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女性心理成长自疗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6000000004

第4章 QQ陌生人,牵走我的魂

【独白】

我们是在网上认识的。

当时,我刚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失恋没多久,天天情绪低落。

那段日子,我非常孤独。不想与人接触,整日回忆以前的甜蜜时光。总想着,假如我能再宽容点,成熟些,感情也许就会持续下去了。

那段时间,我喜欢喝酒。每次喝完,往事便像放电影,在我的脑海不断回映。

一天,我有个工作问题弄不明白,就在专业人士的QQ群中提问,有一个人给了我回复。一来二往,我们有了联系。他是我的同行。

我们不在同一个城市。我觉得在他身上,有我前男友身上的那种落寞感,让我心疼莫名。想给他关心,抹掉他的忧伤,让他知道有人在惦记他,不要那么落寞。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分担他的喜怒哀乐,安慰、陪伴他,驱走他那令人窒息的忧伤。

从此,我们成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陌生好友”。一年多过去了,我们没见过面。我不知道他真实的长相,只熟悉了他电话里的声音。

最初,他跟我联系频繁,几乎一天一个电话。我们讨论各种话题,一谈一两个小时,彼此都很愉快。

随着了解的增多,我慢慢地发现,最初我对他的感觉,也许只是错觉。实际情况是,他的技术很棒,人很幽默,不是他需要一个像我一样的人来陪伴,而是他在帮我解决我的情感问题,改变我的生活态度。

我变得越来越依赖他。总想跟他分享我的事情,听他分析我的难题。在我的心目中,他已然成为一个阅历丰富,思维缜密,善于分析的完美男人。我爱上了他。

可是,他说我们是不同世界的人,有着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人生观。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我们只是陌生人。他跟我的联系,开始变得越来越少。通话的热度,从一天几次,降到了几天难得一次。每次说不上几分钟,就匆匆挂断。此起彼伏的QQ聊天,变成偶尔打上一个招呼。更多的时候,是我在自己的空间里,看他的最新动态。我们讨论问题的时候,也逐渐地有了争吵。

他跟我的联系越来越少,但是,我对他的思念,却越来越多。他联系我,成了我每天最重要、最介意、最高兴或者最失落的事情。我的情绪状态,现在完全由他主导。无论去哪里,我都随身携带手机,等待他的电话。打开电脑,第一件事情,就是登录QQ,查看他的留言。我对他的这种等待,已经彻底影响了我的一切。

有时,我试图理性地分析——我是一个过客,他也只是一个过客,即使在一起,时间久了也会淡的。我们是不可能的。我有意地不去看QQ,不拿电话,试着让自己减少对他的依赖。可是,越克制,越情不自禁地去想他。为了缓解情绪,转移注意力,我只好做些无关紧要的杂事。一天下来,把时间全浪费掉了,我又变得懊恼异常。

其实,我自己都不能肯定是否真心爱这个人。我们从没见过面,我只看到他的QQ头像,根本没见过本人。我很少主动去问他的情况,都是他跟我说。也不关心他的情感生活。他换过的几个女朋友,我不怎么好奇和嫉妒。然而,一想到要失去这个人,我心中又万分不舍。希望他像最初那样,主动给我电话,问候我的生活,帮我分析困惑。

如此纠结的时刻,我想过主动跟他联系。可一想就算电话打过去,彼此也没什么可说的,又会痛苦地放弃。然后,不由自主地更加思念起他来。真不知该怎么结束,我这种没有意义的牵挂。

我也想念我的前男友。那时是我提出分手的,在电话里,冲动地结束了我们的异地恋。谁知,从此再没见到面。我很后悔。就算分手,也该坐下来好好谈一谈,然后万分不舍抱头痛哭,再彼此祝福,说声再见吧。何况,我也不是真的想分手。无数次,前男友出现在我的梦中,跟我牵手微笑。我想象着某一天,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对我说“亲爱的,我回来了……”

我找他过求复合,可他对我已如普通朋友。心情难过时,我主动发信息给他,他有时回复,有时忽略。被忽略得多了,我也就渐渐地死了心。只好把自己交给时间,慢慢去冲淡对往事的回忆。

我知道,前男友跟我,已经不能破镜难圆了。可我不知道,现在的自己,这是怎么了?

【回响】

一开始,未完成的过去便侵入现在,喃喃细语,寻找圆满。

表面看来,故事的女主角被失恋逮到了两次。一次是跟前男友,一次是跟现在的“QQ陌生人”。但是,她正在经历的情感,只是上次的续演。

她处于回忆与想象的双重状态。一边回忆过去的甜蜜,一边想象未曾发生的重逢。爱的复活是个诱饵。诱饵的最深层,安放着她的思念。貌似对现在的男人,实则对失去的男友。然后被尽情投射,发送给这个男人——“QQ陌生人”身上。

他是爱的重叠对象,未完成剧情的后续男主角,在恰好的时刻出现,把折断的异地恋接续,电话里分手的遗憾弥补。

然而,她对他的爱,凌驾于现实,充满虚幻。她从来没有见过本人,不关心他的生活,不嫉妒他身边的女人。连她自己,都怀疑这份“爱”的真实性。实际上,在她的心目中,他是她理想化的投射对象,扮演着阅历丰富,思维缜密,善于分析的“完美男人”角色。这种投射,不需要多少现实的信息,只需要制造幻想的空间,和足够产生美的距离。

说到底,她爱的,根本不是他本人,而是她梦寐以求的理想化形象。她要看到的,也不是这个男人真实的样貌,而是她依靠想象,建构起来的虚空幻影。

故事的脉络非常清晰。女主角到了一个新城市,刚与男友分手不久,每天情绪低落,变得爱喝酒,酒后回忆男友。由此孤独落寞。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一个男人,她感到这个男人也浑身落寞,于是暗自发誓,要拯救这个男人,“驱走他那令人窒息的忧伤”。

我悲伤,所以你悲伤。你快乐,于是我也快乐。

这是一个典型的心理投射过程。

把自己的内心状态,投射向外,落脚到别人身上,再从别人那里,看到自己所希翼的改变。人类的一般行为,都与这种心理特质相关。

女主角用她的自我情绪,无意识里对男人进行了“染色”。与其说是她要驱走男人的忧伤,毋宁说是她试图驱走自己的忧伤,拯救孤独落寞的自我。

后来,她发现,这个男人并不落寞,反而很幽默。也许是他本身幽默,也许是女主角有了他的陪伴,失恋的忧伤缓解,心情愉快,看到了男人的幽默。当她从忧伤变得愉快时,她眼中的男人,也从落寞变成了幽默。此时,投射的过程,非常清楚地呈现于我们眼前。

故事接着发生了重要的转折。她“爱”上了他!变得越来越依赖他。天天等待他的讯息,深深陷入对他的思念。但是,她既整日为等不到他的电话而焦虑,又一再地为自己对他的依赖感到懊恼。她弄不明白,何以会爱上这个“QQ陌生人”?让他牵走她的魂,浪费宝贵的时间,影响她的工作和生活。

这个故事的女主角像一个高度依赖的孩子。她终日渴望想象的对象“主动给我电话,问候我的生活,帮我分析困惑。”与其说是这个男人的电话,不如说是她内心对于男人给予她帮助的深深依赖,牵走了她的魂。女主角生命的底色,正是依赖这一心理模型。她跟男人的交流,不是她帮助对方驱走忧伤,而是男人帮助她解决情感问题,分析现实困惑,饰演一个被依赖者的角色。

潜意识里的依赖,使她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控制和安排自己的生活,没有能力承受压力,担负责任所需要面对的焦虑。她一定要找一个理想化的依赖对象,把自身难于承担的焦虑,投射给对方,然后期待对方,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所有依赖的人,其共有特征都是理想化被她所依赖对象。在这个故事的演进中,起初,男人被女主角青睐依赖,他的感受似乎相当愉快。他不假思索地,承担起关于她的一些责任,关心她的事情,替她分忧解难,带给她友好的帮助。

接下来,他积极主动的反馈,促生出她更多的依赖。而他在“完美男人”的光环下,也尽力友善奉献地去满足她。直到忽然某一时刻,他感到疲惫不堪,下意识里,开始明白,尽管很想帮助对方,但自己并非一个全能完美的男人。所有被她依赖而产生的对于自我的美好感觉,都抵不上她投射来的过多的压力。他实在没有能力,承担她那没完没了的依赖。并且,他慢慢地也发现,女主角对自己的爱情,与他自身是否可爱,看起来好像无甚关联。

渐渐地,他减少跟她的联络,开始主动逃离。拒绝她对他爱的表白,甚至明确划清双方的界限,说:“我们只是陌生人”。对女主角来讲,这个时候,她的世界变暗了。曾经那么热心帮助自己的男人,居然疏远撤离,令她再次遭遇情感的挫折。女主角纠结于一个死结——虽然自己不断自我责怪何必整天等他的电话,万分不满于怎么奇怪地爱上这个“QQ陌生人”,但是,她的一切喜怒哀乐,都被他是否联络自己这件事情,给左右了!

“依赖+理想化≈爱情”,是依赖者内心的公式。依赖者与被依赖者进行“双人舞”般的互动,直到被依赖者承受不了依赖的重担,撤退离场。依赖者继续寻找下一个依赖对象,强迫类似的重复。

在这里,女主角把这个男人想象得完美无缺,然后对他进行依赖的托付,令他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招架不住。这种不成熟的爱,她所谓的“爱人”,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幻想形象,与现实中的那个人,关系不大。而真正成熟的爱情,扎根于现实的根基。然后,对对方真诚好奇,对自我挑起责任,把投向他人的依赖,转变为投向自我的肯定。

当一个女人足够爱自己,接纳自我的时候,没有什么人,能够牵走她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