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相声的秘密(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8000000053

第53章 【列传】之天津四文的秘密

上回书我们讲到北京二赵,介绍了赵振铎和赵世忠的生平和艺术特点,与此二位相对,在天津,活跃着一批相声艺术,其中有四位名字中带有“文”字的大家——刘文亨、魏文亮、苏文茂和王文玉。这四人都在天津这个曲艺码头吸取着养料,传承着这方土地上孕育的相声。本文为您逐一介绍。

刘文亨1937年生于天津,为相声艺人刘广文之子,曾入私塾读书,后随父卖艺,十余岁拜师杨少奎,为“元亨利贞学习进步”第二,解放前曾长期在天津鸟市、东兴市场等地演出。解放初,父亲去世,刘文亨博采众长,曾向马三立、侯宝林、赵佩茹、班德贵、连笑昆等名家学艺,收获颇丰。1956年加入天津市和平区相声队,1957年与相声演员魏文华(魏文亮之姐)结婚。1979年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杂技团,1983年起担任天津相声研究会副会长。1986年调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担任诵说专业主任之职,在此期间,其创造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所接受,培养了大量优秀学员。

刘文亨嗓音清亮,说学逗唱俱佳,尤其以“学唱”而闻名,其表演的《追韩信》、《打金枝》、《学越剧》、《杂谈地方戏》等“柳活”作品,韵味十足,学唱逼真,为行内所敬仰,有“小侯宝林”之称。其实,关于刘文亨模仿侯宝林,还有一段值得一提的轶事。刘文亨喜爱侯宝林的节目,就刻意去模仿,下了很大功夫,终于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有一次拜访张寿臣时,师爷不但没有夸奖,还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一顿:“告诉你:学者俗,像者死。又一个侯宝林了,学得很像,就被套住了,当然要‘死’。”刘文亨悟懂了这些话滞后,就不再向之前那样一招一式力求像侯了,而是根据自身的条件,在节目中加入了自己的加工和创造,成了真正的“刘文亨制造”。

刘文亨基本功扎实,学艺刻苦,被誉不可限量。只可惜在艺术巅峰之时,刘文亨突发脑出血留下严重后遗症,不得不告别舞台。2001年去世,享年64岁。

魏文亮1940年生于天津一个曲艺世家,父亲是一位弦师,母亲则演唱鸳鸯调,姐姐魏文华亦说相声,姐夫即刘文亨。魏文亮幼时即登台演出,艺名“小怪物”,在东北地区小有名气。解放后拜师擅长柳活的名家武魁海,艺业大进。其曾被中国文联授予“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并曾多次赴台湾和国外表演,在台期间获台湾金曲奖提名,这在内地相声艺人中是唯一的。

魏文亮技艺全面,演出时声音清脆,包袱火爆,氛围浓烈,说学都好。代表作主要有《武坠子》、《闹公堂》、《树没叶》、《黄鹤楼》、《汾河湾》、《揭瓦》等,新节目有改编的《新酒令》、《老有所思》即小段《要条件》等。值得一提的是魏的《闹公堂》,又称《九艺闹公堂》,一段节目中包含了二黄、数来宝、卖药糖吆喝、拉洋片的等九种艺术形式,每一种都能信手拈来,集中展示了其学唱的功底,是一段非常精彩的节目。

魏文亮先生如今已76岁高龄,仍然活跃在舞台之上,在此祝愿先生健康长寿。

苏文茂1929年出生于北京,是“文”字辈中仅次于赵心敏的二师兄。幼时赴津,曾在药铺学徒,深爱常宝堃、赵佩茹的相声,梦想拜师学艺,几经辗转,于1943年理想实现,成为常宝堃的顶门弟子,艺名苏伯光。后随乃师的父亲常连安长期在北京启明茶社边学边演,直至解放前夕。期间曾回津演出,乃师捧哏,一炮而红,改名苏文茂。解放后与常宝华、全长保、朱相臣、马志存等先后搭档,艺术渐入佳境。曾追随乃师常宝堃之脚步,赴朝鲜慰问演出。加入天津曲艺团,并曾担任天津市相声研究会副会长。

苏文茂形象儒雅,以说见长,最为拿手的是文哏类节目,即歪批、评讲类的文学性较强的节目。每每表演这些节目时,苏文茂都如同一位大学教授,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而包袱就被设置在这些滔滔而出的言语之中,含蓄隽永,使观众回味悠长。代表作有《批三国》、《文章会》、《论捧逗》、《汾河湾》等。其中尤其是《批三国》,苏文茂成功塑造了一个自称“看过七百多遍三国”的伪“神童”形象,巧妙地创作了“三个数学家”(诸葛亮研究代数,曹操研究几何,貂蝉研究三角)、“三个做小买卖的”(刘备卖草鞋,张飞卖肉,赵云卖年糕)等桥段,常演常新,深受观众喜爱。

2015年5月,苏文茂去世,享年86岁,苏批三国成为绝唱。

以上三位都是逗哏艺人,下面介绍的王文玉则专司捧哏,并影响较大。

王文玉1937年出生于天津,自幼喜爱曲艺,相声、评书两门抱。相声门拜师张振圻,评书门拜师张力川。解放后,曾在中央、天津的电台和电视台录制了大量评书录像录音。1978年,加入天津市实验曲艺团,与相声名家刘文亨搭档,专职捧哏,留下了《追韩信》、《请剧团》等优秀作品。刘文亨因病脱离舞台之后,王文玉开始与田立禾、魏文亮等合作演出。

田立禾是相声宗师张寿臣之徒,论辈分比王文玉高一辈,但年龄仅比其大两岁。二人合作期间,挖掘整理上演了大量传统节目,再现了张寿老的节目特点。其中不少节目都已很长时间难以在舞台上看到,比如《窦公训女》、《托妻献子》、《俏皮话》、《金龟铁甲》、《弦子书》、《洋药方》、《窝头论》等,具有很高的保存价值。

除了相声外,王文玉先生还留下了很多评书节目,其中不少都和相声有关(如《常宝堃传》、《贱辰寿臣》等),对于深化对相声艺术和艺人的了解有很大作用,这也体现了老先生肚囊宽绰、见识很广。

“天津四文”是解放后津门相声的代表人物,这四位,或以说见长,或善于模仿,或学唱逼真,或包袱巧妙,都是优秀的相声艺术继承者和发扬者。如今,他们的身影已渐渐远去,而他们的徒子、徒孙们依然在这方土地上轮番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