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慧眼看透人心
4205000000045

第45章 从生活交往中看透人心(6)

如果对方选择远离你的位置入座,这表示其谈话的意愿相当低落,若是选择在这时候进行交涉,成功的几率必定不高。不如先以闲谈聊天的方式引起对方的沟通意愿,然后再与之交涉,如果事情很重要则最好择期再谈。

如果对方和你呈垂直角度对坐,这往往表示有协助你的意愿,这时应赶紧提出自己的条件,把握谈判交涉的好时机。

美国心理学家斯汀泽在进行小集团的生态研究时发现:

1.当过去的争论对手在座时,人们都会坐在其正对面。

2.主持会议的人影响力弱小时,与会者爱和对面的人说话;而主持者影响力强大时,与会者爱与邻座的人交谈。

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斯汀泽现象”。

“斯汀泽现象”在国会等会议上常常被有效利用。了解了与会人员的心理,就能掌握更好地控制会议场面的技巧。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以下几种现象。

1.开会时,虽然还有别的空座,却特意坐到你的正面来的人,很可能对你怀有对立的感情。对于你即将发表的言论,他可能会进行强烈的反驳。

但你可以注意一下,面对面坐着的时候,对方是采取朝向你的正对面姿势,还是会稍微挪一下身子,采取微侧着你的姿势。

正面朝向对方比侧面朝向对方感觉来得紧张,这是对决与竞争的要素很强的位置关系。

这类人也大多数属于外向型的性格。

采取斜侧着的姿势,桌子被夹在中间的情况,与互相坐在转角和坐在直角的位置是同一类情况。侧面比起面对面的紧张感稍微低一点,可以比较轻松愉快地谈话,很适合进行愉快的闲聊。或许对方也正是这么打算而选择这样的座位的。

2.选择坐在你旁边的人,对你怀有亲近感。

3.对于自己比较怵头的对手,如果不愿意正面交锋,则选择侧面的位置为上策。

另外请记住,坐在侧面时,给人看的是哪半边脸,也体现着不同的心理效应。

人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右脑主要控制感情,左脑主要控制语言和逻辑思维。由于左脑控制右边的身体,右脑控制左边的身体,所以受右脑控制的左半边脸更容易暴露内心的真实情感。

也就是说,坐在对方左侧的时候,不仅可以及时察觉对方的感情,还可以避免别人读出自己内心的秘密。

醉态暴露本性

许多人在平时总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让人很难读懂他的内心。可是不管是什么人,只要一喝醉酒,心里的那根弦就会放松,平日郁积的情感和要求也就会随之爆发,这样他的本性也就显露出来了。因此,观察一个人酒醉时表现,可以大略了解这个人的个性和心理。

1.健谈型

有些人喝醉的时候心情特别好,高兴地说个不停。爱说爱笑就是精神放松的标志。一般来说,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感到压力时,喝点酒常常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

这种人平时性格较古板,交际圈子窄,人际关系常令他们很不满,对年长者和上级领导特别恭敬和谨慎,使诚恳中加入了一些虚伪成分。

他们本性严肃认真,讲礼貌,就算醉了也不会出现下流的举动。说得好听点,酒是他们缓解精神压力的良药。平时他们比较稳重,精神状态也平衡,不会在人际关系和与异性关系上出现问题。多属于在社会中信誉较高的人。其实,他们情感很细腻,对别人的观察特别细致,甚至对他人的私生活也存有不少“内参”消息。

2.唱歌型

醉酒后爱唱歌的人是社交型的积极的人。特别是那些抓住麦克风不撒手的人,很爱出风头。另一方面,空场的时候马上发话“要不,我也唱一首?”的人脑子转得很快,处世非常周到,善于察言观色,控制场面气氛,对部下来说是可以信赖的好领导。那些随时学唱流行歌曲的人,很爱玩,充满挑战精神。

一般而言,他们值得信赖,能将工作和私生活划分得很清楚,天生不畏惧失败,能把握自己的优势,往往将自己的个性和技术在工作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3.胡搅蛮缠型

有的人在酒后喜欢做出一些夸张举动,有时像打醉拳,有时像是要找茬打架。这种人平常在人们心目中没有什么分量,醉起来反倒会和上司冲突,狂暴的样子像变了一个人。长久以来被压抑了的攻击和支配欲顷刻之间涌上心头,醉酒之下情绪失去了控制,就出现了上面的情形。这种事情又被称作“酒乱”。这种人大多平常像刚买来的花猫一样老实胆小,实际上他们有着强烈的叛逆心理,对现实非常不满,而又不愿得罪人,压抑着心底与外表完全相反的意念。

在潜意识中,他们自视甚高,瞧不起同事或上司,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而在工作中常常能别出心裁,完成别人完成不了的任务。

4.垂头丧气型

精神方面不稳定的人,即便平时很能说,有烦恼和心事的时候,喝酒就会变得消沉。但是,如果每次喝酒都消沉,那就是心里总不踏实。平时不愿意让周围的人看穿自己,特意表现得很坚强很能干,对于自己既定的目标总是积极地完成,其实内心缺乏自信,喝醉的时候不安的情绪就会膨胀,变得沉默寡言。这种人是具有攻击性的人,在无形中会树立许多敌人。

5.哭泣型

有些人平日看起来很开朗,一喝酒就要么呜咽,要么放声大笑,这种人平日大多诚实待人,最痛恨别人欺骗自己,属于浪漫主义者,一旦爱上一个人,就不会压抑自己的感情。

像这种酒一入口就情不自禁流泪的男性,多半夫妻生活可能不如意,对异性有强烈的欲望。如果是女性,她的性格很情绪化,耐不住寂寞。

6.鼾睡型

有些人一喝了酒就会立刻抱着胳膊打起瞌睡。这种类型的人性格内向,习惯于把自己封锁在小世界里,平时多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现,对别人的要求不论困难与否总是一概答应。但由于把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想得太多,以致意志薄弱,遇到挫折时缺乏向上精神。如果是男性,则大多有“拿得起放得下”的大丈夫气概,通常不用世俗眼光看问题,显得很超脱,工作上能屈能伸,生活上收放自如,对感情不强人所难,对朋友坦率真诚,但意志薄弱是最大的缺点。

7.性骚扰型

喝醉酒后向同座的女性问些下流的问题、试图动手动脚等有性骚扰倾向的男职员,同样也在性方面怀有自卑感和欲求不满。同样地,跟比自己年轻的男职员黏黏糊糊的女人,也是同样的心理在作怪。

当某种欲望遭到强烈的抑制时,人们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言行。这种现象被称为“反作用形成”。喝醉酒时骚扰女性的行为,也是“反作用形成”的一种。可以理解为性欲得不到满足之下的补偿行为。

8.反复干杯型

这种人外表与内心截然相反,表面上对人体贴人微,实际上冷酷无情。很多人喝得过量,醉得已经影响了别人而不自知,这种人一般精神状况不稳定,总爱逃避现实,为人懦弱,不敢承担责任。

9.无异样型

不是指怎么喝都不醉的酒量极大的人,而指那些在喝醉前就及时收场的人。这类型的人,要么是以往曾因酗酒而误了某件大事,所以经常抱着适度的警戒心;要么就是警惕性特别高的人。他们不愿意把与人争执和矛盾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他人,属于性情高傲的人。

10.吹嘘型

喝醉酒,就不停地吹嘘,炫耀过去的荣誉,是跟不上时代的表现。中年之后还吹嘘自己过去受异性欢迎的历史,是上了年纪的表现。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其实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不用醉酒者开口,我们也能看出真相的十之八九。

沉默中蕴含的思绪

在交际活动中,我们有时候会碰到一些沉默的人。其实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因为性格内向才不说话,而是出于不同的心理需要。

比如说,他们认为“此时无声胜有声”,或者在这件事情上“言多必失”、“沉默是金”等。

如果你和一群人天南地北聊得海阔天空,只有他一人保持沉默,那要么他可能对你们的话题毫无兴趣,正心有所思,在考虑与话题无关的事情;要么就是他对你们谈话的话题一无所知,于是只好用沉默来掩饰内心的空洞。反正他不说话,大家就不会知道他肚子里是真的没什么墨水,相反还可能觉得他高深莫测。

如果你向一位同事打探他知不知道公司最近要裁员的事,而他却保持沉默,那么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他很可能知道这件事,但不想告诉你。他怕一旦告诉你他知道这件事,你就会继续向他探听,让他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惹一身麻烦。于是就用沉默让你无法得到探听秘密的机会。

第二,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一回事,但他认为自己应该知道,怕在你面前丢了面子,只好沉默,故作高深。

第三,他认为沉默反倒可以从你那里得到更多的信息。由于他的沉默,你很可能认为他一无所知就无所顾忌地大谈特谈起来,把你的个人意见、对某人某事的看法统统倒了出来,最后,你不仅没从他那儿探出点什么,反倒让他“收获”颇丰。

还有,有时候沉默还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例如,如果你问某人,这件衣服穿在你身上好看吗?他不是违心地说“好看”,而是保持沉默。那么你就自然会明白他是觉得不好看才沉默的。

另外,沉默还可能是为了暗示、触动他人。在某人自以为是地吹嘘自己时保持沉默,只管做自己的事,时间长久了,对方自然会明白这种沉默的意思,也就不会再神吹胡侃了。

沉默也有拒绝的意思。如果你向一个人提出要求,他不说话,那么他一定是不情愿照你的话去做,而用沉默来表示拒绝。

恋爱是男女间的“心理战”。在约会时,女性还经常通过沉默向男性发出各种各样的暗示。男性能否取得主动,让两人关系深入发展,关键就在于能否正确解读女性的暗示。

如果女方靠在椅子上和男方保持一段距离,并且迎上男方的视线的次数急剧减少,对他所说的话越来越没有反应,最后干脆保持沉默,或拿起手机自顾自地玩了起来,这就暗示着“我想回去了”。

如果女方朝男方那边探出身子,主动接二连三地提出新话题,而对男方所说的话只是沉默着点点头表示同意或偶尔出声附和一下,而且不会动不动看看时间或抚弄手机,则暗示“闷死了,再去别的地方走走吧!”

这些沉默的暗示,有些是女性自觉的行动,有些是下意识的行为。在对方看不出暗示或是解读错误时,如果那些暗示只是女性下意识的行为,她们可能只会感到“怎么都不合意”而已(当然,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也有被判“出局”的可能性);如果那是女性刻意释放的信号,那么对方就会被归类为“不了解女人心情的迟钝男子”,可能一下子就破坏了两人的关系。

恭敬语描绘真实想法

“语言乃是测量双方情感交流的心理距离的标准。”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间的心理距离。适度的恭敬语,是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之一。一个人要想拥有圆满而顺利的社会生活,就必须懂得有分寸地使用恭敬的语言。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礼貌,具有一定的形式、程式和措辞,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循的规律。恭敬语言要依时间、场合和目的微妙地表达,均衡地加以运用。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殷勤过度,反而显示无礼了。

法国作家拉伯雷说:“外表态度上的礼节,只要稍具有知识即能充分做到;而若是想表现出内在的道德品行,则必须具备更多的气质。”那么从言辞到行动总是毕恭毕敬的人,也许可以说就是气质上的欠缺了。这些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一般总是低声下气,始终用恭敬的语言、赞美的口气说话。初交时,对方也许会有不好意思之感,但决不会对这些人产生厌恶。然而,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他人便会逐渐察觉出这种人的态度,而且会气恼不已。这时对他的评价,大多变为:“那家伙原来是个表面恭敬,口是心非的人!”

恭敬语使用不当,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说明此人别有用意。如果认为这是由于一般人对于恭敬语的常识不够。毋宁说,有人故意使用不自然的恭敬语,只不过表示他在心理有某种“不平衡”。

日本语言学家桦岛忠夫说:“敬语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密疏、身份、势力,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一些另有所图的人对自己心仪之人,突然冒出随意的言语,以示双方的关系非同一般,给人以亲密感的误会。不过,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那就得小心了。你应该想想,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

恭敬语是属于礼貌的语言,它常常在无意识中拉开自己与他人之间的距离。

过分地使用敬语,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敌意、轻蔑和戒心。

所以,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如果听到对方不断地向自己说出毕恭毕敬的话,那么,我们倒要小心提防他的用意,因此,恭敬语实在含有防患于未然的机能。

有时候,男女朋友的一方对另一方说话时,若使用过多的敬语,绝对不是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反而是表示:“我对他(她)一点意思也没有!”或是“我根本就不想和这类人接近”等等强烈的排斥反应。

有些人虽然彼此交往很久,双方的了解也很深,但是,对方依然在运用客气与恭敬的措辞,说话的语气也十分谨慎,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如果不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的症结,那就是在他们内心怀有敌意,所以,我们不能不小心提防。

反之,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的内心世界,突破对方的戒备防线。事实上,他们真正动机在于控制对方,实现居高临下的欲望。

某些都市的人,对外乡人说话很客气,这从另一个角度看,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因此,往往使人无法与之熟悉,尽是给人以冷淡的印象。以此类推,假使交情深厚的朋友,仍不免使用客套话时,则很可能内心存在自卑感,或者隐藏着不满。

开场白与性格特征

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许多人在切入正题之前都会先说一些铺垫的话,作为自己的开场白。为什么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会有这种表现呢?

心理学家认为这主要源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说话者认为如果讲话前没有铺垫,恐怕听者会不得要领,而一再地铺垫。这种情况也会发生在说话者认为说话的对象是一个较为敏感的人,如果自己直接说出自己想说的内容,怕对方误会,所以就有一段开场白的产生。二是说话者唯恐听者不能不很好地理解自己说话的意图,而进行很多自己认为是必不可少的铺垫。

的确,和对方见面时,如果不先说引言,就直接切入重点,可能会令人对自己的意图产生误解,从而产生戒心而不易沟通,所以在实际交往中,开场白又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不同性格的人往往采用不同的方式将谈话导入正题。下面就对开场白的类型加以分析。

1.家常式

许多人为了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或消除对方的戒心,常常以那种让人感到亲切的话题开场。

这种人考虑问题细致入微,而且安静而沉着,但并不是拘谨之人。他能够做到看到别人快乐,自己也自得其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