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相声的四门基本功“说、学、逗、唱”,大家都非常熟悉。那么,这四门基本功是怎样一步步流变而成为相声艺人们所必修的功课呢?
俗话说: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四门功课也是有原因的。下面,我们就沿着历史之河,回溯而上,探究一下它的四条支流的源头何在。
先看“说”,它是相声艺术最主要的表达形式,每一段相声都是通过评述、对话、争辩的形式开展的。相声艺人都自称是“吃张口饭”的,就形容的非常形象,你若不张嘴,不说话,何来相声呢。从形式上看,相声,特别是单口相声特别近似于评书,而评书的前身,就是唐代产生的一种名叫“说话”的表演方式;从内容上看,相声语言应延续了历代中国人的幽默传统,相声作品也可看做是民间笑话与俗语、俚语的合集。
再看“学”,这是一门包罗最为广泛、内容最为庞杂的功课。用相声艺人自己的话说便是:“大姑娘、小媳妇,老头、老太太;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棵里蹦的;各省人说话,大小买卖吆喝;聋子打岔、哑巴打手势,这都能学。”您瞧瞧,这得下多大功夫!那么这些最开始是向谁“学”来的呢?应该说大部分都脱胎于口技,甚至连上面那段说辞都是向口技艺人“拿来主义”的。至于它是如何为相声所用的,我们下面再谈。
然后是“逗”,它是相声这门艺术最为显著的特征。清代有书载:“该相声者,每一张口,人则捧腹,甚有闻其趣语数年后向人述之,闻者尚笑不可抑,其感动力亦云大矣!”可见“逗”的魅力之大。逗是通过调动各种因素让人发笑,这一手段可以追溯到古时的俳优(上文已有论及),也继承了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参军戏,参军戏是由一个戴着幞头、穿着绿衣服,叫做“参军”的和一个叫做“苍鹘”的两个角色进行滑稽演出的艺术形式,一逗一捧,颇似如今的相声。当然,受到最直接影响的也许是全堂八角鼓中的“逗哏”,关于这些内容将在第四章介绍。
最后是“唱”,一种是本功唱,叫“太平歌词”,另一种是学唱,可以是京剧、评剧、越剧、梆子,也可以是京韵大鼓、快板书、各种时调小曲等等。太平歌词相传由莲花落演化而来,期间还加入了夯歌、民间小调等成分,使之更加悦耳动听,现在仍然保留着不少传统小段。据说太平歌词这个名字是慈禧所取,而演奏的竹片也为御赐,后来误读为“玉子”,难辨真伪。
当然了,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不可能仅仅受到一两种因素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也不可能始终维持原貌。相声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它始终处在社会底层、人民大众中间,不断吸纳接收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不断汲取各种各样的民间智慧,从而使它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它的内容更加缤纷灿烂。
本节我们了解一下口技的流变与对相声的影响。口技是用嘴、舌、喉、鼻等部位发音模仿各种声音,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它历史非常悠久,也深受观众喜爱。早在宋代,就产生了一种以学“吟叫”为主的“像生”,后与“百鸟鸣”、“学乡谈”等结合,至明代口技形成。清代学者涨潮和蒲松龄都曾在作品中讲述口技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表演形式与今日不同,艺人们在表演时多隐身在布幔或屏风之后,清初《百戏竹枝词》有:“围设青绫好隐身,‘象声’一一妙于真;谁知众口空嘈杂,绝技曾无第二人。”的描写,因此口技又称“隔壁戏”,在江湖上则还称之为“像生”或“暗春”。
“春”即乐子,“暗春”指艺人在青绫罗维之内表演口技逗人开心的艺术。其表演内容非常丰富,鸟语禽鸣、市井杂音、吆喝叫唤,都学得惟妙惟肖,令人赞叹。在清代晚期,在北京还出现了百鸟王、百鸟张、人人乐、醋溺膏(后文有介绍)等著名的“暗春”艺人。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光绪年间的百鸟张和人人乐。
百鸟张名叫张昆山,演出之前,要用白沙撒字于地,逐一说明白鸟鸣叫之特点,谓之“地报”。据称,他可以模仿百鸟之音,小者有黄鸟、红子、红点颏、蓝点颏、粉眼儿、珍珠鸟、凤头额以及麻雀、苇札子等;稍大者有百灵、画眉、鹦鹉、沉香鸟、太平鸟、芙蓉鸟等;较大者有布谷鸟、啄木鸟、山喜鹊、雄家鸽、黑枕黄鹂等;最大者亦可模仿白鹳、鹭鸶、丹顶鹤。此外,还能模仿金鸡报晓、草鸡孵雏、鸽子喷窝、寒鸭戏水等各种声音。闻其声音,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或纤小,或洪亮,或婉转、或嘈杂。竟使观众恍如置身于羽族世界。
人人乐真实姓名不可考,虽然在表演禽鸣上比不得百鸟张,但他活路很宽,内容丰富,尤其善于模仿各类人物的声音,代表作品有合家欢乐、五子闹学、夫妻赶庙会、除夕守岁、姐夫戏小姨等等。在其表演中,爆竹声、空竹声、煮饺子、打麻将、老鼠偷食、猫捉老鼠、金鸡报晓、狗吠深巷、毛驴打响鼻、铜铃叮当响、妇人责骂、孩子撒娇、老师教课、顽童读书……各类声音无不以假乱真。
这种有了“剧情”的口技节目显然已经十分接近相声了,再加上暗春艺人们为了进一步增强演出效果,纷纷从幕后走到“台前”,“暗春”变成了“明春”,相声很大程度上便是脱胎于此的。2003年,相声演员姜昆策划并领衔主演了一部相声剧名为《明春曲》,便揭示了相声与“暗春”、“明春”的承续关系。
从形式上看,相声讲究的说学逗唱其实正是口技的基本功能,至今尚有老辈艺人介绍相声时说:“相声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口技”,这么看来,相声本身甚至都可以视作一种进化了的口技。从内容上看,相声中的不少节目都直接取材于口技,比如相声中的卖布头、卖估衣、学方言、学吆喝、姐夫戏小姨等等,都在相当程度上沿袭了口技的手法,内容也大都是根据口技的路数而改编的。另外,更为直接的佐证是,被称为相声艺术开山祖师的张三禄相传亦是一位“暗春”高手,甚至有“暗春泰斗”之美誉。
下一回,为您介绍八角鼓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