的前途却不容乐观,因为一个严酷的现实是海水在咸化,干涸的威胁还在扩大,死海主要的水源——约旦河中的河水已不再流入死海;此外,死海南部因为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死海的水位也在不断下降。如果人类再不注意保护生态环境的话,或许不久的将来,死海就真的“死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世界忙于经济的发展,而无视环境的保护,使得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受过无数次严重的破坏。各种飞机的尾气排放量占了全球的3.5%。预计到2050年,这一百分比将会上升到15%。但是飞机排放废气量的增长限制还没列入《气候变化法案》,人类脆弱的大气将会被飞机尾气逐渐破坏,如果放任航空业的尾气排放,那么脆弱的大气将在未来50年后无法承担保护地球的重任。由于干旱、人口增长和工业的蓬勃发展,造成水资源被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本就缺乏的水资源问题更加变得矛盾尖锐,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缺水的同时,还面临着水被污染的严峻问题。在亚洲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被污染的水资源成为生存条件的最大挑战。一个冰山从大冰川分离出来。在过去二十年中,这个巨大的冰川已缩小为原来的1/40。南极洲拥有足够的冰,如果全部融化可使全球海平面升高57米。联合国预计,由于温室效应导致气温上升,到2100年,冰山融化将导致海平面上升20至80厘米。在巴西的容多尼亚州(Rondonia)许多大片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被毁。亚马逊热带雨林被人为的烧毁以改建农场,在本世纪的前五年,巴西烧毁的热带雨林面积相当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国土面积的总和。燃烧雨林相当于增加了17%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造成了越来越少的树木来吸收二氧化碳,使得最近几年成为地球最热的时期。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的奥卢撒松垃圾山是非 洲最大的垃圾山,每天从拉各斯收集2400公吨的垃圾运到此处。在过去十五年,拉各斯的人口已增至以前的三倍,但是人口增长无法与基础设施的增加相平衡,1000多个居住地被无数垃圾山围困。这样的情形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垃圾山开始围困人类原本美丽的家园……而这些只是人类自我毁灭的一些微缩镜头而已。

事实昭然,难以讳掩;情随事迁,人与时进。人们早已不再觉得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以为这是发展之需要,甚至自信地认为人类可以处理好地球的问题,事实上人类对环境无休止的破坏已经威胁到自身的生存,以至于近两年地球上灾难频频,大有末日来临之兆。而各国当政者以及科学家们对此好像并没有忏悔的意思,更况谈何改过迁善了。而作为受害的普通百姓来说,除了心里委屈,也只能不了了之了。其实不敢直面自己的历史,并不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大多数人自身的痼疾——从来就缺乏自觉的忏悔习惯和成熟的忏悔伦理。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大都是永远伟大的业绩史以及永远光荣的成功史,至于罪恶和苦难,死亡和鲜血却被御用文人或史官用精美的谎言遮蔽了。正所谓实繁有徒,其从如云,拒绝真诚忏悔,巧言伪饰真相,便渐渐地由国家道德而成为国民个人的文化习惯。

大多数人对于过去的事情普遍的态度是,遂事不去谏,成事也不说,所有皆既往不咎并且一言以蔽之,一切“向前看”就行了。但是,当人们在普遍关注“2012世界末日”的时候,来自大自然的惩罚,或者说来自上帝的惩罚都不能不引起重视了,这也很好理解,当面临人力不可抗拒的毁灭的时候,平时大胆包天、无所顾忌的人类也有虚弱的一面,当然是求生心切了。于是,忏悔成了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的事情。为什么要忏悔?如何忏悔?忏悔不仅仅是向上帝承认自己的罪恶和过错,并且要从内心虔诚地祈求得到上帝的宽恕;忏悔就是要对过去所犯的罪恶有个清醒的认识,以便今后不再去犯,它所要求的伦理态度是,一定要让苦难和罪恶定格在记忆中,一定不能轻饶过去,一定要“向后看”。中国的圣人讲过“改过”和“悔过”,所谓“过而能改斯为勇”、“过则勿惮改”,然而这针对个人尚且可以说得过去,不过是对自己的主要行为的自我督察和检查,以期使自己能够“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最终成为一个合格的人。但是正对人类整个集体来说,导致今天如此之多的天灾人祸,那这句话就显然太轻了。

大多数人对罪感意识的普遍缺乏,平等观念绝对的缺乏,对自然的冒渎行为,是缺乏精神深度和信仰基础的结果。当灾难发生后,我们看到的大多是出自于国家义务或国际人道主义的援助,甚至还有国家元首以及地方官员声泪并茂面对民众的忏悔和自责。这样的情景可能很感人,很凄婉,但是他们还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忏悔行为,没有什么强烈的痛苦,也没有展示出罪感带来的焦虑和不安。灾难过后,他们以前做什么现在还继续做什么,好像昨天的灾难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一样。显然,他们也不想忏悔,并不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他们还会大肆发展核武器,大肆发展工业以及其它科技项目,他们不会因为灾难而停止引发灾难的行为,除了掠夺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环境外,他们还计划着如何征服世界的事。显然,他们的忏悔都是虚假的。真正意义上的忏悔,本质上不是否定性的而是肯定性的行为,是指向积极的升华,忏悔不是死亡而是再生,不是绝望而是希望,不是逃避而是担荷。灾难发生后的忏悔是源于对恐惧的逃避,只不过是面对民众而对自己责任的解脱,真正的忏悔不是虚伪虚假的逃避和遮掩,不是自愧自怨的软弱和哀怨,而是激情和勇气,是力量和信心,是被希望之光照亮的回家之旅。

忏悔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也许在大多数人的文化体验中并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对那些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它却像沐浴一样日常和必要。比如信仰基督的人,忏悔属于典型的基督教伦理,被作为一种伦理行为和道德意识。根据基督教的教义,人生来有罪,人必得为“原罪”受到惩罚。也就是通向对于人类可能存在的天堂之路,必须穿过我们自己的地狱。要想最终获得精神的复活,只有通过忏悔洗清自己的罪孽。“原罪”概念的产生对人类的精神生活而言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它极大地影响着西方人的伦理体验和道德感受,不仅使他们清醒地保持着对罪恶的敏感,而且有效地瓦解了那种虚妄而傲慢的道德自负,从而形成了一种强烈而深刻的罪感意识。因为它暗含着人类对自己进行道德评价的基本尺度,显示着人类对自己的道德状况的深刻认识和强烈焦虑,意味着确立忏悔伦理的必然和必要。

有了罪怎么办?那就是要洗刷罪,所以与罪感意识同时诞生的便是赎罪的意识。赎罪始于忏悔。忏悔只有在宗教信仰中才会出现,对上帝或神、佛祖等自己信仰的一种自然的主宰或力量虔诚地坦白自己的过错、祈求宽恕。忏悔不同于懊悔,而懊悔是后悔的意思,是一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惋惜和遗憾的心理反应,如果把忏悔当作后悔这种人正常的心理反应就错了。忏悔包含着自责和后悔,但并不停留在这个层面,而是继续向内对自我进行道德审判和精神解剖,最终完成行为和心灵从自责、懊悔以及失望的心态向坦然、满足、和谐的转变过程,虽然接近于自责,却比自责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内含和更为深刻的道德内容。忏悔起源于同情心的觉醒和爱的复活以及对道德完善的向往,发端于良心的不安和焦虑。忏悔不是由外在的挟制和压迫导致的消极的道德反应,而是彻底放下骄吝心和虚荣心的内在的自觉和自愿,是心灵对自己的肯定。因此,所谓教育运动、思想改造,甚至灵魂深处闹革命,都是对人的伤害和羞辱,这些可怕的行为不仅不能推人向善向上,反而使人恐惧和不安,毫无积极意义可言,它最终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道德毁灭和巨大的人格灾难。

西方人在吃饭前都要向上帝祷告,并且内心存在忏悔,无论这种行为是一种生活习惯,还是一种传统的仪式,它在西方人心中显得尤为重要。自觉的忏悔精神和强烈的罪感意识,使忏悔成为西方人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及生活,成为西方那些宗教信仰者的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俄狄浦斯杀父娶母,没有比这更大的不幸和罪孽了。但是俄狄浦斯戳穿自己的双眼,再把自己放逐到过去被他父亲放逐的喀泰戎山地上,生死听从神意,就这样他自己惩罚了自己,赎清了自己的罪孽,“国王俄狄浦斯已经消逝了。不再有电火在空中闪击,不再有雷霆的轰震,不再有暴风雨横扫树林。空气宁静而澄清。地府的黑门无声地张开,解脱了老人的一切痛苦和悔恨,好像被载在精灵的翅膀上,降落到地府的深处去了。”这是古希腊以忏悔为主题的神话故事,以其情感内容的丰富和伦理境界的崇高,为“罪与罚”奠定了稳定的道德基础,表征着西方人对“罪”的理解,显示了担当惩罚的道德勇气和自我忏悔的道德自觉。

据说新西兰的生态环境确是当今地球上最好的,绿化面积占90%以上,历届的执政者为保获本国的生态环境,采取不开矿、不练钢、不开采石油的措施,汽车和钢材全靠进口,为避免造成环境污染,牛羊等皮革都是以半成品直接出口,没有皮革加工厂。处在地震带上的新西兰,住房多为木制平方,房顶上没有烟囱,取暖做饭主要用电,只要给新西兰环保带来破坏的产业,不管收益有多大国家都不允许开发。新西兰的政府和国民都非常重视对他们生态环境的保护,希望他们的国家是地球留给人类的最后一片净土。新西兰是一个宗教信仰比较成熟的国家,无宗教信仰的人只有26%。由于有着很强的宗教意识,由于对人间罪错的极度敏感,所以,在新西兰人的情感世界里,对人和万物的爱具有高于一切的意义。这种“圣爱”跨越了一般爱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而臻达宗教的境界。新西兰人大都善良、正直,富有同情心,心地单纯,是社会中纯洁而高尚的道德力量。他们中间有的尽管从来没有做过错事,始终保持着健康、道德的生活状态,但是他们的良心仍然是痛苦的,不安宁的——他们为弱者的不幸和社会的不公而痛苦,自愿担荷社会的罪责,把为他人谋求幸福当做自己的责任。有了圣爱的心灵,不能对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不能容忍任何虚妄的自大。心怀圣爱者是用悲悯的眼睛看一切的,视别人的痛苦为自己的痛苦,甚至觉得他人的罪恶和不幸里也有自己的责任,由罪感导致的不安和焦虑,更是经常性地折磨着他们的灵魂。

灾难是来自上帝的惩罚,因为人类的贪婪和残忍已经到了不可饶恕的地步。很少有人信仰上帝了,这里的上帝就是天,就是大自然。人们常说的“敬天爱人”、“天人合一”都是一个概念,而很少有人做到。即便还有很多人信仰上帝,但真正虔诚信仰的人还是不多,甚至有些人信仰是迫于传统的一种礼教或风俗,有些人信仰上帝,不是有所求就是为自己的心理寻得一个具有安慰性质的保护伞,这种信仰是试探性的,即:就算信了也不损失什么,如果上帝存在那我也能得到悯护,如果上帝不存在,我也不会失去什么。信仰在很多人眼里不过只是个形式。

灾难来临时,仅仅忏悔或祷告就能化解吗?显然不能。“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腿”,这有什么用呢?所以说,单纯的忏悔是毫无意义的,忏悔之后便是行动,承认错误了就要改错,否则等错误造成严重后果的时候才来认识并挽救,那就是真正的亡羊补牢了。人们首先要真正做到敬天爱人,天人合一,从现在开始就做起,做一个真正的、合格的人。而对于一个国家,如果能尽可能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那么上帝的惩罚或许就会来得更晚一些,甚至上帝并不会惩罚信他,并爱他的人类。

据圣经上说,耶和华是在认定所多玛人的罪大恶极之后,要给严厉的惩罚。亚伯拉罕走上前来问道:“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么?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要剿灭那地方么?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么?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您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么?”在继续提问之中,将义人的数量一直减少到十个:“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耶和华的回答:“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事实上,义人所代表的就是人的“善”,并非是由义人的多少来决定善的大小的,因而五十个义人与十个义人,十个义人与一个义人,都具有同样的意义,也就是“善”的存在并不是以义人的多少来衡量的。当年大洪水爆发时的挪亚,与如今毁灭所多玛时的罗得,应该是等量齐观的义人,否则罗得就不会幸免于难。

人们都是有罪的,人间没有绝对审判者,只有上帝是最终的拯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