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专栏你绝对不知道的美国独立秘史(千种豆瓣高分原创作品·学知识)
41829800000004

第4章 五月花号的神圣远征

正向一支小蜡烛点亮上千支蜡烛一样,这里(指普利茅斯殖民地)燃起的光照亮了很多人。可以这么说,还以某种方式照亮了我们的整个民族。

——普利茅斯殖民地第二任总督威廉·布莱德福德

★什么是清教徒

对于五月花号,只要是上过中学的同志都知道,那是世界历史上一艘非常著名的船,早已成为了美国历史和美国移民的象征。

要说美国的起源,就绕不过五月花号。不过,五月花号并不是第一艘来到北美的移民船。五月花号原本只是一艘非常普通的运酒的货船,经常往返于英国与欧洲大陆各国之间。它后来之所以不同凡响,在历史上知名度很高,完全是因为它往北美大陆拉过一批清教徒,这批清教徒在北美建立了一个叫做普利茅斯的殖民地。

这里出现了一个专有名词——清教徒,需要解释下。清教徒是什么东西呢?清教徒这个词的本义是经过长途跋涉的朝圣者。最早出现在威廉·布莱德福德的日记《普利茅斯定居地》里。布莱德福是五月花号的乘客,同时也是清教徒领袖。他曾担任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长达31年之久。

后世习惯于用这个词称呼因为宗教原因而前往北美大陆定居的新教教徒。清教徒这个称谓是后人给加的,当时,清教徒其实不叫清教徒,他们更多的时候被人称为“分裂派”或者“纯净派”。

追根索源的话,清教徒的产生实际上是源自1517年德国维登堡大学的一张大字报。1517年10月31日,德国维登堡大学的马丁·路德教授,在城堡教堂的大门上贴了一张大字报,这张大字报针对天主教会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见,标题就叫《九十五条论纲》。

贴大字报在德国维登堡大学是一个传统。原本没什么了不起,但这张大字报造成的影响,连其作者马丁·路德教授也未曾预料到。

得益于印刷和出版业的发达,大字报迅速传遍欧洲,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新教改革”。

当时的天主教会由于长期掌握巨大的世俗权力,已经开始出现腐化堕落的迹象,在马丁·路德看来,教会的很多行为已经背离了《圣经》的教义。

马丁·路德最为愤慨的事情,是教会为了赚钱满足自身奢侈的生活,居然贩卖一种叫做“赎罪券”的东西。教会宣传,只要花钱买了赎罪券,以往做过的坏事,就不会记录在上帝的档案中,死后就不会下地狱了。教会为了提升销量,制定有一句很著名的宣传语是这样说的:“随着钱币叮当落下,你的灵魂也就升天啦!”

新教要求对天主教进行改革,主张政教分离,教徒平等和入世修行,反对繁琐的宗教仪式,提倡简单实在的修行。新教自然是受到了天主教教会的痛恨,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一直激烈地进行着。

英国原本是虔诚的天主教国家,但是因为罗马教皇没有批准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想要离婚的申请,于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亨利八世一怒之下,宣布脱离罗马教廷,改信新教,实行新教改革,自任英国宗教的领袖,自己给自己批准离婚申请,英国就这样戏剧性地成了新教国家。

其后,英国的宗教信仰几经反复,造成了许多的混乱。1553年,亨利八世的大女儿玛丽一世成为英国国王。玛丽是在法国长大的,她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上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英国改成天主教国家,还一口气把将近300名新教徒烧死在火刑柱上,也给自己赢得了一个“血腥玛丽”的荣誉称号。玛丽很血腥,但寿命不长,五年后就翘辫子了。亨利八世的二女儿当了国王,她就是伊丽莎白一世。她是信新教的,但她觉得相对于宗教信仰,国家的稳定是最为重要的,所以她实行一种兼容并包的宽松宗教政策,主张进行温和的改良,达到“清洁,净化教会”的目标。赞成这一主张的新教徒,被称为“纯净派”。

之后,纯净派内部对于宗教改革出现了分歧,导致再度分裂。一派人认为还是应该搞渐进式的温和改革,不能搞冒进。另一部分人比较激进,觉得时不我待,改革应该立即进行。两派人相互争吵,谁也无法最终说服谁。这部分激进的纯净派新教徒提出要从英国教会中分裂出去单干,他们因此被称为“分裂派”。

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即位后,觉得分裂派比较讨厌,整天叽叽喳喳的,便开始打压分裂派,把闹腾的凶的分裂派分子关起来猛抽鞭子。于是,分裂派觉得自己受到了宗教压迫,在英国本土无法真正实现自己的宗教理想,便组织起来前往北美殖民地,企图在新大陆建立自己的宗教圣地。

分裂派新教徒的行动纲领是舍弃舒适的城市生活,奔赴新大陆,建立山巅之上的天堂的国家,实现精神的真正平安。他们认为自己是经过长途跋涉的朝圣者,所以被后人以“清教徒”这个词来称呼这帮子跑到北美大陆的分裂派新教徒。之后,因权力纷争而跟王室闹翻了纯净派新教教徒也接踵而来,他们也被视为清教徒。

★出发,五月花号!

从1607年开始,觉得不受人待见的分裂派就开始陆续逃离英国本土。

既然被人叫做分裂派,虽然不是一个武林门派,但好歹是个派,分裂派的迁移还是比较有组织的饿,他们在大小头目的带领下,先是到了荷兰,那里宗教氛围比较宽松,不会受到压迫。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附近,分裂派分子过上了一段安定的生活。但好景不长,荷兰为了对付天主教国家西班牙,有与英国结盟的打算,于是对分裂派也就不怎么看得顺眼了。

分裂派觉得日子不大好过,便打算再度迁移。这次迁移的目标被锁定在了北美大陆的弗吉尼亚,那里是一块自由的地方。

问题是怎么去呢?

找专门做殖民地生意的伦敦弗吉尼亚公司,无疑是最好的办法。清教徒中有一个叫威廉·布鲁斯特的人,他认识弗吉尼亚公司的财务主管,在他的帮助下,清教徒获得了在弗吉尼亚北部定居的许可权。此外,还成功地为这次迁移活动拉到了赞助,一个做铁矿生意的伦敦商人愿意提供部分活动经费。

有熟人办事就是方便啊!

1620年9月16日,五月花号从英国的普利茅斯港口扬帆起航,目标——北美大陆弗吉尼亚。船上一共有102个移民,并不全是清教徒,另外还有大约30个船员。首批清教徒其实只有36人,他们肩负着探索者的重任,与普通的殖民地移民一道,横渡大西洋,开始了艰难的旅程。

其实,出发的不只是五月花号一条船,还有一条船,叫佳速号。清教徒们实际上是租了两条船,一条是五月花号,一条是佳速号,最初的移民总数也不是102个,而是121个。按照清教徒的计划,到达北美后,五月花号返航,佳速号留下做捕鱼船。他们还同佳速号的船员签订了一年的劳动雇佣合同。

可是,佳速号的船员后来变卦了,他们害怕北美大陆的艰苦生活,他们不想去了。单方面违反劳动合同是要赔钱的。为了不赔钱,这帮子狡猾的船员便想了一个花招忽悠清教徒。

佳速号开船后就没有顺当过,一直漏水,弄得谁都不敢做。最后只好把两艘船的人都合并到五月花号,移民人数也减少到了102个,佳速号则返回港口维修,这其实是船员们捣的鬼,这样他们就不必去北美了,这是属于不可抗力造成的违约,合同自动解除,他们不需要赔偿。

在海上晃荡了六十来天,1620年11月21日,五月花号终于看到了渴望已久的陆地。

对于船上的人来说,五月花号的航行总体来说还算是顺利的。其间,因为遇到风暴,船出了点问题,一根桅杆被刮断了但很快被修好。此外,就是一个移民外加一个船员死于疾病。不过也有好的事情,一个婴儿在这艘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船上出生。

不过,这一切只是表象。从看到陆地的那一刻起,船上的乘客们知道了,非常不顺利的事情发生了。五月花号因为暴风雨的影响,已经偏离了原定的航线,他们走错地方了。

他们是要到哈得逊河口的,那个地方在弗吉尼亚,而他们眼前的土地很明显不属于弗吉尼亚。这块地方已经超出了他们获准殖民的区域,他们无权在这里殖民。他们在这里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得不到法律的保护,随时有可能被相关部门严打或者取缔。

怎么办呢?移民们吵闹开了。有的说干脆回去算了,有的说来都来了不如就在这里先试着殖下民,还有的说干脆散伙自由发展,总之意见非常的不统一。

这伙人中,只有清教徒移民算是比较有组织的。领头的清教徒威廉·布莱德福德和威廉·布鲁斯特试图以领导的身份来统一五月花号移民的意见,结果除了清教徒根本没人听他的。

你只不过是你们清教徒的小头目,我又不是清教徒,凭啥子听你的,你算哪根葱,真当自己是领导了,连任职通知书都没有,呆一边凉快去吧。

这样不行!

一盘散沙绝对无法在这荒凉的地方生存下去,等待大家的只会是死亡。

威廉·布莱德福德和威廉·布鲁斯特决定按照清教徒的传统做法,依据契约精神的原则,由移民们自己共同来制定一个章程,作为今后管理的依据。

有什么意见现在就说,大家伙协商,以后就按章程办事了。经过协商,最后五月花号上的移民达成了一致,由41名成年男子代表所有的人在五月花号的船长室里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作为殖民地今后的纲领性文件。

这就是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当时被称作《普利茅斯联合协议》,《五月花号公约》是1793年之后的叫法。

《五月花号公约》由威廉·布莱德福德起草,全文比较简短,现抄录如下: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我们这些签署人是蒙上帝保佑的大不列颠、法兰西和爱尔兰的国王,信仰和教会的捍卫者詹姆斯国王陛下的忠顺臣民。”

“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漂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面前共同立誓签约,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为了使上述目的能得到更好地实施、维护和发展,将来不时依此而制定颁布的被认为是对这个殖民地全体人民都最适合、最方便的法律、法规、条令、宪章和公职,我们都保证遵守和服从·据此于耶稣纪元1620年11月11日,于英格兰、法兰西、爱尔兰第十八世国王暨苏格兰第五十四世国王詹姆斯陛下在位之年,我们在科德角签名如下……”

《五月花号公约》主要有三层意思:

一,对上帝的信仰和对英国国王的忠诚。建立殖民地的目的是为了上帝的荣光、基督教的信仰和英国国王的尊严。

二,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共同达成契约,结合为一个社会团体,制定和实行有利于殖民地公众利益的、公正与平等的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和管理制度。

三,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执行上述法规与制度。

这是一份在美国历史乃至于世界历史上都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协议。《五月花号公约》是北美大陆第一份成文的社会契约,为新大陆未来的政治体制奠定了基础,被视作美国民主之花盛开的前奏和美国宪法的基石。

在人类文明史上,《五月花号公约》的意义可以与美国的《独立宣言》、法国的《人权宣言》等重要宣言相媲美。美国几百年的根基,其实就根源于在这短短的几百字之中,信仰,自愿,自治,法律,这是美国政治的基本原则,也是美国精神的核心。

在依旧信奉君权神授思想的十七世纪,《五月花号公约》的签订开创了一个先例。《五月花号公约》闪耀着社会契约思想的光辉,它是在没有人指导、没有人强制的情况下,根据多数人的意愿而形成的社会契约。

它清晰地向世人展示了以下的政治原则:统治者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政府是基于被统治者的同意而成立的,而且将依法而治。即在同一个社会里的所有公民拥有自由结合的权利,并可以通过制定对大家都有利的法律来管理自己。

后来,《五月花号公约》的精神被写进了《独立宣言》,被写进了《美国宪法》。这种精神,也渗入了美国人的血液和骨髓里,成为了美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深刻地影响着美洲乃至于整个世界。

★普利茅斯殖民地

《五月花号公约》的签署,成功地化解了意见分歧,思想得到了统一,移民的组织领导也得到了加强。

五月花号的移民把登陆点确定在普利茅斯湾,在这里他们建立起自己的殖民地,殖民地的名字叫普利茅斯。这个地方也就是是今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普利茅斯镇的所在地。

移民中的约翰·卡沃被民主推选为第一任普利茅斯殖民地总督,负责领导大家建设殖民地。

初期的殖民生活依旧是非常艰苦而危险的。五月花号到达的时间也不是很好,严酷的冬天很快就要来临了。

白天,移民们抓紧时间在岸上盖房子并勘查周边的地形;晚上,则回到五月花号船上来休息。

岸上的房子还没建好,严酷的冬天就来临了。雪上加霜的是,疾病开始横行。到了12月的时候,多数人都病倒了,最严重的时候,只有六七个人还能勉强动弹,照顾大家的饮食。

短短3个月中,102个移民中有27个男人、13个妇女、和10个孩子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五月花号船员也至少死掉了一半。

1621年3月的时候,岸上的房屋总算建好。3月31日,熬过寒冷冬天的53个幸存者离开了五月花号,正式入住普利茅斯殖民地。1621年4月15日,五月花号启程返回英国。两年后,五月花号报废,被拆成了一堆碎片。

殖民地开张不久,第一任总督约翰·卡沃就积劳成疾去世了。清教徒领袖威廉·布莱德福德当选为第二任殖民地总督。

事实证明,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这个殖民地总督是选对了。

威廉·布莱德福德算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

他的身份呢,用今天的话说应该是出身于富农,但没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他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文化不高情商高,具有很强的生存技巧和领导才能,特别擅长处理矛盾纠纷,加之是坚定的清教徒,实在是当殖民地领导的不二人选。布莱德福德总共30次当选殖民地总督(每年一选),任职达31年之久。他的回忆录《普利茅斯定居地》是清教徒史和新英格兰殖民地最重要的文献。

当时,殖民地面临的总体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普利茅斯殖民地所在的地区,也就是以后的马萨诸塞州,这里也是日后人们常说的新英格兰地区的核心地带,气候寒冷,土地也很贫瘠,石头多,土壤少,不适宜种植粮食作物和烟草,只能种点玉米什么的。

粮食,是对殖民地生存的最大威胁。

幸运的是,普利茅斯殖民地附近的印第安人非常友好,他们没有向移民们发起攻击,而是向处于困境中的移民伸出了援助之手。

周围的印第安部落在他们来之前的几年里已经死掉了90%左右,死因是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而硕果仅存的一些印第安人,主要是波卡诺基特部落,对普利茅斯的殖民者很友好。印第安人当中甚至有一个人是海归,在几个欧洲国家都待过,还会说英语,经过他的牵头联系,普利茅斯殖民地与印第安部落签订了长期的和平协议,为殖民地的发展赢得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

这个和平协议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得到了双方的严格遵守,并在事实上形成了某种类似同盟的关系,这在北美殖民地历史上是很少见的。

印第安人部落送来了一些食物,还教会了移民们如何利用鱼类提高土地肥力以进行耕种的方法。从印第安人那里,五月花号上的乘客们学会了如何种植玉米、南瓜等作物以及捕鱼狩猎的技巧,这些宝贵的经验对移民们渡过最初的困难时光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当然,作为回报,普利茅斯殖民地的移民也偶尔会用手中的火枪为友好的印第安部落解决点小麻烦,比如出人出枪,帮助印第安部落消灭他们的敌人。

总之,普利茅斯殖民地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保持了非常长的时间。普利茅斯不像弗吉尼亚那样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这里一直非常的和平宁静,这非常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至少移民们不用时刻担心那从密林里冷不丁飞出来的毒药箭,可以安心地发展生产搞建设。

在印第安朋友的帮助下,五月花号的移民们终于在北美大陆上站稳了脚跟。为此,普利茅斯殖民地的第一批开拓者付出了一半人死亡的代价。这个死亡比例,与弗吉尼亚殖民地80%的死亡比例相比较,已经算是非常成功的殖民了。

当年的秋天,移民们获得了好的收成。为了感谢印第安朋友的帮助,普利茅斯殖民地准备了各种食物,连续3天举行宴会感谢印第安人。这也是美国人感恩节的来历。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感恩节正式成为美国的法定节日。

不得不承认,清教徒的宗教信仰以及较强的组织纪律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普利茅斯的移民们凝聚力强,每一个人都很勤劳,自觉性也强,而且乐于互相帮助,完全不同于弗吉尼亚殖民地那些好吃懒做的家伙。同时,移民们多少都从弗吉尼亚殖民地的发展历史中学到了一些在新大陆的生存经验,少走了一些弯路,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此外,除了土地贫瘠一点,不适宜种植粮食和经济作物外,普利茅斯殖民地的自然资源实际上还是非常丰富的。河流纵横交错,密布着优质的树林,这些都是造船需要的优质木料。动物种类也很多,毛皮产品,特别是河狸皮、鹿皮和黑熊皮,在欧洲一直是抢手货。仅仅过了一年,普利茅斯的木材和皮毛生意就发展起来了。海洋资源也很丰富,附近的海中盛产龙虾,天然的渔场也很多,捕鱼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出于对殖民地前景的乐观预计,虽然当前的生活还是比较艰苦,当1622年有一艘船路过说,你们生活太苦了,我可以带你们回英国的时候,所有的移民都骄傲地选择了留下。

普利茅斯殖民地在经济上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居民可以自谋生计。政治上实行自治,总督及其助理均由居民选举产生,当选官员与每个村镇推选的两名代表共同组成议会,负责立法。到1640年时,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局面已经比较稳定了。

不过,由于普利茅斯殖民地的建立实际上并没有经过领导同意,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所以其法律地位一直不明朗,在1691年的时候,普利茅斯殖民地被合并到稍后建立的马萨诸塞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