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对比是相声作品中最为常见的“包袱”组织方法。其手法较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我们通过实例来逐一理解:
第一种是违背常理。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往往或明或暗的存在着很多规矩和常识,称之为人之常情、事之常理。如果在生活当中不小心违背了这些常识,就会被人取笑,甚至贻笑大方。
甲:说相声高兴。
乙:对。
甲:散场回家,嗬!家里又有大喜事!
乙:家里什么喜事?
甲:老伴给生一大胖小子。
乙:这象话吗!没这事。
(摘自郭德纲、张文顺《跳大神》)
由于二人表演时张文顺已年近古稀,显然妻子早已过了生育年龄,所以违背人之常情而形成了“包袱”。
第二种是设定情景。上述第一种手法中的道理和常识都是根植于人们心中的,因此在设定“包袱”时大都不用再做过多解释,或将合理的选择加以说明。设定情景是对于那些观众并不熟知、不常见或没有明显的正误选择的事情,作者需要事先设定好一个情景,让观众脑子中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然后让戏中之人做出一个截然不同甚至驴唇不对马嘴的选择,形成强烈对比,“包袱”便随之抖开。比如:
甲:过去做买卖最能干的是山东人和山西人。
乙:怎么说的?
甲:过去讲究三年一回家。有这么一句俗语。“山东人回家大褥套,山西人回家骡驮轿。”都是满载而归。
乙:要是我们北京人回家呢?
甲:“瞎胡闹”。
乙:瞎胡闹?
甲:挣多少花多少,三年回家你看,一块手绢儿一兜……
乙:金条?
甲:两双破袜子。
(摘自传统相声《山东跑堂》)
再如:
说书的嘴快。唱戏的腿快。京戏里有一出戏叫《反云南》,一员大将带着四个打旗儿的,这员大将一传令:“众将宫,兵发云南去者!”
唢呐一吹,四个打旗儿的围着这台绕了一个弯儿,又回到原来站的那地方不动了。这员大将装模做样的还问哪:“我军为何不行?”这儿一回禀:“兵至云南!”哎,这就到啦!不这么快,这戏就没法唱了。你说我们这演员演戏演得真实,你再真实,也分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没法真实。这员大将一传令:“众将官,兵发云南去者!”
打旗儿的一举旗儿,跟台上的大将一块儿唏哩呼噜都进后台啦,把后台把行头一脱,行李卷儿一打,奔火车站买票,上云南啦!这么演倒是真实啦,可听戏的受得了吗?坐了半天,不见人出来,这位问那位:“哎,老王,这戏还演不演了?”
“不知道哇。”
正纳着闷儿呢,剧场服务员过来了。二位一想:问问他吧:“同志,这戏散了吗?”
“没散。”
“没散,怎么半天不见人儿啊?”
这服务员还给解释哪:“您没听明白吗?兵发云南去者——他们都上云南了!”
“啊?真去啦?我们怎么办呢?”
“那看你们几位想听不想听了,要是不想听,就回家睡觉去;要是想听呢?也好办,跟他们一块儿上车站买票,也上云南吧!”
(摘自刘宝瑞单口相声《兵发云南》)
上述两段都先设定了一个情景,第一段是说山东人和山西人经商回家会怎样,第二段是说艺术的真实应该如何,之后通过描述北京人回家的样子和现实的真实,与之前形成强烈对比,引发喜剧效果。
第三种是天壤之别。指的是在描述同一个件事物时忽而说成高山,忽而讲成低谷,忽而大,忽而小,通过这种异常强烈的对比形成“包袱”。比如:
甲:那倒可以,赌什么吧?
乙:赌三十枚一个吧?
甲:三十枚一个不太少一点儿吗?咱们赌东西吧,不用赌钱。
乙:那咱们赌四两茶叶吧?
甲:四两茶叶可不值当的。
乙:那么赌什么?
甲:这么着吧!咱们赌二斤人参吧?
乙:什么,二斤人参!
这是传统相声《打灯谜》的一节,二人要以灯谜为赌,逗哏的在描述赌注时时而太少,时而太多,在强烈对比中引发笑料。再如:
甲:哦,你们家就住前门。
乙:啊。
甲:那你在前门住了几万年了?
乙:几万年?
甲:几千年?
乙:不象话。
甲:怎么不象话啊?
乙:时间太长了。
甲:那住了几个钟头了?几分钟?
乙:好嘛。天上一脚,地下一脚。
甲:几秒钟?
乙:不象话。
甲:微秒?
乙:太短了。
甲:毫秒?
乙:别说了!
(摘自传统相声《翻四辈》)
第四种是欲扬先抑。是指想要说明一件事物时,却浓墨重彩地描述与之相反或相对的事物。相声中使用较多的是先扬后抑。比如对一个人,意欲贬低,却首先大肆褒扬;对一件事,意欲说西,却不停地说东。由于此种手法曲折回转,往往让人意想不到,效果较好。传统相声《大保镖》中,此种手法较为常见,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包袱”都是此类,且看两例:
甲:请二位壮士非为别事,今有南路镖、北路镖、西路镖都有人敢保,惟有这东路镖贼人太多太广,不知二位可愿意去呀?
乙:喔,问你们哥俩敢不敢去。
甲:我说:“老英雄。”
乙:啊。
甲:“休要长贼人的威风。”
乙:是!
甲:“灭我们自己的锐气!”
乙:对!
甲:“不就东边儿有贼吗?”
乙:不怕他!
甲:“咱往西边儿走啊。”
乙:行啊,哎,西边儿上哪儿去啦?!
甲:绕过去呀。
……
甲:练刀讲究风雨不透,我这趟刀练得行上就下,行左就右,光见刀不见人。我练得就跟刀山似的,顺着刀哗哗往下流水,再看我衣裳,连个雨点儿都没有!
乙:你在院里练刀哪?
甲:我在屋里避雨呢!
乙:避雨呢?刀呢?
甲:刀我扔院里啦!
乙:怪不得光见刀不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