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智慧谋略宝库2
41552500000034

第34章 认识自我(8)

由明君到昏君,其转变何其速也!由兴国到亡国,其变化又何其自然!这中间真是富有戏剧性,尤其是后唐灭亡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即使是富有想象力的戏剧家,也很难设想出这样的戏剧情节来,而在后唐的现实中,就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了。国家的兴亡,人事的成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克服人性的贪卑,实是成就国事与人事的第一要义。

政治和阴谋

中国历史上的“谜”实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将相导演,发生在宫廷里的“谜”。

这些“谜”,与其说是谜,倒不如说是阴谋。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就是阴谋政治。不信吗?就请看看那些至圣先贤和明君贤相的话吧!大贤人孔子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疼爱”百姓的人。但他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让统治者尽其所能地役使百姓,千万不要让百姓长脑子,否则。老百姓就不怎么听话了。看来,“脑体倒挂”也是中国的传统,让人长足了劲去干活,但不要让人思考怎么干活,为什么干活。那位道家的鼻祖老子可算是“无为”了,但他自己却大有作为,起码他教会了帝王们如何统治百姓,他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掏空他们的思想,填饱他们的肚皮,削弱他们的意志。强健他们的筋骨,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这岂不是把人当作动物了吗?其实,“治人者”并不讳言,他们把管理百姓叫做“牧民”,即像放牧牛羊一样地放牧百姓;把官名定作“州牧”,意思是说那是一个州的放牧者。封建统治者倒还真有实话实说的精神。

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是万世英主了,他时刻告诫自己的是:“百姓,水也;君王,舟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话被那些自作多情的酸腐文人们解释成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群众无比巨大的力量,解释成唐太宗害怕劳动人民的无穷威力,这实在是一厢情愿。其实,唐太宗信奉这句话的目的,就是怎样想方设法地把“水”压住,让“水”永远翻不起大的波浪来!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封建君主的个人专制在政治方式上的表现只能是“人治”,而在这一时代产生的文化,也往往是为了“治人”。人治与治人,相互促生,相互转化,在这中间就产生了许多治人的方法,所以,中国立国久远,这些方法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望尘莫及的。外族人只要学到一点点,就足以建业立国、称雄为霸了!中国的智谋的确发达。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阴谋,尤其是历代宫廷,更是阴谋滋生的场所,也是阴谋的发源地!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胜者为王的时代,也是一个阳谋与阴谋混杂不分的时期。这时候的观念是:不管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胜了就是好谋。

齐国的晏子是大名鼎鼎的,这个其貌不扬、身材短小的矮子,可谓才智非凡。他不仅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还因善于劝谏齐王而名垂千古,他屡次出差,能够不辱使命,为国扬威,也算难得。但就是这么一位“正人君子”,也少不了要搞阴谋。

一次,鲁昭公到齐国访问,齐景公想趁此机会发动外交攻势。让鲁国脱离和晋国的联盟而加盟齐国,所以,齐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鲁昭公。在宴会上,鲁昭公让叔孙舍做相礼,齐景公就让晏子做相礼。在齐景公的下边,站着三个铁塔般的勇士,他们是齐景公平时最宠爱的人。这三个往那里一站,把晏子就比下去了。他心中不忿,觉得这三个人在这里挡道,景公就不会认识真正的人才,人才也不会来。于是,就想把他们除掉。晏子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他对景公说:“主公种了几棵稀有的桃树,今年该结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几个桃子来给二位君主尝尝鲜,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自己请求去摘桃子。

晏子只摘来了六个桃子,对景公说:“桃子未熟,只此几个”,并行酒令,把桃子献到鲁昭公和齐景公的面前说:“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寿。”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吃了一个。晏子和叔孙舍相互推赞,都说对方辅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个。这样,就只剩下了两个桃子。晏子对齐景公说:“现在还剩下两个桃子,我想不如让下面的大臣各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同意了,晏子就传下令去,让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劳。

站在齐景公近处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一个叫公孙捷的走出一步说:“在桐山打猎时,冲出了一只老虎,直向主公扑来,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应该说功劳不小吧!”晏子说:“你救了主公的命,确实功劳不小,应该吃一个桃子。”晏子就请景公赏了他一个桃子,一杯酒,公孙捷拜谢退下。

另一个名叫古冶子的大力士上前一步说:“打死老虎算什么,我跟主公渡黄河的时候,一头大鳄鱼咬住了主公的马,是我和那鳄鱼拚死搏斗,杀死了鳄鱼,才救了主公的马。”齐景公插言说:“要不是古冶子,别说我的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听,忙让齐景公赏给古冶子一颗桃子和一杯酒。古冶子吃了酒,吃了桃子,拜谢而退。

最后一个大力士叫田开疆,他一看两个桃子被前两个人吃光了,气得大声嚷嚷:“打死老虎、杀掉鳄鱼算什么,主公让我去打徐国,我杀死了徐国的大将,俘虏了五百敌人,连郯国和莒国都归附了我们,这样的功劳算不算大呢?与他们相比如何?凭我的功劳,能否吃到一个桃子呢?”

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开疆拓土,比杀虎斩鳄的功劳要大,只是桃子吃完,就让主公赏你一杯酒吧!”

齐景公也说:“要论功劳,数你最大,可惜说得晚了!”

田开疆十分生气地说:“我为国争光,帮主公打败敌国,反倒不如个杀虎斩鳄的人,还站在这里丢什么脸哪!”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说:“我凭这么点功劳,竟也抢桃子吃,想想真是脸红,我也不活了!’’说完,也拔剑自刎。

古冶子大叫道:“我们三个人是生死兄弟,你们俩死了,我还能活吗?”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两个桃子,杀了三个盖世英雄,非桃之力,乃阴谋之功也。

在中国历史上,因继位问题而留下千古悬案的,恐怕是宋太宗的登基之“谜”。在今天看来,这虽已成不解之谜,但根据当时的许多蛛丝马迹来推测,这恐怕是一场阴谋。

宋太祖像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有为皇帝,在中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他自己也正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时候,却于五十岁时突然去世,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史书这件事的记载,多有征引猜测。

赵匡义是赵匡胤的胞弟,与赵匡胤不同,赵匡义因为有哥哥的经济支持而读了好多年的书,所以,他比哥哥少了许多武功,但在文采学识方面,却明显地优于他的哥哥。赵匡胤当后周禁军首领时,赵匡义就已进入核心,成为赵匡胤的得力助手。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拥立赵匡胤做皇帝的事件中,赵匡义是其主谋之一。因为拥立有功,赵匡胤也就十分重视他这个胞弟,有意栽培提拔,先把他任命为殿前都虞侯,领睦州防御使,后来又任命他为开封府尹。开封府尹是个十分重要的官职,在这一位置上,既可通上,又可达下,对于经营自己的势力,十分有利。赵匡义在这一位置上培植大批私人势力,这在他即位以后所任用的官吏中即可看出,而这些人也确实为巩固他的地位发挥了巨大作用。

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均是语焉不详,原因恐怕是自宋太宗赵匡义以后北宋皇帝均是由太宗一支人继承有关。这些人既不愿说清事实,又不好胡编历史,最妙的办法就是绕过去。但一些非官方的记载和传说却很丰富。

宋代有个叫文莹的山林老僧写了一本书,叫做《湘山野录》,其中记载了赵匡胤之死。说赵匡胤听信了一个术士的话,知道自己气数已尽,便召胞弟赵匡义人宫安排后事。当时,赵匡胤患病在身,他把宦官和宫人赶得远远地,自己和赵匡义对酌饮酒。宦官和宫人远远地看去,只见烛光之下,赵匡义时时避席而走,似有激动难忍之状,又像是推辞不受的样子,后来又见赵匡胤拿柱斧砍在雪地之上,大声对赵匡义说:“好做,好做。”最后,赵匡胤入内就寝,当夜留赵匡义在宫内住宿。刚入睡时,赵匡胤鼾声如雷,天还未明,便无声息。内侍急忙人内查看,只见赵匡胤已死去多时。

还有的传说赵匡胤十分宠爱攻破后蜀得来的原后蜀主的花蕊夫人费氏,在赵匡胤死前的那天晚上,赵匡胤召赵匡义进宫问事,并留宫侍候。赵匡义见哥哥睡熟,就乘机调戏花蕊夫人。赵匡胤被惊醒,就用玉斧去砍赵匡义。皇后和太子闻声赶到,赵匡胤已气息奄奄,第二天清晨就去世了。

关于赵匡义即位,也是众说不一。有人说他在灵前即位。有人说赵匡胤病危之时,派宦官王继隆召他的儿子秦王赵德芳来见,王继隆却跑到开封府,找来了赵匡义。皇后见王继隆回来,忙问:“德芳来了吗?”王继隆却说:“晋王(赵匡义)到了。”赵匡胤和皇后都大吃一惊,皇后哭着对赵匡义说:“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皇上)了。”赵匡义安慰皇后说:“共保富贵,不必担忧。”

还有一个“金匮之盟”的传说企图为赵匡义继承皇位作“合理”的注解,把子承父业变成兄终弟及的转化说成是维持赵宋王朝的要求。

赵普是宋朝的开国功臣,深受宋太祖赵匡胤的宠信,但他利用职权,做了许多违法的事,赵匡胤知道后,就撤了他宰相的职务,到太宗赵匡义即位后,他仍郁郁不得志。于是他说出了一个“金匮之盟”的故事来,赵匡义按他说的地方去找,果真找到了这个“金匮”,发匮得书,果如赵普所言。

据赵普说,早在太祖建隆二年之时,皇太后杜氏病危,曾召入赵匡胤和赵普,问赵匡胤说:“你知道这宋朝的天下是怎么得来的吗?”赵匡胤说:“自然都是靠祖宗和太后的功德了。”皇太后说:“不是这样,这是因为柴氏让幼儿寡母当执政的缘故。如果后周立的是一位年长的君主,你能把后周的天下得到手吗?你百年之后,应该传位给光义(赵匡义),光义再传位给光美,光美再传给德昭。你如果能如此传位,使北宋不至有年幼的君主,那是天下的大福了。”

赵匡胤表示一定不违反母亲的指教,百年之后一定传位给弟弟。太后就让赵普当场记下这些话,作为誓书,并藏在一个金匣子里,交给一位可靠的宫人保管。

但宋人已不相信这个传说,是否赵普想靠假造“金匮之盟”献上一功,博得赵匡义的重用,也未可知。但无论如何,赵匡义能在舆论上取得自己继位的合理支持,是十分高兴的。由此,烛光斧影中,“金匮之盟”内,宋太宗赵匡义即位遂成千古之谜。

其实,从常理度知,就知这是一个阴谋。首先,如果太祖赵匡胤想传位给弟弟,在当时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公诸朝堂,没有任何阻碍,何必弄得这样鬼鬼祟祟,又是烛光,又是斧影,绝无必要。其次,那“金匮之盟”早就订好,何必要等赵匡义即位五、六年后才弄出来。赵普一直好好地在开封呆着,又不健忘,为什么不在赵匡义即位之时就公布出来,也好免去许多议论?由此看来,赵匡义夺了哥哥的位子,即便不是蓄谋将他害死,也是趁他生病之时伺机篡位,只是未像其他人那样笨拙,搞得血淋淋地罢了!

其实,为了抢占权位,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战国时期的春申君“移花接木”的故事可谓一绝。

春申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他替楚王选了好几个女子,全没有生育过,为此事,他还真有点着急。他这心事,被他的门客李园看了出来,李园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来。李园向春申君告假,回赵国老家一趟,过了限期才回来。春申君问他为何误期,李园说:“都是为了我的妹妹嫣嫣,她长得有几分姿色,连齐国人都来求亲,我只好在家招待了几天。”春申君一听,心想嫣嫣一定很漂亮,要不怎么连齐国人都知道赵国有美女呢?就表示出想收纳为妾的意思,没想到李园一口答应,把嫣嫣送给了春申君。嫣嫣果然漂亮,而且不出三月就怀了孕。

一天,嫣嫣对春申君说:“你当了二十多年的国相,楚王一旦去世,必定要传位给他的兄弟,你得罪了那么多人,恐怕不能自保!”春申君一听,吓得从床上坐了起来,只是唉声叹气,却无办法。嫣嫣说:“我倒是有一计,不仅能免祸、还能得福,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春申君听得心痒,连连催促。

嫣嫣说:“我今已怀孕,你如果把我献给大王,万一上天保佑,生个男孩,肯定能继位当国君,你的亲骨肉当了楚王,你还愁什么呢?这叫移花接木之计。”

春申君听后,虽觉得未免有点那个,但为了权势,便把她献给了楚王。没想到嫣嫣不仅生了儿子,还是双胞胎,楚王就把大儿子册为太子。

不久,楚王病重,春申君却是兴高采烈,只等自己的儿子当楚王了。一天,门客朱英来对他说:“天下有意想不到的福气,有意想不到的灾祸,还有意想不到的人!”春申君听他话里有话,就让他说明白点。

朱英说:“如果大王去世,小王即位,您就是伊尹、周公,这是意想不到的福气;但国舅李园表面上对您十分恭顺,背地里却养着武士,为了他妹妹和他自己,他是不会放过你的,这是意想不到的灾祸;我替您去对付李园,免得您落在他手里,我就是意想不到的人了!”春申君说:“李园哪儿敢!”朱英笑道:“想不到您也是一位意想不到的人哪!”春申君没有听朱英的话,朱英跑到了别国隐居起来。

过了十多天,楚王死了,李园叫人报告春申君,春申君一进宫,李园就命武士围上他说:“奉太后密令:黄歇谋反,理当处死。”就这样,春申君遭了灭族之祸。

宫廷里真是充满了骇人听闻的阴谋,一个普通的人、正常的人是很难想象和理解封建宫廷里形形色色的阴谋的。其实,也不必大惊小怪。世界上有两个最不讲道德的地方,一是妓院,一是宫廷。妓院在社会的最下层,唯钱是图,连皮肉都出卖了,还有什么道理可讲;宫廷在社会的最上层,唯权是从,连灵魂都不要了,还有什么道德信义可讲?宫廷与妓院,虽处社会的两极,实有异曲同工之处啊!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在一定意义上讲是阴谋政治,如果能把这些阴谋“曝光”,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置于大众眼前,也许会使今人清醒一些,起码少一些所谓的神圣感!

星象和占卜

中国古代对于天象的变化是极为重视的。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中,天象的变化往往被看作是对人事的示警。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旦天上的星象发生了什么异常的变化或是出现了什么自然灾异,朝廷里的内阁班子就要反躬自省,严格地检查自己有什么过失,要采取各种行动来向上天表示朝廷的悔悟,如大赦天下、减免租税等。更有意思的是,朝廷里的大臣往往成为替罪羊,往往找出一个或是几个首辅大臣,让他们引咎辞职,甚至整个内阁班子统统下台。好一点的情况是等过一两年灾异过去之后这些大臣有可能复职,坏的情况就是“永不叙用”了。而皇帝是没有过错的,天生灾变,都是大臣无德或是不明。皇帝最多斋戒一两次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