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北方还是春寒料峭,南方早已春暖花开了。
根据浙江这个学校系领导的要求,4月的一天,我们买到了火车票,登上了前往北方的列车。
这是一个中等城市,市区大概有七、八十万人口,比湛江要大得多。看起来是一个新兴发展的城市,道路宽敞,绿树成荫,街道整洁,高楼林立,很有些现代化气息。
学校在一个沿河而建,后面是山,可以说是面水背山,校园布局大气,建筑错落有致,小桥流水,曲径通幽,一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致。因为是新建的校园,房子都是新的,绿化却没有一些老学校好。
我们是星期六到的,里面行人不多,学生三三两两的,很是安静。
系主任看起来五十来岁样子,个头不高,戴着眼镜,很有点学者派头。后来才知,这位系主任还是浙江大学的博士后,目前正在主持着一个国家级课题。这在这个不出名的二本学校里,应该是很不简单了。
系主任给我介绍了系里申报宗教学专业的情况,谈了他们对专业培养方向的考虑,以及他们目前的教师队伍配备情况。
“你来正合适,你是唯一一位科班出身的,我们欢迎你的加盟”。主任笑着说。
他们甚至没有要我试讲,“教了辈子书了,难道还不会讲课?”主任笑着说。
没叫我试讲,也可以说是对我的信任吧。各个学校不一样,像青岛的H大学,光试讲就搞了一上午,显得特别重视。有的学校对试讲则不那么看重。
关于待遇问题,这位系主任与电话中的口气有所改变了,他还是将那些老话又重复了一遍,只不过当着面,底气似乎不是那么足了。
“具体政策我了解的也不是很准确,这样吧,等会我带你到人事处去问问。”说着,他打通了人事处的电话,“周处吗?我们来了一位博士生,想知道有关应聘老师的政策待遇。你看我们过来一趟好不好,你抽空亲自给他说明一下。”
那头到很爽快答应了,于是主任陪着我过去了。
处长很热情,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我首先介绍了自己的基本情况,然后开始进入正题谈待遇。
“房子是这样,像你这种情况,我们给你提供约60平方米的周转房一套,以优惠价格租给你们住。”
“不是说学校免费提供100平方米的房子吗?”我陪着小心问,因为系主任明确告诉过我,要么有100平方米的免费住房,要么有比较优厚的住房补贴。
“根据我校的规定,我们引进正教授和专家时,才免费提供一套120或100平方米的住房。一般博士生我们不提供”。
现在我变成了一般博士,而不是引进人才,这与主任说法又不一样。
有地方住就成,这不是我关注的重点。想当初我刚工作时,住的是16平方米的校平方,也住的挺好的。60平方米一家三口还是住的下的,所以,在房子问题上我没有多说。我关注的主要是家属的工作,还有小孩的学校。
坐在身旁的妻子把她的基本情况也介绍了一番。
“家属问题我们学校保证解决。根据你夫人的情况,我们按照人事代理的方式解决。工作一般安排学校里面,这你放心好了。”
“有没有可能进编?”我试探着问。
“不可能。我们现在解决引进人才家属都是按人事代理解决。我们的政策一视同仁。”处长说。
我们的心又咯噔一下。这与系里的说法又不一样。系领导在电话里多次说家属有可能进编的。
人事代理就是人事代理,只要有合适岗位就行。和妻子商量以后,我们开始放弃了这一底线。
“这你放心好了,我们保证根据她的情况安排合适的岗位”,人事处处长打着保票。
这一次我们没有细谈,我们也不知道还有哪些细节需要细谈,只是感觉原先许诺的两个重要的条件都缩了水,一个也没有实现。但不管怎么说,人事处的领导和系领导的热情还是使我们感到一丝欣慰。
我们告诉系里,我们回去考虑考虑,尽快给予答复。第二天,我们告别了他们,坐上564次老爷车回到了湛江。
回到湛江以后,我们在商量着这么办。其他几个院校情况也大同小异,他们虽然许诺的很好,等解决实际问题,估计也没有那么简单。于是,我们干脆将主要精力放在浙江这所学校,对其他几个学校渐渐放弃了联系。
接下来就是等待,等他们的正式决定。我与系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每次电话,他们说的回答都是一样的,系里非常欢迎来,我们正需要你这样的人才。但学校的政策系里是左右不了。我们可以为你去争取,但最终的待遇还要有学校决定。
等呀等,一直等到六月,他们还没有准信。我们的心情焦急的情形可想而知。其他几个学校实际上是断了线索,要是这个搞不定,我们又将陷入被动之中。这将是一个可怕的结局。
“这是你最后一次机会了,你的年龄也不容许你再等下去。再过一年,年纪又大一岁,谁还要你”。妻子说。
她的话当然有道理。我当然也急。但你急,人家不急。人事部门办事按部就班。他们不因为你的着急而加快步伐。每年都有数百上千人来应聘,遇到的人多了,我们只不过是其中之一。在他们眼里,我们与其他应聘者没有什么区别。
六月下旬,他们研究决定下来了,学校正式同意接受我们,条件还是前次谈的一样,家属按人事代理解决。他们要我们在近期到学校签合同。
签合同是要到学校签的。接到通知,我们夫妇俩再次来到这个学校。见到我们,人事部门催我们在协议上签字,家属被告之安排在图书馆。从他们口气看,是希望我们立刻在合同上签字,越快越好。但我们却冷静了下来,因为上次只谈了面上的,具体问题并没有深入。我们需要了解更多的信息,所以这次我们没有匆忙签字,而是与人事处的相关部门了解具体事项。这一了解,我们不问则已,一问问出了一大堆我们从来没有考虑到的问题。
妻子在湛江是幼儿园老师,她的幼儿园是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退休按照事业单位缴纳养老金。但她高中毕业后在企业当做一段时间工人,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她的原始身份是工人,后来考入上海幼儿师专读书学习,毕业后分配到部队幼儿园,转为事业编制,按过去的话讲是“以工代干”,这是她的基本情况。现在学校答应按人事代理解决她的工作,进不了学校事业编制这是明确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按照人事代理办法,学校按照企业编制给她交三金,退休以后拿企业退休工资。这样她就亏得很多。亏多少呢?当时我们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因为我们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这类问题,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
我们找学校人事处管工资的老师算了一下,老师很热情,一笔一笔给我们算。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按照事业编制退休,她至少能拿到4000元一个月,而现在按照企业编制退休,她只能一个月拿1500元,相差2500元。一年将近少拿3000元,我国企业编制女性规定是50岁退休,按正常30年计算,退休后这一块她要整整损失90万,这还不算医疗福利上的差别!这个差距显然是巨大的!
仅这个差距就足以让一个人退避三舍。
我妻子跟着我去,虽然主要是为了我的事业,她的损失可能是难免的。但损失太大显然是她接受不了的。她也自身的切身利益,有自己的考虑。当我妻子了解到这一现实后,当场表示不愿接受,希望学校能重新考虑,采取更灵活的政策。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本来应该越混越好,我却一夜回到解放前,好不容易从企业出来,进了事业编制,读了两次书,自学考试本科快毕业了,现在不但没有转好,反而回到了原点。不去”。妻子倔强地说。
由于谈判没有进展,我们这次又是白跑一趟,没有和学校签约。我们心情郁闷地回到了湛江。
现在许多单位在招聘人才时,并不注明具体待遇,美其名“具体待遇面谈”,也就是说,这个待遇是双方协商的,是谈判谈出来的。这种做法似乎给了应聘者更多的权利,使得应聘者有了进一步讨价还价的可能。
其实不然,正是这种似乎有弹性的做法,给了应聘者更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做法也许对那些两院院士、知名专家学者有利,但对普通应聘者没有任何好处。普通应聘者面临的是整体上供大于求的形势,他们是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砝码的。由于你害怕别人的竞争抢去了你想得到的岗位,不等招聘方提出,你自己可能主动降低条件了。而招聘方则有着明确的底线,无论你怎么谈,他们都不会让你超越他们的底线。所以,这种“待遇面谈”是柄双刃剑。对于普通应聘者来说,还不如明码标价,该怎样就怎样。别人有的我也有。别人没有的,我也不想要。这样更显得公平。
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是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的,注定问题解决的就不会很顺利。
就业胜经第17条:学会谈判。谈判是在求职中必须掌握的技巧之一。在谈判过程中,要尽可能搜集对方信息,了解对方底线,是非常必要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应聘能否成功是双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应聘方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利益,还要看政策是否允许。政策不允许的东西是无论如何也争取不到的,除非你是非常优秀的特殊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