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爱与亲密的成长自疗课(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9500000008

第8章 把最难吃的那块饼留给老公

周日中午,家里没饭吃,老公提议到楼下的小餐馆解决。我对下楼吃饭没意见,但是,我不喜欢那家餐馆,觉得他们的饭菜好难吃。

老公对那家餐馆的饭菜印象不错。提议吃饭后,越来越兴奋,不断地催促我:“走吧,走吧,尝尝他们的糖醋里脊,豆腐,还有……”我看到他口水都要流出来的馋样,想想不就是一顿饭嘛,他喜欢就顺着他呗,于是二人下楼,到那家我不喜欢的餐馆去“进膳”。

饭毕,剩下不同口味的面饼各一块。一种口味属于我虽然不爱吃,但还能将就,另一种,简直是我吃过的最难吃的饼。

老公说:“一人一块,干掉?”

我说:“好。”指着那块最难吃的饼说:“稍微好吃点的我吃,这块最难吃的给你吃。”

老公睁大双眼,一副不可思议的神情,问我:“为什么我吃?不是应该你把最难吃的吃掉吗?”

他实在难以理解,我居然而又公然地对他说:“把最难吃的饼给你吃。”这不符合他表达爱的习惯。我了解,在他的心目中,一个人应该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给爱人吃,而把最不好吃的自己吃。

我指着那两块饼,问他:“你觉得这两块,哪块最难吃?”

他说:“我觉得都好吃,没有哪块难吃,我本来就喜欢吃这家餐馆的东西。”

我说:“也就是说,我认为最难吃的,并不是你认为最难吃的,是吗?”

“是的。”

“既然我觉得最难吃,你不觉得难吃,那么我把随便把哪块饼留给你,不是都一样?为什么你认为我应该吃我认为最难吃的那块饼呢?”

老公听完我绕口令般的提问,思索片刻,说:“因为如果是我,会把最好吃的留给你,把我觉得最难吃的自己吃掉。”(此处应该有掌声)

“所以你觉得我对你不好,很自私,是吧?”我追问。

“我觉得你有点不懂事。”老公回答。

哈哈哈,不懂事背后的潜台词,是他没说出口的:“我觉得这表明你不够爱我。”

一块饼吃出老公那么大的悲情,这年头,男人也敏感。

为了向他表明我够爱他,我需要跟他沟通一下,在亲密关系中遇到类似的情境,该怎么办?

我的观点是:如果要吞下什么“苦果”,不吞自己最不喜欢的,而吞次不喜欢的。

理由如下:

一,判断标准的问题。

所谓“甲之良药,乙之砒霜”,我觉得最难吃的,对你来说可能是好吃的。好吃难吃,都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感受必然有差异,或大或小不完全相同。所谓“最难吃”,只是我个人的好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标准,每个标准都有差异。如果我认为最难吃,就一定要认定你也认为最难吃,那是把我的好恶标准强加与你,不允许你有与我不同的标准。

亲密关系中的一方,切忌用自我的好恶,替代对方的好恶。两个人在一起,有许多审美观价值观方方面面的差异,要尊重这些差异,意识到我认为最好的,不见得是你认为最好,我认为最糟的,也不见得是你认为最糟,这些,没有绝对的标准。

而且,假如客观上真有一个最好吃的和最不好吃的评判标准,出来的答案,可能是跟我们两个认为的好吃不好吃都不一样的。

所以说我认为最难吃的,不见得是你认为最难吃的,甚至也不是事实上最难吃的。

既然我认为最难吃的,你认为挺好吃,那我为什么要吃下自己最不爱吃的东西,而不把它留给你吃呢?

这说到了另一个问题,二,做人首先要爱自己。

把我讨厌而你不讨厌的饼留给你吃,是否意味着我不够爱你?

爱你的前提,是首先爱自己。现在我连自己都不爱,吃下自己认为最难吃的饼,压抑那种难吃带给我的不快乐,仿佛为爱奉献了自我,以一种自虐的方式,让你对我有所亏欠。你认为这种爱的表达,是真爱你吗?

人都有喜欢和讨厌的东西,喜欢的东西,带给我们快乐,讨厌的东西,带来难受。人的本性喜欢快乐,回避难受。明明我吃了最讨厌吃的饼,会不快乐,还要捡着最难受让自己“吞下去”,这种行为,属于典型的自虐。自虐不是真爱。真爱是你快乐我也快乐的相互愉悦。

如果我跟亲密爱人在一起,行为模式是——总爱捡那些让我最难受的东西“吞下”,常年跟“最难受”呆在一起,我必然地生出许多抱怨,感到委屈愤怒。这些负性的情绪,造成我内心的“苦毒”。我好像被谁毒害了那样在受难,而同时,我的“苦毒”不会永远堵在我的胸口,它会发射出去,毒害他人。

被我压抑的负性情绪,不会自动消失,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往外冒。

可能在某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我发作开来,跟亲密对象泪奔吵闹。我痛诉自己付出了多少,而你不仅不领情,还这样这样,那样那样地来伤害我……我们吵来吵去,最后吵伤了感情。在亲密关系中,谁都希望看到对方的笑脸,而不是哭诉;希望给对方一份温情,而不是指责。我从未听说过,哪个男人喜欢怨妇的。与其这样,我为什么不在起初吃一块饼的时候,就对自己好点,把最难吃的那块饼,留给老公吃呢?

这样,我没有过度亏待自己,也不至于积累许多怨气。你的快乐,不是建立在我的痛苦之上,反而是我看到你吃饼吃得高兴,也跟着笑靥如花,觉得这餐饭马马虎虎还可以。

一个人首先把最不好吃的留给自己,是典型的自虐行为,其背后,有着一个受害者的原型。无意识里,他把自我归入到大公无私,受苦奉献,基督耶稣的受害者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目标直指圣人,在西方,则为圣母。总之,在以超凡入圣的高标准要求自己。

这样,他就犯了一个错误——以普世的标准看待任何事物。他认为最讨厌的,就一定是亲密爱人认为最讨厌的。这个错误磨灭了人的主观感受,人性的不同。我们每个人,心灵感受都独一无二,没有绝对的衡量标准。明白了这个,还要强迫自己吃那块最难吃的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