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实用口才全书
4207000000021

第21章 成功的社交口才(2)

为了能成功地进行对话,应避免以下九种不正确的对话方式:打断别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扰乱别人的思路;忽略了使用解释与概括的方法,使对方一时难以领会你的意图;由于自己注意力的分散,迫使别人再次重复谈过的话题;像倾泻炮弹似的连续发问,使人穷于应付;对他人的提问漫不经心,言谈空洞,不着边际;随便解释某种现象,妄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避实就虚,含而不露,让人迷惑不解;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细枝末节,使人厌烦;当别人对某个话题兴趣盎然时,你却感到不耐烦,强行把话题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去;将正确的观点、中肯的劝告佯称为错误的,使对方怀疑你话中有戏弄之意。

(3)适当的时候转移话题

在两种情况下需要转换话题:

一种情况是自己对谈论的话题已失去兴趣,而对方却谈兴正浓,彼此难以谈到一块。此时,不必硬着头皮去听,而应当通过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接过对方的某一句话,自然地扯到另一个双方都感兴趣的问题上。这样,对方的自尊和谈兴都未受到损害,甚至还没有意识到呢。

另一种情况是,自觉、敏感地观察对方的反应,知趣地感受对方的暗示和约束自己的谈兴。例如,当对方表现出厌倦神色时,就该适可而止了。

(4)注意每一个细节

在交谈中,倘若能注意以下细节,当能产生增进人际关系的效果。这些细节是指:

让别人先说,一方面可以表现你的谦虚,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来观察对方,给自己一个测度的时间和从容考虑的余地。

不论与什么人交谈,都应对对方有所了解,聪明地避开某些对方忌讳的话题,如个人的隐私、疾病及不愿提及的事情,否则会引起对方不快。要学会察言观色,一旦发现自己不小心触及了对方的忌讳,对方面有不快之色或状极尴尬时,应立即巧妙避开。

社会心理学家发现,一般人总不喜欢嘴上老挂着“我”的人。因此,应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学,开口便“我如何如何”。须知,谦虚的态度,总是易为人所接受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总是先接受一个人,而后才肯接受他的意见的。

交谈的态度以诚恳为宜。油腔滑调,纵然有很好的意见,也难以为人们所接受。

恰到好处的幽默,能使人在忍俊不禁之中,体会到深刻的哲理。幽默运用适当,可为社交增添活跃愉快气氛。但妙趣横生的谈话,来源于一个人修养和才华的有机结合,不可强求。如果仅仅为了追求风趣的结果,而讲些格调不高的笑话,甚至不惜侮辱他人,则只能显出自己的轻薄与无聊。

口头禅固然能体现个性,但多数是语言的累赘,即使内容相当吸引人,但如果加上若干个“这个”“那个”“嗯”“啊”之类的口头禅,就如同在煮熟的白米饭中掺上一把沙子一样,令人难以下咽。所以,对作为语言累赘的口头禅,应当割除。

要尽量让对方把话说完再插话。实在需要中途插话时,也应征得对方同意,用商量的口气说:“对不起,我提个问题可以吗?”或“我插句话好吗?”这样可避免对方产生误解。

如果几个人一起交谈,你要注意不要只把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人身上而冷落了其他人。除了你的对话者外,可用目光偶尔光顾一下其他的人。对于沉默者则应设法使他开口,如问他:“你对这事有什么看法?”这样便可打破沉默,机智地引出他的话来。

了解沟通的重要

在人际交往中,要想与别人成为朋友,必先与别人进行沟通。因为只有沟通了,彼此之间才能相互了解,才有利于求同存异、协调关系,进而产生友情、成为朋友。因此,如果你想交众多的朋友,必须掌握赢得友谊的口才技巧。

(1)主动和对方攀谈

言为心声,只有用语言与别人交谈,别人才能更好地认识你,你也才能更好地认识别人。以交谈的方式与别人沟通,可促进和深化交往。某书报摊,经常有两个老者前来光顾。老张每次总是一边翻报纸杂志,一边与摊主攀谈,最后还要买一两份报刊。摊主和书报摊的常客很快都知道老张是一个有情趣、有品位的人,并格外尊重他。另一个老者则不然,他总是木无表情,一言不发,要么买了报刊就走,要么翻阅后放下走开,让人觉得很是古怪。其实这个老头是个自由撰稿人,他到书报摊是来买样刊的。应该说,他来这儿的目的比老张更明确。但他总是缄默不语,别人谁也不了解他,因此很难取得别人对他应有的尊重和崇敬。从两位老者身上我们不难看出,在日常生活中,多点交谈就多点沟通和信任,就多一点取得别人的好感的机会,从而有利于人际交往。

(2)善意地消除误解

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摩擦是正常的,关键是要多沟通,说开了彼此之间就会取得理解,逐步磨合,再走向和谐。尤其是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只要稍作一点解释,就会弄清事实,澄明是非,让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小徐在单位学历最高,能力很强,干劲冲天,但就是没有得到领导的及时肯定和褒奖。于是小徐不觉对领导产生了对立情绪,甚至把领导视为作风、道德、才干值得怀疑的人。其实领导对小徐的表现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只是他有他的打算:对青年人要多要求少表扬,以防他们翘尾巴。所以他对小徐来个按兵不动,以至于造成小徐的误解。好在这个领导及时发现了这一点,对小徐的表现作了实事求是地点评,并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和用意。小徐听了心中的阴云这才散去,并作了深刻地自我批评。这样双方消除了误解,增进了理解,交往变得和谐自然起来。这就告诉我们,当矛盾发生时,极有可能是误解引起的,对此我们一定要加以注意,及时给予解释进行沟通。

(3)讲清自己的想法

对人不信任、有隔阂在人际交往中对沟通是十分有碍的,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是彼此之间不愿展示自己、不理解对方引起的。所以,要想取得对方的信任以利于沟通,就要注意在言谈举止方面大方自然一点,不要清高自傲、孤芳自赏,该坦率、直露的地方绝不含糊其辞。只有多向人坦白你,别人才能相信你,从而向你多坦白他自己、达到双方的有效沟通。小于平时不爱说话,连为学校创办了一本校刊的事都很少告知别人,以至于有人不理解,引得周围人的冷嘲热讽:“想不到我们学校出大编辑了!~别制造文字垃圾!”“我们教学任务够重的了,连学生都减负担了,你可别给我们增负啊!”小于晓得这是由于很少跟人沟通别人不了解自己引起的,便一边毫不泄气地走自己的路,一边坦率地说:“我如果不办这本刊物,可以多搞点教研,多发表点文章,那叫名利双收。我不傻,我甘心牺牲时间,是为学校出力,是为教师着想。”小于把自己剖白清楚了,并在以后多和人接触、交流思想,帮助别人进一步认识了自己,最终他得到了认可、理解和支持。

(4)宽待他人赢得尊重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这说明利益是互惠的,即只有善待他人,他人才能善待你,这样彼此之间通过包涵和谅解就能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往中,要适当地谅解和善待对方的缺点和不足,要通过交谈、解释等方式向对方示意自己的好感,以了解和亲和对方。如上例有个同事说小于创办校刊是制造文字垃圾,并对小于极尽冷嘲热讽之能事。但小于并没有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他明白这个同事负担大:他教高三两个班的语文,又是班主任,加上家里老母亲瘫在床上需要他照顾,实在没有精力为校刊作贡献,而不作贡献又怕别人笑话。了解到此种情况,小于主动与他走近乎,并解释说办刊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老师只是管理一下而已,并非针对老师办的。至此,这个同事方才不好意思起来,并向小于道了歉,彼此之间有了进一步的沟通。所以说,当别人有了不足,特别是有损自己利益的不足时,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样会博得别人的敬重。沟通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很多人却在实际的交往中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结果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你能够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沟通上存在的问题,调整自己的口才技巧和策略,相信你的人际交往会更加成功。

化解不必要的争辩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占有极重要的位置,这个时候就更需要展现你的口才。而沟通中如何化解不必要的争辩更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师正在做一场精彩的讲道,最后他以肯定自我的价值作为结尾,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宝贝,每个人都是天使。每个人活在这个世上,都要善用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然后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人群中有个人不赞同牧师的说法,他站起身来,指着自己丑陋的扁塌鼻子,道:“据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塌鼻子天使吗?”

另一位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深有同感,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

牧师并没有和他们进行正面的交锋,而是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这绝对不错,而你们两个人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这也是正确的,只不过——”他指了指那位塌鼻子的朋友,“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位腿太短的女子:“而你,虽是用脚着地,却忘了打开降落伞。”

这个牧师充满自信而且不乏幽默的回答,正是妥善化解争辩的典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在双方立场背道而驰、各持己见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争辩,而争辩却是最差的沟通方式。

巧妙地使用迂回方式,化解争辩从而促使对方接受我们的看法,是展现你的口才,和别人良好沟通的过程中必须熟谙的技巧。

真正达到这种展现口才的境界所赖的并非只有表面的技巧或纯熟的机变。还应该凭借自己秉持的正确态度,还有从中产生的坚定、智慧的判断,再结合幽默的话语,来成功地化解和对方不必要的争辩。

面对来自对方的质疑,必须不迷惑于彼此坚持的立场,要通过自己的口才来引导对方赞同自己的立场,并进而促成对方的观点转变,这不仅是一种口才技巧,同时也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绝妙高招。

学会“兜圈子”

在日常交际中,一般说,直言快语,是人的真诚所在,是受欢迎的。但有时候,效果并不佳,轻者损害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者造成麻烦,违背言语交际的初衷。而有时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即“兜圈子”,却常能收到较理想的交际效果。请看下列三例:

一位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一件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故意高声对小姑说:“嗬,从哪里买来的羊毛衫,真漂亮!”婆婆在一旁答话:“从对门商场买的,刚到的货。我先买一件,让你们穿上试试,要看中了,下午再买一件。你们俩一人一件。”

一天,某青年教师早早回家做了一锅红枣饭。妻子下班回来,端起碗,高兴地问:“这枣真甜啊,哪来的?”丈夫说乡下姨妈捎来的。妻子不无感慨地说:“姨妈想得可真周到啊,年年捎枣来。”丈夫说:“那还用说,我从小失去父母,就是姨妈把我抚养大的嘛!”妻子说:“她老人家这一生也真够辛苦的。”稍停,丈夫忽然叹了口气,说:“听捎枣的人说,姨妈的老胃病又犯了,我想……”“那就接来呗,到医院好好治治。”不等丈夫把话说完,妻子说出了丈夫想说还未说出的话。

晚饭后,几个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谈到夜深,教授接着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个专家一块聊聊。”这些青年立刻起身告辞:“真是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第一例中的年轻媳妇见小姑穿上了新的羊毛衫,猜想是婆婆买的,也想要一件,但又不好意思说出口,于是转向小姑夸羊毛衫,“环顾左右而言他”,达到目的。

第二例青年教师想接姨妈来城里治病,但不直说,而是通过吃枣饭、忆旧情,造成一种适宜的氛围,然后再说姨妈生病,而让妻子接过话题,说出接姨妈的话。这样的说话方式比直说高明多了。

第三例教授明天出差,要早点休息,但碍于情面,不好直言辞客,即达到了辞客,而接过对方话题一兜,即达到了辞客的目的。话语委婉得体而不失礼仪。由此看来,说话兜圈子,有时候确实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直言快语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说过兜圈子是一门说话的艺术。要正确运用这种艺术,首先要善于分辨言语交际的具体情况,做到当兜则兜,不当兜还是直说为好。言语交际中兜圈子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1)顾及情面

比如婆媳之间、恋人之间、两亲家之间等,均是刚刚建立起来的情感宝塔,基础欠牢固,交往中双方都比较谨慎、敏感,言语中稍有差错,都会带来不快或产生误解、造成矛盾。第一例的那位年轻媳妇,如在娘家面对亲生母亲,大可不必兜圈子;但在婆家,面对婆婆,就不好直说要东西了。而她的兜圈子,既达到了要羊毛衫的目的,又不失情面。

(2)出于礼仪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具有文明礼貌的社交风尚。人们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注意话语的适切、得体。私人场合、知己朋友,说话可以直来直去,即是说错了,也无伤大雅。在公共场合,对一般关系的人,特别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对待外宾,说话就要特别讲究方式、分寸。为了不失礼仪,说话就常需兜圈子。第三例的那位教授的话,就与特定的交际场合、对象、自身的身份相称,实现了和谐的沟通。试想,如果直言明天出发,改日再谈,虽可以达到辞客的目的,但却易置对方较为尴尬的处境,也有失教授慈祥和蔼的一面。

(3)容易让对方接受

某个意思,直接挑明,估计对方一时难以接受,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强调事理,征服对方,就可把基本观点、结论性的话先藏在一边,而从有关的事物、道理、情感兜起。待到事理通畅、明白,再稍加点拨,自能化难为易,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第二例的那位教师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而兜圈子的。如果他直言接姨妈来城里治病,妻子不一定同意。而通过吃枣饭、谈红枣、忆旧情,事理人情双关,形成了接姨妈的充分理由,水到渠成,所以不用自己讲,妻子说出了他的心里话。

适当的兜兜圈子,会让你和他人的沟通更加顺畅,避免矛盾和争执发生。这也是口才技巧中的一项大学问。但是该在什么时候兜圈子,也要悉心体会,否则可能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却因为漫无目的的兜圈子而搞得越来越复杂。

2、社交口才的应用

我们在社交场合中,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场景,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就是告诉大家在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应对。从和陌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开始,怎么样继续深入谈话和对方交流,直到如何赞扬、批评他人,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

做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规的方式,是人与人进行相互沟通的开始。