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初,“马家军”一词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体坛可谓人人皆知。这支“军队”指的是马俊仁教练指导下的女子中长跑运动员,这些运动员屡次在世界大赛上暂获佳绩,被誉为“世界中长跑进入了马俊仁时代”。本文不探讨体坛上的马家军,而借用该词,介绍同时代在相声界同样风光的马季师徒——称之为相声马家军。这其中包括马季、姜昆、冯巩、赵炎、刘伟等。
马季1934年生人,原名马树槐。幼时家境贫寒,曾在染织厂学徒,由于喜爱相声,常常光顾启明茶社。解放初考入北京海淀区新华书店,常在业余时间唱京剧、说相声。1956年,马季参加全国职工业余汇演,以《都不怨我》荣获一等奖,受到侯宝林、刘宝瑞等人的关注,此成为马季一生的重要转折点。同年调入中国广播说唱团,开启了专业相声艺人的生涯。
在中国广播说唱团学艺期间,侯宝林、刘宝瑞、郭启儒、郭全宝都被指定为马季的老师,侯宝林为责任老师。四大相声巨匠同时辅导一位学员,这在相声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情况。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清华国学四大导师,在名师的悉心指导下,必然能培养出高徒。马季是很幸运的,得到了四位老师的指点,特别是在传统相声方面的指点。而传统相声是一个相声演员的基本功,是创新、发展的前提。
在此时期,马季和刘宝瑞合作的《找堂会》和《拔牙》,和郭启儒合作的《对春联》,和郭全宝合作的《卖布头》,和刘宝瑞、郭启儒三人合作的《扒马褂》以及和刘宝瑞、郭全宝三人合作的《金刚腿》等,都留下了录音,且属于较上乘的传统节目。这些都应归功于和四位老师的朝夕相处。在他们的熏陶下,马季的传统相声功底突飞猛进,这弥补了其没能幼时学艺的缺陷。无论说学逗唱,马季都达到了相当水平。值得一提的是,2005年,71岁高龄的马季仍能登上舞台表演传统单口相声《山东斗法》,十分可贵。下面是《找堂会》选段:
刘:那是以后的事,你甭提,就说现在你找什么堂会?
马:(怯口,下同)闺女出门子,去不去?
刘:去呀!闺女出门子是哪天的日子?
马:快啦,这就要娶了。
刘:哦!
马:姑娘老大不小的啦!
刘:今年多大啦?
马:四岁啦。
刘:这……走!我们不去了!
马:怎么又不去了?
刘:废话!十八岁出门子我们还得等十四年哪!
马:十四年干吗?
刘:姑娘才四岁……
马:你这个人没听清楚哇。
刘:不是四岁吗?
马:零四岁。
刘:零……哦!二十四?
马:零四岁。
刘:老闺女,三十四?
马:零四岁。
刘:是啊,不是零四岁吗?
马:啊!姑娘小名叫零,今年四岁。
刘:还是四岁啊!
“****”期间,马季及其师辈们遭到迫害。此后,随着时代的演变,新的生活带来了新的题目、新的使命,如何适应和引领新的潮流、新的时代,需要马季的加倍努力和认真思考。为了紧跟政治形势,马季与同时代的艺术家们一样,几乎不再表演传统节目,通过努力创作着新节目,反映着时代的痕迹与人们的生活。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歌颂型”相声应运而生,马季被公认为是歌颂型相声的开创者。其实,相声从诞生起,就逐步形成了有褒有贬、抑恶扬善的基调,内容既有讽刺的,也有歌颂的。马季式的歌颂相声,也许是对他的那些紧跟形势、紧扣政策的时代味道较重的节目的称谓。这些节目,不可一概而论之。其中亦有“应景之作”,亦不乏上乘之作,比如《友谊颂》、《找舅舅》和《万紫千红绕营房》等,都是较为成功的。
需要说明的是,马季虽然以“歌颂型相声”而闻名,实际上创作、表演了大量讽刺性极强的节目,这其中就包括《北京之最》(因过于尖锐而被禁播)、《多层饭店》、《一仆二主》、《一个推销员》、《一阵风》等。下面是《多层饭店》的节选:
马:一进饭店门口,一位老服务员问我:“你是住店办手续吗?”
唐:是啊。
马:“有介绍信没有?”
唐:有!
马:“拿来我看看……这上边写的是什么?”
唐:看不清楚?
马:“我不识字。”
唐:不识字,你看什么呀?
马:“这是上边规定的一道手续,都得看。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唐:是个演员。
马:“噢!由这门进,到第六营业室。”
唐:嚄,营业室还这么多。
马:啊,第一营业室管党政军机关,二室管工业,三室管农业,四室管交通运输,五室管财贸,六室管文教卫生。
唐:这分得太仔细了。
马:我来到六营业室一看,工作人员不少,足有六七个,分坐在桌子两边聚精会神地——
唐:开会哪!
马:下棋呢!
唐:啊!上班时间下棋?
马:没多少事,可不下棋消磨时间吗!
马季不仅是一位相声表演艺术家,还是一位相声作家,其坚持创作相声的精神,应为当代年轻人们学习。马季创作的节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深入群众、能形成共鸣。用他自己的话说:“相声从出生就是直接面对老百姓的,如果把相声‘拔高’到对面没有老百姓,不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它的生命力就不行了。”所以,他坚持到基层去体验生活、寻找灵感,一生创作、改编了三百多段相声,其数量之众多、题材之广泛、形式之多样,为同时代业内所望尘莫及。
提到马季,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就是春晚。80年代初,随着电视走进千家万户,相声如何由“听”的艺术转变为“视听”艺术,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为此,马季参与策划了首届央视春晚,担任主持人,并演出了多段节目,集中展示了相声的艺术魅力。此后,相声成为大型晚会、文艺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马季更是利用春晚舞台,推出了《一个推销员》(即宇宙牌香烟)、《五官争功》、《老少乐》等佳作,使相声引领了时代的笑声。在1985年评选的中国十大笑星中,马季毫无争议地名列榜首。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年龄渐高,马季逐步淡出舞台,更多参与相声整理与授业解惑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相声演员。这时的中国,正加快开放,多元化的文化冲击着传统生活,大量的艺人不再坚守而选择了改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季仍然认为“(自己)是扛着红旗死守着相声阵地的人,我对相声艺术的前景依然充满信心。”
2006年国庆,在第三届CCTV相声大赛现场,马季面对镜头幽默地调侃自己的年龄:“我今年不是72岁,是27!我还年轻,我得把相声永远说下去!”仅仅两个多月后,马季去世的消息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马季之后,还有谁愿意扛着红旗死守相声阵地?还有谁能终其一生把相声永远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